书城投资理财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36705900000004

第4章 买基金第3招――寻找值得信赖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3.1如何解读基金公司投资风格?

在竞争激烈的基金产品市场,基金公司想胜出必须要有自己的招牌风格,这样才能最快地赢得目标客户。就像不同的设计理念诞生不同的时装款式,不同的投资风格会带来不同的风险收益水平,如果对基金风格的认识就像对品牌服装风格的那么清晰,那选择基金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在基金公司看来,基金的个性化风格是市场细分的要求和必然结果。而要考察基金公司在股票投资上的风格,专业人士指出有四个不得不关注的重要指标,即基金的业绩差异、股票资产的活跃程度、配置集中度以及基金经理稳定度。

首先,基金公司旗下各基金之间的业绩差异。综合近一年累计份额加权净值增长率和各股票基金业绩离散度两个指标观察。比如,广发小盘成长和景顺内需增长居基金业绩榜上第一和第四名,而他们各自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随便站出来一只都不会逊色;第二种是泰达荷银、长期基金、华宝兴业、国投瑞银和招商基金这种齐头并进型,各家的基金业绩离散度都非常小;第三种就是金鹰、银华、易方达这种激进稳健共生型。例如,金鹰中小盘精选偏激进,近一年累计净值增长达71.89%,而金鹰成份股优选较稳健,近一年累计净值增长为40.29%。

其次,股票资产活跃度主要反映基金经理主动股票资产调整的节奏。在2006年上半年,股票资产活跃度居前10位的依次是华富、泰信、东吴、中海、大成、长城、泰达荷银、华夏、新世纪和金;而居后10家的公司分别是广发、友邦华泰、博时、国投瑞银、景顺长城、招商、长盛、海富通、中信和工银瑞信。

仅从半年来各基金的股票资产活跃度与其对应的业绩表现来看,活跃的交易或者较少的交易并不与业绩呈显著相关性。以上半年业绩表现抢眼的几只基金为例:上投摩根阿尔法和广发聚丰资产活跃度较低,华夏大盘精选股票资产活跃度很高,广发小盘和上投中国优势的股票资产活跃度居中。

不能简单地依据某个阶段股票资产活跃度来判断基金是否能创造良好的业绩,因为基金有可能在某一阶段集中做持仓结构的大幅调整。但是可以通过持续跟踪该指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基金管理人研究的深度以及市场灵敏度等。像富国天益、易方达平稳和广发稳健,他们的股票资产活跃度远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但却能保持连续稳健的高增长,这无疑来自基金管理人对企业扎实的研究。

第三,一般来说,配置愈集中则基金进攻性愈强,同时防守就会薄弱。从股票资产配置与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可以了解到基金管理人对市场的信心或者说是基金管理人的状态,是激进还是稳健抑或是保守。截至2006年6月30日,在股票资产配置上,天治、华富、东方、景顺长城、工银瑞信、泰达荷银、光大保德信、友邦华泰、易方达、汇添富不仅仅持有着较高的仓位,而且较1季度又做了增仓。而同期中海、中银国际、上投摩根、东吴、国投瑞银、长城、长信进行了较大比例的减仓。

此外,股票方向基金在前5大行业的平均配置比达到资产净值的42%,高于1季报的36%。基金中行业配置最为突出的10家依次是:巨田、泰达荷银、景顺长城、汇添富、东方、易方达、上投摩根、金鹰、广发和工银瑞信。其中,泰达荷银、易方达、广发等集中行业配置但不失均衡,属于进中求稳;而巨田、金鹰、汇添富等行业配置个性尤其突出,这种配置源于对某个行业相当的自信,如果判断正确则收获会很丰厚,但判断失误损失也会很惨重。

最后,基金公司的核心就是人才,一家基金公司是否能保持一贯的风格,要看其中关键人物的动向。对于一家业绩优异的基金公司或者品牌基金来说,更换基金经理人对于持有人并非好事,但是对于业绩落后的基金公司或者单个基金,更换基金经理人的行为反映了基金公司决策层对于投资人殷切期望的努力。

3.2如何选择基金经理?

来自天相投资的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度基金经理变动仍然十分频繁,共有118人次基金经理离任,比2005年度的88人次增加了34.1%。按照变动比例计算,2005年度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是当年年底基金总数的40.7%,2006年度这一比例为38.6%,比2005年略有降低。

投资者购买基金,关注基金经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好的基金经理,将给基金带来良好的经营业绩,谋取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分红回报。

从一定程度上讲,投资者购买一只基金产品,首先要看运作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不是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

从现实来看,仅看其履历表是不够的,仅凭短期的基金运作状况也是难以发现基金经理的潜在优势的。正是诸多不利因素,而使投资者在选择基金和评价基金经理时面临一定的困惑。

事实上,频繁更替基金经理不可取,进行基金经理的短期排名,也不利于对基金经理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应从多方面入手。

1.应是保持稳定的基金经理

只有稳定才能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股价变化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国民经济更有一定的运行规律。不考虑这些周期性因素和阶段性变化对基金资产配置品种的影响,基金的运作业绩很难通过周期性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基金经理的更替也应当在遵循资产配置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从而打破原有的资产配置组合。长此以往,基金的运作业绩可想而知。因此基金经理更换不应以年份的长短来衡量,而更应当以资产配置的周期性长短来衡量。

2.不宜过分突出基金经理的个性化

基金的个性化运作规律应是基金产品的运作规律,是资产配置组合的运作规律,而不是以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风格来决定的,更不是个人投资策略的简单复制。一只基金运作的好坏,应是基金经理背后团队的力量。作为基金经理应是指挥和引导基金团队运作的带头人。因此,崇拜基金经理个人应当转变为崇拜基金运作的团队。因此,过分宣扬基金经理的个人人格魅力也是不足取的。

3.多面手的基金经理

通过对基金经理的履历可以发现,研究型的基金经理较多。基金研究在基金产品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具有丰富实战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在基金运作中的胜算系数更大。投资离不开研究,但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投资。因此,一个良好的基金经理,应当是一个包括研究和投资、营销在内的多面手,基金业也应当着重培养这样的多面手。

第四,保持经营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一只基金能不能保持基金净值的持续增长和基金份额的稳定,对提升投资者信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是衡量一只基金运作好坏的重要判断标准。

3.3如何关注基金经理?

在2007年上半年里,上投摩根内需动力第一天发行就获得了近900亿元的申购意向,众多民间资本涌向基金市场,创下了新基金发行获申购资金规模的最高纪录,也刷新了采用限额认购、比例配售以来中签率的新低。在市场高位震荡、基金募集环境良好的背景下,该公司凭借其优秀的历史业绩和良好的品牌效应获得老百姓的青睐。

由此可以看到,投资者挑选基金时,不仅要了解基金的历史回报与风险,基金由谁管理即基金经理在管理组合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基金经理手握投资大权,决定买卖的品种和时间,对业绩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向投资人展示了组合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在认购热情高涨的背后,投资者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理性关注基金经理。

1.关注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机构投资者以及各种投资咨询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比如调查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背景,深入了解投研团队的决策模式等。但是,普通投资者在时间、精力和手段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获取详实的资料也是不切实际的。不能靠简单的历史业绩数据来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但可以通过关键的线索挑选坚持自身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1)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管理的年限与经验。投资者可以从晨星网站或基金公司网站上获取相关信息,如基金经理何时何地开始从事投资,以及从事资产管理的经验。如果基金经理以前还担任其他基金的管理人,投资者需仔细查阅相关基金的历史业绩数据和在同类基金中的比较。

(2)定期关注基金报告。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的定期报告如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等,跟踪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一份好的基金报告着眼于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摒弃急功近利的短线行为,是对投资者尊重的象征,投资人也能充分利用它了解基金,获得平实易懂的操作理念。好的基金经理愿意与投资者一起分享投资中的成功与失败。面对投资报告中陈述的内容,应审查基金经理是专注于市场研究还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重复自己的投资策略。所以,当仔细阅读一份基金报告时,也许发现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不符合自己的投资目标,然后将其从组合中剔除。反之,你会成为基金的忠实伙伴,即使在其业绩出现困境的时候也会对他不离不弃。

2.关注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

基金经理不可能孤军奋战,基金业绩优劣的背后都需要研究员、交易员和基金经理的通力合作。任何基金的运作管理都离不开团队力量。例如,美国颇负盛名的基金家族Fidelity和Putnam雇佣上百名研究员和大量的基金经理,而有些公司研究力量偏弱、基金经理也过多依赖单一券商的研究报告。在国内,很多基金公司的网站提供了研究员数量及工作经历。尽管投研团队人数不能代表研究能力,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基金经理背后完整的团队组织。

基金相关的业绩数据可以展现基金经理智囊团的研究成果。如果你考虑购买一只成长型基金,需查询旗下同类型基金的历史业绩以确保基金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的投资专长。也许你发现基金背后的研究力量乏善可陈,取得较好的业绩或许是幸运,或许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使然。一旦领袖基金经理离任,公司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局面。

3.关注基金公司的管理理念

基金公司的管理理念会渗透到投资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并最终影响投资成果。某些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限制较严,而有些公司则给与基金经理较大的投资权限。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之间资产运作独立,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而一些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评论供所有基金经理构建组合中使用。

此外,每个基金公司都要在追逐公司盈利与保障投资者利益两方面寻找最佳平衡点。

综上,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了解基金公司的理念:是否为了保护老持有人的利益而向新投资者关闭基金?是否为了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基金规模?是否图基金经理之便而违背契约?公司是否经常发生基金经理变更?

3.4基金管理专家是如何理财的?

人们常说基金是专家理财,那么购买基金的投资者都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专家是如何进行投资、为投资者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的?

一般来说,管理基金的专家都会设计一个投资组合来进行投资。所谓投资组合,简单地说,就是将基金资产投资于一系列证券,而不是一种或几种证券,从而达到分散风险、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目的。设计投资组合的过程,也就是分析、研究和决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明确投资基金的目标,并对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证券市场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投资于股票、债券和现金的资金比例。如果判断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证券市场趋升,就增持股票,减少债券和现金的比重,反之,就减持股票,增加债券和现金的比重。

二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并实地考察,挑选出一些质优、具有成长性的公司。

三是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投资于每种证券的基金资产比例,并进行投资,组成投资组合。在实践中,专家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投资组合不断检讨,并及时进行调整。

由于基金经理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一般投资者所达不到的,而且他们有能力及时获得各种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并且在投资决策中采用最先进的证券分析和各种专门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3.5如何判别基金经理人的投资水平?

1.基金管理人运作能力

在实际的基金运作中,基金经理通常比较保守、稳健,表现在基金投资组合中对股票的投资比率较低,而对债券和现金类资产的投资比率较高。因此,投资者可根据基金在其投资组合公告书中披露的资产配置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并结合大盘的走势,推论基金经理对收益与风险的偏好态度(保守型还是激进型等)及其资产配置的思路,判断基金经理对证券市场走势进行研判的准确度。另外,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险、投资策略及投资组合也可以成为投资者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

2.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基金管理人的各个发起人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形象,它们的盈利状况如何,是否比同行更加出色?其研究发展部门实力是否雄厚,研究成果如何?其股票投资业务是否运作良好?这些都可以作为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衡量标准。基金管理人本身的一些情况同样可以反映其优秀与否。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是否有丰富的基金管理或证券投资经验等。投资者还可以从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的整体表现来评估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

3.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在评价基金的表现时,投资回报率自然是直截了当、易为人们接受的指标。投资回报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投资回报率

×100%

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投资回报率后,投资者可以和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股价指数变动等指标进行比较,衡量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表现好坏。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更注重把握中长线的投资方向,给投资者提供稳定、持续的投资回报,对业绩表现大起大落的基金管理人须谨慎对待。

4.基金的收益分配比例和政策

基金管理人在收益分配比例和政策上有不同的地方,一些基金招募书规定,管理人取得业绩报酬有以下四个条件:

(1)基金年平均单位资产净值不低于面值。

(2)基金可分配净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一年定期储蓄存款利率20%以上。

(3)基金资产净值增长率超过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

(4)基金收益分配后其单位资产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在取得好的成绩的同时,会以好的收益分配回馈投资者。

3.6挑选基金管理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基金是由基金管理人设计和管理的,因此,投资者应对基金管理人的背景、财力、规模、信誉和管理方式有所了解。虽然基金资产不会因为基金管理人的兴衰而遭遇损失,但基金管理人本身的基础是否牢固,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特别是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经验和业务素质、管理方法及资历,都足以影响到基金业绩的表现。

基金投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注重集体管理的基金公司,其决策程序往往较一致,行动起来也比较有针对性。投资者参考他们以往的业绩来选择,较为可靠。所以,挑选基金公司时,以大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较有保障。

至于在这些基金公司内部设立了哪些基金品种可供选择,以及每一只基金是否适销对路,亦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在同一间基金公司的名下转换两种基金或基金中基金可节约不少认购费用。

除了基金管理人的背景、历史、经验需要考虑外,基金经理人的投资哲学也不可忽视。最佳的基金公司基本上每年都经营出色,或者胜过条件相同的竞争者。

3.7明星基金经理走了怎么办?

不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是冲着明星基金经理去的。不少基金公司在做宣传的时候,也喜欢拿明星基金经理作招牌。问题是,眼下基金经理跳槽风盛行,很多基金经理在一个公司做上一两年就会离开。有的是跳到别的基金公司去了,有的是跳到私募基金去了。

明星基金经理走了怎么办?很多基民都有这样的困惑。

此时,投资者有必要观察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是否会出现较大变化?基金能否在人事变动中实现平稳过渡?基金的业绩是否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较大影响?具体从以下方面去思考:

1.如何评估明星基金经理的含金量

2006年的大牛市,造就了一批净值增长率超过150%的基金,也造就了一批明星基金经理。不过,就像业内人士所说的,2006年那种市场环境,普通股民也可能赚到150%,牛市赚钱是应该的,而熊市才是考验投资能力的时候,熊市也能赚钱才能显出基金经理本事。

因此,看待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一定要从更长的周期去考察,而不能只看过去一年的成绩。

2.正确分析明星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贡献

基金经理对于一只基金的重要性可能并不像投资者想象的那么高。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资过程中会遵循这样的规则:经过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筛选,合格的股票进入公司的备选股票池,基金经理只能挑选股票池中的股票投资;同时,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决定大的行业配置方向,比如认为金融板块是下阶段的热点,可能就会对其进行超额配置,基金经理必须执行投委会决定的大的配置方向;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允许基金经理根据个人的投资风格和投资偏好,对具体的行业和股票多配置或少配置几个点,不同的公司基金经理的自由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假设一只基金2006年收益率有160%,其中110%可能是因为大盘上涨带来的,35%来自于整个投研团队的贡献,剩下的15%才是基金经理个人的贡献。

这也就是反复强调的选好公司重于选好经理的原因。对于部分综合实力不强的公司来说,如果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较重,一旦他离开,业绩也许会受到影响。

3.明星基金经理走后,应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基金的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动上

对于一家好公司来说,个别基金经理走了应该对基金业绩影响不会太大。但是,随着基金经理的更换,新的基金经理会把他的个人风格带来,从而影响到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动。比如,有的基金经理可能交易更加频繁,对市场热点的追逐更快,或者更倾向于集中持股,重仓出击;这样可能会使基金的波动性加大。投资者此时就要考虑,这只基金是否还是当初那只适合自己的风险收益需求的基金,并决定是走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