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孩子有选择地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毕竟是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难免会吸收一些灰尘,因此里面有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并不适合教育当今的孩子。
因此,爷爷奶奶要有选择地让孩子读一些“四书五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孩子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嘉伟已经9 岁了,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些“四书五经”的相关材料,让同学们回家背诵,并且还给同学们做了明确的背诵要求。
嘉伟写完作业后,便专心地背诵老师布置的任务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爷爷听到孙子在读这些内容,心里很高兴,爷爷知道让孩子读一些传统的文章可以怡情养性,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同时,爷爷也考虑到“四书五经”里面有些内容并不适宜给孩子读,于是,爷爷便专门挑选了一遍,把其中与现代社会发展不合拍的内容都删掉了。这样一来,嘉伟读的“四书五经”就更加“纯净”了。在爷爷的引导下,嘉伟逐渐掌握了很多“四书五经”里面的佳句,语文素养也提高了不少。
与孩子的爸爸妈妈相比,老人更容易接受“四书五经”的思想,对教育子孙读经而言也更具有优势。因此,老人要像嘉伟的爷爷那样,有选择地让孩子读经,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2. 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一些“四书五经”
让孩子读经,并不是追求数量的读经运动,而是追求质量的读经训练。
因此,让孩子读“四书五经”,爷爷奶奶尽量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理解“四书五经”的涵义,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经。
泽瑞的爷爷曾经是大学的语文教授,现在退休在家,照顾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孙子泽瑞。
现在小学中正在兴起一股读经热潮,很多家长都盲目追风,不加选择地让孩子读经、背经。对此,爷爷有自己的看法。爷爷认为让孩子读一些“四书五经”这样的文化典籍十分有必要,因为读经可以加深孩子对汉语文化的理解,但是应该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经。
一天,泽瑞写完作业后,便专心地背诵起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爷爷便问泽瑞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泽瑞摇了摇头。于是,对于泽瑞不明白的字句,爷爷便耐心指导,让他理解其中的涵义。
在爷爷的帮助下,泽瑞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理解得越来越多了,他也从中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从泽瑞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泽瑞的爷爷能够让孙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经,这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
3. 让孩子广泛阅读,熟读“四书五经”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记忆力的最佳时期,相对来说考试的压力也比较小,此时让孩子多读一些“四书五经”这样经典的书籍,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代表作品《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
南怀瑾的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南怀瑾的学识博大精深、言谈生动有趣,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普及功不可没。
南怀瑾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在儒释道三家皆有精湛造诣,他还兼通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
有人问南怀瑾为何会有这么好的学问,他说这是因为自己13 岁前熟背古书的结果。可以说,南怀瑾小时候熟背“四书五经”,对其后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让孩子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这样经典的传统典籍,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孩子的学识修养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