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岁的安迪正在读小学四年级,他常年由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照顾。对家里唯一的小孙子,爷爷奶奶非常疼爱,总怕他受什么委屈。
安迪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小男孩,他和小伙伴在一起总是打打闹闹。虽说安迪经常会和小伙伴发生争吵,但一会儿就和好了。
一次,安迪和小朋友玩儿的时候一不小心划破了手,本来小孩子玩耍的时候磕到碰到是很正常的,可安迪的爷爷奶奶知道孙子的手弄破了之后,感到很心疼,就开始限制安迪和小朋友玩。他们担心安迪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怕他再受到伤害。
不仅如此,安迪的爷爷奶奶还不准其他小朋友来家里找安迪玩儿,他们怕那些毛毛躁躁的小朋友会把安迪带坏。安迪十分渴望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他曾请求爷爷:
“爷爷,你就让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嘛,我保证安安稳稳地玩,不再打闹了。”可是爷爷硬是不答应。长此以往,安迪习惯了独自在家一个人看电视,不愿意出去找小朋友玩儿,而别的小朋友也不愿意找他玩儿了。慢慢地,安迪变得不愿说话,见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总是爱答不理,并且性情变得沉闷,一句话不对头就会发脾气。
家教指挥台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放学或者放假后,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急着把孩子送到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学习;也有的家长把孩子“软禁”在家中,整天要孩子做作业、看书,不让孩子找小伙伴玩。即使孩子偶尔出去玩一下,家长也担心孩子玩野了心,又怕孩子被小伙伴欺负,于是就出现了很多“陪玩”的家长。
这些家长习惯干涉孩子的言行,人为地限制孩子交往的空间,自以为帮助孩子摆脱外界环境的诱惑,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实际上却将孩子带入了另一种困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无好处。
其实,孩子通过与小伙伴玩耍,能全面认识自我,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创造意识、与人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当下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本来就没有多少小伙伴,生活已很孤独。家长若不让孩子跟伙伴交往,那么孩子就更没有多少机会释放感情和学习的压力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性情古怪,心理承受能力差。
因此,爷爷奶奶一定要转变不良的教子观念,给孩子一片自由的成长天空,让孩子多找小伙伴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