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37434100000013

第13章 挑战心理压力(2)

再想像当加油的速度过快,有溢出之处时,你该怎么办?你可以拿另外一条管子把油给抽出来,就不难想象这个油缸有六条输油管,但在同一个时刻的送油量却不尽相同;不过只要油缸的总量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这辆车跑起来就会虎虎生风。

再想像当加油的速度过快,有溢出之处时,你该怎么办?你可以拿另外一条管子把油给抽出来,或是把进油量最大的油管给暂时锁住,那么该就可以解决然眉之急了吧。

其实等你发觉不对的时候,早就火烧车啦!

怎么办呢?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防微杜渐,在某条管线有出现异样时就快刀斩乱麻,采取必要措施。也不要忘了各个管线之间其实并不是独立的,当某条油管骤然暴涨之时,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作法,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追求的目标越高,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大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潜在能量发掘越深,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有无远大的目标,直接影响一个经营者能否充分地实现自我。美国著名企业家默克多在青年时期就立志想千一番大事业。不幸的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他就患了一种难以诊断与医治的诵读困难病,看书时身心失调,未念完中学他就不得不退学。这对求知欲望极强上进心极旺的他来讲不谛是灭顶之灾。然而他壮志不泯,深知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不能依赖上苍赐予看不见摸不着的机会,一定要有知识。正是在事业的激励之下,他埋头于书堆里,以极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带来的巨大困难,一点一点地积累有助于他今后成为富豪的知识,他从前人那儿吸取成功的经验,以他们的成就来鼓舞自己。他阅读了几百本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物传记,深入分析了每一位杰出人物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时时设想自己未来事业的宏伟蓝图。1945年默克多服完兵役后,将仅有的一辆汽车卖掉,获得了近三千五百美元。他以这点可怜的资金和成为富豪的强烈愿望作为资本,坚持不懈地奋斗,后来成为亿万富豪,强烈愿望作为资本,坚持不懈地奋斗,后来成为亿万富豪,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如果没有想当富豪的愿望,默克多的人生肯定是个残缺的人生。

相反那些胸无大志的商人,就只为眼前利益着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嫉贤妒能、贪污受贿。至使下属的身心和才干受到压抑,纷纷离他而去另谋高就。商人没有远志也成不了大器。当然,“富豪”对他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之花。

如果一个人没有高远的追求目标,那么他潜在的才智,也会在随着生活的风暴而越陷越深,最终丧失了远大的目标和抱负的人,不仅创业无成,守业也无望。一味贪恋安逸的人,不仅自己不曾创造出丰硕的成果,也可能将先辈的心血,他人的基业化为乌有。

有一种人虽然很想做点什么事,比如赚点钱,但一考虑自己的不利的处境、起点的低矮,马上就认为此事不可能,总之自己不行,安分一些好。他们对现实情况越是有所了解,就越是会把自己导向“不可能”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另一种人,从开始内心深处就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把事情办成,不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如何艰难,环境如何恶劣,他都要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而所谓的努力、勤奋、毅力、意志、奋发、图强、创造,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处于同样恶劣的环境,胸怀大志的人能够从困境中看到希望,看到将要到来的辉煌,能把内心强烈自我实现的愿望升华为支撑自我成长的坚定信念,去开拓、去努力、去寻求成功的窍门。

对商人如此,对所有的人都一样。在事业之路上,有的人平平凡凡,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有的人却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鼓足勇气,直到成就不凡的功业,全在他们抱负大小各异,定下的奋斗目标的远近不一。

解开过度压力阀门的七大步骤

①控制自己的时间

时间虽不断流逝,但也可以任人支配。你可以选择时间来工作、游戏、休息、烦恼……虽然客观的环境不一定能任人掌握,但人却可以自己制定长期的计划。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让自己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无隙,今日事今日毕。生活就是时间,把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

②控制思想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想像性的创造。必须记住:幻想在经过刺激之后,将会实现。

③控制接触的对象

我们无法选择共同工作或一起相处的全部对象;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共度最多时间的同伴,也可以认识新朋友,找出成功的楷模,向他们学习。

④控制沟通的方式

我们可以控制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记住,我们谈话的时候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聆听、观察以及吸收。当我们(你和我)沟通时,我们要用信息来使聆听者获得一些价值,并彼此了解。

⑤控制承诺

我们选择最有效果的思想、交往对象与沟通方式。我们有责任使他们成为一种契约式的承诺,定下次序与期限。我们按部就班,平稳地实现自己的承诺。

⑥控制目标

有了自己的思想、交往对象以及承诺之后,就可以定下生活中的长期目标,而这个目标也就成为我们的理想。你和我都有极高的理想,以及生活的一项计划,这就给了我们信心与勇气。

⑦控制忧虑

一般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创造一个喜悦的人生。多数人对于会威胁自己价值观的事,都会有情感上的反应。

大家都知道,在人的一生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自我的满足感,是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人生的真正报酬,决定于贡献的质与量。不论长期或短期,我们因自己所播的种子得到收获。

面对无法摆脱的压力,应把思想转移向其他方向

认识压力,也就是认识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那么如何认识自己以使我们的认知评价有希望影响对压力的反应。作出正确的认知评价有助于我们以更切实际、更有成效的方法进行思维,我们便可以对需要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方法改变作出思维,我们便可以对需要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方法改变作出决断,并成功地加以贯彻执行。但是,如何使思维恰当地影响情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又一次让我们回忆起那位大难临头却仍能尽心品尝草莓滋味儿的朋友。假设我们在此刻走进这篇故事,吓跑了老虎,历尽千辛把他救了上来,为他掸掉尘土。嚼完草莓后的他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向我们致谢。探询他秘密的机会就在眼前。在他准备离开时我们抓住了他的胳膊,请他舒舒服服地坐在最近的圆石上,向他提几个问题。他点头表示同意。坐下之后,他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们。我们很踌躇地开了口。

问:嗯……请原谅,可我对你津津有味吃草莓不禁感到关心。

答:当然。难道你不喜欢吃草莓吗?

问:我当然喜欢。可我想在我被吊在悬崖边、离死亡只有几秒钟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去享受它们的。

答:你应该说“可能的死亡”。你瞧,我毕竟没死嘛。

问:是。但是你离它不就几秒之隔吗?如果我刚巧……

答: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时刻都离死亡仅几秒之隔,可那与尝草莓甜不甜有什么关系呢?

问:是,假定是那样,但是我们并不那样想,而一旦我们被吊在悬崖边上……

答:所以,思想是敌人。你似乎在说你知道你的全部生活与可能的死亡仅几秒之隔,但这并未使你烦恼。因为你并不这样考虑问题,你需要的是在灾难的实质被揭穿之前被吊在悬崖上。

问:是,假定那是我说的,但我们不可能一生都总是担心意外死亡,不就没有欢乐可言了。

答:假如我在最后几分钟里焦虑的是会不会从悬崖掉下去,那就不可能从草莓里得到任何欢乐。

问:是,我确实明白了你的观点。不幸之事随时可能发生,但如果总把它们挂在心上,我们就再不能正常生活,再不能享受现在的时光。

答:现在的时光是我们共有的。

问:难道这意味着我们再不要为将来作计划吗?倘若我们放任自流,我没把握生活是否能继续下去。

答:完全不是这回事儿。为将为作计划是很有用的。假定我们能肯定那个将来、肯定我们的计划能影响那个将来。倘若我知道这个地区有老虎、有悬崖峭壁、有啃咬灌木根的老鼠,那么要朝这个方向走将是愚蠢透顶的。可我一旦这样做了,一旦摔下悬崖,只能望洋兴叹,无力挽救自己。任何人都明白这点。因此,计划没有一点儿价值。

问: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你已经摔下悬崖,在下落过程的几秒钟里你会想什么?

答:在下落过程的几秒钟里我会想什么?当然什么也不想,我应该忙着享受第一次自由降落的经历。现在,我亲爱的朋友,那边有更多的野草莓,让我们一起去享受一番吧。

由此,我们知道了他的秘密。即使在最感觉压力的日子里,也有无数的毫无压力之事。事实上,不幸的时刻在数量上相对来讲是极少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摆脱它们,只是任凭它们占据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已经到了失掉机会享受更美好时光的程度了——美好的时光可以迅速使人振奋、使人轻松、使人在遭到下一个压力时有能力投入战斗。我们的思想不能如那位朋友所言,从一种体验完全转向另一种体验,去欣赏活着的每一时刻。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同故事,这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这个观点。两个和尚同行前往另一座寺庙,途中遇到一条河。河水浑浊,咆哮不止。河边站着一位姑娘,害怕被汹涌的河水卷走,正望河兴叹,不敢迈足。其中一位和尚一语未发,直径走到姑娘身边,弯腰抱着她,扛在肩上,涉水过了河。放下姑娘后,与她道别,然后继续赶路。与他同行的和尚紧紧相随,却缄口不语,拒绝对同伴的谈话作出反应。然而,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按捺不住,突然问道:“我们出家人连看都不该看一眼女性,你怎么能抱起她而且还把她扛在肩上呢?”

“啊”,第一个和尚说:“你为这个担心呢。我一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呢?”

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人不知让思想捆郁着。如果举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说明的话,就请看看一些出色的高尔夫球手吧。他们能证明世界锦球赛冠军都是些能把错误和“将来会怎样”之类的问题抛到身后球洞里的人,倘若哪个高尔夫球手对自己近期的错误念念不忘,对自己对手的好运耿耿于怀,那么,他在从一个球洞向另一个球洞前进的过程中就会处于严重的劣势。而那些打完一个球洞便把它抛到九宵云外、全神贯注于下一个该进的球洞的高尔夫手才会赢得最后的成功。

在压力面前坚持到最后才是胜者

与宽容相连的是“吃亏”。宽容当然不等于吃亏,但吃亏本身也并不是一件坏事,不是有人说吃亏是福吗?

有的人生下来就有残疾,或少胳膊或缺腿,这是吃了父母的亏;见钱就装见女就追最后身败名裂锒铛入狱,这是吃了欲望的亏;洪水肆虐,差点淹死,弄得一无所有,这是吃了老天的亏;与友共同经商,最后朋友携财而逃,这是吃了朋友的亏……可以说,人生一世,谁都可能吃亏,并且随时可能吃亏。

世间万物皆非截然两极。“吃亏”与“糊涂”一样亦有益处。吃亏一事,得益十事;吃亏一时,则可能安乐一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吃亏是福不是祸。”“矮子功”信奉“吃亏”,就因为吃亏是一谋略,吃亏的目的在于占在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

唐代崇贤人窦公善于经营家业,但是财力上很困难。他在京城内有一块空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重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奉献给了大宦官,却根没有提出价钱。在讨得宦官十分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神策军中的护军(由宦官担任)的信,那宦官看在那块地的面子上,给他写了信。窦公借着这些信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

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为了让东方人也匍伏在他的脚下,他精心组织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俄国。一日,法军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俄罗斯边境,并很快切断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占领了莫斯科大道,长驱直入。

处在存亡之秋的俄国奋死抵抗。老帅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担任了俄军总司令。拿破仑和库图佐夫可以说是老对头了,五年前两人就有过交锋。但这次库图佐夫明显处于劣势。双方经过紧张部署后,在博罗季诺村附近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血战。俄国投入12万兵力,投入13.5万人,杀得天昏地暗。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俄军被迫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库图佐夫的全产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