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37434100000045

第45章 挑战抑郁的黑手(2)

人在发愁时,往往是集中精力苦思冥想地面对现实的愁事,这样无助于摆脱忧愁。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把希望和明天联系起来,心里才能有一线希望,对未来才有光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抑郁、孤独、多愁善感、感情脆弱的人,最容易滋生忧愁。因此,平时就要注意个性的修养,其中最主要是意志的锻炼。修养高的人具备稳定的心态,不会因小事而激怒,更不会无端地发愁,能控制自己很好地适应客观环境。

对确有原因导致忧愁者,若长时间不能自拔,可求心理医生帮助,也可遵医所嘱用些药物,很快就会解决问题这样能预防罹患疾病。

克服忧虑心理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的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

临床观察表明,精神疾病类型各异,表现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人凡是接触到某些情境,触摸或看见某些物品,或处于某个场合,几乎都会产生思维和情绪的变化,而产生忧郁和焦虑,而且这种忧虑之感常常出现得莫名其妙,虽然明知没有必要,但又难以按期地消除,以致十分苦恼。

例如,在工作之余作一次旅游,本来是令人心情舒畅的事,忧虑者想到的却可能是:轮船会不会沉没,火车会不会出轨,飞机会不会失事……对于这种心理障碍,医学上名曰:“习惯性忧虑”。心理学家则把这类忧虑者的病态心理特征称为“思想奔逸”现象。

如何克服习惯性忧虑呢?关键是学会自我控制。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不妨一试。

(1)即尽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自觉愉快的事情上。如一个对搭乘轮船感到忧虑的人,往往会担心晕船、船只沉没等。此时,如果思想转移到想象中去,忧虑就可能被克服,至少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消弱。

当然,想象转移的实现,并非一次就能完全奏效,有待于反复地训练。“想象转移”还需注意其相近性,即忧虑若与轮船有关,想象的方面尽量围绕轮船展开(如想象乘船时沐浴着新鲜的空气,饱览一望无际的水域或沿岸秀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的情境等)。绝不可作漫无边际的转移,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仅无助于忧虑的克服,反而极易加重忧虑。

(2)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形:一个人如果嗅某种气味久了,便会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所谓“人鲍全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心理学上称此为刺激适应现象。据此,忧虑者如能有意识地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像练气功那样故意想些忧虑的事,久而久之,在其他时间就可能会摆脱忧虑。

据尝试并获成功的人介绍,故意忧虑的时间不宜安排在临睡前,不然容易诱发失眠症;为了防止形成条件反射,地点也最好避开自己日常工作的地方。当对忧虑能够做到自我控制以后,这段故意忧虑的时间就可以逐渐减少直到取消。

忙碌也能消除忧虑

没有时间忧虑,这正是邱吉尔在战事紧张的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的时候所说的。当别人问他是不是为那么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忧虑。”

查尔斯·柯特林在发明汽车的自动点火器的时候,也碰到这样的情形。柯特林先生一直是通用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车研究公司,最近才退休。可是,当年他却穷得要用谷仓里堆稻草的地方做实验室。家里的开销,都得靠他太太教钢琴所赚来的1500美金。后来,他又得去用他的人寿保险作抵押措了500美金。在那段时期她是很忧虑。看着他整天埋在工作中,就没有时间去忧虑了。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经谈到“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找到的平静”。平静为什么会在那儿找到呢?因为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人,通常都埋头在他们的工作里,不会为他们自己担忧。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来享受这种“奢侈”。

为什么“让自己忙着”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能够把忧虑赶出去呢?因为有这么一个定理——这是心理学上所发现的最基本的一条定理——不论这个人多么聪明,人类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假定你现在靠坐在椅子上,闭起两眼,试着在同一个时间上想:自由女神:你明天早上打算做什么事情。

你会发现你只能转流地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对不对?从你的情感上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因为忧虑而拖累下来。在同一时间里,一种感觉会把另一种感觉赶出去,也就是这么简单的发现,使得军队的心理治疗专家们,能够在战时创造这一类的奇迹。

当有些人因为有战场上受到打击而嫁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被称为“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队的医生,都以“让他们忙着”为治疗的方法。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每一分钟都让在精神上受打击的人排满了活动、如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片、种花,以及跳舞等等,根本让他们的时间去回想他们的那可怕的经历。

“职业性治疗”是近代心理医生所用的名词,也就是把工作当做治病的药。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在做日常的工作忙得团团围转的时候,“沉浸在工作里”大概不会有多大问题。可是在下班后——就在我们能自由自在享受我们的悠闲和快乐的时候——忧虑的魔鬼就会来攻击我们。这时候我们常常会想,我们的生活里有什么样的成就,我们有没有上轨道,老板今天说的那句话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或者我们的头是汪是秃了。

我们不忙的时候,脑筋常常会变成真空。每一个学物理的学生都知道“自然中没有真空的状态”。打破一个白炽灯的电灯泡空气就会进去,充满了理论上说来是真空的那一块空间。

你脑筋空出来,也会有东西进去补充,是什么呢?通常都是你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忧虑、憎恨、嫉妒和羡慕等等情绪都是由我们的思想所控制的,这种种情绪都非常猛烈,会把们思想中所有的平静的、快乐的思想和情绪都赶出去。

詹姆士·穆歇尔是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教育学教授。他在这方面说得很清楚:“忧虑最能伤害到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行动的时候,而是有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后。那时候,你的想象会混乱起来,使你想起各种荒诞不经的可能,把每一个小错误都加以夸大。在这种时候,”他继续说道:“你的思想就像一部没有载货的车子,乱冲乱撞撞毁一切,甚至自己也变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你自己忙着,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不见得只有一个大学教授才能懂得这个道理,才能付诸实行。

而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地有福气。世界最有名的女冒险家奥莎·强生最近告诉我,她如何忧虑与悲伤中得到解况。你也许读过她的自传《与冒险结缘》。如果真有哪个女人能跟冒险结缘的话,也就只有她了。马丁·强生在她16岁那一年娶了她,把她从堪萨斯州查那提镇的街上一把抱起,到婆罗州的原始森林把她放下。25年来,这一对来自堪萨州的夫妇旅行全世界,拍摄在亚洲和非洲逐渐绝迹的野生动物的影片。9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到外做旅行演讲,放映他们那些有名的电影。他们在彤佛城搭飞机飞往西岸时,飞机撞了山,马丁·强生当场死亡,医生们都说奥莎永远不能下床了。可是他们对奥莎·强生的认识并不够深,3个月之后,她就坐在轮椅,在一大群人的面前发表演说。事实上,在那段时间里,她发表过100多次演说。都是坐在轮椅去的。当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回答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让我没有时间去悲伤和忧愁。”

奥莎·强生发现了比她早一世纪的但尼生在诗句里所说的同一个真理:“我必须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我就会挣扎在绝望中。”

海军上将拜德之所以也能发现这一点,是因为他在覆盖着冰雪的南极的小茅屋里单独住了5个月——在那冰天雪地里,藏着大自然最古老的秘密——在冰雪覆盖下,是一片没有人知道的、比美国和欧洲加起来都大的大陆。拜德上将独自度过的5个月里,方圆100英里内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存在。天气奇冷,当风吹过他耳边的时候,他能感觉他的呼吸冻住,结得像水晶一般。在他那本名叫《孤寂》的书里,拜德上将叙述了在既难过又可怕的黑暗里所过的那5个月的生活。他一定得不停地忙着才不至于发疯。

“在夜晚,”他说,“当我把灯吹熄之前,我养成了分配第二天工作的习惯。就是说,为我自己安排下一步该做什么。比方说,一个钟点去检查逃生用的隧道,半个钟点去挖横坑,一个钟点去弄清楚那些装置燃料的容器,一个钟点在藏飞行物的隧道的墙上挖出放书的地方来,再花两个钟点去修拖人的雪撬……”

“能把时间分开来,”他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使我有一种可以主宰自我的感觉……”他又说:“要是没有这些的话,那日子就过得没有目的。而没有目的话,这些日子就会像平常业样,最后弄得崩解分裂。”

萧伯纳说得很对,他把这些总结起来说:“让人愁苦的秘密就是,有空闲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所以不必去想它,在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种药,也是最好的一种。

如果你想改掉忧虑的习惯,那就让自己一直不停地忙着吧!

排解心中的忧虑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占,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恐惧或忧虑造成的。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那么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而有效的消除忧虑的办法——一种你不必再多往下看之前,就能马上应用的妙法?

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谈到同样的概念。“心理的平静”,这位中国哲学家说,“……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这就对了,一点也不错。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而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得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后。”

很有道理,对不对?可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以求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东西来。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他们的财富,却参与了“和经验所作的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的情绪的牺牲者。

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应先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人。

心灵的城墙,看不到

无论是用城里人的新潮流看农村,还是用春风下的田原看霓虹,它们之间总像一个永远忘不了的记忆,留在人们的思绪里。这样的城墙虽然无形,但却坚硬厚重,它们将城里城外分隔成两个不同的生活世界,使城里人和农村人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之中。虽然城乡亲戚之间血脉相连,但是,无形的城墙往往使亲情的流动并不畅通,何况城乡亲戚之间的交往,也并不只是情感上的联系那么简单。

政策性城墙和经济城墙的形成有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不可能被消除,也不可能被个人轻易跨越。相对而言,在城乡之间的文化心理隔阂面前,我们是能够也该有所作为的。如果城里人和农村人都能够主动跨越文化心理城墙,了解彼此的生存境遇,那么,城乡亲戚之间就可以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误会和矛盾。可惜的是,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很少有人做出这的跨越。对很多农村人来说,跨越城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经济性城墙,即获得城市户口,找到稳定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等,很少有人去主动了解城里人的价值观和交往规则,去用心体谅城里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另一方面,对大多数城里人来说,城内有相对优越的待遇,相对富足的生活和较为“先进”的文明,农村能够吸引他们的,可能是新鲜空气和田园风光,很少有人会去用心了解农村人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