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能成为自我挑战高手
37434100000051

第51章 挑战非自我因素(3)

(2)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扬善除恶。例如佛教就告诫人们多积阴德,来世有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多做好事,多资助困难的人。宗教是一种信仰,具有助人的暗示作用,能消除人的吝啬心理。

消除敌对情绪

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对别人常抱有一种敌对情绪,由此而产生愤怒,产生报复心理。

一个人的敌意来自他那阴暗灰色的心理和对别人的不信任,即使他并不明白别人在想些什么,他也会在那里怀疑别人怀有不良动机。

这种敌意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不仅会伤害别人的善意和情感,而且对自己和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有没有可能缓和一个人的敌对情绪,使之成为一个相信别人的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凡善良的人均能比较正确、客观地看待、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比较冷静、稳妥地处理各类事务,使习情常常处于一种平和而又积极的态势之中。

至于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心宽气和的人,如何摒弃阴暗灰色的心理,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1)让你的亲人和知心朋友了解你,知道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确存在着遇事发怒的坏脾气,并且向他们表示你已经打算控制这种不良的情绪,要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2)当与人为敌的思想在你的头脑中现的时候,要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感情。你这时千万不能发脾气,理性常常会帮助你克制自己的怒火,使敌意、怒气渐渐消除、化解。

(3)遇事千万不可鲁莽,应当设身处地替别人多想一想,这样你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举止。在大多数场合,你这样做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愤怒此刻已常使愤怒失去它的爆炸性。

(4)幽默能缓解矛盾,使人们融洽和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或误解,而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能使双方摆脱困窘的境地。幽默,常常使愤怒失去它的爆炸性。

(5)在与人开始交往时应当不抱成见,寻找机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奉行心诚待人的办事原则。如果你处处关心别人,常常用友爱的态度对待大家,你就会消除怒气。因而也就不会损害你健康的身体。

(6)对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打击报复,这样你会感到好像从自己的肩上卸下那沉重的愤怒包袱,帮助你忘却不愉快的事。

千万不要忽视敌意,愤怒对自己的危害,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它。如果一个人不重视积极地消除敌对情绪,那么他仍会遇人处处暴跳如雷;而如果能坚持做到上面提出的几点建议,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感到自己受益不浅。

克服羞怯心理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某种过度的差涩和胆怯,不过有些人表现得特别严重。

影响人的心理、个性、性格的因素很复杂。但是,不管这种心理是不是天生的,我们总是有能力纠正自身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类型的。羞涩心理会大大妨碍与他人交际,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以至缩短寿命。

为了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感,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医生和心理学家们提出以下一些有益的建议:

(1)在和别人交谈中不要踌躇、畏缩、要相信自己说的话和别人说的话是同样重要的。

(2)忘掉你自认为可能的缺点和弱点,甚至不妨把优点列成表,每天提醒自己,以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

事先想好你想说的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显示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和技能。

(3)如果你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羞怯、恐惧时,可以立刻做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听听他人的谈话。要牢牢记住,别人也与你一样关心着自己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

事实上,可以说没人真正彻底地克服了羞怯心理。但是,大多数人学会如何带着它一起生活。向别人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像政治家、名演员这样一些大部分时间都在众目睽睽下度过的人也承认,面对公众时,也常会出现羞怯感,他们每天都在同羞怯心理作斗争。

努力克服和控制着差怯心理,会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向别人提供了一个进一步了解你、关心你的机会。

无疑,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会使羞怯者不自在,甚至难受的感觉,但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便会在和别人交往、或个人前程上踏上平坦的道路。实际上,克服羞怯心理并不困难,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有智慧的生物。

克服虚荣心理

虚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对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

虚荣心就是以不适应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和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最后造成危害。在强烈的虚荣心支使下,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虚荣心是要不得的,应当把它克服掉。

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否则就要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达到自尊心的满足就产生的虚荣心。因此,有的人说虚荣心是一种歪曲了的自尊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做人起码要诚实、正直,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不惜用人格来换取。有的少女为满足物质的追求,牺牲自已最宝贵的贞操,是值得深思的。只有把握住自尊与自重,才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失去了人格。

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的美,不图虚名。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就是因为有自己的理想。

同时,做到自知之明。这就是说要能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长处,又看到不足,时刻把消除为实现理想而存在的差距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

虚荣心与自尊心是联系的,自尊心又和周围的舆论密切相关。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只有这样的自信和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克服自大心理

自我和扩张型的人是对“现实我”的认识和评价过度地超估,以至形成虚妄的判定。偶有一得一见,便以为自己十分了不起,忘掉了现实中的“我”,忘掉了客观社会的要求对自己的制约,开始进行种种“美妙”的设计。

自大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内容。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交往中,特别是由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认识自身和环境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有些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对认识和评价自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急迫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水平大为提高,但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客观性与正确性不尚不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由于青年的独立意识、自尊心的发展,常常会导致一种不必要的自负心理,便在不少青年中表现出来了。他们特别喜欢寻找和评价那些自己有而他人没有的长处,同时,他们的自尊心、荣誉感也很强,总希望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看来是肯定的、令人喜爱和有希望的。

与读书年代的成绩好,踏入社会初期的顺利有关。由于这些人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使他们从小就成为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他为中心,因而养成了一种不懂得迁就别人及完全不能容忍挫折的性格。

有自大心理的人,需要对自己做一番全新的评价和估计,将自己从“自以为是”的陷阱中拉出来,并且重新学习与人相处。否则,在当前这种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中是难以立足的。

那么,怎样纠正自大心理呢?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为自大的人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迎合别人的需求。

长期坚持对他人的了解之后,自大者就会由自我世界中走出来,随之他的“自以为是”也会慢慢地消逝。

心理学家认为,达到或超过优异标准的愿望,是个人认真去完成自已所认为重要或者有价值的工作,并欲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正是成就动机推动人们在各种行业里奋发图强。人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定出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奋斗目标。

虚心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诚然,谁都不可能成为无所不能、万事皆通的全才,然而,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善于把别人的长处变成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必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进步。

克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一般地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诱发人的逆反心理的产生:

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可小作尝试。

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律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的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想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态度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行。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然而,逆反心理在本质上与创造性的个人素质有着根本区别,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提高文化素质、****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自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外,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

****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我们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逆反心理之所以大行其道,往往是利用了人们缺乏对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它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当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起码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