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多少有点明白,这是因以前作恶而得的报应,但他又无可奈何,只能不停搬迁,但她绝不会心慈手软,每当一想自己不幸的遭遇,就决心让那个人一辈子也不能过上好日子。
当知青的生活确实给她留下了屈辱和辛酸,可也练就了她不会善罢甘休的性格,她终于成功了,他看到了那个人的凄凉,看到了她的仇人的败落,她心满意足了。
她会忘记一切,但绝不会忘记她是一个受过侮辱与损害的中国女知青。
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那个人忘了弱女子也是不好欺负的。
他实在太小看人了。
(四)釜底抽薪与军事谋略
釜底抽薪运用于军事,是指双方在互相对垒、剑拔紧张的时候,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对方的背后下刀,折其后台,断其后援,使其失去作战的基本保障,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因此,釜底抽薪之计运用于军事也不愧为一妙计。运用此妙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赢得军事成功。
1.重水之战
在40年代,娜威的弗穆尔克是当时全世界能够生产重水的少数基地之一。重水是使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得以减速的缓冲材料。有了重水,就可以控制原子反应堆,有可能制造出原子弹来。
在第一章划。在运送突击队员时,发生了意外,结果机毁人亡,但英国人并未因此而气馁。
1943年2月17日夜,英国又派出了第二支突击队,顺利抵达了挪威,着陆后他们马不停蹄,连夜冒着狂风暴雨奔向预定的地点,抵达破坏目标附近,他们又兵分两路,互相掩护,摸黑混进诺克斯工厂。对此,瞥卫人员毫无觉察。在厂房内部嘈杂声音的掩护下,突击队员顺利地在要破坏的目标上安置了炸药,并成功引爆,重水罐顿时被炸成碎片。因厂内噪音太大,德国人没有觉察,突击队员趁机安全撤离了现场。当德国人发现时,厂内重水四溢,重要的设备被破坏无余。
这次突击破坏,使诺克斯工厂停工一年之久,生产不出来一滴重水。由于缺少研制原子弹所必须的重要材料,德国的研制计划一再推迟,直到二战结束德国还未能研制出原子弹来。
英国突击队员冒险深入敌后,破坏德国人的重水基地,从而使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落空,这正是英国突击队员成功运用釜底抽薪的见证。
美国的“拿来主义”
科技革命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美国把科技战略重点放在与尖端武器有关的科学技术上,同时重视基础科学,形成现代化科学体系。同时美国也把引进人才和技术作为主要手段。这样,使世界上重大科技发明和应用大多出自美国,而美国在原子能工业、计算机工业、航天工业、半导体工业等方而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引进技术和人才方面不择手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引进了高级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共24万人。在美国,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政府要付5万美元的教有经费,24万人就是120亿美元。引进人才,一本万利。瑞士某大学有一位研究生研究成功一种电子笔和一套辅助设备,可以用于修正遥感卫星拍摄的红外照片。美国某大公司获知这一消息,急忙派人赴瑞士,找到那位研究生,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他。瑞士一些公司知道后,也想留下这位研究生。这样你加薪,我也加薪,价码越加越高。美国人则说:“你们加吧,我不加了,等你们加完后,我在你们加的最高数上乘以5。”看到这种情况,瑞士的公司只好让步,眼看着美国人“挖”走了这名研究生。
美国“挖”人才的另一个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著名大学,通过提供奖学金、赴美留学、定居美国、高薪等手段吸引这些国家的学者和科技人员赴美。另一方面,美国对于其掌握的技术,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各种条件限制外传。
美国不择手段地挖人才和引进技术,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上,因此,美国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2.石油大战
从所周知中东是世界上最主要、最集中的产油区。然而在政治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的犹太扩张主义,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大民收复国土的正义战争。在第一章,以石油为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
1973年10月6日爆发战争的当天,叙利亚、黎巴嫩首先切断了输油管;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将海湾地区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并决定以9月份的产量为基础,每日递减5%,对美国中断石油供应。
阿拉伯的石油斗争,使美国石油进口每天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因此而关闭停工,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打击和孤立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国家转而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英国不许美国利用它的国内和海外领地的运输设施为以色列转运补给;西德禁止美国供应以色列的军火从西德港口起运;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都不允许美国飞机在其领土着陆或飞越其领空;日本政府发表四点声明,表示以色列军队应从“六五”战争中所占领的土地撤出,应当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并敦促以色列遵守联合宪章原则。美国******对此十分懊恼地说:“我们的一些盟国实际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们自己同我们公开分开。”
阿拉伯国家在以军事收复失地的同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和分化了美国、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增加了美国国内及其援助以色列的困难,孤立了以色列,为阿拉伯国家争取十月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釜底抽薪之计是为拉伯国家争取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3.阜康号的倒闭
钱庄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与近代银行相似。鉴于钱庄的作用日显重要,外国在华的银行也多向钱庄拆借,借以控制钱庄。于是钱庄靠发行远期庄票扩大信用,并制订汇划制度以保持资金的主动调拨,往往能以少许资本进行大量营业,因而钱庄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很差。
胡光墉在上海开设的阜康银号,堪称当时“中国第一巨号”。胡光墉早年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后投靠左宗棠,为左氏的湘军办理后勤,以“熟诸洋务”著称,在左宗棠办的福州船政局主持“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工作。因“为洋人所喜信”,胡为左氏西征,向西方列强借款1200余万两。仗着湘军的权势,他开设当铺,并在各省设立串康分号,同时经营丝茶的出口。因为他亦官亦商,被称为“红顶商人”,不仅外国银行乐于向阜康拆借,而且许多封疆大吏及监司大员也把钱存于该号。
1883年,胡光墉投机丝业出口失败。当时中国的丝业出口为外国公司垄断,洋商在收购中故意压级压价,中国丝商的利益大受其害。胡光墉自恃财大气粗,又有湘系为靠山,决心与洋商竞争,以分洋商之利。在蚕茧上市之时,胡光墉倾阜康的存银,同时向同业大量拆借,收购了15000包丝囤积起来,并垄断上海的丝价,企图迫使洋商高价收购。洋商多次与胡交涉没有结果。这下惹怒了上海的洋商,他们决心教训一下桀骜不驯的胡光墉。
恰好1883年世界丝价下跌,许多丝商望而却步,经过策划,上海的洋商采取一致行动,拒绝购买胡光墉的丝。胡见势不妙,急扩降价,但仍无人接货。胡光墉投机丝业的失败累及阜康。外商为彻底整垮胡光墉,乘机发动了1883年金融风波,人为收缩对钱庄的拆借,造成市场恐慌。官场的款项也有许多存于钱庄,见状亦大量抽资,而阜康及许多大号此时已无流动的现银,纷纷倒闭,同时累及许多工商企业大量倒闭。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老鼠怕见猫,蛇怕打七寸,银行最怕集体提款。在此例中,外国银行和官款是钱庄的大户,在钱庄流动资金最困难时,集中提款,对于阜康号等钱庄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上海洋商也正是动用这一计而彻底整垮了桀骜不驯的胡光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