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37436700000013

第13章 借刀杀人(3)

4.独特的租借人搞招

20年代后半期,日本东京电器化学工业公司以刚出现的电视热为跳板,实现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因此来不及培养人才。到了60年代,该公司进一步痛感由于缺少人才带来的种种弊端,特别是经营管理部门,成为人才最缺的地方。面对这种情况,素野福次郎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种独特的租借人才的高招,即把别的公司花长时间培养出来的人才租过来。素野福次郎认为,日本兴业银行人才很多,而且。个个都很有才能,于是请求租借。兴业银行答应了他的要求,借给该公司一名叫神谷的专务。神谷专务由于长期从事银行方面的事务,因此很有银行家式的机敏性,并很自然地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他来之后,使经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轻的员工们个个都成了工作迷,公司的产品也更多地打入了国际市场,公司获得了更长足的发展。巧妙地租借他人的力量,为自己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活力,年轻员工们的积极性大增,使企业获得了更长足的发展。

看来,借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人才能银行”,拉“存款”谁能抢先一步,准就能成功。

5.塞洛克斯公司的利刀

早在本世纪40年代,威尔逊就从父亲的手里继承美国塞洛克斯公司。一天,一位德国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伙协作。

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研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需要它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得多。

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可把副总经理罗梭惊呆了。

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

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至。尽管租金不低,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到了1960年,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的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大量的利润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

1960年,公司营业额就高达3300万美元,而市场占有率已达15%;到了5年以后,公司营业额上升到近4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6%,塞洛克斯公司也被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为10年内发展最快的公司,从此迈入了巨型企业的行列。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借刀杀人”,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为以后的高定价出售做好了准备。实际上,威尔逊就是塞洛克斯公司的一把利刀。

6.装修公司的生财之道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装修业随之火红起来。但在广州,此创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某装修公司的生意就像王老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公司经理招聘了一批兼职业务员四处挖生意,井印发了大量宣传材料扩大影响,甚至不惜血本在价格上打折扣,可谓各种招数都使出来了,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有时侯好不容易打听到某个客户正在筹划装修,可是等他赶到那里一看,别的公司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几次碰壁之后,经理才找出生意冷淡的症结:信息不灵。

正在这时,一位朋友向他介绍了消息灵通人士——大黄。经理和大黄达成协议:大黄负责提拱最迅速最准确的信息,公司给大黄月薪300元,另外每成一笔生意再给大黄14%的回扣。大黄果然不负众望,信息源源不断送来,而且绝大部分都给公司带来生意。这样,装修公司赚了大头,大黄也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大黄只不过是保险公司的一个普通职员,何来这么多准确的信息呢?其中奥妙是:大黄有许多同学分布在各个银行的办事处。

一般说来一个单位要装修门面,要么设法调动资金,要么向银行申请用于装修的贷款。这样,大黄巧妙地通过他的朋友就能从银行这条渠道迅速准确地摸清哪家商店或公司在准备装修。真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

(三)借刀杀人与促销谋略

在市场营销中,同样可以“借刀杀人”。精明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应想方设法借取他人之刀,在借的形式可以花样翻新,譬如“借资金”、“借人才”、“借场地”、“借名气”、“借情报”,借的东西要能为己所用,不盲目地借。

善借者,尽管自身实力不一定强,但也可以与竞争对手同台逐鹿,一试高低。此计支用得当,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促销高手。

1.促销奇招“死缠不放”

香港化妆品商店的促销奇招之一就是“死缠不放”,使顾客就范。

设在百货公司的化妆品专柜,大多雇请年轻貌美的小姐作售货员,通称“化妆小姐”。她们的底薪很低,以佣金收入为主,如推销商品多,金额高,所得的佣金也多,水涨船高。因此,她们使尽浑身解数,缠住顾客。

有位打扮时髦的女士到化妆品柜前随便观赏,被一名化妆小姐“缠”上了,化妆小姐温馨细语地评论她皮肤粗糙的缺点,然后介绍哪一种护肤膏可以有效地护理,使皮肤变得娇嫩。一席话说得这位女士为之心动,便花200多元买了对方推销的护肤品。

购买高级化妆品的女士,她们不是富裕家庭的太太小姐,便是高级文员或专业人士,手头宽裕,化妆小姐掌握这些人的特点——讲充体面。最怕在公众场合与人争执,有损身份。因此化妆小姐以她们为进攻对象,必有所获。

对那些年纪轻的顾客便更有机会做成生意,因为年轻姑娘见化妆小姐对自己的相貌风度大夸一番之后,又试用了一些样品,不好意思空手离开,尤其是那些初相识的情况,她们更不想化妆小姐在自己的男友面前讲自己的缺点,就宁愿多少也买一点,将纠缠不休的化妆小姐打发开去。

化妆小姐如果完成的营业额超过规定标准,年终还会加发奖金。在“重赏之下”,自然产生“死缠烂打”的勇士了。百贷公司就是借勇士之刀达到促销的“杀人”目的。

2.不洗真皮革的促销法

1981年1月,麦伦凯博士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内完成了真皮防水处理实验。这项新技术的发明,使皮革从此可以浸泡在水中,用普通的洗衣皂揉洗。美国亚特兰大制革协会的索贝尔汉姆购买了这项专利。他预计,皮革手套制造商们一定会前来争购他那些经过特别防水处理的皮革。谁知手套商们并没有这个兴趣,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

无奈之中,索贝尔汉姆决定绕过手套厂商这个中间环节,直接把这项新技术成果向消费者介绍,树立产品信誉,然后借助消费者的需求来推动手套商们的进货欲望。他决定举行一场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