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37440000000011

第11章 “赞”服帝王(4)

聪明的谏臣们都懂得: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称誉和赞美。因为身居高位,难免产生自高自傲,唯我独尊的心理,同时由于属下的敬而远之,也使他感到寂寞与孤独。因此学会对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予以赞美,分担他们那份沉重的孤独,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那包裹着冰雪的心灵,他就会另眼看待,倍加重视。当然适当的贬抑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刺激对方的同时,可以不断增说服的力量。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春秋时期,魏惠王政绩卓著,因而踌躇满志。有一天,魏惠王问卜皮:“你在外面一定听到很多消息,不知我的声望如何,你说给我听听。”

卜皮回答说:“我听说大王非常慈惠。”

魏惠王十分高兴,说道:“那么我的霸王之功什么时候会到来呢?”

卜皮摇头回答:“恐怕大王的功业永远也不会来到。”

魏惠王疑惑不解,问道:“百姓、大臣说我慈惠。慈惠,也就是对下行善。而多行善举怎么会不能功成名遂呢?”

卜皮侃侃而谈,解释道:“慈者都有一颗不忍之心,而惠者喜欢对别人施予,那么即使坏人犯了罪,也不忍心去杀;喜欢施予,那么,即使有人并没有什么功劳,也会随便赏赐他们。如果这样‘有过不罪,无功受赏,’别说什么霸王之业,恐怕连一先王留下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您说对吗?”魏惠王脸色由晴转阴。

明褒暗贬之术,长处在于它不是赤裸裸地指责对方的缺点或过失,适时、恰当地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实际上就是从另一侧面否定和批评他的不足和缺陷。卜皮说服惠王即是如此。明褒暗贬的方式,不会刺伤对方,而且对方还会从肯定、赞许中增强改过的信心。倘若施加压力,或尖锐地批评,反而容易激起更强烈的反抗意识,这,如同拍皮球一样,下手越狠,皮球弹得愈高。郭淮说服曹丕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国魏时,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基典礼时迟到,文帝严厉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了,便即刻将他杀了。现在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庆,而你却迟来,为什么呢?”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众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所以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

文帝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为征西将军。

褒者,含赞美、表扬之意也;贬者,藏降低、指责之意也。

褒扬之言,人闻之如服蜂乳,甜蜜舒畅;贬斥之语,人听之似吞苦药,苦涩难受。褒贬相寓进行说服,犹如在苦药表层涂抹蜜糖,外甘内苦,易于吞服,能收到忠言不逆耳,兼听利于行的良效。

樊哙运用欲扬先抑说服刘邦

欲扬先抑,就是指要达到某个目的时,先采用“放弃”自己的观点的手法,顺着对方的思路走,然后转折阐明自己的观点,情至理至,使得对方不得不被说明。

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群臣为何能打败项羽这个问题,群臣深谙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于是对他赞美不已,刘邦遂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一次他生病后整日留在后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婴等许多身经百战的元勋都找不到办法。大将樊哙想出一个点子,闯进宫中进谏,他掷地有声地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臣等起兵丰沛定天下之时,何等豪情壮志!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基业。”几句话激起了刘邦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这般精神颓废,群臣皆为陛下之病终日恐惶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樊哙既称赞又巧妙地批评了刘邦,欲扬先抑,一片肺腑之言,终于使刘邦专心朝政,使民休养生息,汉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里樊哙正是通过刘邦引以为荣的历史进行劝谏的,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同样经常赞美老人一生中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老年人更加幸福。

老年人奋斗一生,历经沧桑,如果你不了解、不赞美他们一生的成果,他们就会感到失望,许多老年人喜欢在晚辈面前谈起自己曾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自己是如何艰难创业的,除了对你有教育意义之外,更希望得到晚辈的崇敬和赞美。

但是称赞一个人引以为自豪的往事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赞美的语言要表达准确,不能偏离事实。

第二,赞美必须是由衷的,肺腑之言。

第三,赞美时要专心致志,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在分享他的快乐和光荣。

正所谓: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一拍即合的赞美艺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知己知彼循循善诱说醇王

兵法云:知已知彼方可反战不殆。同样,在说服他人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知已的同时也了解你所要说服的对象,循循善诱,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清朝时,洋务湃大臣盛宣怀在拜见陌生的上司时,非常注意了解上司的细节情况。有一回,在大太监李莲英的保荐下,醇王特地在宣武门内太平湖官邸接见盛宣怀。向他了解有关电报的事宜。盛宣怀不曾见过醇王,但与醇王的下人张师爷交往频繁,从他那里,他了解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一醇王跟奕忻不同,他以为中国人不比洋人差;二醇王虽然好武,但自认为书读得很多,很有文采,盛宣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通过一些渠道抄到一些醇王的诗稿,念熟了几首,以备急时之用,他还从诗中悟出醇王的心思,成竹在胸之后,盛宣怀马上去拜见醇王。高阳在《胡雪岩全传》中描绘了当时的情况:“那电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回王爷的话,电报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全靠活用,‘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如此而已。”醇王一听他引用了岳飞的话,不免另眼相看。便问道:“你读过兵书?”“在王爷面前,怎么敢说读过兵书?不过英法内犯,文宗显皇帝西狩,忧国忧民,竟至于驾崩。那如果不是王爷神武,力擒三凶,时局真是不堪设想了。”盛宣怀略停了一下又说:“那时有血气的人,谁不想洗血国耻,宣怀就是在那时候,自不量力,看过一两部兵书。”盛宣怀句句不离醇王的本行,他接着又把电报的用途描绘得天花乱坠,醇王也感觉到飘飘欲仙,后来就把兴办电报业的事托付给他。

盛宣怀的高明之处有三点:(1)想方设法摸清醇王的癖好;(2)赞美他的过人之处;(3)在赞美之中,把自己自然地推荐给醇王。所以在赞美之前摸清底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要这样,赞美之辞就会字字打到领导的心坎上,使他消除对自己的怀疑,最终接受赞美,给出相应的回报。

默默服从中无声的赞美

循循善诱可达到说服的目的,显示说服的力量。而默默服从,则是另一种力量,是无声的赞美。

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在南方尚有更始帝部下的郾王尹尊等将领拒不投降,成为刘秀的一块心病。刘秀决心灭掉更始帝手下这些拒不投降的将领们,完成统一大业。当他把这个打算告诉群臣时,群臣皆赞美万岁英明,有雄才韬略。但当他召集众将商讨对策时,谁都不愿去,谁也拿不定主张。刘秀感到很失望。最后,他用木简敲着桌子问道;“郾王势力最强大,宛居次之,何人能去征讨?”此时站在角落里的贾复上前应声道:“臣请为陛下讨伐郾王!”刘秀顿露笑容道:“有执金吾贾复进击郾王,朕何忧之有!”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贾复依旧沉默如初,但刘秀却道:“贾复讨伐郾等人的功劳,朕自明之,理当重赏。”贾复不是一个善于溜须的人,但以沉默的方式,最彻底的行动贯彻执行了刘秀的旨意,这无疑是对刘秀决策正确性的验证,证明了它的正确可行性,这就是对刘秀最大的支持和心照不宣的赞美。那些口舌如簧而不敢行动的人们与贾复相比,当然相形见拙,高下之情形显而易见。

当然,服从上司并不是对他都言听计从,这样的盲目服从可能是为了对上司一时的恭维,但从长远的结果来看服从了错误的命令或决策,可能会害人害己。

当年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的时候,群臣哗然,劝谏者接踵而至,秦始皇很生气。此时李斯却赞扬道:“陛下深谋远虑,此数举措置得宜,导万民于千百世之鸿利。时下诸多困难,可致后世无穷之基业,奈何着眼于近途,而遗千古之功。”秦始皇大喜,认为李斯是个栋梁之材。李斯见秦始皇龙颜大悦,更是明目张胆地大肆吹嘘:“今日陛下动众兴工,圣王之举也,奈何言之涌涌,尽阻基业之创就,臣不知何由至此?”秦始皇大笑道:“丞相所言极是,众卿无需多言。”自此把李斯视为心腹重臣。

后来,由于大兴土木,导致了大泽乡起义的爆发,李斯在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诬为谋反杀害,盲目地服从,最后终于招至杀身之祸,灭国之灾。

聪明的下属总是会尊重上司,服从上司,但也会机灵地抵制错误的命令,用正确的行动向上司证明它的错误,以至圆满地完成任务,最终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

张廷玉顺势而褒赞乾隆

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还要掌握时机,顺着形势的发展,抓准时机,巧妙运用,自会显示出说服的力量。

清朝时的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人,他一生中先后七次下江南,游遍了全国名山大川,乾隆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多次游历加上饱读诗书,所以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他喜欢在处理政事之余品茶,论诗,题字。有一天宰相张廷玉刚上完朝,办完公事,回到家休息。乾隆突然来造访,张廷玉感到这是个莫大的荣幸,称赞乾隆道:“臣在先帝爷手下当了十三年差,从来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张廷玉深知乾隆很好茶,命令把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煎给乾隆品尝,乾隆很高兴地招呼跟随的人坐下,且道:“今儿个我们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礼。席坐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水开后,乾隆亲自给各位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由衷的叹服:“我哪里省得来,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茶和水,我从来没闻过这样的香味。”李卫也乘机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叫人叹为观止,吃一口茶竟然有这么多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性大发,从“茶乃水中之君子,酒乃水中之小人”讲到“治国宽猛之道,”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众臣洗耳聆听。乾隆话刚结束,张廷玉就赞道:“下臣在尚书房办事几十年,两次丁忧(大臣回乡为父母守墓)都是夺情,只要不病,与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良心说话、私心里也常有圣祖宽,世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只是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就是贤能宰相。今儿个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怒之道发端,譬讲王朝政纲,虽只讲‘超中庸’三个字,却发聋振聩令人耳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场的随从都应声附和,乾隆心中自然乐不可支。

整日的工作,繁杂的公务,众多的应酬,长期下来,会使大家都变得筋疲力尽。人们都希望抛开工作这个枯燥烦闷的话题。无论上司还是下属都希望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谈论一些新鲜的话题,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来调节一下单调的生活方式,许多高层领导都很注意这种调节,比如******喜欢游泳,七十八岁还畅游湘江,邱吉尔喜欢绘画,写小说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楷模,人在工作以外的活动时间往往是最轻松,最愉悦的时候。

作为现代人,来自各方面的工作或业务压力在工作外的时间都暂时搁置在一旁,对老调重弹的工作业务方面的赞美可能会腻味了,此时此刻,与对方谈谈他感兴趣的东西,棋艺,书法,舞蹈,足球等等,这方面的赞美也应该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如果说把对对方的赞美只限于工作业务,在对方看来就有动机不纯的嫌疑,那么,寓赞美于工作之外,就对方的爱好、特长、兴趣等方面进行赞美也就避开了这种麻烦,并且在闲谈中可以增加沟通,增进感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