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崇拜心理学
37441500000010

第10章 图腾崇拜心理(3)

图腾崇拜是维系氏族团结的精神力量

图腾崇拜内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图腾崇拜由于受共同体的血参关系制约,又与人们的生产方式、思想信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它是维系氏族团结、凝集体内部意志的一种精神力量。作为人类感知事物的特殊表现,图腾则是信奉者对自己、自己的共同体与生活环境及其物产不解之缘的珍视和笃信。相传我国云南布朗族在传统中则视竹鼠为父母灵魂的标征物,对其十分敬畏,常退避三舍。后来虽开禁而捕食,但捕食前要在村寨的禁忌日举行祈祷,再将竹鼠切碎分给每户一小点,让人带回去先祭家神,以为这能给各家送去吉祥。

在图腾的社会结构里有极严厉的规则和禁忌。同一部落的族民不仅彼此认为是兄弟和姐妹,同时也必须相互照顾和保护。当部落中的任何一个人为外族所谋杀时,谋杀者的一族必须担负起追偿血债的的责任。而且图腾的结合力量似乎远远超过家庭的力量。

如,弗莱节尔在《金色的树枝》一书中,谈到了纳塔尔(南非联邦的一个州)和苏路兰(纳塔尔州的一个地区)的异教徒的仪式,这些仪式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够食用新收获的果实。祭祀的肉是和谷物、菜蔬、果实一起煮的。土王给每一个臣民嘴里放一点点这种食物,凡是得到这种食物的人在整整一年中都受人尊敬。如果在聚集于土王的克拉阿利里的人当中,有谁在庆祝典礼结束之前尝了新收获的果实,那他就得死去。这种仪式显然是远古时期图腾崇拜仪式的一种传统形式。这种仪式的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臣民们对土王的依赖,就像是对神的依赖一样。以此达到维系人心的目的。这是对图腾崇拜维系氏族团结精神力量的一种继承形式。

在中国,天子拿最初的收获物祭祀自己的祖先,并且比他的所有臣民都先尝到这些食物,也同样是为了维系民心的一种继承图腾崇拜的形式。而直到如今人们还能亲眼目睹的天坛、地坛,正是这种图腾崇拜的遗迹。

图腾崇拜的双重崇拜价值

由于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与灵魂、祖先崇拜交替、交织过程的产物。所以,图腾崇拜的对象,具有双重崇拜价值。它既具有直接的实质对象的意义,被当作图腾的自然物本身,因为和人的特殊功利关系而被功利为自然圣物,实际受到人的崇拜;同时又具有间接的象征对象的意义,被当作图腾的自然物,常常是作为人们的祖先和氏族、部落的一种符号、一种标志物而被人们敬奉。

如,澳大利亚土著繁殖图腾动植物的巫术仪式“项吉齐乌玛”,是图腾转化观念的生动体现。以袋鼠为图腾的阿达兰部落,由氏族长率领全氏族的成年男子参加,在图腾中心举行。仪式的中心环节是由青年用自己的血液滴地象征袋鼠灵体的一块石头上(其他氏族有以油脂和赭石涂沫此石头的),同时念迫使袋鼠繁殖的咒语,意在以此把袋鼠的精灵引向四面八方,在那里转化为新生的袋鼠。

图腾崇拜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奠基意义

现代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最早形态是以原始游群这一人们共同体出现的。探讨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研究;社会意识形态对它的作用,就不能不把探究的触角伸向几万年前或更遥远的史前年代,在追溯人类自身形成和艺术起源的基础上,正本清源,去推测作为民族雏形的原始游群以及氏族、部落的群体审美心理的萌发过程。这里,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原始人的图腾崇拜与人类最初审美活动的关系,以及它对人类早期群体审美心理的意义。

图腾崇拜在人类早期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氏族或胞族的信仰:特定氏族或胞族的人们把某一植物或动物或无生物视为本群体的祖先,同时又是他们的保护神。它发布神谕,保礻右并且眷怜它的子民。属于某一图腾的人们,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他们必然崇敬奉作图腾的自然物,不得杀害或加以毁坏,也不可用轻侮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人们承担了规定的义务,就会从图腾那里获得力量,得到帮助。反之就会遭到灾祸。于是,人们对图腾就有了一系列禁忌。从图腾是自然物来看,和自然崇拜或动植物为崇拜对象,以祖先或血缘灵魂为其崇拜内容的原始先民各种观念意识的特殊表现形态,所以,图腾与各民族先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正因为图腾崇拜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图腾也就成为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宗教学、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对象,其中讨论得最多、收获最大的是图腾崇拜的社会意义。而从它与人类心理发展及其与原始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也有一些学者进行过,前者如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后者如我国学者岑家梧先生所著《图腾艺术史》,这样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图腾在民族美心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是有很多启示的。这里,我们想从图腾制在人类把自身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本质意义着手,来讨论一下图腾对原始群体的共同心理素质以及图腾物对各氏族审美活动的具体影响,从而达到揭示它的民族审美心理的原始积淀中,对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历史作用。

图腾崇拜产生于人类进入母系社会的阶段,它的出现是同制造和使用工具来进行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一样,是人把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的重要标志之一。远古时,人类同自然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对变幻莫测的自然,人只有本能地适应,还不可能进行有意识地改造。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人类在从猿到人进化中的不断发展,终于到了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一步。这时,哪怕是再简单再粗糙的加工,说明人类已经不安于永远服从本通能的枷锁,要把自己对于外在世界的要求过实践活动表现出来。这时,人类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与自然的对立,开始产生了“自意识”。这样,人类已经摆脱动物本能的支配,进入具有创造意义的劳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这一创造劳动的特征十分清楚的说明:“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马克思这里所说“他自己所知道的”目的,就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根本界限——通过制造工具表现出来的自由自觉创造的“自意识”。这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行为提出的合目的性的要求。

但是,这种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十分有限的,还有更多的事物对人类来说还是盲目的,他们的许多行为也并非能够成为现实,这样就使人类“自意识”的产生还处在一个萌芽的阶段,一种朦胧的状态中。他们感觉到自然界还有神秘的力量,有一种魔力,在对他们的行动施加影响。于是,他们说就直观地认为,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同人类一样,具有灵魂和意识,只有当它们乐意的时候,人的愿望才能实现,狩猎时才会打到野兽,采集植物时才会碰到好运气。反过来,当大自然不乐意的时候,等待人类的就是灾难,为了逢凶化吉,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们就想方设法使大自然愿意给人以顺利的机遇。但是,如果对所有自然物都采取恭恭敬敬的态度,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简直是无法动弹了,于是,他们就选择了某个自然物作为自己的靠山,对它采取恭敬而虔诚的态度。崇敬它,保护它,并希望由此获得力量去对付和战胜其它自然物。这在今天看来幼稚可笑的事,在当时必定是十分严肃的头等大事,这说明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的,总是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矛盾运动中,从螺旋状的前进路线中逐步增加着人类的“自意识”。

那么,哪些事物可以作为自己的靠山呢?是什么东西在冥冥中主宰着人的命运呢?有了初步“自意识”的人们,总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大自然中最有力量的,因此他们就用“寻根”的方法找到能够庇护自己保礻右自己的对象。由于那时的人们对生命的来源和繁衍根本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往往把某些偶然现象看作使女性感灵受孕的原因,并且把它当作生命之根,当作整个民族的祖先。于是,简狄吞玄鸟卵、姜女原履大从迹的传说就成为他们的深信不疑的史实,玄鸟(一般认为它的原型是燕子)和熊就被当作商人和周人的祖先来崇拜,被用来为氏族命名,并且逐步规定了一整套禁忌,图腾崇拜就这样形成了。这样,人类在自己的自然界连在一起。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退步,而是从盲目地受整个自然界的控制,到自己创造出一个特定的崇拜对象,以有助于实现向其它自然物抗争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每个氏族或胞族在人口繁衍、群体分化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图腾,于是呈现不同的层次,有原生图腾和次生图腾之分,这就如同人类的长辈,象祖父、父亲,虽有辈份的分别,却都有帮助和保护后代的义务。

图腾崇拜与人类童年时代审美活动的关系

从审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赞同艺术起源和人类起源同步的观点,把人类制造的第一件工具看作人类的第一件艺术品,第一个审美对象,这似乎同有些论者提出的图腾对象是人类的第一个审美相矛盾。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作为观念,人的“自意识”或者说人的灵魂的产生与工具制作一样,是人脱离动物界的根本标志,人只有能制作工具和产生观念时,才可以真正称其为人。正是从这个意认上,人自身意识的确立,才能对自己所加工的石器感受到美,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力量。同时,只有“自意识”的产生,才开始摆脱动物本能的全部桎梏,在图腾崇拜对象身上发现了除物的自然属性以外的情感色彩,把它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待。“自意识”的产生,是人类能动作用的表现,它是人类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的主要动力,人类这种冲动在自己创造的物质生产的成就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自身力量的确证。但是生产力的低下使得这种冲动在实现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阻碍,没有绝对成功甚至多数成功的把握,于是图腾崇拜作为人类力量为实现自己的源望服务,运用某些简单的人类已经能够控制的或者在原始思维的逻辑来看能够控制的那些有意识的努力,去实现还没有绝对把握的目的。如通过某种仪式来寻求图腾的保佑,或者遵守某些禁忌这类能够做到的事,去实现捕获一头野兽这类并非有绝对把握的愿望。因此,图腾崇拜曲折地表现了人类使自己的实践变成现实,从而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努力。这正是图腾崇拜的本质和图腾崇拜对象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社会根据,是人类审美心理形成的最基本的内在逻辑。可以说,图腾崇拜也是人类心理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它,人类进一步在意识中扩大着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是以非理智的形式(如列维·布留尔就称这种思维方式为原逻辑思维),发展着自己的理智,以自己的想象、联想、幻想丰富着自己的精神活动。由此,可见,图腾崇拜对于人类心理能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推动作用。

①对人类情感能力的培养

由于图腾和早期人类的的生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因此,图腾崇拜也就成为促进人类情感的主要契机。由于个体生命的“自意识”和对整个人类的“类本质”的认识上和盲目和矛盾,即个体已经产生了萌芽状态的自我实现的冲动,但对人类所拥有的自由自觉创造的本质力量,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要借助图腾的力量实现自己的要求,这就对图腾产生了肯定性情感。但是,要得到图腾的保佑,又必须遵循一系列禁忌或举行各种仪式,以防止图腾降祸于人类,这又引起人们的否定性情感。这样,在同一图腾上,人类集中肯定性和否定性两种性质对立的情感,肯定性情感主要表现人类对图腾的依赖、崇敬。在图腾崇拜阶段,在社会关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家庭还没有形成时,人与人之间的肯定性情感还在许多方面显得薄弱,亲密、爱恋等感情还没有充分地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如母子之爱)和性爱还带有相当程度的动物性色彩。相反,人对图腾的感情却是那么深厚,而这种现象正是人类肯定性情感发展的一段曲折的经历。在对图腾保持这种强烈的肯定性情感的同时,由于人们相信图腾的力量,又害怕触犯它,得罪它,受到它的惩罚,因此,总是小心翼翼遵守这种禁忌,恭恭敬敬地对它进行顶礼膜拜。这就使人们对图腾充满了恐惧的感情。其实,这种源于人类还末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而产生的否定性情感,就是人类对外在的自然力量的恐惧,以及对人自身力量弱小的担忧和恐慌。于是,图腾成了人对整个自然界本质关系的缩影,成了人对自然界矛盾的情感态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