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崇拜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以个人需要为基础,同时也是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发生在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欧洲文艺复兴,其实质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人文主义精神要求人的尊严,要求人性解放。人自身的存在就是最高的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自由意志和建立英雄的功业。这表明人所崇拜的英雄已不需要从神灵那儿去获得光环,人们所推崇的价值也不必从上帝那儿得到依托,人本身就是宇宙精华。这一时期出现的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提出“因信称义”,认为人的获救完全是在于他个人的信仰,而不在教会和教士,因为信徒的信仰是个人的事,是任何人无权干涉、不可强迫的。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自己崇拜心理的主宰。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开始感觉到机器大生产跟资本主义所倡导的个人自由之间的悖论。自我的感觉占据了首体,个人被认为是独特的,具有自己的抱负,生命获得了更大的神圣性和宝贵性,促进个体生命成了绝对值。
精神生活需要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高尚性,能使人生充满绚丽的色彩,能使人进入更高的境界。人作为一个有思想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崇拜对象,是一个人主体性的体现,也是他的存在的确证,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独立的个体,一个现实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崇拜心理的充分发展,使人们的崇拜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都是具有非凡个性的,毫无社会背景(或自觉抛弃社会背景)的自我奋斗的人物。也就是说,个体崇拜心理的发展,使崇拜的英雄都带上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从崇拜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个体崇拜心理的真正形成,无疑是英雄崇拜心理形成时期,特别是在资产阶级所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风糜社会之后。无论如何,个体崇拜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充实了群体崇拜心理的内容、对象和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人的社会独立性的增强,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种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个崇拜心理是离不开群体崇拜心理的,这如同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生活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单个人,应当既有个体崇拜心理,也应有群体崇拜心理。
个人崇拜心理和群体崇拜心理的关系
个人需要与群体需要、社会需要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在群体化、社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承认完全为自己而生存和发展的人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纯粹的个人需要也是不存在的。个人需要与群体需要、社会需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个人需要的绝大部分内容正是群体和社会需要的组成部分。不能把个人需要仅仅看作是个人的事情,但是个人需要在任何时候也都不能被否定或替代。无视、限制或扼杀个人需要是文明社会所不容的。
个人崇拜心理包含着群体崇拜心理,群体崇拜心理则是个体崇拜心理的集中体现。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个性应当得到充分的发展,个体崇拜心理也应当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个体崇拜心理的充分发展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脱离开,或是不体现群体崇拜心理。恰恰相反,个体崇拜心理无论如何发展,都应是群体崇拜心理的具体个体体现,而不是纯粹单一的个体崇拜心理。而群体崇拜心理的发展,也应以个体崇拜心理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来的。
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崇拜心理和群体崇拜心理的关系,往往由于某种认识上的偏见,而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不正确认识。如,在有些人看来,个体崇拜心理与群体崇拜心理是对立的,不能相容的。持这种认识的人往往认为崇拜心理的个性特征是主要的,只有充分体现个体需要的崇拜心理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而群体崇拜心理则是强加于人的。也有人认为,只有群体崇拜心理理才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个体崇拜心理应当无条件服从群体崇拜心理。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形而上学的认识,都是由于只看见了个体崇拜心理和群体崇拜心理的区别和对立,而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和相互转化所至。不管是哪一种认识,都是极为有害的,一方面有害于个人价值的充分发挥,一方面有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图腾、神灵、偶像、英雄崇拜心理
从崇拜心理的衍化过程来划分崇拜心理类型,可以将崇拜心理主要划发为自然崇拜心理、图腾崇拜心理、神灵崇拜心理、对附会以超自然力的人物崇拜心理、偶像崇拜心理、英雄崇拜心理。
自然崇拜心理
自然崇拜心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给以说明,即一方面是其崇拜对象是大自然;另一方面是这种崇拜心理是人类思维刚刚开始觉醒,处于朦朦胧胧之中的一种崇拜,或是一种半本能半意识的崇拜,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崇拜,主观意识还不够自觉的崇拜心理。
这种崇拜心理的最大特征是为了解释人类所处自然环境的一种崇拜。
图腾崇拜心理
如果说自然崇拜心理是为了解释人类所处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那么图腾崇拜则主要是人类为了维系氏族和部落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崇拜。这种崇拜心理是自然崇拜心理最成熟形态,又是神灵崇拜的不成熟形态。
神灵崇拜心理
神灵崇拜心理是将图腾物进一步人化(这种人化都是以一种超人的形态——神灵表现出来的)。神灵的出现,其中包括人的灵魂的出现,是人们对现实存在的一种虚幻的解释,这种解释既反映了人们思维的进一步复杂化,同时也是人们借以抚慰自己心灵的一种人为塑造。
偶像崇拜心理
偶像崇拜心理可以说是神灵崇拜心理的进一步精密化和固定化。这种崇拜心理也是由图腾崇拜发展而来,只不过是将图腾物换成了神灵,并将其偶像化。从而对塑造出来的偶像进行直观、统一、固定地崇拜。
英雄崇拜心理
英雄崇拜心理的前期是将神灵人化——神化的英雄。而后期经由个体崇拜心理的发展,逐步使英雄人化、个性化。一方面使崇拜心理回到了人本身,回到了现实中来。同时也使崇拜心理世俗化,使崇拜心理的不可比性逐渐淡化,增强了可比性。
从崇拜心理的衍化过程来认识崇拜心理的类型,可以看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崇拜心理的心理轨迹,即人类走过了对自然、图腾、神灵、偶像的超自然力的崇拜轨迹之后,回到了人本身——英雄人物。崇拜心理走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使崇拜心理朝着科学、正确、适度的方向发展的现实趋势,但是这其中也蕴含崇拜心理的世俗化朝向庸俗化发展的趋势。而崇拜心理的庸俗化,也就失去了崇拜心理的本来意义和价值。
崇拜心理选择
对于崇拜心理的选择,一般来说并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不能单纯出于某种个人嗜好来选择。但是,也不能单纯依据某种权威的命令。
如果一种崇拜心理能够满足众多人的需要和信服,就意味着它能在人们中间得到广泛的传播,能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较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愈有继续发展下去的社会基础,愈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对于这样的崇拜心理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也是比较科学和正确的。一种崇拜心理是否是科学和正确的,往往在其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不那么明晰,也不是一开始就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这一方面是崇拜客体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崇拜主体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对于一定的崇拜心理的内容和对象、方式等的选择,需要在对照、分析、比较、鉴别中进行,只要追溯一下一些崇拜心理的形成、发展过程,就不难发现,有的崇拜心理一开始很少有人信服,但是随着这种崇拜心理的发展,信服和崇拜的人却越来越多。而与此相反,有些崇拜心理则是一开始信服的人很多,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崇拜的人越来越少。当然,也有的崇拜心理开始信服的人就很多。而且,还有这样一条规律,即历史上科学、正确的崇拜心理往往在开始时对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的人是不多的,它得到到多数人的信服和崇拜,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崇拜。当然,这其中并不排斥某个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巩固其统治的科学、正确崇拜心理进行排斥和禁止,而对于有利于他们统治的非科学和不正确的崇拜心理进行强行推广、传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于选择自由的一种压抑。
对于崇拜心理的选择,是人的主体意识的一种生动的体现。洛克在其《论宗教宽容》一书中曾说过这样的话:“真理不是靠法律教诲的,也不需要强力将它带入人们的心灵里,而谬误倒的确是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救助传播开来的。”一个人对某种崇拜心理的选择,毫无疑问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因此说,并不存在离开一个人的整个价值取向,而单独采取某种方式来选择崇拜心理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生的整体价值取向自然要选择一种崇拜心理来作为一种精神需要,以便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选择性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人的选择性虽直接源于动物的本能选择,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动物的选择完全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动物还不具备主观能动地摆脱自然或外在环境的胁迫。人的选择虽然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但是,环境条件要通过人才能起作用,在选择面前,人是有主动性的。人的选择可以不受本能束缚,人的理性、意志、文化素养等社会因素,在选择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的选择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社会性,充分体现了人对崇拜心理选择的自由。从人和客观必然性的关系看,人的自由在于认识和利用客观必然性的程度。而从人的活动过程看,自由则在于人有权力而且有能力从各种可能性中自主自觉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正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才使个人获得自己的个性特征,才使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选择的自由固然不容忽视,但是,选择的自由也不是无条件和绝对的。其实自由本身就包括了自觉的自我约束。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自由,应该以有效的规则作为选择的准则。人们通过理性判断自己的行为并作出决定,不但不限制自由,反而会促进自由的发挥。显然,当一个人面对一种选择时,从本质上看,社会给人们提供的选择对象,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它表现为社会选择。对于个体来说,社会选择往往具有强制性,它是对个人选择自由度的限制。这实质上是社会选择同个人选择的相容度的问题,即社会选择在何种程度上容纳了个人选择,个人选择在何种意义上的程度上真正成为社会的选择。过分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只有把二者辩证统一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一种比较科学、适度的对崇拜心理内容、对象和方式的选择。
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对于达到选择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选择的科学方法很多,这里只着重谈以下三点:
在选择中要运用比较的方法
对不同的崇拜内容、对象和方式要加以细心地比较分析,并且要着重从崇拜心理的来源、功能、发展趋势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要以其对社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能否起推动作用为主要衡量标准。而且比较尽可能要全面,并着重在主要内容上作多方面、多种可能的比较。
在选择中要使用客观标准
对于客观标准的作用,首先要衡量选择的目的和选择的结果是否一致。因为这直接涉及到主观选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问题。其次,是衡量选择的结果是否对主体,即主要是对社会有益。当然也要考虑个人利益,但是个人利益必须是符合社会利益要求的前提下,才是可以考虑的。
在选择中要注意克服已然形成的选择基础
人们对任何一种选择,都并不是在开始选择的时候真正开始的。在此之前,潜意识的选择,以及其他方面的选择,都会成为开始选择不可忽视的基础。特别是一种崇拜心理,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正式选择一种崇拜内容、对象和方式时,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已有选择因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样的选择才是明智的、科学的,也才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