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逆境心理学
37441900000025

第25章 逆境心理承受力(5)

情商、意志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影响

情商与个体对逆境的心理的承受能力仍然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商高者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弱。因为情商高者,一旦遇到逆境,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逆境中产生的否定情绪,随后,及时控制自己这些不良情绪,并激励自己在逆境中勇敢地站立起来,以力再战,或者他们以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别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所以,失败、逆境难不倒他们。而情商低者,在逆境面前不能准确地判断和识别自己的否定情绪,或者知识了自己有哪些否定情绪但又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就更不会激励自己从逆境中坚强地挺直腰杆再奋斗下去了。更由于他们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失败了也不去求助别人的帮助。于是,他们不是在逆境中从此消沉,就是产生攻击行为。处处表现了对挫折难以忍受。

与情商同等重要的是个体的意志。个体的意志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实现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一意志坚强的人,就是具备这四方面的意志品质;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则具有与这四方面完全相反的意志品质,即缺乏自觉性而具有受暗示性和盲目性;缺乏果断性而具有优柔寡断或者草率、武断、冒险性;缺乏自制性而具有为所欲为、冲动和任性;缺乏坚持性(坚韧性、顽强性)而具有顽固性或动摇性(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等)。

意志最能表现一个人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可以说,它是构成对逆境心理承受力的核心。一个意志坚强者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也强,具体表现在:

意志的自觉性(或目的性)。意志坚强者能够正确分析认识逆境的原因,接受失败的教训。并为自己明确地确定纠正失败和克服逆境的行为方向。

意志的果断性。意志坚强者在逆境面前能快速正确地做出调整失败行为的决策,避免进一步失败。

意志的自制性。意志坚强者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在逆境中产生的否定情绪,避免这些情绪干据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

意志的坚持性。意志紧强者如果认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是正确的,就会从暂时的、局部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然后决不气馁,坚持自己正确的目标,不取得最后胜利决不罢休。

相反,一个意志薄弱者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也弱,具体表现在:

受暗示性和盲目性。意志薄弱者失败后被逆境感扰乱了思绪,变得晕间转向,不能准确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能及时准确地为自己确定正失败和克服逆境行为的方向,而是毫无主见,不知所措。易受别人的影响,人云亦云,或者胡乱地找些原因来安慰自己,这就不可能真正接受失败的教训。

优柔寡断或草率、冒失、武断。意志薄弱者受挫后不能果断地做出调整失败行为的决策,而是犹豫不决、反复无常,经常改变自己的决定;不优柔寡断者则是草率冒失地做出错误的决策、冒险侥幸,结果,可能导致更大的失败和逆境。

为所欲为、冲动和任性。意志薄弱者对挫折后产生的否定情绪不能自觉调节和克制,而是任这些情绪扩散、蔓延、发作,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顽固性或动摇性。意志弱者在遭遇逆境后,一种情况是顽固地坚持已受挫折的错误目标,执迷不悟;另一种情况是受挫后动摇和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正确目标,心灰意冷、意志衰退、冷漠、退缩、躲避,从此成为永远的失败者。

归因倾向对逆境心理承受力的影响

归因是指把行为的结果归于何种原因,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论人的活动和因果关系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成功和失败可以归因于四个方面原因:个人努力个人能力、任务难度、机遇。这四种因素又可以发三个维度:一是内外因,二是稳定性,三是可控性。从内外因方面看,努力和能力属内部因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外部因素;从稳定性上看,能力和任务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是易变因素;从可控性上看,努力是可控的,而能力、机遇和任务难度是不可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能力是可控的,好通过学习和锻炼是可以提高的。

关于成功的归因此处不作阐述,只阐述失败的归因对个体心理承受力的影响。

如果个体把失败受挫归因于个人的努力不够(这个易的、可控的、内因),他就会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只要努力,下次就会成功,所以,逆境不会使个体灰习丧气,只会内疚自己努力不够。

如果个体把失败受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够(这个稳定的、可控或不可控的、内因)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认为能力是不可控的,个体会认为自己是天生的能力差、不会改变了,就会换去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因为他会认为自己脑子笨,能力差,宁样的归因会使他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限制了自己潜能的发挥,而且不再期望以后活动会成功,今后也不会努力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再努力也起不了作用。另一种情况是认为能力是可控的,个体认为自己的能力只是暂时的差些,而不是天生的笨蛋,通过锻炼学习,增长知识,能力还可能够得到提高,他就不会因为失败受挫而灰心丧气,反而能增强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个体把失败受挫归因于任务的难度(这个稳定的、不可控的、外因),个体就会产生很强的逆境心理,充满气愤、抱怨的情绪。认为别人有意给他难度大的任务,会降低以后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降低。但是,如果个体是非常自信、也肯于努力的人,就不会被困难的任务所吓倒,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再难的任务也难不住他,因而会增加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个体把失败逆境归因于机遇(这个易变的,不可控的,外因),虽然会感到机遇不佳而抱怨,但不会降低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能够受逆境,他或者会继续等待机遇,或者会继续努力不等待机遇。

个体伊朗状况、心理状态对逆境心理承受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健康人比体弱多病或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更能容忍挫折。这是因为:

人的身体不健康,必然产生一些生理反应,而生理的反应又必然引起心理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是以不愉快的否定情绪为主的。例如,疾病引起的痛苦,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希望尽快康复的急躁、紧张情绪等,这些情绪必然引起不良心境。不良心境具有弥散作用,生病或不健康引起的否定情绪扩散到人的整个生活中,因而,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顺眼。生病本身就是一种逆境,如果此时再遇到其他的挫折,例如,父母重病或死亡、子女下岗、配偶又遇到不公平待遇、自己因生病被单位扣发工资等等,生病或不健康者就会在原有否定情绪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很难承受这连续的逆境。

身体不健康时人的意志力明显减弱,因为坚强的意志需要人有充沛的精力来支撑,而生病时人的精力减弱了许多,许多行理指标都可能下降,就很难使意志坚强起来。我们常常见到病人的倒退行为,就是意志减弱的表现。这是因为:

自我心中加强。因生病而使自己成了亲朋友关怀的中心,自己也一切自己差想,惟自我为中习。

依赖性加强。患病后一切依赖别人,意志减弱。

兴趣变窄。患病后,病人的兴趣范围明显缩小,注意力全部转向了对自己身体的注意,而无其了兴趣,情感变得脆弱。

可见,与健康人相比,病人表现出对挫折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减弱。当然,也有与病魔作斗争的勇士,那是为数不多的强者,我们将在“强者”一章详细分析。

此外,心理状态不同,个体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也不同,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主要是知、情、意的综合表现。例如,人的情绪愉快时,思考问题的思维也敏捷、清晰,而且遇到难题也能下决心克服,这是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认识、意志都处于高潮状态。而情绪烦躁时,则思维混乱、迟钝,遇到难题也不想克服困难战胜它。这是不良的心理状态:情绪、认识、意志都处于低潮状态。所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使人增强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便人降低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

社会其他人对受挫者的态度对逆境心理承受力的影响

人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遇到逆境时,如果周围的同事、亲人、朋友表示关心、慰问、鼓励、支持,会使受挫者感到温暖和力量,因而,增强辉时登场,更多的时候是在失意与沮丧中出现。特别是在人生的转弯处,鼓励尤其显得重要,鼓励就象一方医治心理创伤的灵丹妙药,在你身处逆境的时候,抚慰你心底的创伤,让你鼓足勇气,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世上没有常胜冠军,当你遇到失败、逆境时,鼓励如一缕春风一丝春雨,让你失意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复苏;当你信心不足、踌躇不前时,鼓励如母亲的眼神父亲的大手,让你得到驾驶人生小舟劈波斩浪的勇气和力量。鼓励,让我们读出人性的善良与美丽,让我们架起理解和祝福的心桥。相反,当一个人受挫时,如果周围的人不给予鼓励,而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理不睬,或者持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受挫者会感到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因而心中寒冷无助、孤独,降低了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

社会心理学家中的“社会性支持”原理可以作为依据,此原理的含义是:如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是良好的,则一个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就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即使出现不利的情况或危机,恋会得到人们的谅解与关怀,给以很热情的帮助,从而使他度过难关,这就是社会性支持。社会性支持的好坏同一个人的心理适应性是密切关系的。社会支持良好,及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就高,他的心理适应性就良好;反之,社会性支持差,人的心理适应性就差,因而很小的刺激就易造成心理问题,产生逆境感,并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低。可见,社会支持与否,对个体承受逆境的能力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