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爱情心理学
37442300000012

第12章 爱情与人的心理(3)

再婚老年人一定要有几点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老年人再婚又重新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相反,有的老人再婚不是幸福而是痛苦,甚至是不得不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再婚愿望萌发期

有些老年人尽管有了择偶的心理需求,但常常被一些心理障碍阻挡而不得逾越。主要表现在:一是封建世俗的影响。有的老人在这个想法,但始终跨越不了再婚的心理障碍。认为对不起已去世的伴侣;还有的认为,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二是顾虑重重。担心合不来自找苦吃,或者由于住房、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子女的干扰,怕婚后陷入重重的因扰中。三是沉陷于对故人的尊敬和怀念的心理障碍之中。四是只想索取而不想给予的心理障碍。这些由老年人自己而设置的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首先应冲破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于向旧习俗心理挑战,坚决打破这种对自己和对人性的折磨和束缚。其次要正视自己再婚的正当心理需求,面对现实,告别失去的昨天,走向美好再婚的明天。最后,要大胆地追求黄昏恋。爱情对于夕阳人生来说,也是生活所需。因此,要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初恋、热恋时期

老年人再婚也会经历一个恋爱过程。只有相互了解对方的经历、人品性格、子女状况、再婚目的以及今后的打算,特别是要了解清楚是否情趣相投、志同道合,气质性格和价值观念是否相和。如果是符合自己的心愿,自然就会相互吸引,产生感情,然后再升华为爱情。在此基础上的再婚,相处才能心心相印,才能美满幸福。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再婚动机。有些老人的再婚结合把重点放在情趣相投、志同道合方面,这种感情是炽热而持久的。只有建立在真正、深厚的爱情基础上的再婚,为的是以予对方而不是索取,才会使再婚夫妻感情和谐、融洽,让晚霞生活更充实、更幸福。而那些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的再婚是不牢靠的,再婚必须以正确的婚恋观为前提。以真挚的爱情为基础,再婚才会地久天长。再婚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

喜结良缘期

再婚对于老年人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路程,必须要做好白头偕老的心理准备。一是要忘掉过去,正确处理旧问题,坦率对待前婚关系。不能总沉陷于对亡夫妻的一种痛苦的回忆之中,更不要作新人不如旧人的比较。如一方有所流露,另一方也不要介意,在理解中去调适。二是感情上的重新发现与开拓。晚霞再婚的环境及对象都是对新的,这就意味着再婚夫妻的爱情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在共同生活中相互适应,努力发现和创造适合新家庭的生活模式。三是一切都要从两人的利益考虑,共商生活大计,共享快乐,忧愁共担,多考虑求同存异,多寻求一些爱好相近、情趣相同的事情做,这是维系再婚后幸福的重要因素。千万不要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再婚后经济要公开,善解新家庭的矛盾,对双方的子女都能一视同仁。

老年期的性心理

旧的文化观念让人难以理解老年人对性的自然要求。当然,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样,性功能也有一个正常的衰老过程,在有性欲能力的男女中不能过上性生活,这是一种不完整的生活。女性到了绝经的年龄,在性欲方面,经常会出现一种回光返照的现象,老景将至的男性也有类似的现象。老年夫妇之间的性爱随着性的衰老,往往双方只需要一些轻微的性接触,就可以满足。青年时期较为冲动的性爱变成了平静的友谊。老年人由于自然的原因性功能会降低,但并不是说没有性兴趣。恰恰相反的是,在老年人的生活中,配偶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老年夫妇相互照顾彼此的起居生活,永远比子女、护士要好。老年人感情上的需要,如自我欣赏、保留个性以及害怕孤独,都可以通过性活动得到充分的满足,而这种性活动并不要理解为就是性交。向别人倾诉,需要拥抱,需要表达感情和接受他人的感情,回忆自己性爱的历史,这些都不会令老年人衰老。老年时期性功能的逐渐衰弱,并不意味着性兴趣的完全丧失。必须知道,从时间的跨度来说,人生的性爱可以分为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这些阶段既有各自的内在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只有科学地分析、认识这些心理特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此看来,老年人也象青年人一样需要别人的理解、同情和爱,而老伴之间则有比较共同的心理基础和生活方式,有几十年的生活相处,一切都很习惯。

不同性别的爱情心理

女性爱情心理

女性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决定了她们的爱情心理。

女性的爱情心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人爱她。她们实质上是非常重视选择配偶的,配偶的好坏成了决定女性一生命运的关键因素。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性别的角度来说,女性在能力、智力、人格等方面存在着与男性的不同特征。这些特征不但使女性在社会分工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而且也使她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因此,女性往往把婚姻作为“托附”,要求对方有坚实的依靠感,而且对婚姻的感情生活要求很高。这样,爱情便成为女性幸福的主要保证。另外,就人的自然属性来说,男性的情欲常常优于女性,特别是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和冲动性等特点,如果缺少了理智的性抑制力和环境的影响,就难免会出现某些不慎重的行为,这对于家庭的稳定非常不利。因此,男性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对于女性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这些都让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十分慎重,她们希望有一个安定幸福的家和一个忠诚的爱人,这是女性爱情的典型心理特征。

男性的外貌是使女性一见钟情的信物,因而使其倾心地深入到其中,并使其倾心的因素,但决不是影响她们抉择的关键因素。成熟女性更看重的是男性的气质、智慧、风度、能力和品德等因素所产生的精神魅力。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少女吉提在恋爱时就遇到了必须在两个男性中选择一个的难题,一个是风流倜傥但却性情轻浮的渥伦斯基,一个是相貌平平但却心地诚挚的列文。男女在初次交往时,由于性爱的直觉心理特征作用,外表美占有很大的优势,而内在美一时难以发生美感效应。在吉提眼中,列文三十二岁了,头部还有些小毛病,算不上潇洒,是乡下的绅士,但也是个最好的兄长和朋友。与之对比的渥伦斯基则是一个有着翩翩风度的青年,“一个身体强壮的,黧黑的男子,不十分高,生着一幅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决的面孔。他的整个的容貌和风姿,从他的剪短的黑发和新剃的下颚一直到他的宽舒的、崭新军服,都是又朴素又雅致的。”“当他走近她的时候,他的美丽的眼睛放射出特别温柔的光辉,浮上轻微的、幸福的、廉逊而又夸耀的微笑,小心地恭顺地向她鞠躬,把他的小而宽的手伸给她。”对异性来说,外表美具有较大的诱惑,并会由此而产生一种欲望。渥伦斯基正是凭着王子一般的风度和漂亮迷人的脸庞而征服了吉提的心,于是在这样的“唐璜”而前,列文成了失恋者。当潇洒的渥伦基获得了吉提的爱情后,这个花花公子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满足,当他邂逅了有夫之妇安娜以后,就立刻忘记了吉提。吉提经过这场挫折后毅然选择了列文,因为他是那个时代唯一珍爱他、有思考头脑、有安全感的男子。因此,女性在择偶时心理顺序总是这样排列的:安全感、才能、人品、外貌。

当一个人产生爱情的时候,他们不只是在爱,而且是在得到某种自由获得某种美感,做出某种善事、理解某种真理。爱情是由相爱的男女双方都以对方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而彼此倾慕,吸引而产生的。支持、依靠心理。

许多人在孤独软弱的时候,很容易会想到爱情,好像爱情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孤独的心灵在偈遏一个一无所知的陌生人的时候,就可能会把一份渴望投泣到对方。

温柔精巧的女性常对配偶的实际生活能力比较看重,希望建立一个具有依靠感的助手型的家庭,找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她们对男子汉的理解常常突出在力量和支持感上,而且对配偶失际关系、实际生活能力等要求较高。她们希望组成的家庭具有依靠感,男性以其特有的力度保护、温暖着自己的妻子,妻子以精细、能干而体贴、服从丈夫。

期望建立有依靠感的助手型家庭的女性,她们主要希望配偶具有力度感、正义感和责任感,面对配偶的学识水平、志向情趣没有过高的希望。在这类家庭里,有的女性很容易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对方的从属地位上,一切听从对方的安排,在依赖对方中求得心理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