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是沟通人际关系最好的工具,人与人都是从交谈建立友谊,并从中获得启示。但是现代人在正式场合里,反而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说话必须自我长期训练,切实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自然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并是有说服力,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夸张、好雄辩、说惊人之语,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容易引人注意,却难以获得信任。
色彩语指的是以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效应及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为基础,并通过视觉进行一种特殊的、往往又是习惯性的联系而构成的符号意义。色彩语蕴涵着各社会文化因素,在跨文化的言语交往中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培养而成,只要平日多留意,不但可以增添自己的魅力,也会带给他人难忘的印象。
理想的交淡是思想的交换,可是,很多人却以为理想的交谈是一个人机智或口才的精彩表现。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庆幸,因为要使别人乐于和我们谈话,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
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虽然有共同的一面,但也有明显的差异性。例如,白色在中国丧事服白,取其“朴素”之意,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哀悼与缅怀,还表示生者的良好祝愿,祝愿死者安息于纯洁而美好的“天堂”。而在西方,婚事服白,它象征“纯洁”。在摩洛哥,人们忌讳白色,一般人都不穿白色衣服,认为“白”是贫困的象征。
在交谈中要忌谈荒唐****,女士的私事、他人的财产、收入、对宗教问题一般要回避。说话时语气要平缓,大声辩论、高谈阔论、恶言恶语、寻根问底、出言不逊等,都是不礼貌和不受欢迎的。
交往中身体语言的心理应酬
身体语言是语言中的一个类型,它是以包括身体的全部或局部的任何反映动作作与非反映动作为表现手段,以身体行动上可以分离的最小单位及其所涉及的人体密码为表现材料的一种非言语交际行为。这说明身体语言同自然语言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不同的是,自然语言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的,而身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或某一部分形态的变化等方式来传递信息的。
心理学家对行为是这样解释的:“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人的行为既指意识与行为相互统一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指心理、意识本身。”我们这里讲的行为并不是心理学意义的行为,而是指应酬者在应酬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外显活动”,如言谈举止等。
应酬的行为体系明显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爱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行为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在应酬场合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良好的行为体系有助于应酬的成功。所以,应酬者必须时刻注意这种行为标准,避免“犯规”。
有人在一些场合受到过被威慑的力量,但这与人体语言是分不开的。
当你坐着的时候,要尽量把胸部挺直些,将双脚靠近。当你舒服地坐着时,不能降低自己的身体。当你听你对面或旁边的人谈话时,你可以摆出一种轻松的而不是紧张的坐姿。当你在听别人讲述时,可以用微笑、点头或轻轻移动位置,来表明你的兴趣与欣赏。请注意电视上一些访问节目的主持人,他们的坐姿和倾听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最有效果的声音,是诚挚自然、饱含着信心与凝聚力、并隐含着一种轻松的微笑。
没有什么比你看着对方或旁人的方式更能说明你的信心。当你与对方交谈时,无论你觉得怎样的害怕或踌躇,都应看着对方。在直接凝视对方的同时,带着一种友好的微笑,这样,你将更容易说出任何你必须说的事情。
一般来讲,应酬的“开场曲”是握手。看似简单的握手,实则有着不容忽视的学问。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这样的:关系密切的人,可伸出双手久握而用力;关系一般者,可各伸出一手轻握即止。可以这样讲,主动握手是表示支好和尊重,同时也表现出你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礼貌程度。如果应酬的对象在年龄、身份等级上高于自己,应先等对方伸出手来之后握住对方的手,同时要面带笑容,身体微欠。在应酬场合,男士不宜先主动向女士伸手,握手时也只宜握对方手指部位。可以用16个字总结正确的握手方法:时间宜短、热情有力、目视对方、不卑不亢。
握手之后就可以进行应酬中的交谈。交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严忌姿势歪斜,舞蹈手足,用手指着对方,拉拉扯扯,左顾右盼,目视远处。同时,频频看表,玩弄东西是对时应酬对方的不尊重。
身体行动会显示自己的精神状态。如果看到一个低垂着双肩、弓着背走路的人,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肩负着无法承担的重任。当某些事情摧毁了一个人的精神,也不可避免地会压跨他的身体,于是,他便变得弯腰驼背了。悲观消极的人,总是低着头,走路时眼睛朝上。而具有信心的人,走起路来总是昂首阔步眼睛望着他想达到的目标。
还有的人运用精心谋划的威慑技巧去威慑他人,比如有的人亨把他办公室的家具摆放得让人只能坐在一个较低的位子上,尴尬地仰着头看他,从而造成一种威慑的阵势。有的大亨把办公桌放在窗前,迫使来访者面对阳光或其他强光源。
有位心理学家说:“当你在别人的地盘时千万小心行事,否则,你将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这里没有提到,要是在你自己的地盘又怎样呢?这才是你遇到的问题,这时你应当利用地利的优势。一旦别人涉足了你从事的领域,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他不是。但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你都必须记住:对于你的工作,你远比来找你的人懂得多。所以,你应当充满自信,有把握地主动出击。
如果应酬的场合是在餐厅里,必须尊守宴会或用餐的礼仪,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赴宴时要衣冠整洁庄重,这不仅是对主人的尊重,也同时显示你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准。赴宴时要严格遵守时间,不宜过迟也不宜过早,入席时不要主动就座,应按对方的安排就座。坐姿要端正,开席前可与邻座轻声交谈,切不可摆弄碗筷。进餐时,要等主人招呼了再开始,吃相要雅,不能狼吞虎咽,夹菜时不要东翻西播。别人敬酒时,应起身回敬,同时报以“谢谢”,等对方“请”过之后再饮。席间说话时嘴里不要有食物,说话时唾沫飞溅是令人十分讨厌的。席间不要不辞而别,实在需要同邻座人说一声,回座时点头示意。散席时要伴随主人的寒暄退席,临别要同主人握手道谢。
送礼在应酬是占有重要的位置,而送礼也确是一门艺术,如果不研究送礼的有关礼仪而草率行事,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快。一般来说,送礼要是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应酬对象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礼品的爱好和要求也不同。
礼品不要过于贵重。价值过重的礼品会引对方不必要的疑虑。
注意送礼的时间和场合。注意初次应酬不要送礼。
应酬中的自我心理把握
人为了生存就得创办事业,创办事业就得交际,交际就少不了应酬。
应酬是门艺术,要用心去钻研,才能妥善处理、得心应手,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应酬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行为,它会直接影响公众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因而也是公众心理定势的又一具体表现形式。
应酬能否成功,技巧固然重要,揣摩别人的心理也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自己心理素质的好坏。
在一场应酬中,能适度地把握自己的心态,便不会陷入被动局面而受人左右,并且能掌握局势的发展,使其向与自己有得利的方向发展。所以,能够放松自己至关重要。大家都在应酬,为何我紧张,你不紧张?我不紧张对方便很容易紧张。这样就可以取胜了。
应酬之前,有一些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放松自己并不意味着不做任何准备。大凡人的心理,如无准备,应付来没有头序,心理会自然乱起来,所以应起以有备应无备,以多备应少备,必胜。准备得充分,设计出几套可行的方案,一但有变,临时改变主意,可以按另量套计划进行。所谓的高手,就是设计得很充分,把对方的心理变化考虑得十分周全,实施时,便会使对方一步步按自己的计划行事。
紧张,在应酬中是最可怕的,尤其在关键时,克服紧张的情绪,便有机会赢得胜利。
诸葛亮上演的那场“空城计”,就是一场心理的较量,司马懿了解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可能做这种冒险的事,因而断定城中有兵,而诸葛亮也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摆上了“真空城”。但如果他当时紧张的话,也会被人看露。据说,诸葛亮为消除紧张情绪,特意在琴上放了把宝剑。在历年的高考中,有不少优秀的考生被“临场紧张”而淘汰。实际,因紧张被淘汰的考生如果侥幸被录用,而紧张的习惯如果不改的话,也会被社会所淘汰。
其实,人的心理在关键时,多少都会有些紧张,就看你能否控制这种紧张,使紧张的不外露不让人看出马脚。对方也不见得比我强,紧张的时候应这样想,其实也是这样。有经常的大多数心理素质较好,恐惧心理紧张情绪均相对小。但是,经验并非真理,经验往往会成为心理惯性,而影响另外一件应酬的失败。可以说,经验常常骗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应酬恐怕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方式,从理论上说,无论如何也说不是合理的。有许多事情,由于长期的习惯和惰性,变成无理。但你不要企图把这些不合理的习惯打破,不然的话,在应酬上,要遭遇到对方“心理上的抵抗”。所谓“心理上的抵抗”,是指对方认为你不近人情,既然对方有些感觉,你的应酬效果就会大大减低。
关于这些“不合理”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例子太多了,最平常的小事,是日常见面那种礼貌。比如我们与友人见面,分明并失礼之处,但一定说:“真是失礼得很。”分明是别人邀请你去,但临行时总会说句:“打忧你了!”你去某公司任职,分明不是某人介绍的,但他问起你时,你会说:“托你的面子,我进了某公司。”
应酬的学问和艺术不是一早一晚就能学尽的,所以也有赖于经验的积累。
我们时时要留心身边的一切,小心应酬。比如:在公司内,超过上司往前走时,应点头示意说:“对不起。”打照面时微笑点头略停顿以示礼让。昨日缺勤,早上见上司时应说:“昨日因事请假。”若昨晚上司请你饮食之类,此时应再道谢。
与客户交往时,除业务外,只谈风月美景,有些人很有技巧,能从你嘴中套出公司的真情。你不虞有诈,便入圈套。请记住凡公司内事,最好是一问三不知。
八小时之外常到同事家做客加强联系沟通,看来也是必要的,但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做客的学问,免得因一点小事而丢了份。
应酬时间的长短问题也很重要。当然,我们要从应酬的本质、目的和种类去加以判定,不可一概而论。但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市内公用电话规定基本通话时间是三分钟,这一规定是有过极深刻的研究才作出来的。它表明了一件小事,应该在三分钟内了结;如果事情不是一说即合,或需要辩论的,就可能花上一小时也说不定。但是一种不变的原则,就是我们应该尽量缩短应酬时间,要提防自己和对方产生“疲劳感”。因为时间这种东西,有物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区别,当你和一位知已朋友谈了一小时,而他一看手表,啊呀,12点了,快没有公共汽车了,末班船也快开了……这样的应酬,使人感觉到,分明物理方面的时间有限,要珍惜对方的时间。
应酬中的语言交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许多美德中有一项,就是对别人赞美、表扬和肯定。当张三完成某项任务时,当李四考核得满分时,都希望得到领导、同事或是亲戚朋友的赞美、表扬和肯定。但我们常常对这些表面上看来事不关已的事熟视无睹。
对于应酬来说,恐怕没有比语言更重要的手段了。得体的语言就象一部车子的润滑剂,使应酬活动少摩擦地向前发展。较为熟悉的笑话可以成为得体言语的反面教材:
古代有一人请他的朋友到家里坐客,来了两位朋友。他便自言自语:“该来的没来。”其中一位多心,认为自己不该来,找措口走了。他又自言自语:“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一位实在忍不住,也走了。
不要以为这样的笑话我们不会出。我就碰到有一回朋友聚会,只差一位没来。“坐庄”的朋友正在和没来的那位朋友通电话。他说:“你不来那儿行?大家都正等你,你是主角,你要知道,这次主要是请你,你不来就没有意思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来的朋友领了情,可那么多等待中的朋友恐怕心里会不是滋味,反正我自己是很不舒服的。
相比之下,下面的笑话显得有些“愚蠢”:
一女保姆在主人家打工。有电话来,主人对保姆说:“你去应酬一下,就说我不在。”在保姆拿起电话回复道:“我主人吩咐我告诉你,说他不在家。”那么,主人在不在家,对方能听不出来吗?
有很多时候,打破尴尬的局面,往往就是一两句说得体的话。
佛教里面有一个极其常用的词语就是“善哉,善哉”,其意是“很好,很好”。赞美别人一定会得到利益,这也是佛教劝人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