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37443900000026

第26章 喜

原文

喜于问一得之,子禽见录于鲁论;喜于乘桴浮海,子路见诮于孔门。

三仕无喜,长者子文;沾沾自喜,为窦王孙。

捷至而喜,窥安石公辅之器;捧檄而喜,知毛义养亲之志。

故量有浅深,气有盈缩;易浅易盈,小人之腹。噫,可不忍欤!

译文

陈元高兴于提出一个问题而获得三个答案,也因此而被记录于《论语》之上;子路欣喜于孔子出海漂游的假托之辞,因此而受到孔子的责备。

楚国的子文三次官至令伊而不喜形于色,被称为心胸宽广的长者;窦婴沾沾自喜于富贵之中,终未受到重用。听到捷报传来却不动声色,谢安确实有公辅的气度;接到委任状的毛义非常高兴,可见其奉养母亲的心志。

所以度量有深浅之分,志气有长短之别。气量浅的小人,则往往易满足于虚荣。人的气量有深浅,志气有大小,子文、谢安、毛义的欣喜和窦婴、子路的沾沾自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含蓄大量,是君子的品格;而后者的见识短小、心胸狭隘、易于满足,这样的人是小人。

活学活用:易浅易盈,小人之腹

人的度量有深有浅,君子往往为人含蓄、宽容,心胸宽广,而小人的胸怀往往是气量偏狭、猖狂易足、见识短浅,小有成就就会沾沾自喜。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夜郎国国王那样的人,他们以井蛙之见看世界之大。有一点点本事,就见识浅薄、胸襟狭窄、以为天下惟我独尊,结果便闹出许多笑话来,让人哭笑不得。三国时的祢衡就因为有一点文才,恃才傲物而丢了性命。

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世。建安初年,二十出头的祢衡初游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马朗、尚书令荀彧、荡寇将军赵稚长等人都是当世名士。

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劝他参拜荀彧、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守厨房。”这位才子惟独与少府孔融、主薄杨修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由此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才有召见之意。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往,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的官,借以羞辱他。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中脱光衣服,赤身露体,使宾主讨了场没趣。

曹操恨祢衡入骨,但又不愿因杀他而坏了自己的名声。心想像祢衡这样狂妄的人,迟早会惹来杀身之祸。便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倔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为黄祖掌书记,起初干得也不错,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说话无礼受到黄祖呵斥,称衡竟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罗嗦。”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杀了。其时,祢衡仅26岁。

祢衡文才颇高,桀傲不驯,本有一技之长,受人尊重,但他自恃一点文墨才气而轻看天下。殊不知,一介文人,在乱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赏则如宝,不赏则如败履,不足左右他人。祢衡似乎不知道这些,他孤身居于虎狼群中,不知自保,反而放浪形骸,无端冲撞权势人物,最后因狂纵而被人宰杀。

断章取义:

有些人容易犯“井底之蛙综合症”。在他们眼里只有头顶上那一小方天空,而那天空之下最伟大者,莫过于自己了。于是,便志得意满,鼓腹而鸣,惟我独尊,其结果是可笑可悲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应自满自傲。不知道自己的根底便自吹自擂,是很容易引起世人反感的,碰上那手握重权的统治者,一语不慎,还会惹来杀头之祸,弄不好殃及家人。所以,做人定要有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切莫夜郎自大。因不知道深浅进退,夜郎自大而引祸及身,实不为明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