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人,做人沉着稳当,人人想与之交往,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做人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世故的人,本以为占了便宜,把社会上各种算计运用得自以为是,结果,日久见人心,由于世故里的精明,人人对你敬而远之,只会落得孤家寡人,形影相吊的下场。
1.不要算计人:算来算去算自己
天天想算计别人的人,最终肯定会被别人算,做人要有“心机”的目的不是用心机去算计别人,而是用“心机”去保护自己,以防被他人算计。
社会上就是有那样一帮人,心术不正搞歪门邪道,堵塞别人的道路,破坏别人的成功为乐。让许多人深受其害,抱怨这些人真会算计。这样的人古已有之。
从古到今,有这样一类人,就是自己没有本钱,帮别人出谋划策,从而分一勺羹。春秋战国时有一家,就叫纵横家,专门吃这碗饭,而且不管主子是谁,朝秦暮楚,一样地效力。后来也多,叫门客,叫幕僚,叫师爷,叫谋士。现在也有,非正式的称号叫策划。一个熟人搞了台电视节目,把你挂在策划这一档上,可见策划是非正式职务。上电视标出你是策划,纵没有实惠,也有点面子。当小偷,窃金库,卖假货,盗书版,贩毒走私,三陪嫖赌,贿官傍款……这里头的策划,没一个会“来将通名报姓”的。
会算计的人就是这帮人里的伪劣产品,他们既称不上纵横家的“家”,也算不上走私犯之类的“犯”,在专家们与罪犯们之外,生活在我们中间,就是人们常说的“会算计的人”。会算计的人,虽无专长,但也能算计来一官半职。只是当官不会为民解忧,但会把别人干的功劳归自己;自己不会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会写大批判文章,把别人的成果一笔抹煞;自己不会盖楼房,但会找两个钉子户,让你连地基也甭想打……这类人,不显山露水,好处捞够了就行。这类人犯错也不会大。这类人总沾好处,得名得利,但到头来也什么都没留下。这类人你见过,我见过,他也见过,像蚊子苍蝇虽说闹不了大事,但也绝不了种。
当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人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有了会算计的人,才会有被算计的成功。远的说李白、杜甫,李白仕途不达,杜甫功名不就,乃有李杜诗名千古传;近的说鲁迅,若不是那么多人算计围剿,哪有这举世无双的鲁氏杂文?
有了会算计的人,我们会增长许多生存能力。学会与这类人打交道,一不上火,二不生气,也会知道什么东西不值得让你变得与这类人一样下作。该丢的丢了就是,该舍的舍它而去,并不使你活得更差。因此,你不妨把此类人当做心理健康教师,让你时时有个标准:这样做会让我也变成“这类”了吗?
有了会算计的人,社会也有了一个“环保信息”。蚊子苍蝇闹不了大事,但蚊子苍蝇成了气候,得了势,那就说明这里有了腐败之气了,可以下大功夫清除这些垃圾了。所以说做人不要算计人,你的“心机”都用于正道,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功成名就。去做一个小人,不但事业不成,还会留下骂名,实乃做人的大失败。
2.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成熟是真正的“心机”,世故则是快腐烂的“心机”,玷污了“心机”的含义。做人要积德,就得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生活中,大多数人觉得做人很难,人们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着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他们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过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1.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做“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披上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事设防,奉行“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原则。同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考虑问题时以利益为先,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已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尤如果戈里小说《死灵魂》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了科长,站稳了脚跟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那个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对象。
3.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何种态度来对付;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马上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示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发生的一切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亏,他中有我成“朋友”是变色龙者的秘方。
4.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做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遇有原则问题需要辨明时,则莫问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两可,怎说怎有理的话。与人意见不一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所以世故者往往不动声色地冷眼旁观一些事情,不惹是非,明哲保身。
5.奋进与沉沦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飞的起点,重新认识社会与自我,奋进不已;后者则或者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或者干脆对一切无所谓,企求超脱社会,也许还会同恶势力同流合污。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而世故则是人生的一种疾病。世故的人在交往中被人们认为太有“心机”。实则不然,这恰恰是没有“心机”的表现。他们让人不可靠近,不愿意靠近,造成了做人的失败。
3.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做人要有道德,这毫无疑问,做人要有“心机”,这也没有问题,这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统一。
人的品行、德行就是“德”,自古“才”与“德”并重,形容一个人最好的词语就是“德才兼备”。
一个品行不端、德行糟糕的人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这种人在家庭中,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极有可能造成对方和孩子的痛苦和不幸;他们还甚至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导致失败将是必然的。
但必须知道,以德立身,还必须以自律为前提,一味讲“哥儿们义气”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社会上,缺德之友最终会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定时炸弹。例如,明知这笔贷款不合手续,但因为对方是朋友,所以大开绿灯;明知这个项目不能担保,因为受朋友的委托,所以还是办妥了。诸如此类经济犯罪案件多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重朋友、讲义气,交往中自以为彼此很了解底细,因此在合作中绝对信任对方,毫无防备,不能办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样,如果被缺德之人利用,必然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以德立身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全部过程,是一个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于人的要求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富兰克林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主义者、著名的科学家,一生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
富兰克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为自己制定了13条行为规范,并严格地执行,他很快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因为饮酒而误事。
2.缄默:讲话要利人利己,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读。
3.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都不零乱。
4.决断:决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须准确无误地履行你所下定的决心,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改变初衷。
5.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6.勤奋:不要荒废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去做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永不间断。
7.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8.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者忽略别人利益的事。
9.中庸: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10.清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11.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12.贞洁: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为了传宗接代,尽量少行房事。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13.谦逊:要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
要抵得住享乐的诱惑,要抵得住金钱的勾引,不要有非分之想,不为别人的行为而动,不为别人的言论而动,也不可能有任何诱惑和利益使你去做你明明知道是邪恶的事情。
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尽量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损人利己。这看似乎无“心机”可言,实是做人最长久的“心机”。
4.有义气更要有理智
做人重友情讲哥们义气当然重要,但遇事只讲义气而鲁莽失去理智,千万要不得。这就需要有“心机”,理智处理一切,别到头来忙帮不成,还惹来朋友怨恨,弄得两头不是人。
为朋友两胁插刀,这种义气谁都有。义气是做人交友的原则,但我们往往看到,有些人仅为了义气就失去了理智和“心机”,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义气也是原则,讲义气也要有所取舍,盲目的义气要不得。
其实我们为人处世有两条原则,一是以做好事为标准,二是以处好人为标准。有人把前者作为最终目标,而有人却以后者为目标。如果以后者为目标,那么他的一切将以讨好别人为出发点,以情面为准则,这种人是肯定做不好事的。光凭义气行事的人就是以处好人作为他毕生的目标,似乎一辈子有许多哥们朋友夸他够义气,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很不足取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其中掺入“义气”两字,就会生发危险。有的人能清醒、理智地对待问题,那么当互帮互助和原则问题发生冲突时,就能以遵守法则为重;而如果一味以义气为重,那就可能冒犯法则而尊重义气,到头来是害了自己。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
要把义气之害减到最低程度,首要的任务是学法,把法律牢牢地记在心头,当你冲动的时候,它会及时浇水灭火,让你害怕,让你清醒。
其次,要养成不轻易承诺的习惯。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子而随口承诺别人,然后为保面子而铤而走险,结果是丢大面子。所以要保面子就要舍得丢小面子,在开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有时,犹豫一下是好事。最后,要勇于拒绝别人。如果明摆着此事要冒险,那就该想想:对方不顾我的安危让我去犯法,这是不够朋友的,我也没必要太够朋友。朋友首先应为对方考虑,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朋友去冒险,那是卑鄙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5.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在物理上,力与力的关系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若用到人际关系中,就是你给别人付出多少,你也就能收获多少人情。
我们在物理课上都学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论,这个理论指出,当你向一个物体发出多大力量时,这个物体将反作用给你一个完全相等的力,这一原则同样可以从物理学上应用到人际交往中。事实上就是这样,当你对别人的尊重多一分时,别人对你的尊重也在增长。以下由两个著名谈判专家所讲述的小故事也许可以说明这个原理:
我和一位同事去曼哈顿出差,由于在那天早上的第一个约会前有一点时间,我们可以从容地吃顿早饭。点完菜之后,我的同事出去买份报纸。过了5分钟,他空手回来了。他摇摇脑袋,含糊不清地小声骂街。
“怎么啦?”我问。
他答道:“我走到对面那个报亭,拿了一份报纸,递给那家伙一张10美元的票子。他不是找钱,而是从我腋下抽走了报纸。我正在纳闷,他开始教训我了,说他的生意决不是在这个高峰时间给人换零钱的。”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这一插曲,我的同事认为这里的人傲慢无理,都是“品质恶劣的家伙”。他以后再不让任何人给找10美元的票子了。饭后,我决定去试一试,让我的同事在饭店门口看着我,我横过马路去。
当报亭主人转向我时,我和顺地说:“先生,对不起,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个忙。我是个外地人,需要一份《纽约时报》。可是我只有一张10美元的票子,我该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把一份报纸递给我道:“嗨,拿去吧,找开钱再来!”
我兴高采烈拿了“胜利品”凯旋而归。我的同伴摇摇脑袋,随后他把这件事称为“54街上的奇迹”。
我顺口说道:“我们这次出差任务又多得一分,一切在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