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37995800000008

第8章 轻重有度,褒贬有节:批评别人要恰当(1)

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英]培根

论说之出,犹弓矢之发也;论之应理,犹矢之中也。夫射以矢口效巧,论以文墨验奇,奇巧俱发于心,其实一也。

——王充

含蓄、委婉的批评最得体

如果把批评的话语不露痕迹地说出口,就能使接受者在心悦诚服的同时,还能立即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愿意听批评的话语。但是,一些高明的说话者却能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把批评的话语不露痕迹地说出口,使接受者在心悦诚服的同时,能立即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这些口才高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答案很简单,即把批评的话语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人家早告诉他此地蚊子特别多,叮起人来特别厉害。马克·吐温特别担心晚上是否能安稳睡觉,想要事先对服务员打个招呼,又觉得这样做效果未必好,因为服务员不一定乐意接受。

当马克·吐温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过来。他灵机一动,马上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的蚊子十分聪明,果然如此。它竟然会预先来看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们听了不禁大笑起来,结果就记住了房间号码,并相应地采取一系列防蚊措施,使马克·吐温一夜睡得很好。

在这里,马克·吐温如果生硬地告诉服务员要怎样怎样赶蚊子,就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他的话风趣而委婉,让服务员易于接受,当然也就乐意尽心服务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你要求别人做一件事,或者指责别人哪里有过失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对方感到有回旋余地的话,即把主动权送给对方。例如,某一员工衣冠不整,有碍企业形象,你可以说:“这样还算挺好的,但如果能够再把这个颜色换一下,会更好些,会显得更得体。”或者是“你的计划书写得很好,如果再添加一些具体的数据,那就更完美了。”也可以说:“你的敬业精神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你在工作中再多一些创新精神,你的工作就能高质量地完成。”诸如此类委婉的话语就会使员工乐于接受,也就心悦诚服地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当我们不得不批评他人时,语气一定要含蓄、委婉,这样被批评者就容易接受,因为对方认为你的委婉是给了他“面子”,感激之余,也就会努力地去改正。反之,如果批评者语气粗鲁,直言不讳,就会伤了对方的自尊,从而令人心生反感,这样的批评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

点到为止,切忌画蛇添足

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说得透,有时说得少,才算是说得妙。

好口才既表现在如黄河决堤之水,滔滔不绝,但有时简洁、扼要的三言两语,同样能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同样能切中事情的要害。一个会说话的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滔滔不绝,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惜字如金”。不过,在批评别人时,口才高手往往会选择后者,即点到为止,绝不画蛇添足。因此很多口才高手都认为,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说得透,有时说得少,才算是说得妙。

齐国有一位善谏的大臣叫晏子,他在世时经常敢于直言劝谏,齐王很是欣赏他。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臣们喝酒。酒后,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射箭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们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讨好了。

弦章虽未直接进一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如果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不会有仅点到为止好。

在生活中,当你需要发表批评意见时,千万不要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使当事人没有时间与机会来思考你所提出的意见。这种言语罗嗦的行为,不仅会冲淡了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因此,批评的话应点到为止。

忠言也可以说得顺耳、悦耳

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人,都是不喜欢人批评的,哪怕心里明明知道别人批评自己是爱护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但“面子”上就是“挂不住”。因此,一个高明的口才高手往往在不得不批评他人时,也尽量运用一些技巧把逆耳的忠言说得动听,使人容易接受。

“良药苦口利于药,忠言逆耳利于行。”话虽如此,但是大部人都有本能地排斥别人批评的心理,这是人性的弱点,即使是一些极具智慧、极具威望的人物,有时也不喜欢听批评。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曾在一次听完国内数十位教会代表、政府官员、企业家、工会代表、艺术家协会代表的批评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不是那种听了批评能够不在乎的人,我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缺点,有做错事的时候,只是过了几次,我才会明白,对于一个担任总统职务的人来说,这样的批评是多么地有益处。”

由此可见,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人,都是不喜欢人批评的,哪怕心里明明知道别人批评自己是爱护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但“面子”上就是“挂不住”。因此,一个高明的口才高手往往在不得不批评他人时,也尽量用一些技巧把逆耳的忠言说得动听,使人容易接受。

新婚后不久,小李就发现妻子经常满脸忧郁,而且像林黛玉似的满怀心事。

“你为什么总是不快乐呢?你看,今天天气多好呀!如果你笑一笑,我想你那些莫名的烦恼就会荡然无存的。”诸如此类的话,小李经常对妻子说,可妻子每次听后,都满脸的不高兴,很显然,她听出了小李话语中隐含的批评之意。

为了帮妻子改掉忧郁的毛病,小李决定换一种方式。一天,他对妻子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他的妻子同意了。

一天,有个过路的神仙发现一位年轻人正对着一块巨石发笑,就忍不住上前问道:“年轻人啊,这里有什么东西值得你笑呢?”

“哦,不,这里没有什么东西令我发笑。我笑是因为我把笑当作一种愉快的运动。”年轻人回答说。

“笑是一种愉快的运动?”神仙不相信似地问道。

“是的,当我轻声地笑时,能使咽喉、胸隔膜、腹部、心脏、两肺、甚至两肝都能获得一次短暂的运动;当我捧腹大笑时,它还能牵动脸部、手臂和两腿肌肉的运动。”

“年轻人,我还是有点不相信你的话。”神仙说完,转身走了。他身后,又传来年轻人哈哈大笑的声音。

若干年后,神仙又路过那里,发现一位老者正站在那里发笑,就又走上前去想问个究竟。可当他走到那老者跟前时,他惊呆了,原来这位老者就是以前的那位年轻人,这时老者也认出了神仙,他微笑着说:“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是的,我们又见面了,可这中间相距了八十年,现在你应该超出一百岁了吧。”神仙问。

“一百零六岁了。”

“我丝毫也看不出你有衰老的迹象,你的身体为什么还如此硬朗?”神仙问。

“我之所以如此健康,就是因为我常年坚持笑。”老者笑着说。

自从给妻子讲过这个故事后,小李发现妻子慢慢地变得开朗活泼了,她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以前那种病怏怏的样子已荡然无存了。

不难想象,假如小李直截了当地对妻子说:“你应该改改沉默寡言、不拘言笑的毛病了,这样多不好啊!”毫无疑问,这样的批评只会引起妻子的反感和恼怒,更不要说让妻子改正缺点了,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一场“战争”。而小李用故事的方式,让妻子在轻松、娱乐中不知不觉接受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批评效果反而更好。

下次,当你想批评某人或是希望某人接受你的意见时,你也不妨试一试。

责备他人要注意场合

不顾及场合的责备或者直言,往往因为伤害了当事人的自尊,而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高明的说话者,无论在什么场合,说出的话都会得体,会让人听后很舒服,即使是批评的话,他们也能说得悦耳动听。但是,一些不擅长说话的人,一句话刚出口,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两种人,一种人性格温和,说话从来就不直言;另一种人性格焦躁,说话心直口快,但是,他们的人缘却有着天壤之别,第一种人人缘极好,和谁都能相处得好,第二种人像刺猬一样,走到那里,人们都惟恐避之不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即没有注意说话的方式,特别是批评人的方式,因此在生活中就会得罪很多人。

心直口快者得罪人,大多是在不当的交际场合过分直言,不照顾他人的面子造成的。虽然他们没有坏心眼,但话头直出直入,嘴不饶人,每每把人家弄得下不了台,难堪之极,很伤对方的自尊心,对方自然不高兴,难免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解放军某部二大队受命协助拍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一天,一中队因故少带了两件装备,使拍摄工作未能按时进行。

大队长十分生气,不问情况,便当着全体人员的面,大声喝斥中队长:“你这个队长是怎么当的,工作极端不负责任,什么工作作风!必须作出书面检讨!”

一开始,中队长还忍着,当他扫视他的士兵都在看着他的时候,顿时感到一种羞辱,他再也忍不住了,解释道:“大队长,我们没有带齐装备是有原因的,你不调查就轻易批评我们……”

大队长见他不认错,还顶嘴,就更火了:“怎么,你还有理由?”中队长也不示弱说:“我对你有意见!”把大队长顶得说不出话来。

事后,大队长主动找他交换意见,问:“你平时一贯表现很好,服从领导,今天为什么顶撞?”

“你要面子,我就不要面子了?你当着我的战士的面那样批评我,叫我以后怎么开展工作?”中队长回答说。

听了中队长的解释,大队长也进行了自我反省,并做了自我批评。

毫无疑问,这次批评是失败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即批评要讲场合。否则,不顾及场合的责备或者直言,往往因为伤害了当事人的自尊,而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批评时不要翻“老账”、揭“伤疤”

批评时要注意分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每次就事论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一味地翻陈年老账,揭过去的伤疤,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对方更加反感和愤怒。

恰到好处的批评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应该是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主动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并且受到鼓励,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批评时要注意分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每次就事论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一味地翻陈年老账,揭过去的伤疤,既不会起到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对方更加反感和愤怒。

在很多单位,一些管理者在批评员工时,常因为翻老账而引起员工的不愉快,这是因时过境迁以后,曾经犯过错误的员工以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上司的谅解,并相信上司已将过去的事情遗忘了。但是,当自己现在做错了某一件事时,上司在批评他时,又旧事重提,于是立刻勾起了一段不愉快的回忆,伤害了自尊。

某工厂有一名工人,以前因为工作失误,受过一次通报批评的处分,后来,他和一名同事吵了一架,于是车间主任找他谈话,对他进行批评,可只进行了几句,就谈崩了。下边是他们的对话:

车间主任:“你对同事大打出手,可真够威风的啊,你眼里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厂规?”

工人:“我……是他先挑起来的,我……”

车间主任打断工人的话:“你怎么样?去年那个通报你忘了吧?我可是没忘啊!你是不是还想再来一个?……”

工人:“那你就给我再来一个通报吧!一个我抱着,两个我背着!”

车间主任:“你……”

批评最忌讳翻陈年老账,将对方过去的问题一股脑儿地抖出来,以显示自己的理直气壮。殊不知,连珠炮式的指责只会加大对方的对抗情绪,使所遇到的问题更难解决。

“并不是我喜欢揭人的疮疤,而是他的态度实在太恶劣,一点悔过的意思都没有。我这才忍不住翻起旧账来的。”车间主任事后为自己辩解说。

有些领导记忆力很好,连员工初入公司的事都记得一清二楚,深恐没有训人的题材,甚至大家都忘记的事他都记得。这些领导似乎已经形成习惯,一批评员工就以过去的失误为例:“你过去就犯过同样的错误,白受了处分!”“你的老毛病又犯了!”“你从劳教所出来,厂里看你家庭困难要了你,怎么一点不争气啊!”此类话实在没有一丝一毫的必要,无异于火上浇油,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员工对过去的失误,一般讳莫如深,不希望在任何情况下提起来,因此在批评他时要讲就方法,不要翻阵年老账,旧事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