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力,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付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纸开办了5年,每年都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就获得了巨额财富,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头。
普利策把想法付诸行动,并终于获得了成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敢想,也只是想得很小,因此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巨大的财富,也很难在事业上取得大的成功。比如,星巴克的老板,如果只是想开一家小店,那么不管他经营的咖啡多么有特点,“星巴克”这三个字绝不会名扬世界,他本人也不会获得巨大的财富。正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让“星巴克”在世界上到处落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有今天“星巴克”的辉煌。沃尔玛、肯德基等也莫不如此。
普利策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你想得多大,你就能做得多大,你的收获也就更大;你想得小,你做得也小,相应地你的收获也会很小。记住:小小的想法和小小的行动只会导致贫穷和缺乏成就感;想大的,做大的,你将会拥有更多的财富,你的人生也将更有意义。
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生活中,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在逆境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艾丽丝是美国夏威夷一家制衣公司设计部门的员工,她们公司一直在生产着传统的夏威夷人喜欢穿的罩袍。这些罩袍只有一种尺码,花色单一,款式陈旧,而且由于是成批生产,制作得极为粗糙,看上去千遍一律,一点也不适合人们在各种场合穿戴。
艾丽丝决定对罩袍进行改进,并且立即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她想先为自己缝制一件罩袍,并穿在身上,这样将来在公司对罩袍进行改进时就更有说服力了。
于是,她买来了能体现个性特色的印花布,通过精心地裁剪,使罩袍不仅保持原来舒适自然的特点,又能够适合自己的身材尺寸,此外,她还为罩袍精心设计了漂亮的花边。这种特殊的设计,马上引起了房东太太的兴趣,要求艾丽丝为自己照样缝制一件。穿上艾丽丝为她量身定制的传统罩袍,房东太太惊喜异常,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种司空见惯的传统服装,居然也可以做得如此适合于自己的身材。
当艾丽丝把她想改进公司生产的传统罩袍的想法告诉同事们时,几乎人人都惊讶地连连摇头:“难道你不知道在夏威夷各大旅馆、服装店和旅游中心陈列着成千上万件罩袍?它们都是传统式样,没有人敢去改进它啊!”
然而,艾丽丝却不这么想,她决心要试一试。因为,她坚持这样一个准则:只要想做,就立即去做。
艾丽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公司经理,立即得到了经理的支持。她便亲自去负责选购布料和为上门的顾客测量尺寸大小,然后将布料交给其他同事去裁剪和缝制。就这样,在这家生产传统罩袍的公司里,开始生产出了一件件漂亮又适合人们身材的新式罩袍,公司的生意开始火红起来。在艾丽丝的努力下,后来公司还把这种独特的服装推销到了美国本土的其他许多城市。
而艾丽丝则凭着“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行为准则,赢得了经理的青睐,从一个普通的设计员工被提拔为公司的首席设计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遗憾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没有艾丽丝那样的勇气去做自己喜欢做的、想做的事,因为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担心失败,担心遭人议论,担心自己的决策是错误的……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推销员羡慕医生成天呆在办公室里,不用在外面受风吹日晒,而且能拿着高薪;工程师羡慕自己的同事有勇气离开公司,去另立门户,独立创业;公交车司机羡慕出租车司机,有自由的上、下班时间,自由的行车路线,而自己得按时上、下班,每天重复着那条必经的路线,不能少一个站,也不能多一个站……
只要想做,就立即去做!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行动准则,它是成为卓越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假如你现在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应该立即去做,只有去做,才有机会走进成功者的行列。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
一位世界知名企业家曾说过:“成功的过程有三入:即下手处的切入,全身心地投入,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每件事情都能切入,投入,深入,那么资质优秀者会做到更优秀,资质较差者也能做到优秀。”
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就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而惟有进入这种境界,你才能比其他人收获得更多。
比尔·盖茨是全球亿万青少年心中的“财智英雄”,也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巨人”。比尔·盖茨从一位普通青年迅速成为全球首富,他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他是首位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巨额财富的典范;是第一个白手起家,20年内个人财产达到世界首富的商界奇才;第一个靠思维、智慧、观念致富而成为世界软件巨人的最年轻者。比尔·盖茨的成功除了他天才般的不竭智慧外,还有一条常被人们忽略的重要前提——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
试想,比尔·盖茨如果不是迷恋计算机,不是全身心地投入,那么,他现在可能是一位有着哈佛学历的律师,或是其他与法律相关的职业。但是,他的执着与投入,使他放弃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哈佛名校,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计算机行业中。
比尔·盖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父母亲对他说:“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学府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权力、影响、伟大等等的象征和集中体现,你必须读一所大学,而哈佛是最好的选择。它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
盖茨听从了父母亲的劝告,进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他当时填的专业是法律专业,但他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去当一名律师。
盖茨在哈佛既读本科又读研究生课程,但他的真正的兴趣依然在电脑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过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他认定“电脑很快就会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而这些不计其数的电脑都会需要软件”。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比尔·盖茨终于向父母说了他一直想说的话:“我想退学。”
他的父母听了非常吃惊,也非常伤心。但他们无法说服盖茨改变主意。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盖茨的要求。
从此,盖茨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自己的电脑软件领域中,终于开创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而他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喜爱的工作中,才取得了在今天无人能及的辉煌。
也许有的人会提出疑问:“我们也在非常辛苦地工作,为什么却收获有限呢?”
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在工作中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做事,那就很难取得大的成就。你必须自觉自愿地为你的目标而工作。辛勤工作并不表示你真正投入工作了。同样是砌墙,有的人默默埋头苦干,觉得工作很无聊,但还是认命地做下去;有的人一面砌墙,一面想像着这堵墙砌成后,墙头种了牵牛花,牵牛花的藤爬满了墙头。等花开季节,墙头上都是牵牛花儿,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这样,他在努力砌墙的同时,眼睛已经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前一个工人虽然卖力,其实思想僵化,只能在已有的工作上打转,生活对他而言是平淡无味的。后者却能陶醉在工作中,同时他很可能一面工作,一面思考如何改善,因此技术会不断进步,工作不仅不让他觉得无聊,还让他有机会成为这一行的高手。
如果一个人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工作效率肯定是迅速的、高效的。工作精神不只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对一个人品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工作质量就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他的工作就是自身的志趣、理想的具体体现,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看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如何你渴望成功,第一步就应该这样要求自己: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对工作不忠实、不尽力,那将贬损自己,糟蹋自己。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做好了每一件事时,你得到的回报将远远超过你的付出。
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在一篇文学作品中,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塑造过一个奥勃洛摩夫的形象:他胸怀大志,也颇有才气,常常“突然产生一个思想,像大海里的波涛似地在他头脑中起伏奔腾。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企图,使他的血液沸腾,筋肉蠕动,血脉膨胀。于是,企图又变成志向。他受到精神力量的激动,一分钟内迅速地改变了两三次姿势……”可是,从早上到黄昏,他只是躺在床上,整整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做。
像奥勃洛摩夫这样只想不做的人,当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想法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类似奥勃洛摩夫这样的“行动的矮子”,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多,但总是不见其行动。他们要么武断地认为某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有结果,要么认为行动的最佳时机还没有到,要么认为自己的计划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总之,他们会为自己的空谈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
王涛是一家豆制品公司新招聘的质量部经理。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三天,王涛就向总经理递交了一份《如何加强本公司产品品质管理的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里,王涛详细列出了加强公司产品质量检测的若干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法:开发新产品的周期;一年内让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产品的质量要超过其主要竞争对手,等等。总之,在这份建议书里,王涛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公司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
总经理见王涛刚到公司三天,就提出了如此多的好建议,非常高兴,他表示公司将全力支持王涛的工作,并且说希望一年后能见到成效。
然而一年过后,这家豆制品公司还是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各类产品的质量根本没有得到改善,以致使原本不多的市场占有份额更加缩水,而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各类产品品质过硬,成了各大型超市和商场的首选;准备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资料竟然还未准备齐全,就更别提上报有关单位了。
总经理问其原因,王涛说自己每天都很忙,有时是检查仓库原料的库存、核对数量、进货日期,有时是在帮助车间工人修理机器,处理员工们纠纷等等的事务中,因此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借口,让王涛找到了自己碌碌无为的理由,并且用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来掩饰自己没有行动力的缺点。试想一下,王涛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不该做的事情上,而该做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去做,这样公司怎么可能走向规范,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呢?
那么,王涛之所以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因为他当初的目标订得过高吗?不是!究其原因,阻碍他行动的是他自身心理上的障碍,即“懒”与“怕”二字,而不是要实现他制定的目标真的有多么困难。“懒”是产生依赖、拖延的根源;“怕”是怯懦、犹豫的直接表现,而“懒”与“怕”又是行动的克星。因此,只有彻底克服“懒”与“怕”,把“懒”与“怕”从自己的思想中连根拔掉,我们才会具有行动的力量,才会变成行动的巨人。
在西方国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但是,很多人却在制定了目标后,没有去落实,去实施,没有去采取切切实实的行动,以致于目标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事实上,如果我们认为一件事情值得做,或是制定了追求的目标,就要立刻行动,不要拖延,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但能够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同时,你会发现以前的所有担心和顾虑都是多余的。
无论制定的目标是大还是小,制定好后就应该立即行动。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只有把计划都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开启成功之门。如果只说不做,就什么都不会得到;只有尝试,只有行动,我们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永远不要坐着不动
行动是成功的保证,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做计划,而不去立即付诸行动,那么你的计划永远只会是一张蓝图,永远也无法变为现实。当你对工作有了周密的计划或妥善地安排时,你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才可能获得成功。否则,一个只说不做或永远坐着不动的人,决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也决不会得到老板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