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能够直接打开人们潜意识,能够和人们的潜意识进行对话,能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能让人们做出很多平常根本就不能做出的事情……催眠是如此神奇,那么到底什么是催眠?人为什么可以被催眠?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催眠对人们的身心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催眠师……这里不仅会回答你所有的疑问,还会让你对催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你明白催眠虽然神奇,但是也是人们可以探索和应用的,它不仅可以被应用于精彩的舞台表演中,它还能用来治疗人们的很多身心疾病,为人类造福。
什么是催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惊讶地发现,角度改变,风景亦随之变化。
同样的道理,对于催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对催眠具有相同的认识和了解。更何况,催眠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正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当中,没有那个研究者可以绝对的对催眠下一个完美的定义。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催眠是丰富多面的,就像1+1不是绝对的等于2一般。从数学理论来看,那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换一个角度,比如从新闻学角度,在客观环境以及人的主观认识的各种条件的限制下,有时候1+1未必等于2,因为事实真相有时候是扑朔迷离的,而事实真相的水落石出也需要个过程,所以客观事实有时候难以很快的澄清,1+1不等于2的观点也就可以欣然接受了。所以,催眠不是人们平常所认识的那么浅显或者一知半解的片面印象。
其实,催眠是一种多面立体的魔方,五颜六色。有人说它神秘,是因为这门学问一直以来都像一位蒙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面纱的神奇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镜花水月般容貌让人们看不清,欲言又止,勾起了人们的探索的好奇心,又不够明朗开化,神秘的心灵世界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儿,困扰着人类的认知领域。再者,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以为催眠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东西,大家也都没有多少兴趣去认识和了解,就这样,被大家搁浅在了脑海的外领域。
其实,催眠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没有离开过,一直都在作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当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悄声无息地来来往往。只是我们不曾觉察,对它没有留心观察过,没有细心地留意还有这等神奇而又平常的学问在我们身旁,以至于误认为催眠距离我们很遥远。
要知道,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宇宙之奥妙却是无穷尽的,也是人类一时半会儿难以全面认知的。就好像曾经的人们一直以为世界上只有白色的天鹅,哪里会有黑天鹅之说。可是,有一天,当人们终于利用自己的探索欲发现了世界上竟然有黑天鹅的存在,一时间,人类的认识的有限性被不断地放大,并证明了人类的渺小,自然界的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所以,人类的不知道、不清楚不代表这种学问的不存在,一旦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真相大白,人类同样会像知道世界上还会有黑天鹅一样的惊讶和惭愧。
就在我们常人的平淡生活中,不难发现,一直都存在着自然催眠现象,那是一种人的自然适应的反应。比如,一个驾驶员长途驾车,连续的、不断的鸣笛声,反复的、持续的马达声很容易诱发催眠状态,导致交通肇事这样的悲剧发生。所以,有时候在修筑公路时候,在路旁搁置醒目的标志,就是为了提醒驾驶人员,防止公路催眠导致的悲剧上演。
还有,当观众在津津有味地看非常感兴趣的电视剧时,痴迷的投入,使得旁边呼喊他的人他都置若罔闻,这个时间里,它的直觉范围非常窄化,以至于电视剧情之外的所有信息都被阻挡在了耳朵之外,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催眠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这是属于人的正常生理反应,通过催眠,就是为了帮助开发和利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自身所具备的潜能,调整身心状态到最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那催眠到底是什么呢?自从现代催眠学创立伊始,催眠这个词就不是那么准确和恰当,因为催眠很容易让人们理解为催人入眠,但是,随着催眠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催眠状态的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催眠有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认识。他们发现催眠与睡眠尽管有些相似之处,但实质上还是泾渭分明的。
至于催眠的定义,不同角度产生不同概念,比如华人界最具影响力的催眠大师廖阅鹏最常给的第一个定义是:通过连续、反复的刺激,引导受术者(被催眠者)进入一种高度可被暗示的意识状态,这个过程就被称为催眠。
也可从意识形态来描述,当人进入一种身体放松、内心宁静的状态,而且意识清晰,甚至比平常更清晰,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称为催眠,把这种状态成为催眠状态。
从直觉的范围来讲,也可以这样定义:催眠是一种知觉窄化聚焦的状态。
也可以从潜意识的角度来描述,催眠就是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人可以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直接与潜意识沟通。
如果从觉醒的角度来谈:催眠,就是引导进入专注、觉知的状态,调动潜意识的大智慧,进行内在探索、身心治疗……催眠,就是在一个活在当下的催眠师,引导另外一个人活在当下,然后一起来完成预定的目标。
而经过催眠之后的状态,则是跟睡眠相似,表面呈现出来的是精神恍惚的状态,主动性反应降低,注意层面逐渐变窄,容易受到催眠师的暗示并按其引导行事。知觉扭曲并出现幻觉,没有的物体受术者认为会有,也会在催眠师的引导下,想象出来各种疑似真实情况的情景被还原,并在这种设想的极其真实的情境下,表现出害怕恐惧、紧张不安等平时难以表现出来的状态,以及回想起曾经忘却了的各种场景并且复述出来。
总而言之,催眠状态下,受术者整个人的认识经验都极可能化作为零,对催眠师言听计从,自己醒来后却一无所知。
人为什么可以被催眠
许许多多的人在断断续续地听到有些人被催眠后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疗,甚至有的人经过催眠后一些疾病得到痊愈。这么不可思议、难以用科学解释的催眠术,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你如果认为那是人们的夸大其词,徒有虚名,那好,道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第一节的内容已经描述了催眠术对人的有效功能,人是可以被催眠的。
但是,经过反复的催眠示范,反复的证明,当人相信催眠术的有效作用之后,不禁大感疑惑起来,人为什么可以被催眠呢?难道是因为我们的意志薄弱吗?难道是因为我们本身愿意配合施术者的工作吗?还是有一些其他不为人知的另类奥秘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下面的问题:生物科学中,对于人类大脑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比如,巨量的神经元细胞相互连接构成人的神经系统。而神经元细胞上有很多的突起,突出的部分又分为轴突和树突,最长的叫轴突,其他的叫树突,两者之间,相互紧密地联系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状结构,甚至网络系统。这种神经元之间相互的联系正是我们联想想象的物质基础。任何在时间和空间相继出现的事物只要相互联系然后不断地重复都可以使某些神经元之间产生新的连接。这种连接正好能解释人类复杂精细的活动的学习的过程。这种巨量的互相交错连接,使人类产生了灵性的意识,但关于意识和其具体的运作模式,生物科学仍然无法给我们完整、满意的答案。每当有科学对此做出一部分的解释,就会接连不断地引发出新的困惑,人类不断地认识一些不断浮出水面的难题,甚至有些难题是科学对其也是束手无策。
对待意识问题上,科学在短暂的时间内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以此类推,在对待潜意识以及催眠术的问题上也照样不可能一时拨开云雾见月明。因为越是看起来表面的、肤浅的、不用去动脑筋思考的问题,往往蕴藏着神奇。比如牛顿发现神奇的万有引力,不就是受到苹果落地这等寻常可见的现象的启发吗?
目前的科学对很多事物都还有着欠妥的解释,但是不能否定催眠术的存在以及催眠的功效。就好像神秘的禅定状态,充满无限玄机。
虚云法师,中国近代著名禅宗高僧,其禅功和苦行倍受称赞,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整顿佛教丛林,兴建名刹,为现代中国禅宗杰出代表。1959年虚云法师圆寂于云居山,世寿119岁,令人难以企及也着实让使人感到震惊。法师的禅定功夫了得,闻名遐迩,多次禅定的状况令世人瞠目结舌,无限景仰。
有一次,68岁的虚云法师在泰国首都曼谷龙泉寺讲解佛经,谁料,讲解正在进行,法师就入定去了,不再言语,不再有任何的行动的迹象,当日,轰动了整个京城,善男信女无一不来罗拜,甚至国王大臣也慕名而来,最不可思议的是法师禅定连续九日,不曾讲经,忘记了世间的所有。
更神奇的是,在法师112岁之时,遭匪毒打,法师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自然入定八日整。当睁开眼睛后,法师对身边的侍者讲到自己的主观感受:我觉才数十分钟而已,并从容地讲解了自己神游弥勒内院的事迹。这种与人世隔绝的状态转移了法师身体上的痛苦折磨,相比科学制剂麻沸散,这是多么高明而又神奇无比的良药啊。
虚云禅师的入定功夫并非现代科学所能解释,但其中玄机必有真正解答的那一天,这就像催眠术一样,一些简单平常的问题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奥妙,一些催眠状态下的反应,更是难以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和研究。
再举一个比较接近生活的例子,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晚上睡觉前,在为明天紧张的工作定闹铃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催眠,比如心中会自我心理暗示:我明天早晨一定要七点整起床,我一定要……而当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七点钟前一刻左右。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催眠现象,我们的大脑好像有一种神经专门负责闪电般地飞速地叫醒我们,当我们给他下达指令之后。如果我们没有启动这种功能,他就静如处子一样地纹丝不动。
我们再返回到开始的问题,人为什么可以被催眠。因为人类被赋予了这种进入催眠的机制,人的神经结构拥有一套完备的传输系统,来完成人类的催眠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你不承认或者不与施术者配合,就可以武断地认为人是有可能不被催眠的。每个正常人都能被催眠这是无可怀疑的。
人的大脑好像是一块电视主机线路板,不同的线路他有着不同的功能,当你用工具触及灯光线路的时候,灯光效果会发生变化,当你用工具触及声音线路的时候,声音会随之而变幻。电视机所有外在的运作都能在线路板等主要部件上找到相应的机制,而人的意识与潜意识的运作,也同样道理,都可以在神经学的运作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有效催眠
因为每一个人的神经中都包含着催眠的特质,所以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被有效催眠,而且每个正常的人都能从催眠中获得好处,因此人更愿意配合接受催眠,在催眠状态下,解剖自己,认识自己,进一步促进自己进步。
能否获得有效催眠,还需要经过实施催眠敏感度的测试,方能掌握住受术者(被催眠的人)的潜意识是何等程度的敏感,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催眠敏感度是指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敏感度越高的人就越容易被催眠。
从施术者与受术者的关系来分,催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主动性催眠。
主动性催眠是指以自我催眠为主,自己把自己潜意识的大门慢慢打开,通过自己想要输入的理念传达给潜意识,自己影响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的催眠方式。
例如,在炎热闷热难耐的夏夜里,屋子里倘若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室内蚊子成群结队,自己一个人孤单寂寞地躺在床上,是何等滋味,难以入睡,是在所难免。可是,你却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学着主动地自我催眠,挂上蚊帐后,把自己放在床上,眼睛微闭,双手双脚平稳的放在床上,心平气和地去感受闷热带来的感觉,把自己的注意力移动到呼吸上来,慢慢地,慢慢地,接受这一切无法改变的事实,然后,开始自我暗示,床的周遭是宁静安详的大海,自己在独木舟上四处飘荡,海风从窗外吹来,凉风习习,且窗外的月光融融,让这样的美好场景一直徘徊在自己的脑海,不知不觉,你就会自我催眠,逐渐不再感到周遭的闷热和无奈,而且,你很快就会沉沉睡去。
(2)互动性催眠。
互动性催眠是指受术者在清醒催眠状态下,保持着高度冷静,高度清醒,然后调动利用意识来调动自己的潜意识中的资源,与催眠师保持互动,有问有答,互相呼应,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之上完成催眠目标。互动性催眠用在心病上是最常见的类型。
例如,一个人不能看到大火,每当看到,必然胸闷头晕出汗,经过催眠师的清醒催眠或者深度催眠,找到这个人害怕大火的深层次原因,比如这个人小时候家里因失火父母意外双亡,受术者在施术者的引导下,有问有答,互相呼应,最后,这个人后来不知不觉地就不再害怕大火了。
(3)被动型催眠。
被动型催眠是指受术者并未觉察到,或者意识不算清醒的时候,通过接受施术者的催眠,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指令的方式或者外界暗示的方式来刺激潜意识,然后潜意识开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