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赞美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美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美,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精神面貌犹如芝麻开花,充满着盎然的生机。
给赞美标上“度”
真诚的赞美是恰到好处。正如,一个气球,吹得太小不好看;吹得太大,易爆炸,所以赞美应适度而止。
(1)有所保留的赞美,应该是有比较性的赞美。
两个人或两件事相比较,在夸奖对方的同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差距,使对方对你的赞美深信不疑。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韩信谈论诸将才能高下。刘邦问道:“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回答:“陛下至多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又问:“那你能指挥多少兵马呢?”韩信自豪地回答:“臣多多益善耳。”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却为什么被我控制呢?”韩信很诚实地说:“陛下不善于指挥兵,但善于驾驭将,这就是我被陛下控制的原因。”刘邦自己也曾说道,统一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不如韩信。这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对自己的评价。韩信的赞美,首先肯定了刘邦控制大臣为自己效命的能力,但又指明了他在带兵作战方面与自己相比有不足之处,正与刘邦的自我评价吻合。话说得很实在,很坦诚,刘邦不但不怒,反而很满意。此时,韩信与刘邦关系已很紧张,如果他违心地恭维刘邦,调兵遣将无所不能,恐怕刘邦不愿意听,甚至会怀疑他在吹捧、麻痹自己。
(2)有所保留的赞美,还可以根据对方的优点、缺点,提出自己的希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诚的赞美应既要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看到对方的弱点和不足,讲究辩证法。常言道,“瑕不掩瑜”,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希望,不仅不会损害你赞美的力度,相反,却使你的赞美显得真诚、实在,易于为人接受。尤其是领导称赞下属时,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把握分寸,要有所保留。可以多用“比较级”,千万慎用“最高级”。领导可以在表扬时,把批评和希望提出来。否则,被表扬者尾巴翘得老高,不利于进步,也不利于其他下属接受。
这种有所保留的赞美也可用于下级向领导“进谏”时,先称赞其成绩,再委婉指出其不足,既照顾了领导的面子,也使领导易于接受。王处长是一位刚刚提拔上来的新手。一次生活会上,他要求大家提提意见。大家碍于面子,没有人敢伸这个头。最后,处里的“元老”刘文革说了:“王处长到处里后,可谓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处里的工作现在已有了头绪。大家比以往更团结,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只是最近大家手头有点儿紧张,希望王处长能替大伙解决解决。”王处长听后,意识到该给大家搞些生活福利,采取了一些措施。刘文革可以说是提意见的高手。他先肯定王处长上任后的成绩,使领导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再轻描淡写地提出大伙的意见,反映出他对下属关心不够,体贴不够。这种方式,容易使领导意识到自己成绩是主要的,是值得大家交口称赞的,而不足只是次要的。既不得罪他,又激起了他改进不足的积极性。
真诚的赞美不应该总是绝对化。像“最好”、“第一”、“天下无双”这类的帽子别到处戴。有个企业的广告词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就显示了企业的真诚承诺,而不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在消费者中影响很好。实际上,一般人都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如果你的赞美毫无遮拦,就会让人感觉曲意奉承,难以接受。赞美时必须记住:一个人的成绩和优点毕竟是有限的。许多伟人看自己时,也都是有所保留。毛泽东曾说过,他能够做到三七开就可以了,更何况一般人呢?因此,赞美别人,应当一分为二,有成绩肯定成绩,有不足也要说明不足,控制好赞美的度。
现代社会,已日益打破了各自的封闭状态,进入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互相联系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交往,都希望自己成为赞美能手,使自己广交朋友,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就请记住,赞美首先要真诚,真诚就要有所保留,而不是全盘肯定。你可以大谈其优点、长处、成绩,不谈其不足,也可以既赞美又批评,还可以提出你的希望。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
用谦卑的心去赞美
谦卑之心将使你更容易发现别人可赞美之处。谦卑是一种难得的美德,用谦卑之心赞美人们,是真诚而有意义的。
(1)虚心请教。
有时,一个人的爱好已变为众所周知的长项时,你的赞美和恭维,他会没有什么感觉,如一阵风吹过耳畔,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这时,只要你虚心讨教一番,做毕恭毕敬状,他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的“诀窍”。
小李到擅长书法的老师家拜访,话题自然就放在书法上。小李谦虚地说:“王老师,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水平却提高很小,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您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王老师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书法“经”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小李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真经’,以后用心去练,定会大有长进。”王老师很高兴,临行时还送了小李几幅字让他临摹。这就是“无赞胜有赞”、“无声胜有声”的道理。
(2)肯定其强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细心去观察,你将发现弱者也有其强项,充分肯定它,你将变得更有人缘。如果你能虚心地予以借鉴,将会收获多多。谦逊而诚挚地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同时,一个谦逊的人更富人格魅力。
迈克尔·乔丹不仅是驰誉世界的篮球明星,也是美国青少年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在篮球场上的高超技艺举世公认,而他在待人处事方面的品格也很出众超群。其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很善于发现和赞扬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为了使芝加哥公牛队篮球队连续夺取冠军,乔丹意识到必须推倒“乔丹偶像”,以证明“公牛队”不等于“乔丹队”,1个人绝对胜不了5个人。这个浅显的道理常被人忽视。在训练中,乔丹执意要鼓起队员们的自信心,变“乔丹队”为5个人的“公牛队”。
有一次,乔丹问队友皮蓬:“咱俩谁投三分球更好些?”
“你!”皮蓬说。
“不,是你!”乔丹十分肯定。
乔丹投三分球的成功率为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对别人解释说:“皮蓬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以后还会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许多弱点。”
乔丹还告诉皮蓬,自己扣球时多用右手,或习惯地用右手帮一下,而皮蓬双手都行,用左手更好一些,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皮蓬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乔丹则把小他3岁的皮蓬视为兄弟。他说:“每回看他打得好,我特别高兴;反之,则很难受。”
1991年6月,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决战中,皮蓬夺得33分,超过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这个时期的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这是皮蓬的胜利,也是乔丹的胜利。
用心发现,每个人都有可爱、出色的一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让我们以谦卑之心赞美其强项。
(3)欣赏其优势。
有时,你面对的人群有优越心理,很难与你交流,谦卑的赞美将是最好的敲门砖。
这是李运生的一段经历:
芸芸众生,人员素质各不相同,而一旦我们切准听者的脉搏说话,就会使其像小禾吮甘露一样,顿感滋润和妥帖。一次,我为某大医院教歌时,开始,人们对我这个“当兵的”并不“感冒”,以致工会干部介绍我时,人们似乎根本没意识到我的存在,仍然唧唧喳喳聊个不停。面对这种情景,我拿出喊番号练就的嗓门先说了一句话:“同志们,请大家给我这副陌生的面孔一个礼节性的回报,静一下。”这一软中带硬的祈使句,使场上立刻静下来。我接着说:“今天我站在这里,心里很紧张,因为我们这所医院集中了全省医学界学历最深、水平最高的专家和学者,最讲究争分夺秒。所以,我没有权利用我多余的话来浪费大家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我的义务是把我支配的这块时间都用于教歌,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不会留下任何遗憾和不愉快。”一席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人们静静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认真学唱歌曲,再也没有因为维持秩序而耽误时间。
李运生针对对方基本素质的状况说话,慷慨而准确地赞赏其优势:“学历最深、水平最高的专家和学者”,并强调其工作的重要性、崇高性,很容易令人接受。
谦卑之心,并没有弱化你的形象,反而使你更为真实可爱。承认别人的优势,尊重并欣赏别人的优势,会使你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快乐。
借第三者名义赞美
俗话说:“雾里看花花更美。”赞美之词未必要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可以借助第三者的名义。比如,若当着面直接对对方说“你看来还那么年轻”之类的话,不免有点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说:“你真是漂亮,难怪某某一直说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会很高兴,而且没有阿谀之嫌。
透过第三者赞美,是一种间接的赞美方式,有点曲径通幽的味道。它没有直接赞美那么快捷和浓烈,但是它显得很有诚意和真切。
(1)借助媒体赞美。
当你面对媒体时,适当地赞美你的同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艺术。
前广东宏远主帅陈亦明为人爽朗,心直口快,极善处理与球员、官员、球迷以及媒体的关系。记者问陈亦明:“张宏根和左树声都有执教甲A的资历,如何能成为你的助手?”陈亦明先以简明之言道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么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再道出了:“国内名气比我们大的不少。一个人斗不过,三个人组合就强大多了。张导是我的老师、左导是我的师兄弟,我们的组合可谓是强强联手,‘梦幻组合’。”这令人不由想到那年集NBA所有高手的美国国家篮球队——梦之队的八面威风。其语既自我褒扬,又夸张、左二人,敷己“粉”而不显白,赞他人又不显媚,显示出一种极高档的“自我标榜”及“恭维他人”的语言艺术。
借助媒体赞美,是颇为注意这种“度”的把握的,用词造句都是较认真、较艺术的。
张艺谋做人很随和,做导演却极富个性。对其同班同学另一位名导演陈凯歌,他的评价如下:“凯歌是个很出色的导演,我跟凯歌的特点在于:我们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你可以不喜欢,不欣赏,但凯歌从不妥协,他保持他的个性。而中国这样的导演很少。不能因为凯歌的作品没有得奖,就说这说那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短视。”
赞美他人,能体现自己的气度,也能更有亲和力。一个善于欣赏他人的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透过媒体去赞美他人,是一种很公开很正式的评价,颇有分量。
(2)通过他人,赞美对方。
通过他人赞美对方,有点曲径通幽之感,耐人寻味。
当着上司的面直接夸赞他,虽然是一种赞美方法,但很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议论。而且,这种正面式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
如果你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将其大力地赞美一番,这些赞美总有一天还是会传到上司耳中的。同样,如果你说的是一些批评重伤的话,迟早也都会被泄露出去的。一个精明能干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必定也会安置一两名心腹的。
下班后相邀去喝酒应酬,不见得全是同一部门的事,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个不经意的批评,也很容易被扩大渲染而传到上司的情报网。因此你无妨也利用这些“网”,让赞美的言辞流传出去。
“人各有所长”,针对上司的长处、优点大加赞美,这将有益于你的晋升。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比较公正、实在,使人觉得很有诚意,很有真实感。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赞美对方,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1997年,金庸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一次对谈,对谈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在对谈刚开始时,金庸表示了谦虚的态度,说:“我虽然过去与会长(池田)对谈过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水平,但我很高兴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池田大作听罢赶紧说:“您太谦虚了。您的谦虚让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追念。”池田说着请金庸用茶,然后又接着说:“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荣与和平’的香港舆论界的棋手,正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春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
在这里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评价”的赞美方式,无论是“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还是“笔的战士”、“太上有立德……是之谓三不朽”等,都是舆论界或经典著作中的言论,借助这些言论来赞美金庸,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到好处地给对方以满足。
假借别人之口来赞美一个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维对方而导致的吹捧之嫌,还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他所拥有的赞美者为数众多,从而心里获得极大的满足。在生活中,要善于借用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言论来赞美对方,借助其达到间接赞美他人的目的。权威人士的评价往往最具说服力,因此引用权威言论来赞美对方是最让人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如果没有权威人士的言论可以借用,借用他人的言论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