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等生学习法
38009000000014

第14章 学习习惯篇:好习惯让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8)

总体来说,人脑在一天当中有4个最佳用脑时间:一是早上起床后,此时无前抑制,认、记印象清晰,适合学习和记忆那些难记又必须记忆的内容,如语言、定律、地名、事件等;二是上午8~10点,此时体内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旺盛,人的精力充沛,大脑处于最易建立条件反射的中度兴奋状态,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正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三是下午18~20点,此时是一天中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段,适合用来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知识,而且也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间;四是临睡前,此时无后抑制,记忆效果甚佳。

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用脑黄金时间段,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3.学习生活要规律

巴甫洛夫说:“在人类机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性更有力量。”符合用脑规律的有节奏的生活,将给学习生活带来充沛的精力。如果把一天的学习、工作、劳动、锻炼、娱乐和睡眠等时间做出科学的安排,然后严格地执行,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使大脑皮层各区域的兴奋和抑制比较协调、有节奏。该睡时就能入睡,该醒时就能醒来,坐下来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长期这样有规律地生活,让各种活动的变换达到自觉的地步,就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保证大脑的健康,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4.保证大脑的休息

保证大脑的休息,这是使大脑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大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休息:

睡眠休息法。睡眠是各种休息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睡眠时,大脑基本上处于停止工作的抑制状态,即休息状态。经过睡眠后,可使疲劳的大脑重新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保证了大脑的健康。经过充足的睡眠,起床后感到精神饱满,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是大脑神经细胞机能状态较好的表现。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以保持在八小时或九小时为好,最好养成午休的习惯。

交替活动休息法。人的大脑皮层是人体参加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负责同一功能的一定部位叫神经中枢。如支配躯体运动的中枢叫躯体运动中枢,还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神经中枢具有可以相互转换的两种状态,即兴奋状态和抑制状态。当其中某个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周围的神经中枢往往处于抑制状态。变换学习和活动内容,短时间地从事一项内容的学习,可以保证大脑皮层的细胞轮流休息和工作,从而使大脑的工作效率提高,不易出现疲劳现象。

可以将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交替进行。例如课间打打羽毛球,下午课后锻炼一小时,这样在学习时基本上处于休息状态的躯体运动中枢开始“工作”起来,而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神经中枢就处于抑制状态,得到了休息,这种休息叫积极的休息,既锻炼了身体,又使学习后疲劳的有关大脑皮层区得到了休息。

此外,要交替安排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例如,学完数学看历史,这样与历史学习有关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开始兴奋,而刚才学习数学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就进入抑制状态,即休息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交替学习不同功课要比连续学习同一门功课效果好的原因。

列宁曾说:“读书和工作要时常变换,由翻译转阅读,由写信转体操,由认真读转到浏览小说,这会对人有很大帮助。”。

学习一般以一小时进行一次交替为最好,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学习兴趣浓,脑细胞就不容易疲劳,学习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有时需要集中一上午甚至一天的时间来复习同一门学科,这时可以采取与体育活动或听音乐交替的方式,以使与学习有关的大脑皮层部位得到休息。

坚持进行科学的交替安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日伏案发奋读书的孩子,不妨试用一下交替活动休息法,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

5.保证大脑营养供应

大脑的神经细胞在进行正常活动时,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所以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主要包括氧气和葡萄糖。

大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而耗氧量却占了全身耗氧量的20%,而当大脑积极活动时,耗氧量将达到全身耗氧量的33%。大脑神经细胞除了需要得到大量氧气外,还需要从血液中不断地得到葡萄糖的供应,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达到0.1%时,大脑神经细胞才能再得到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全身有1/5的血液专门供应大脑。脑的血液供应不足,血中的葡萄糖含量低于0.1%,血中的氧气含量偏低,都会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效率下降。

因此父母不要让孩子在饥饿状态下学习。不吃早饭,空腹上学是个非常有害的习惯。处于饥饿状态中的脑细胞所需要的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的神经细胞就逐渐走向抑制,孩子上课时就会无精打采,注意力无法集中,使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吃科学营养的早餐。

不要在饭后马上学习。饭后,消化系统由于工作血流量增加,脑的血流量相对下降,脑细胞的功能状态也自然要差一些。饭后立刻学习爱发困就是这个原因。饭后立即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低,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天长日久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

要在新鲜的空气中学习。长时间在封闭的室内学习,含氧量会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则会上升,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就会供应不足,脑细胞所需的能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大脑的功能减弱,学习效率也必然下降。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休息,到室外散散步、吸点新鲜空气。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使人体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劳逸结合,就是让孩子“学就用心地学,玩就开心地玩”。“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学习上的劳逸结合,是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家长不能顾此失彼,只要求孩子用功学习,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

有一个研究实验,把一个班的孩子分成A、B两组。A组每学20分钟休息5分钟,B组连续学习不休息。2个小时后,A组孩子学习情绪稍有波动,B组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已经出现困倦、疲劳的现象。再让两组孩子继续学习时,A组孩子还能接受,B组孩子提出强烈抗议。结论:休息过的孩子,学习时间长于未休息的孩子。

把另一个班的的孩子也分成A、B两组,A组每学20分钟休息5分钟,B组连续学习中间不休息。然后让两组同时答一份120分钟的考题,发现A组的孩子比B组的孩子先完成。结论:中间经过休息的孩子,学习效率高于中间不休息的孩子。

在孩子的学习中,合理休息非常重要。休息好,孩子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有关教育专家呼吁,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孩子长期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娱乐,压力过大,不但会影响身心健康,更会造成恶性循环,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们千万不要揠苗助长,要给孩子们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劳逸结合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大脑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合理地安排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休息的时间,能调节大脑各个区域和谐地活动,使学习效率提高;劳逸结合有利于孩子稳定情绪。孩子大脑疲劳过度的突出表现是情绪的躁动、忧虑、厌烦、怠倦等,种种不良心境。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状态时,家长应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其他活动来转移情绪指向,使紧张的情绪松弛稳定,逐渐恢复良好愉悦的心境,然后再重新学习;劳逸结合还有利于孩子增强记忆力。学习时间持续太长,就会抑制记忆,造成遗忘,反而得不偿失。劳逸结合,才能保证有清醒的头脑进行记忆活动。

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优等生是这样劳逸结合的

晓霞上高三了,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她学习成绩较好,想在高三再提升一个层次,考上一个重点大学。由于求胜心切,她在假期里就投入紧张的复习,由于假期作息不规律,养成了晚上兴奋,白天瞌睡的毛病。每晚做题、温书到凌晨2点,早上11点才起床。但开学后,每天晚上熬夜到2点,白天就吃不消了。上课精力不集中,脑子不好使,感觉身体非常疲惫,很想躺下。更要命的是,白天在学校迷迷糊糊,到了晚上却兴奋起来,很晚不能入睡,导致第二天还是起不来。

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切以课堂学习为主。每天不到9点就提前洗脸、刷牙,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但是睡着之前也不能闲着,看历史书。对于文科生,书本知识很重要,而且历史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本更生动、有趣,富有故事性,她既能看得下去,又能熟悉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看半个小时,就自然而然地睡着了。

晚上9点多睡觉,早上6点就能起床,还能在床上浏览一会英语单词。每天睡9个小时,感觉非常充足了。白天在学校里有精神,记忆力和反映速度明显提高,最关键的是心情好,有信心。

每天午饭后,晓霞还要午休半个小时左右,以使自己下午及晚上的学习有更充沛的精力。这样调整好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使晓霞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学习安排,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高三一个学年内,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高考时果真如愿,成功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学府。

实用锦囊

1.安排学习计划张弛有度

李强的妈妈原本替李强订下了一个他认为是十全十美的作息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后做1小时功课,然后上学;下午回家,先补1小时历史,再看妈妈替他预录的卡通节目,然后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晚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到附近公园散步,之后回家再温习功课,然后才上床睡觉。

李强妈妈满以为有了这样的作息时间表,肯定对李强有很大的帮助,谁知实行了没有几天她便很快发现李强的功课愈做愈慢,有时候还打瞌睡;有时在李强的功课还未完成时,他的同学便打电话来问他看了某个电视节目没有;每天晚上的散步也似乎令李强疲累过度,根本不能在晚上集中精神学习了。

明智的李强妈妈及时发现时间表确实有问题,于是果敢地做出改动,午饭后让李强有点午睡时间,下午看了儿童节目才开始做功课,晚上的散步时间也视孩子的需要而增多或减少。

家长在为孩子制定时间表时,要注意长、短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短期计划是每天的具体作息表。制定一个张弛有度、适合孩子性格特点的学习计划,才会有助于孩子养成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增加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长可以安排多种课余活动,如郊游、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培养孩子多种业余爱好,如集邮、棋类、跆拳道、摄影等,丰富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爸爸给刘虎买了一辆自行车,还为他报每周日的自行车俱乐部。那天,进行一项越野运动,因为新修了一条水泥路一直到半山腰,起伏较大,也有坡度和弯道,几乎没有汽车经过,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以全身心投入踩踏自行车的运动当中。

自行车经过街道,来到山下,开始蹬车爬坡,刘虎相当兴奋,一个劲儿地踩着向前,最后顺利地踩到目的地,中途没有下来推车,感觉真不错。每周一次的俱乐部活动,让刘虎下一周的学习保持在良好的身体和情绪状态中。

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派些家务活,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经常帮倒忙,又担心有危险,还耽误学习,所以很少让孩子插手家务。这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如果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

3.掌握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比例

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要有一定的比例。休息时间太短起不到休息的作用,休息的时间过长会破坏学习的连续性;而学习时间太长不能保持很好的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学习的时间太短不能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不能保证学习的完整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学习与休息的时间比为4:1时效果最好。根据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可以得到每学习40分钟休息10分钟最为合适。另外,在连续学习和休息两到三次后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息,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4.休息时注意脑体结合

人脑有大脑和小脑两个主要部分,一般情况下大脑负责记忆、思考等活动,小脑负责运动。在长时间进行学习时,大脑已经感到疲惫,这时若再进行智力方面的活动就不合适了,会加重大脑的负担。但要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就会让大脑得到休息,同时体育活动会增加血液中氧的含量,让大脑获得更多的氧,也给了大脑补充氧分的时间。因而在孩子休息时,家长要让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最好到室外进行活动,因为人长时间在室内,室内的空气不好,到室外活动可以吸入室外的新鲜空气,同时也能更换室内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