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38013200000009

第9章 说与做的统一(1)

要想把说与做统一起来,要“说到做到”、“先做再说”,而不要“只说不做”也不要“只做不说”。“说”,不要天花乱坠的夸大其词,要说到点子上;“做”也不要漫无边际没有章法的东奔西跑,要做有效的实事。

1.说到就要做到

说到就要做到,这是一种承诺,一种信誉,更是一种做人的原则。

马来西亚文人朵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答应不是做》。作者在总结人们的应酬交际活动时,提出了一个值得交际者反思和重视的现象。文章写道:

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别人办事,他们的反应是:“好的,好的。”

年轻的时候,我听到朋友这样回答,就非常放心,并且感动得很,因为有些朋友实在是才结交不久的。

然而过不多久,便发现自己的心放得太早了。

当人们点着头说“好的,好的”时,他只是在口头上说好,至于真的去实行,如果十个里有一个,就是你的幸运了。

作者说,这类交际者“承诺时,态度看起来非常诚恳,日子走过,把说过的话当成风中的黄叶,刹时便无影无踪”。

作者在宽慰和谅解朋友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

自以为纯纯的我,究其实,是蠢蠢的我。在这个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听见你的要求,就抛下自己手中的事务不去处理而特别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时常用自己的心去度朋友之腹,结果得到的是自己的误解。也用不着去埋怨被谁欺骗,骗自己的其实正是自己。大家都说:“答应并不表示做到。”大家可以答应你任何事,但是没有一次替你做,就连我自己在社会上混了几十年,也已经学会了这种滑头的应对手法。已经世故圆滑得叫十年前的自己来认也认不得自己了。

然而,终于有一件事,使作者认识到了自己是陷入了做人的泥淖之中,那是一位很少见面很少交往、也从没说过什么知心话语的朋友,他在4个月前说过要帮忙,而他居然真的去做了!

作者说,这件事让她汗颜,让她惭愧。她说原来的想法做法是要不得的作风,像政客们的做法,往往在选举前不断许下各种不管能不能实现的诺言,等到一旦当选时,做法却是另外一套。她提醒人们,做朋友不要做得像个政客。

读完朵拉的这篇散文,我们也豁然感受到了一种同样的指责。反省自己,我们无法不让自己对号入座。难道日常的生活中,对朋友、对同事、对父母妻儿,这种“好的,好的”的答应,过后就全然没有这回事了的次数还少吗?我们的哪次承诺不像天上的云,折射着太阳的光彩,而当一阵风吹过,便飘得踪影皆无了?朋友一次次失望,为了面子,他们没有指责过我们,也许他们习以为常了。我们也有过脸红的时刻,那是天真不可欺的孩子一次次责问我们:“今天答应带我去公园,明天答应带我去书店,怎么老说话不算数?”

也许我们的工作太忙,事情太多。可是朋友亲戚托付给我们的也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呀!其实,承诺是一种信誉,一种责任。我们全然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答应帮别人做的一点儿小事,是没有必要签合同的。

承诺的结果是应诺,履践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像美丽的童话,让人感动得心灵震颤。

一则异国的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了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伊人在他的《培养》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大学生林克有着超群的才气和很帅的相貌,系里有不少女同学拼命追他,他都不动心。原来他在老家早已找了个“土”姑娘。那姑娘说不好丑俊,眼睛挺大,只是里面缺点儿东西,让人感到空洞洞呆愣愣的。碎花连衣裙,有些土气,林克说,她是大集体工人。同学们见了都为林克惋惜,那语气满含着惊讶、不解,都苦口婆心地劝林克,什么“不能心血来潮”啦,“要考虑以后的共同语言和志趣”啦……林克只是笑笑,末了才说:“答应了人家,总不能当儿戏。”

好一个“答应了人家,总不能当儿戏!”平淡,质朴,严肃,一言九鼎。林克终究是林克,婚后的日子,他竟将这位“土”妻子培养成了举止大大方方,言谈不落俗套,打扮淡雅得体的成熟鲜艳的少妇。

也许有人会挑剔这两则故事,说孩子太天真,说爱情太神圣,其实生活的全部意义正来自于这普通而平常的生活。这特殊,只不过是普通平常中的典型。

承诺是一种信誉,更是一种信念。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答应了没有兑现,失去的不仅是信任,而且是生存的空间。“他这个人,答应的挺好,可过后就不办事,上次我托他办的那件事,到现在连个音都没有”这样的话在朋友中传播开来,今后将何以处世?

答应人家的,比欠人家的还重要。

不能办到,就不要承诺。

既然意识到这是误区,就要努力走出。

2.少言多听,少说多做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都是说“嘴”关把得不严,在不必要的场合说出不必要说的话,影响了自已或影响了与别人的关系。在这样信息膨胀的时代,真的体现了那句“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的至理明言。所以我们在没有必要发言的时候就少言多听,少说多做。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都是说“嘴”关把的不严,在不必要的场合说出不必要说的话,影响了自已或影响了与别人的关系。在这样信息膨胀的时代,真的体现了那句“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的至理明言。所以我们在没有必要发言的时候就少言多听,少说多做。

古语曰:“君子三缄其口。”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已说的话对人事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么不如不说。人有一张嘴,两个耳朵,两只手,这是上帝为了让人类要少说、多听、勤做。在美国,曾有科学家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过研究。因为这批推销员受同样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科学家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对照,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的话。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业绩最好的每次累计只有12分钟。

大家想,为什么只说12分钟的推销员业绩反而好呢?

很显然,他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自然了解得多,自然会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问题,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但是,在生活中许多人常犯这样的毛病,一旦打开话匣,就难以止住。其实,这种人得不偿失,因为他们自己付出的太多,话说得多了,既费精力,又给他人传递太多的信息,还有可能伤害他人;另外,他们无法从他人身上吸取更多的东西,当然问题不在于别人太吝啬,而是他不给别人机会。看来,那些说个不停者确实该改改自己的毛病了,否则会吃更多的亏。

辩论自古就有,他们反应快,口才好,心思敏捷,在生活或工作中,与别人有利益冲突或谈论某件事时,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不管是有理无理,一定会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他们不会认输,而且一说话就很难停止,让人无招架之力,这种人非常爱炫耀,扬扬得意,其实他们已经招致了很多人的反感,没有人愿意真正跟他们相处。特别是他们很难保守秘密。

隋朝贺若弼一开始做官时经常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来提醒自己,遇事三缄其口。可随着他在隋朝功劳日大,地位日高,便忘记了祸从口出,经常对朝廷封宫不满而大发牢骚,被免去了宫职;他不接受教训,反而怨言更多,于是被逮捕下狱。隋文帝斥责他道:“我用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在下面散布,说这两个人只配吃干饭,这是什么意思?”有人因此奏请将他处死,文帝因他立有大功,免他一死。

但贺若弼还有致命要害,有一次,太子杨广同他谈起朝中几位杰出将领,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良将,他们的优劣如何?”

贺若弼口没遮拦、毫无顾忌地回答:“杨素是员猛将,但没有谋略;韩擒虎是员战将,但不会带兵;史万岁是员骑将,别的本领平常。”

杨广问:“那么谁可以称之为大将呢?”

贺若弼深深一拜说:“这就要看殿下您的眼光了。”

他自认比别人都高明,贬低一切,殊不知这样一来,既得罪了同僚,又引起了杨广的戒心。后来杨广当了皇帝(即隋炀帝),对他便十分疏远。

这些还没有引起他的警戒。在隋文帝平定江南的战役将要开始时,他便对人说:“江南倒是不难平,可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飞鸟尽,良弓藏’之事呢?”明显地表示了对隋文帝的不信任。有一年,他随隋炀帝出巡北方,在榆林,好大喜功的炀帝设置了一个可坐千人的大帐,来招待少数民族首领。这事其实和贺若弼毫无关系,他又在私下里评头品足、乱发议论,说皇帝太奢侈。这事被人告发,最后被处以死刑。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个道理人人都晓得,但有谁去遵从了,自古以来,由于说话导致杀身之祸可是数不胜数。在现代社会,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惹出多少祸端来,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在现实社会中,不要一吐口舌之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说话一定要嘴下留情。要想一帆风顺,最好要做到少言多听,少说多做。

3.做的道路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有些人信誓旦旦地把话说了,也确实开始做了一些事情,但往往就是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白白浪费了时光不算,人也在时光的不断流逝中日渐老去。因此,做的道路无论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有些人信誓旦旦地把话说了,也确实开始做了一些事情,但往往就是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白白浪费了时光不算,人也在时光的不断流逝中日渐老去。因此,做的道路无论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李金华是某房地产的销售商,他在谈到自己的销售经验时说:“我在一家很著名的房地产公司找到了工作,当然,不支薪,只是抽取佣金而已。真不好干,第一年所赚到的佣金大约只有一般公司职员薪水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决心坚持下去,我喜欢房地产这一行业。”

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并且度过了自己最艰苦的日子。他逐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与经验,并且获得一些很好的指导,然后他所赚的佣金开始越来越多。但是,没有多久,由于利率高涨,缺乏现金,以及大众的恐惧心理,几乎是在突然之间,房地产市场崩溃了。这些是让李金华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的收入也减少了75%。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之久。在那期间,其他的房地产销售商纷纷转业,但李金华仍然继续替他的客户服务。因为他喜欢这一行业,他坚信房地产行业不会没有转机的。

就这样,他在自己的行业坚持着,经过三年之久,房地产业又开始蓬勃发展,他的销售状况急剧上升。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坚持是没有错的,他在房地产不景气时作了很大的牺牲,不仅他的收入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很多合作伙伴。但他却创造了不少所谓的“信心资本”。不少客户都非常敬佩他,并愿意继续与他交往。

所以,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只要你在做的道路上多坚持一下,你就会成功的。

1988年,罗忠福来到珠海,他决定利用当时经济发展的大好转机,在珠海投资房地产。没想到一连串难以预料的变化,使他几乎陷于绝境。

当时,罗忠福联合了深圳、四川和贵州的三家大公司共同开发,由他出定金,四家公司共同投资。然而,没过多久,深圳、四川两家公司先后退出合作,贵州的民建房产公司在投入了100万资金后,也不再与他联系,实际上也终止了投资与合作。

罗忠福的宏伟蓝图一下子成了泡影。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已经买下的三块地皮,但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拱北海关附近的那块地皮。那只是一片连条小路也没有的沼泽地,但罗忠福却对它情有独钟,他坚信这是他开发珠海房地产的最理想的地皮。拱北海关与澳门接壤,算得上是珠海的“黄金口岸”,如果把这块土地开发出来,造一座酒楼,一旦珠海发展起来,这里的地理位置将会是全珠海任何一个地段都无法与之争雄的。

罗忠福很有战略眼光。他不惜倾囊而出,以178万元买下了这块土地独自进行开发。可是,盖楼的钱怎么办呢?他想方设法借助澳门一家公司的财力,几经周折,在珠海办起了第一家典当行。

一年后,罗忠福终于积累起了盖酒楼的钱。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先是原先投入过资金的贵州民建房产开发公司突然解散,派人来索回原来投入的100万资金。罗忠福东奔西跑,筹足了资金,刚把这笔投资款还清,又无缘无故地被卷入一场冤枉案子里,被搞得心力交瘁,不得安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时正逢经济政策调整,要求全国上下“治理整顿,缩紧银根”,罗忠福的酒楼也在“整顿”之列。有关方面对他说:“造工厂可以,造酒楼肯定不行”。刚开工不久的酒楼被迫停了下来,孤零零地瘫在荒凉的拱北海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