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这里的老和尚与小和尚并非平时我们说的出家人。
老和尚姓和,自称和珅的子孙,喜欢剃光头,哥儿们促狭,叫他和尚,他也不以为意,摸着自个儿的大秃瓢呵呵应着,于是乎,这名字便四处传扬了开来。
和尚成名人,并非因了这光头或名字,人家有真正的资本。
听过一个叫“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的故事吧?是中国人,一定听过。和尚声称,这故事是他原创,四处出击,满世界打官司,最后还真让他赢了。从此,他说了,谁要讲或听这个故事,都得给他版税,至于以文本等形式使用,当然更不用说了。
和尚出了名,仰慕者如潮涌来。不少粉丝都欲拜他为师,他也来者不拒,应付不过来时,索性办了个老和尚讲习班,干起教授行当来。
无奈那些徒儿大多没啥出息,用和尚的话说,是读书读到死、掼掉一刀纸的货色,老和尚讲习班,不日便陷于关门大吉的境地。
惟有一名徒弟特别,人都走光了,他依旧跟在老和尚后头,说仍要悉听教诲,不学到真经,誓不罢休。
老和尚已然灰了的心,让这徒儿的执著感动了。打那之后,师徒二人的形影不离同进同出,成了一道人们啧啧称奇的亮丽风景。
这样一来,芸芸人生嘴里多了个小和尚,不几日,小和尚就同老和尚一样有名了。
小和尚指望师傅能传授真经,老和尚却一天到晚的光打哈哈。小和尚也不介意,一有空就跟着师傅屁颠屁颠。
许是受感动了,老和尚终于把徒弟叫进书房,开柜锁取出一本书,郑重其事交给小和尚。小和尚双手接过一看,《老和尚与小和尚》,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一页一页翻下去,到得最后一页,最后一个字是“里”。
你好好研读吧,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头。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说。
自此之后,小和尚天天有作品带去请老和尚批阅,结果却都是做师傅的大摇其头。小和尚毫不气馁,照常认真读天天写,一派咬牙切齿的架势。
老和尚不解其意,迷惑地抬眼看徒弟。这时,小和尚取出另一张纸说,我知道师傅对英格里西没研究,这里替你译好了。
老和尚接过一看,就几个字:以后有座寺,寺里有个小和尚,小和尚听老和尚讲故事。
老和尚傻看半天,嗫嚅道,那,那,这两竖两点又什么意思?
哦,师傅对音乐也没研究吧,这叫反复记号。
老和尚愣住了,足足过了10分钟,才喃喃而语,这回真是黑出于白胜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