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就像玻璃珠
38168600000018

第18章 地理探索(9)

此外更令人称奇的是,秘鲁普诺省贝列斯塔村,有一个会唱歌的洞穴,清晨,从洞穴内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风琴声。中午,洞内敲锣打鼓,热闹异常。傍晚,横笛悠扬,时高时低。如果阴雨连绵时,洞穴就会“表演”女声独唱,其“嗓音”娇柔,令人百听不厌。

在尼加拉瓜圭纳附近的丘科米尔镇,有一个直径345厘米的洞穴。上午,洞口呈椭圆形,下午却又变成了不规则的长方形;到了深夜,又变成了正方形;次日凌晨,又还原成椭圆形。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在印尼某地,一位叫海纳的杂志女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岩洞,洞中光线微弱,进入小洞口后,里边有一大长圆形巨洞,有如在巨形鸡蛋壳内,四壁上布满细密的小方孔,小方孔中透出暗蓝色幽光。当一踏上有小方孔四壁的中间地段时,洞内立刻打破宁静,有类似拉风箱的鼾声,接着嗑瓜籽的喳喳声、剧烈咳嗽声、砸夯式的脚步声、还有刺耳的哭声、怪笑声、叫骂声、哀嚎声……这些怪声是从脚下的小方孔中发出来的。难道四壁是收集这些人间噪音的收集器不成?由于惊慌,这位名叫海纳的记者失足滑入了巨洞中央,此时除上述噪声外,又增加了野兽声、风雨声、重磅炸弹声、雷声等通通响起。细听起来,里边有驴叫声、马嘶声、猪嚎声,此外,还有汽笛声、马达声、警报声、枪炮声等。这些噪音的响声越来越大,由80分贝到120分贝、140分贝,很快就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最后这些声混合在一起,成为名符其实的噪声发生器。有人说这个洞是专门由某些神秘的人来制造的,它的目的到现在还不明确。

在印尼,一个岛上还有6个奇怪的山洞,当人或动物走到离洞口还很远的地方,便被一种莫明其妙的引力吸进入洞中。就这样失踪的人和动物已有很多,是什么力量形成如此特性?还有待人们去破解。

沙漠开花之谜

在秘鲁南北狭长、宽度仅30~130千米的滨海区,地面广泛分布着流动的沙丘,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该地区年平均气温超过25℃,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南部低于25毫米,气候炎热干旱。但有的年份降水量突然成倍增长,沙漠中会长出较茂盛的植物,并能开花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沙漠开花”。

那么,沙漠为什么会开花呢?海洋气象学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所谓的“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因为它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但每次都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所以美洲人给它取了个原意不错的名字“圣婴”——“厄尔尼诺”。

然而,“厄尔尼诺”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它一旦发生,一般要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它除了使秘鲁沿海气候出现异常增温多雨外,还使澳大利亚丛林因干旱和炎热而不断起火;北美洲大陆热浪和暴风雪竞相发生;夏威夷遭热带风暴袭击;美洲加利福尼亚遭受水灾,大洋洲和西亚多发生严重干旱;非洲会大面积发生土壤龟裂;欧洲会产生洪涝灾害,我国南部也会发生干旱现象,沿海渔业减产;全国气温偏低,粮食会大面积减产。

1982~1983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它使世界上1/4地区受到危害,全世界经济损失估计达80亿美元。

“厄尔尼诺”是怎么发生的呢?原来在赤道南北两侧,由于常年受到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吹拂,形成了两股自东向西的洋流。从太平洋东部流出的海水,靠下层海水上涌补充。由于下层海水较冷,因此太平洋海面的水温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翘板”。太平洋东部秘鲁沿海的鲶鱼和海鸟多年来乐居在这一较冷的海域之中。从东向西流去的两股赤道洋流在到达大洋彼岸后,有一部分形成反向的逆流,再横越太平洋复向东流去,这股暖性的逆流叫赤道逆流。但是,有的年份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突然变弱,使得南赤道洋流也变弱,太平洋东部上升的冷水减少,而更多的暖水随赤道逆流涌向太平洋东部。这样,太平洋海面的水温的“翘板”就变成东部高西部低了。

然而,“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还是一个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

最后,夏威夷大学的地震学家沃克指出:自1964年以来,五次“厄尔尼诺”的发生时间都与地球的两个移动板块之间的边界上发生地震这一周期现象密切吻合。但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还有的科学家提出“厄尔尼诺”与一种叫“南部振荡”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体系有关,从而影响了南半球的信风强弱。一个名叫70GA(热带海洋和大气层)的国际性研究计划正在探索“厄尔尼诺”之谜。

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厄尔尼诺”可能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他们对照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资料发现,只要地球自转年变量迅速减慢持续两年,而且数值较大,就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减慢,跟随地球一起运动的海水和大气在惯性力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向东的相对速度,这个速度在赤道附近最大,据计算可以使赤道附近的海水和大气获得每秒0.5厘米和每秒1米的相对速度,使得原来自西向东的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东西岸水温的变化。目前对“厄尔尼诺”的研究已广泛使用气象卫星、海洋调查船、浮标机器人等先进手段。还有一些科学家已转向地质研究,即从一些沿海河口淤泥堆积现象来分析在遥远的过去所发生的“厄尔尼诺”遗迹。

地光形成之谜

1983年12月29日晚9至10时左右,在辽宁省铁岭县鸡冠山乡一带出现一道绿色的强光,由西向东跳动着。西边龙王顶村和离此村20千米外的岱海寨村等地有许多人也看得非常清楚。

气象工作者通过对铁岭县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天晚上天空状况的分析,认定这种绿光属于地光。地光是一种低层大气发光现象。地光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带状光、条状光、片状光、球状光、火状光和柱状光等。地光的颜色也是五光十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有。通常看见的地光有的蓝里带白,很像电焊火花,非常刺眼;有的红似朝霞,映满天空;有的形如彩虹,五颜六色;有的犹如一条光带,划破长空;有的又似一团火球,或沿地翻滚,飘忽不定,或腾空而起,悬在半空。但绿色的地光还是极为罕见的。

地光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许多年来,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由于地光通常是在地震发生前后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地光与地壳的组成有密切关系。高频和低频震波都有可能引起地光。

有的科学工作者认为,地壳中的岩石能够产生很强的高压电场,从而使空气受激发光。

有人认为地光可能是由超声波激发空气而产生的。

有人指出,深层地下水的流动也可导致大地电流的产生从而引发地光。

还有人从大气静电场强度的变化和大气中带电离子浓度的变化来研究探讨地光产生的原因。

也有人指出,地光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它的成因也绝不会是惟一的。

目前地光起因之说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还需要气象专家继续探究。

岩石中的生物之谜

1835年修建伦敦——伯明翰铁路时,考文垂有一段深4米的红沙岩需搬移。当一块红沙岩被吊起装车时,落地跌个粉碎,其中一块碎石飞到车上,碎石上的一个凹窝里有一个活着的蟾蜍。当蟾蜍刚露于空气中时,其皮色呈深棕色,但10分钟后变得近乎漆黑。这只蟾蜍比其同类显得小些,但很肥胖,看上去“受了压迫”,正大口地喘气,头部好像受过伤。蟾蜍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放回凹窝里,用泥土封住。尽管如此,它仍在4天后死去。

1818年,地质学家克拉克博士为寻找化石,挖洞至2英尺深时,在岩壁上发现一批海蝾螈的活化石,它们与当地生存的种群不同。其中有三只保存得很好。克拉克小心地把它们从岩石上取下来,放在纸上,在阳光下晒,这种蝾螈居然活动起来。其中两只很快便死去了,第三只却看上去生命力很旺盛,克拉克把它放进水池,这小家伙很快便逃得无影无踪了。

1851年,法国布卢瓦的一位工人从一块重14磅的燧石中挖出一只蟾蜍,人们发现蟾蜍在呼吸,并跳出凹窝想逃走。工人们把它逮住,连同凹窝送往当地的科学团体。在科学院里,这只蟾蜍连同燧石一起被安置在地下室的青苔床上。黑暗中,这小动物躺着,一动不动,一有光亮,它便想跑。如果把它放在燧石的边缘,它便钻回到自己的窝里,把腿放在身体下面,并特别留神那条初次移开燧石时受过轻伤的腿。

据科学断定,约一亿年前,世界最后一批翼手龙消失了。但修筑圣迪兹——南希线铁路时,一批法国工人在半亮的燧洞里劈开一块巨大的侏罗纪石灰岩,突然岩石中跑出一只怪物。只见这怪物伸了伸翅膀,深沉地嘎叫了几声,便倒在他们脚前死去。这只翼长10.7英尺的动物的膜状翼旁长有四条腿,似蝙蝠。长爪,嘴里有两排尖齿,皮似黑胶,厚且多脂。怪物立即被当地的一位学古生物的学生断定为翼手龙。经考证,这怪物所躲藏的岩层与历史上翼手龙活动的地层一致,那个禁固着这条飞龙达亿年之久的石岩凹窝与它的身状大小正好一样。

岩石中存在着几千万年前活动物的报告屡见不鲜。但对这类现象的解释众说纷纭。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是:岩石是坚实的,但仍有肉眼看不见的缝隙,可渗进水、空气等,所以,在岩石中有可能存在着活动物。

“死亡谷地”的可疑迹象

死亡谷地在哪里?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约5000年前,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后来才改名为摩亨佐·达罗(印度语“死亡谷地”的意思)。近几年来,死亡谷地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原来,它的上空频频出现黑色阴影,阴影中影影绰绰还有不少人在晃动。

摩亨佐·达罗是怎样成为死亡谷地的?这还得从古印度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所描述的大爆炸谈起。

“空中响起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股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光把天空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池塘里的水沸腾了,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物,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这就是《摩诃婆罗多》描绘的摩亨佐·达罗城遭到浩劫时的惨景。因为叙事诗完成于公元前1500年,而惨祸至少是在公元前3500年发生的,《摩诃婆罗多》只可能是古籍抄本或再抄本。因此,有人对其中的描写爆炸的细节一直感到怀疑。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班纳吉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摩亨佐·达罗城遗址,这才初步查明了城市毁灭的真相。

班纳吉想寻找古代史诗中描写的摩亨佐·达罗原址,可始终未能如愿。一天,他带领考古队渡过暴涨的印度河,来到河心一个草木葱茏的小岛考察。

他们在土层下发现了一块熔点约15000℃、残留着放射能的奇怪的熔岩,考察队员们意识到奇迹就要被发现。果然,不久以后,人们在厚厚的土层下找到了史前文明遗迹。这些遗迹包括繁华的街区和防御设施,以及砖砌的排水沟。更重要的是,在遗迹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精致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证明生活在公元前4000年的印度人民已拥有高度发达的畜牧业和农业,懂得金属加工,如炼铜、炼锡、炼金和炼银。

经过仔细发掘,考古学家在城堡遗迹上找到发生多次猛烈爆炸的证据。爆炸中心1平方千米半径内所有建筑物都成了粉末。离爆炸中心较远处,人们挖到许多人的骨架。根据这些骨架存放的姿势,可以看出当时摩亨佐·达罗城的居民丝毫没有觉察到逼近的危险。像往日一样,一些人正沿街散步,另一些人则在家休息。猛然间灾难降临了,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一座繁华的城市就从地面上抹去了。

在考察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摩亨佐·达罗城焚烧后的瓦砾场,看上去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地面上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死亡谷地是不是核爆炸造成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核爆炸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时代,印度、巴基斯坦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古人,不可能造出代表先进科学技术的原子弹。其他一些学说,如远道来访地球的外星球宇宙飞船的袭击和失事之说,又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研究陷入了僵局,人们开始注意古往今来的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书中,曾不止一次叙述出现在夜空的“发红的战车”,美洲印第安人传说中出现在空中的圆形吊艇,日本民俗中流传的“喷出耀眼光焰的幽灵大船”,这些都极大地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类似的奇异事件还发生在公元前1503年古埃及法老王图特摩斯三世22年,那年冬季第三个月的一天,下午6时,天空出现了一个明亮的火球。

1910年9月21日,美国纽约市市民也看到了100个飞行在城市上空的大“萤火虫”,这些“萤火虫”在空中飞行达3小时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