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38198000000004

第4章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3)

释迦牟尼35岁成佛之后,当即就想进入涅槃,不住俗世。为此他在树下徘徊了三七日或者七七日,享受了解脱三昧的妙乐;又为十方菩萨演说大乘深教《华严经》。因为他觉得自己悟到的道理和证到的境界深奥无比,不可思议,很难给世俗人讲出来。这一个想法惊动了天人,纷纷出来挽留,请佛陀久住世间,为众生说法。佛陀回答说:“别说了,别说了,我的法门奇妙无比,不可思议啊!”意思是说不能用一般世俗的习惯去理解、去谈论。但经天人竭力劝请,佛陀终于答应住世说法。

他首先找到了在达波罗奈国郊外的鹿野苑修道的侨陈如等5名随从,给他们讲修行的中道:不要纵欲,不要苦行。因为偏向这两端都会损害身心健康,不利于悟道修证。要行中道,只有凭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心灵才能产生智慧。随后又给他们讲自己系统证悟到的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使五人先后不同地开悟,成为佛陀的首批弟子,号“五比丘”。

这就是习惯所说的佛陀初******,其实是依世俗而说初转。由于佛陀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了三遍,所以又叫“三******”。到此为止,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正式形成。

四十五年

普渡众生

从此佛陀开始四处传教。他的足迹遍于恒河两岸,主要传道的国度是摩揭陀、拘萨罗、跋奢;往东最远去过瞻波,最西面到过摩偷罗。这一带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沙门运动极为活跃。传道过程中,佛陀常常跟各种沙门外道辩论,同时运用神通,使他们纷纷皈依佛教。

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后,三个月中就收得弟子50人,佛陀派他们到各地去广施教化,他自己却回到尼连禅河边摩揭陀国的王舍城里,以神通力制服了搞拜火的三个婆罗门,即迦叶三兄弟:优楼频罗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他们手下的1000弟子也全部皈依了佛陀。

优楼频罗的意思是“木瓜林”,因为他在木瓜林下修道,以此而得名。

传说释迦牟尼去王舍城时,优楼频罗迦叶正在木瓜林拜火。眼看天色已晚,佛陀想借宿一夜。优楼频罗迦叶请佛陀在一间石屋中住下,借以考验释迦牟尼的胆量。原来石屋里有一条大蟒,名日“毒龙”。凡是到这里住宿的外道,优楼频罗迦叶都请他们到里面过夜,他们一个个不是被吓得深更半夜大叫着跑出来,就是在石屋里被毒龙活活咬死,或者吓死。他的弟子们见了,都认为外道神通力不行,世上只有拜火教第一。可是佛陀进了石屋,第二天早上却安然无恙地出来了。优楼频罗迦叶大惑不解,又不好意思细问。佛陀先开口说:“道首,您说石屋里头有大毒龙,昨晚我怎么没看见呀?不信您自己进去看看。”优楼频罗迦叶哪敢进去。佛陀就开导说:“你觉得自己的神力最高,谁也比不上你,认为我必死无疑。可是我平安无事地出来了,你却不好意思流露你的心情,说明你还有我慢之心。

修道之人不除掉我慢,怎么能解脱生死呢?”一席话说得优楼频罗迦叶惭愧不已,心服口服,当即五体投地,入了佛门。500弟子们见师父这样,也纷纷皈依新主。

人们可能会想:佛陀凭什么神通制服了毒龙呢?根据传说,佛陀的神通并没有别的,就是彻底的慈悲。当时佛陀进了石屋,看见大蟒,心里想的只是如何舍身救人,一点儿也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全问题。他想:“木瓜林迦叶这样做很不好,人应当以善为本;如果一定要让毒龙吃人,那就吃掉我吧,不要再让投宿者送命了。”他这样想着,一点也不害怕,毒龙也就不伤害他。

优楼频罗迦叶和500弟子皈依佛门后,把拜火的法器扔进尼连禅河里。

法器顺流而下,漂到在下游苦修拜火教的两位弟弟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的道场。他们有几位弟子去河里打水,发现了漂来的法器,就拿回去报告了二位迦叶师父。弟弟们感到大事不好,就前往大哥处打听。经大哥一番开导,二位迦叶连同他们各自250名弟子共500人全部皈依了佛陀;优楼频罗迦叶在佛陀500大弟子中,号称供养僧迦第一。

不久,释迦牟尼又得到了舍利弗、目犍连两大弟子。他们本是六师外道之一的删阁夜·毗罗梨子的学生,信奉怀疑论,但是认为怀疑主义不能令人满意,两个人合计创立了新的教团,各有弟子100人;并且商议好,谁先得到解脱大法,应当马上告诉对方。

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遇到佛陀的弟子、“五比丘”之一的马胜,舍利弗为他庄重的仪态和优雅的举止所吸引,立刻上前搭话:“尊者学何妙法,能有如此胜像?”马胜说:我的老师是佛陀,教授因缘之法,使我开悟,我才活得这么自在。马胜随口说出佛陀所教的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做如是说”;又讲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舍利弗听后,恰如山崩地裂,云开雾散,往日的怀疑一扫而空,当即就得到须陀洹果。马上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目犍连,商议带着他们的200弟子一起去找这位伟大的导师。当二人携同弟子们大步赶来,远远出现在如来的法场前面的时候,佛陀对他身边的其他弟子们指着舍利弗说:“那位是舍利弗,我弟子中智慧第一。”又指着目犍连说:“这一位是目犍连,我弟子中神通第一。”众弟子一听,欢喜非常。

舍利弗到如来身边听法,5天之后大有长进,15天中便得到无学阿罗汉果;目犍连更快,只花7天就证人了阿罗汉果。二人从此成为佛陀的首座弟子。

在45年的教化活动中,释迦牟尼聚集了众多四众弟子,即男比丘、女比丘、男居士、女居士。身边弟子最著名的有十大弟子,除了两位首座弟子即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连之外,还有苦行第一(头陀第一)摩诃迦叶、天眼第一阿那律、解空第一须菩提、说法第一富楼那、论议第一迦旃延、持律第一优波离、密行第一罗喉罗、多闻第一阿难。其中,罗喉罗是佛陀的独子,在释迦牟尼出家之年人胎,于他成道之后出生,一共住胎六年。而优波离出身首陀罗,所谓“有教无类”,是佛陀的教育风格。

在传教活动中,释迦牟尼得到许多商人和王族的拥戴和供养。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在释迦牟尼出家时,曾经和释迦牟尼说好,等太子成道后,当首先来度化国王。后来佛陀果然如约前来说法,频婆娑罗就专门在王舍城建筑了一座“竹林精舍”,供佛陀讲经说法。波斯匿王的舍卫国里,有一位慷慨的大富翁叫做须达长者,以金砖铺地,在舍卫城为佛陀专门修建“祗园精舍”。精舍就是当时的佛学院或讲经堂。它和后来绝大多数的寺院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没有神像,没有佛菩萨像,完全不搞偶像崇拜。佛陀最重要的讲经之处,就是这两个精舍。在释迦牟尼的教化下,摩揭陀国和舍卫国都国泰民安,惟善是从。他基本上循着当时的商道传教,由南向北;这正好跟他成道前修行所走的路线差不多,不过方向相反。看来佛陀的成道和传道,都跟新兴的商人商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教化的对象,从国王到平民,从富贵到贫穷,不论男女老少,僧俗贤愚,无所不包,甚至包括人们难以相信的天人、阿修罗、牛鬼蛇神等等。

当然,也有不信佛陀那一套的。据说有一回佛陀在鹿野苑碰到一个邪命外道,释迦牟尼对他说法,那个邪命外道根本不理,掉头就走。

更有意思的一件事记载在《五灯会元》中,说的是有一次释迦牟尼要带领圣众去第六天讲说《大集经》,吩咐“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辑会。”并且申明:不来开会听讲的,就叫四天门王飞热铁轮把他追来。如来神通广大,谁敢不服?四天门王手操神器,谁敢不依?待到大众到齐,个个都发弘愿,拥护正法;可是就有不服不依的,是一位大魔王。魔王当场直呼释迦牟尼的姓氏说:“乔达摩!我要等一切众生都成了佛、众生界完全空了,连众生的名字都没有了的时候,我才发菩提心。”

还有一位提婆达多,身为阿难的哥哥,释迦牟尼的堂弟,本来已经跟从如来出家,却专门跟佛陀捣蛋。佛陀说诸佛清净,他就“举报”佛陀搞男女关系;佛陀说法度生,他就拉出人马,另立僧团;还从山头上推下大石头,想砸死佛陀;又教阿阇世王放出醉象,想踩死佛陀;把自己十指弄上毒药,想趁礼佛的时候下毒手,等等。

佛典中记下这样的故事,妙不可言。我们也许会想,佛法也是有毛病的?不是万能的?正如我们会问:佛陀能够超脱生死,寿命无量,为什么还逃不出肉身之死呢?我们可能想不到佛陀是功德圆满,从容人灭。

功德圆满

从容入灭

一般人习惯上把涅槃看作“死”。一听说如来涅槃,就说如来死了。正如基督上了十字架,有些人就认为基督死了。现代人甚至有“上帝死了”之说。生死问题,的确是人生和宗教的头等大事。同一件事情,有的说是涅槃,有的说是死了。一词之差,天地悬隔。

涅槃、涅盘、寂灭、入灭、圆寂、解脱、灭度等等,意思都差不多,是指学佛之人达到灭除生死因果、渡过生死瀑流的最高境界。照这样说,成佛即是涅槃。可是小乘的涅槃只到阿罗汉果,断除世间烦恼,不再流转世间生死,告别三界。大乘的涅槃又名大涅槃,不但自己解脱,还要度尽众生,同入解脱。所以并无涅槃之相,为无相涅槃,无所谓入,无所谓出。

可是无相却可以显现其象。这里我们说的是佛陀现“涅槃相”。按照佛理,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教人不要执著于名相、事相;不要硬说有相,堕入常见;也不要硬说无相,堕入空见。因此,所谓涅槃解脱,不能说有相,不能说无相。但是可以现一个相给人看,以便化度众生;虽然如此,要说真的有个涅槃相,或者没有涅槃相,还是不对。有人可能觉得这么绕来绕去,听不懂,感到很累,这说明还在执著,还在贪,还在“认死理”、死抠名词,有教条主义之嫌。不如学学佛陀,把脑瓜子学活一些,活一个潇洒自在。看看佛陀,可以寿命无量,可以托生凡界,也可以从容入灭,现涅槃相——真所谓“出生入死,易如反掌。”

佛陀说法45年(一说49年),到了80岁,知道这个化身在世上的事情已快做完,于是准备人灭。就是说,这个化身在世上要消失了,一般凡人看不见了,因为凡间的事情已经完成。为什么佛陀不久住世间,给众生多多说法?是不是佛陀慈悲不够?

在最后的****上,如来对大众说:“你们好好看看我的紫摩金色之身,免得后悔。如果说我灭度了,那就不是我的弟子;说我没有灭度,也不是我的弟子。”弟子们听了,心得开悟。可是一般人,仍然不会明白如来入灭的深意,如来在回答众弟子们的提问时,详细解说了其中的一些奥妙——

1.有生必有灭,有盛必有衰,这是因缘所生法,诸法实相如此,佛的变化之身(化身)既然有生,也当有灭。如来化身都要灭,其他众生肉身凡胎,更不应贪恋,要明白生死无常。

2.如来虽然可以常住不灭,可是住世太久,许多懒惰的人就不会珍惜。

他们会想,反正如来永远在世间,咱们今天听不听法,提不提问,都不要紧,来得及,“我先玩玩,睡他一觉”。用现代人的说法,好比自己书架上有书,是自己的,就不着急看,看了也不用心记,记了也不好好琢磨;倘若借来的书,那就不同,担心不久要还,就抓紧时间看完,并用心记住,甚至抄下来,好好琢磨。所以如来一说要灭度,有些人就急了,赶忙来问法、请教、记忆、思考。这是机缘成熟,要借灭度之际而度化一些人。

3.有人听说佛要涅槃,即生“断见”,以为众生会死,佛陀也免不了寂灭,反正都是一场空,正如佛说: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无我,一切皆不净,简称为“无常、苦、无我、不净”;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人于寂灭。为了破除这种断见,如来亲自现涅槃相,借此破掉涅槃相,以开导一些人。破涅槃相,就是用“常、乐、我、净”,以破除“无常、苦、无我、不净”之说。使大家明白,从前佛说“无常、苦、无我、不净”,是为了破除世间的“常乐我净”,因为世间之人,把无常看作常,把苦看作乐,无我看作我,不净看作净,是颠倒见,所以如来一一破之,目的是破除世问的贪心嗔心痴心。这种破除也可能导致断见,以为一切皆空,佛也是空,涅槃也空,没什么奔头。于是涅槃相还须破除,所以在涅槃会上宣讲如来真正的“常乐我净”之德,以坚定大众修道的信心。

若按小乘,则如来最后说法时告诫弟子今后以戒为师,等等,也是一种涅槃相;在小乘的《游行经》里,如来最后提醒弟子们:“你们应当留心观察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昙花)一样,时一开放。”不过,昙花一现,虽三千年一遇,而一念三世,三世一念,此中密意,跟大乘相通。比如大乘《楞伽经》中,如来说:“众生流浪生死,轮转无穷。为了让他们生起信心,解脱出来,精进证道,就对他们说‘诸佛很容易见到,不像优昙钵花那样难见’。有时怕他们觉得如来常在,容易见到,就放松懈怠,不求进取,如来就对他们说:‘诸佛难见,好像优昙钵花。’以激发他们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