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家庭烹饪基础知识
38234600000021

第21章 烹调的技术(2)

烹调是对菜肴进行加热的调味的过程,烹调离不开火力,火力的分类如下:

(1)旺火:即大火。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气逼人,适用于快速烹制,使原料香脆软嫩的烹调方法。

(2)中火:即温火。火焰低而摇晃,呈红色,热气重,光度稍暗,一般用于较慢的烹制,如熬、煎、贴等。

(3)小火:即微火,又叫文火。火焰细小,时有起落,呈青绿色,光度发暗,热气不重,一般用于较长时间的烹制,如炖、煨、焖等。

在实际操作时一方面要识别不同的火力,另一方面要掌握用火的时间,因为用火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原料加热的效果。这种掌握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的加热方法,就是通常说的要掌握好“火候”。

(五)刀工技术

(1)原料经过刀工切配,必须整齐划一,也就是要粗细均匀,厚薄一致,大小相等,不能长短不齐,形态杂乱:这样才能使完成的菜肴兼具色、香、味、形的特色,而且符合卫生的要求。否则,不仅外观上不足以悦目,且味道不匀,将大大有损菜肴的风味。

如材料粗细或厚薄不均,则在烹调时将使细而薄的材料先被煮熟,而粗厚材料的中间却尚嫌生硬,以如此的外观,上盘供食,不仅将因部分材料未熟而损及味道,且会影响卫生。若等待粗厚的部分煮熟,则细而薄的部分却已先告老硬,更谈不上色、香、味、形,大大影响了菜肴的品质。所以材料的整齐划一是刀工技术第一项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2)要切得干净利落勿连而不断:落刀时条与条、丝与丝或块与块应干净利落,不得有藕断丝不断的情形发生。如有似切断又相连的情形时,不仅破坏美观,也影响色、香、味。为使下刀时干净利落,应注意下列各项:

①刀刃不得有缺口。

②砧板须平坦,不得有凹凸不平的情形。

③加工时须平均用力,使刀柄前后没有轻重之别。

(3)配合烹调方法:各菜的烹调方法、调味程度、火候等均不相同,刀工亦须密切配合各菜的特点。

例如以熘、爆、炒等方法烹调菜肴时,使用的火力强而时间短,因此须将材料切成薄而小的形状。如切成厚又大时,则味道无法渗入,食物也不容易烹熟。

采取焖、煨、烧等烹饪时,因火力小,时间长,汤汁多,所以宜切成厚度较大的形状。对于脆酥材料(如茭白)的刀法处理宜做直切;而对于弹性材料(如肉类)的刀法处理则以拉切或推切为宜。

(4)须依据材料的不同性质进行切配:同样是属于肉块,不带骨的肉应比带骨的肉切得大些,因为加热后肉类的收缩程度不一。同样要切成肉丝,因牛肉较硬,且多筋,故将牛肉横切,使其经爆炒较为脆嫩。猪肉因筋少故宜斜切,如采取横切而易使猪肉碎断。猪肉较嫩的部分可以顺着纤维生长的方向而切。鸡肉最嫩,宜顺着纤维而切,以保证切后形状的完整美观。

(5)注意各种材料间形状的相互配合:有些菜肴由主材料与副材料构成。此时在切配上应注意主材料与副材料形状的调和。一般而言:副材料应随从主材料。在炒菜中,副材料的形状最好与主材料的形状一致。除特殊的情形之外,都应依照材料本身的特征而定。通常副材料都切得稍小于主材料,以显示主材料的地位。

(6)善加利用材料切勿浪费:切配时须控制材料,例如一只火腿,可分为油头、上方、中方、腿筒、脚爪等部分。上方肉嫩软,品质最佳,可以切成冷盘薄片,或切成火腿丝。腿筒切成块,可做“蜜汁腿筒”、“干菜腿筒”等。油头与脚爪,可以炖汤。

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只要不是腐烂变质的原料,都可精工制作成不同特点、风味的菜肴。

(1)刀的种类和使用:烹调用刀,种类繁多,按用途分,可分:片刀、斩刀及前片后斩刀。

片刀又叫薄刀,重约500克左右,轻而薄、刀刃锐利、钢质坚硬,用于切割精细材料或薄片。适于切割鸡丝、火腿片、肉片等,不适于切割带骨而坚硬的材料,因为容易伤及刀刃。

斩刀又叫骨刀、厚刀,重约1000以上,刀锋厚,刀锋及刀刃形成三角形,专门切割带骨材料。

前片后斩刀又叫文武刀,重约500~1000克,前方像片刀,后方类似斩刀,适用范围广。前方可以用来切割精细材料或薄片,后方可用于切割带骨材料,但不能切割如鸡、鸭骨等大而坚硬的禽骨。

按刀形分类,刀还可分为:圆头刀、方头刀及马头刀。

圆头刀刀端呈圆形,轻而方便。

方头刀,长方形的刀,刀面广,轻而方便。

马头刀如马头,前面大,后面低,刀锋厚,较前二者略重。

除以上各种刀外,还有烧刀、刮刀、牛角尖刀、雕刻刀等,各有不同用途。

(2)刀的保养:刀须保持锐利,勿使其生锈变钝,如此才能切出形状整齐、切口利落的菜肴,也可避免切割不完全而使材料相连在一起的情形发生。

①使用后的一般保养:使用完刀具后要用清洁的抹布擦去刀具上的油脂与水分,尤其在切割富于盐分或黏稠性的材料,如切割咸菜、莲藕、菱角等后,刀的双边都粘附有丹宁,极容易引起氧化,致使刀面变黑。因此使用后须以清水洗净,并拭干挂在刀架,注意勿使刀刃碰到坚硬物,以免损伤刀刃。

②磨刀方法:磨刀工具有磨刀石、磨刀砖两种。前者系沙岩物质,质地粗糙,用粗磨刀石磨刀,难免损伤刀刃。后者为泥沙砖制品,质地细腻,易使刀磨得锐利,且不伤及刀刃。但是在上新刃时,或刀刃有缺口时,可先以粗磨刀石磨砥尖端,然后用细磨刀砖磨,将磨得锐利。两种磨刀石及砖各具用途,是家庭厨房中绝对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磨刀时须熟知磨刀要领,表里两面的磨刀次数应相等,并均匀地磨抵刀刃前、中、后各部,如此可保持刀刃平直锐利。

刀法就是将原料用刀切成各种不同形态时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精湛的刀工,应该符合准确、敏捷、精巧、美观的要求。刀法种类很多,根据刀刃与砧墩(或原料)接触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和混合刀法(花刀)四种。

(1)直刀法:直刀法就是刀与砧墩面(或原料)成直角的一种刀法。因原料性能和烹调要求的不同,直刀法又可分为“切”、“劈”、“斩”三种刀法。

①切。一般适用于无骨原料,切的刀法又可分如下几种:

直切:直切的刀法是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执刀,切时刀垂直向下,不向外推,也不向里拉,一刀一刀笔直地切下去。直刀一般适用于脆性原料,如蔬菜、笋类。

推切与拉切:推切的刀法是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刀由后向前运动,着力点在刀的后端,一推到底,不需要再拉回来。拉切的刀法是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刀由前向后运动,着力点在刀的前端,一切拉到底。凡将原料切成较薄较小的片或丝,宜用推切或拉切。推刀适用于质地松散、形状小而薄的原料,如做冷盘时切叉烧肉、腊肉、香肠、干丝等。拉刀适应于无骨的韧性较强的原料,如新鲜肉类。

锯切:锯切的刀法是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先将刀向前推,然后再拉回来,这样一推一拉,像拉锯一样地切下去。采取锯切的方法是要把较厚、无骨、而有韧性的原料或质地松软的原料切成较薄的片形,如切回锅肉、火腿、面包等。

铡切:铡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右手提起刀柄,左手握住刀背前端,使刀柄翘高,刀尖下垂,在原料所要切的部位上由前向后摆动刀身,使刀刃切入原料,将原料压断。另一种切法是将刀按在原料要切的部位上,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住刀背前端,左右两手同时按切下去。铡切通常适用于切带壳的或带有软骨和细小硬骨的原料,如花椒、干椒末以及煮熟的鸡鸭肉要改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等。这两种刀法,前一种是为了使落刀的部位正确,避免在原料上滑动;后一种是为了落刀后不使原料跳动失散。

滚料切:滚料切的方法是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执刀与原料垂直,切时将原料不断滚动的一种刀法。滚料切适应于切圆形或菱形块时所采用,如萝卜、笋等。

②劈。又称砍,通常适用于带骨的或者质地坚硬的原料,用砍刀操作,劈时用力较重,刀柄要握紧。劈又可分为直刀劈、跟刀劈和拍刀劈三种方法。

直刀劈:直刀劈的刀法是将刀对准原料要劈的部位,用力向下直劈。直劈的方法通常用于带骨的或质地坚硬的原料,如劈火腿、咸肉、猪头等。

跟刀劈:跟刀劈的刀法是将刀刃先嵌在原料要劈的部位内,刀与原料一齐起落的一种刀法。这种刀法适用于一次不易劈断,需要连劈两次三次的原料,如脚爪、蹄髓等。

拍刀劈:拍刀劈是将刀放在原料所需要劈的部位上,右手握住刀柄,左手高举在刀背上用力拍下去,将原料劈开。拍刀劈适用于圆形或椭圆形、体小而滑的原料,如鸡、鸭头就需用这种方法。

③斩。又称剁,一般适用于无骨的原料,是将原料制成茸或末状的一种刀法。

通常是左右两手同时执刀,保持一定距离,同时操作,运用腕力,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反复斩,两手交替动作,彼起此落。原料要及时不断翻动,使茸泥均匀细腻。

刀不宜过高,防止碎末四溅。为避免茸泥沾刀,可将刀放清水中边蘸边剁,加此又称排斩,如将鲜肉斩成肉茸。

(2)片刀法:片刀法是操作时刀与砧墩基本上成平行状态的刀法。这种刀法能把原料切成极薄而整齐的片状,一般切的刀法不易做到时就运用这种方法,适应于无骨的韧性原料、软性原料或煮煮熟回软的脆性原料。片刀法又可分为平刀法、推片法、拉片法、抖片法四种。

①平刀法:平刀法是将刀身放平,使刀与砧墩平行,一刀片到底,可以由原料的底部片,也可由原料的上面片。平片法适用于无骨的软性原料,如豆腐干、肉冻、鸡、鸭血等。

②推片法与拉片法:推片法与拉片法同样是放平刀身,但片进原料后,前者是由内向外推移,后者是向里拉进移动。

推片法多用于煮熟的回软的脆性原料,如熟笋、玉兰片以及其他脆性原料细致地进行切片。拉片法多用于韧性原料,如肉、鸡、鸭等细致地进行切片。

③抖片法:抖片的刀法是放平刀身,左手按稳原料,右手执刀,刀片进原料后从右向左移动,移动时要上下抖动,而且要抖得均匀,抖刀片一般用于美化原料形状,如皮蛋切成锯齿形等。

(3)斜刀法:斜刀法也是片刀法的一种,不过切时与原料成斜角,又可分为正刀片和反刀片两种。

①正刀片:正刀片的刀法是刀身倾斜,刀背向外,刀刃向里,刀与砧墩面成较小的锐角,切时向左下方移动的一种刀法。通常用于无骨的韧性原料,切斜形、略厚的片或块时应用,如腰片、血片等。

②反刀片:其刀法是刀背向上,刀刃向外,刀身略倾斜,片进原料后由里向外运动的一种刀法,通常用于脆性、易滑动的原料,如笋、鱼等。

(4)混合刀法:混合刀就是直刀法和斜刀法两者混合使用,达到美化原料形状的一种刀法,又称花刀或“剞”。作用如下:

①可使原料遇热卷曲成各种形状,并美化菜肴的形、色,例如切成荔枝块、菊花块等。

②可使调味的汁液易于渗入原料的内部。

③使原料易熟且保持菜肴的脆嫩。

剞主要用于韧中带脆的原料,如猪、牛、羊的腰和肚,鸡、鸭的肫,鱿鱼和瘦猪肉。它的刀法运用主要是用直刀法中的切(直切、推切或拉切)和斜刀法中的片(正刀片或反刀片)组合而成,所不同的就是不切断和不片断,只切人一定的深度,但要均匀、整齐、深浅一致、距离相等。剞好后再切成块,就是花刀块,加热后就能达到美化的要求。

花刀造型有如下几种形状:

(1)凤尾形:先在原料上剞平行的斜刀纹,再将原料转一个角度,用直刀每隔两刀切断,即成风尾形,如炒凤尾腰花。

(2)荔枝形:刀下原料成60度斜角,在原料上剞平行的斜刀纹,再将原料转一个角度,刀与原料成垂直,在原料上剞成垂直的直刀纹,再改切成四方形的块,遇热蜷缩成荔枝状,如酸辣荔枝鱿鱼、荔枝腰花。

(3)丁字形:在原料上剞横直十字形直刀,再切成肉丁,遇热每块肉丁上呈一排排小丁,如麻辣肉丁。

(4)鱼鳃形:又称菊花形,先在原料上剞平行直刀纹,再转一个角度,用正斜刀每隔两刀切断,再切成小块,如酸辣肚尖、口蘑汤泡肚。

(5)蒲棒形:先用直刀法在原料上剞成一条条平行的刀纹,再转一个角度,仍用直刀法剞成长条,加热后就卷曲成蒲棒形。

(6)蓑衣形:先用直刀在原料上剞成平行的直刀纹,再转过角度与直刀纹垂直用斜刀剞,剞两刀片一刀,切成块加热后卷曲成蓑衣形。

(7)牡丹花形:在鱼身的两面用斜刀剞,剞时刀与鱼身成45度,剞入鱼身后一直往前推,碰到鱼骨后,刀口沿鱼骨向前深剞一些,一般的大鱼每面约剞8~10刀,加热后鱼身就蜷起一瓣瓣像牡丹花瓣的形状。

(8)双斜十字形:是在原料的表面均用直刀剞成斜十字,此法一般多用于鱼。

(9)柳叶形:先在鱼身中间从头到尾剞一长刀纹,再以此长刀纹为起点,在背部剞弯曲的刀纹,背部与腹部刀纹相互交错,加热后好呈柳叶形。一般多用于清炖、红烧、汆等烹调方法。

(六)配菜

配菜就是根据菜肴的质量要求,把经过加工整理、改刀后的烹调原料加以科学的配合,使其成为完整的烹制的菜肴半成品。配菜是非常主要的,不仅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味、香形的优劣,还关系到菜肴的营养成分、成本和原料的合理利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