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中国做生意必读的18条理念书和123个案例
38241500000046

第46章 理念变革创新,知行合一(7)

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企业,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好舵手,创新的能手。这也许是刘氏兄弟给世人的启示。

双星:创新出奇迹

青岛双星集团就是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从一个仅能生产黄胶鞋的濒临倒闭的老国有制鞋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发展多元经营,第一个获轻工业国家出人境商品免检资格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际型企业集团,2002中国企业500强中,双星榜上有名,而据中国鞋类市场销量排行榜统计,双星已连续9年荣登榜首。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下,在中国传统加工业如何适应市场、融人全球经济的大课题面前,双星的当家人汪海用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带领双星不断创新,为中国民族工业决胜全球市场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双星是中国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在J993年,正当中国舆论界仍在为市场经济姓资姓社喋喋不休地争论时,双星却早在1983年,就踏踏实实地在市场经济中纵横驰骋了,整整早了10年。

1983年,是汪海进入双星第九年,双星第一次遭遇了销售难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第一次不按生产计划的任务收购了,理由是样式陈旧。汪海怒发冲冠找到商业部门论理“计划是国家下的,怎么说不收就不收了”,可还是无济于事。这时的汪海才真正醒了,“企业要想活下去,只有进入市场走自己的路”。

回到厂里,汪海下令人人穿上自己生产的解放鞋。他说:“我们橡胶九厂,从今天起,就是要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汪海带领橡胶九厂2000名职工不顾限制企业私有销售产品的禁令“造反”了,自己偷偷背着鞋到各地找销路去了。厂里原来没有销售人员,汪海临时组建销售队伍,四方出击,一面卖鞋,一面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

不料,风声走漏,商业部门对汪海的越轨行为进行制裁,不但停止收购橡胶九,一的解放鞋,连他们新开发的产品,也一双都不要了。汪海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反而把过去偷偷摸摸地卖鞋转为公开,他与业务员一道走上了市场闯荡起来。经过一年的努力,硬是把积压的200万双解放鞋销售一空。

进入新世纪,中国沿海的经济开放和内陆经济的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怪现象,这种贫富悬差,最终使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开发,然而汪海正式提出西部开发却比国家早了10年。

90年代初,美国、日本、韩国的制鞋业在纷纷向中国沿海转移的时候,正是双星出口的大好形势,汪海一方面在和他们进行正面交锋,另一方面,汪海却来了个金蝉脱壳,进行战略大转移,一只脚站在青岛,另一脚却跨到了中国的西部。其实早在80年代,汪海就冷静分析了当时全国制鞋业的形势:全国国有大中型胶鞋企业有300多家,实力都相当雄厚;而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区个体的、集体的、合资的制鞋企业已发展到3000多家,深圳地区也有2400多家,其数量还在往上增长;而浙江温州一带就更别说了,他们在推出新产品的技艺和速度上更是压倒群芳。在这种格局下,全国鞋的年产量已达到10多亿双。双星要想发展,必须进行战略转移,首先就是要把老产品转移出去,以腾出精力发展新产品。

汪海进发的第一目标是黄岛。1984年6月,汪海来到黄岛面前,将奄奄一息的黄岛橡胶厂改造成为下属的二分厂,不但挽救了即将倒闭的乡镇企业,也壮大了自身的实力。汪海还在很短的时间里,在青岛周边地区建立起了13家联营分厂,一年加工鞋帮和制鞋的产值加起了可达1亿元。与此同时,他们的脚步还走向了大西南和大西北,在西双版纳和乌鲁木齐也联营办了分厂。

到了1985年,当党中央提出了横向经济联合后,人们这才恍然大悟:汪海搞的老产品扩散不是跟这一个意思吗?总比别人先走一步的汪海,在这一步中为双星后来发展中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双星在不断发展,汪海已经不满足在青岛周围小打小闹。进入90年代汪海看到了西部经济还比较落后,还有相当一部人没有脱离贫困线,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东部发展、西部开发”的新思路,变国家“输血”扶贫为企业的“造血”扶贫,双星开始出城进山,当时人们对这些都不理解,但汪海却坚持自己的发展战略:出洋越海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双星的西进是制鞋行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双星才能有大发展。双星人终于统一了思想。从1992年起,先后在沂蒙山建起了鲁中、瀚海两座在国内规模较大的“鞋城”,汪海不但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出路,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区人民的迅速致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出城上山下乡”,汪海为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汪海也开辟了“西部开发”的先河。可以说,没有“出城”,就不会有双星名牌;没有“上山”,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双星。

在完成战略调整以后,1997年双星总部结束了76年生产鞋的历史,汪海充分利用双星名牌优势和管理技术优势,开始了“西进、北上、南下”的步伐,同兄弟厂家合作成立了成都鞋业有限公司、张家口股份公司、中原鞋业有限公司、贵阳鞋业公司、东莞公司、蒲田公司和沈阳公司,双星名牌效应迅速扩大,逐步形成了青岛开发区、工业园、海江、鲁中、瀚海、张家口、中原、成都、贵阳、福建、东北等十一个生产基地,既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厂房、设备,解决了就业,也使双星原来的产地销变成了销地产,一步到位地占领了当地市场。

“提前10年”搞民营

汪海是一个“百万富翁”的制造专家,如今双星的百万富翁已有200多名,这是汪海在进行国有民营体制实践的结果,不但盘活了国有资产,还带动了双星发展。

营销网络被誉为企业的命根子。可汪海敢吃螃蟹,80年代率先在国有企业驻外经营公司中搞夫妻店,使双星营销公司迅速壮大起来。90年初将自己的营销公司进行承包,跨出了国有民营的第一步,这又比国家大型企业进行产权体制改革整整早了10年。汪海在全国大型企业集团中率先闯“雷区”,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卖掉连锁店,完成了职工从“给公司卖鞋”到“给自己卖鞋”的转变,为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探索了一条新路。

汪海坚持敢为天下先,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改革,才创立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在市场的搏击中,汪海认识到,国有体制并不是我们这种竞争性行业持续发展的优势,因此,多年来,双星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一直坚持对所拥有的140多家实体单位大胆实施“包、租、卖”等多种方式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在集团形成了“一企多制”的格局,推动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一枝独秀的双星也面临着产权制度突破的新课题。汪海本着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双星名牌发展壮大;有利于职工发财致富的原则,以卖掉连锁店为突破口,转换经营机制,理顺产权关系,在原来实施“国有民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变成“民有民营”,真正解决了员工“给谁干”的问题,同时也让双星的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

最宝贵、最具价值的是他那敢于闯禁区、跨雷区的勇气和他的那些惊世骇俗的思想果实。双星之所以在国家经济的波动中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国有制鞋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创造了“一花独放”的奇迹,就是因为双星不僵化、不教条、有符合实际的理论做指导。创建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双星模式”,缔造了“双星现象”。事实证明,双星今天的成功和成就,就是汪海总裁独创的双星市场理论和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汪海的理论始终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80年代初,汪海总裁就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率领双星人大胆进市场,进行思想上、意识上、思维上、理论上的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双星特色的指导思想、行为准则和工作理念,并响亮地喊出,作为企业家在市场上就必须喜“新”厌“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双星将创新作为检验每个岗位、每个人是否进入市场的最好体现,全体双星人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全方位创新,勇于破除旧思想、观念、旧传统、旧框框、旧方法,树立新思维、新观念、新思路、新做法;按照汪海总裁提出的“反思维是人类成功的开始,只有反思维才能创造奇迹”的科技创新意识,双星创造出新、奇、特、优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世界名牌之林站稳了脚跟。

进入新世纪,汪海总裁又提出“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一线员工三位一体的创新”、“岗位是市场,竞争在机台、全员都创新”、“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就淘汰”、“干名牌,创新是永恒”的创新观点。

【感悟中华商魂】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双星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双星今天的成功和成就,就是汪海总裁独创的双星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创新创造的一大奇迹。

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方面面。具体从四个方面定义为:一、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二、由管理作风和管理观念(管理者语言、行为、奖励等形式)构成的管理氛围。三、由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构成的管理氛围。四、书面和非书面形式的标准和程序。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在持续发展中也至关重要。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外大部分成功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海尔“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广东太阳神集团的cIs企业文化等等,都是在企业发展中形成又反过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创新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只有把创新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才能把创新真正落到实处。

在企业发展中要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把创新纳入到自己的文化中,用自己的文化来激励员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应该是双星给我们的最大的其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