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技术领先
华为成长为我国通讯系统领域的明星,并成为与思科、朗讯等并列的有国际影响力的设备供应商,其重视技术、重视研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华为坚持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10%的资金投入研发,这一比例在全国电子百强中排列第一。华为目前有22000多名员工,其中8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公司的人员结构为:技术研究及开发人员46%,市场营销和服务人员33%,管理及其他人员9%,生产人员12%,这个结构是典型的“微笑曲线”:两头的研发和营销力量特别强大。华为在国外设立了美国硅谷、达拉斯、瑞典、印度和俄罗斯5个研究所,在国内除了深圳总部外,建立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杭州、成都6个研究所。研发系统普遍实施CMM管理,印度所已经通过了国际顶级的CMM5级国际认证,北京所、南京所已通过CMM四级国际认证。华为坚持开放式合作,在技术与市场上先后与TI、摩托罗拉、英特尔、AGERE、ALTERA、SUN、微软、NEC等世界一流企业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松下、NEC成立字梦公司,与3COM成立华为一3COM公司,建立3G开放实验室等,联合业界,带动产业价值链。
在国内足以证明华为技术实力的,是其逐年增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0年代末以来,华为的专利申请一直保持100%左右的增长率(1999年131件;2000年226件;2001年504件;2002年1199件),截止到2002年,累计申请专利215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之首。华为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服务30多个国家,在3G领域,组建了355人的WCDMA研发团队,已累计申请3G专利600余项。
华为重视技术的思想,从其一建立就牢牢的印在公司的发展道路上。1992年,华为通过做设备代理挣了一笔钱,对这笔钱的用途,任正非出乎大家意料的提出用来开发大型交换机,并且是拿出了全部的家当,结果华为在通信设备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第一次突破,其推出的2000门网用大型交换机设备C&;C08机,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求,并且价格只有国外进口的机器的1/3,因此逐渐打开了市场。
初步尝到了技术研发的好处,华为再接再厉,继续奉行“技术立家”的路线,并且进一步加大投入。1995年,华为在北京成立研究所,负责数据通信业务。1997年成立上海研究所,负责移动通信业务。这样一个决定,是以往技术突破的惯性使然,正是在巨大惯性的推动下,华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战略。可以说,北京研究所和上海研究所的筹建,是华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北京研究所从1995年成立到1997年前,一直处于漫长的积累期,期间没有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任正非一直给予大力支持,投入巨大,每年投人8000万元乃至上亿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不惜冒“将全部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将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通信这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中去。后来,任正非又将每年“收入中至少拿出10%投入到技术研发”,写进了《华为基本法》。这种一脉相承的思路,充分体现了技术对通信行业的苛刻要求。
华为不仅舍得在研发上投入人力物力,而且对研发体制还进行了革新,实施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把客户需求与产品开发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在产品开发后期,而是在产品概念形成和方案形成阶段就考虑到客户需求,并且在做产品开发,不仅考虑客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而且把生产、工艺、结构、中试、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代表组成一个团队,叫做PDP。组建这样的团队使得产品在设计前期就能考虑客户的需求,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可维护性、可制造性、可生产性、工艺以及成本。这样产品推出去的时候就有比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上市周期。
华为把赌注押在了GSM的延续产品WCDMA上。华为南方研究所一位人士透露,华为在3G的投入不仅是资金,华为上海研究所上千人、北京和南方研究所各几百人几乎都是围着3G转,华为甚至为跟踪欧洲技术在瑞典爱立信公司旁边设立了一个研究所,在俄罗斯、美国的研究所也是为3G而设。该人说,华为对3G的热忱已经到了“从芯片做起”的程度,而每次投片(将设计好的芯片交Ic厂投产)所需费用都在几百万美元以上,加之高昂的设备投入,累计已达40亿元人民币。高投入使华为在短短3年内拥有2700多项3G专利,其中94%为发明专利。
从2001年起,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年均超过304L元。这样的投入水平,在全国绝无仅有。目前,华为在职的研发队伍人数13000多人,其中,1万余人在专门进行产品开发,1000多人则在专攻专利技术,主要的工作和职责就是负责专利输出、提交专利申请;另外的200多人,则专门负责提交可参与有关国际新标准制订的专利方案。据透露,自成立知识产权部门以来,截至2004年底,华为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近6000件,其中1500多件获得了授权。
技术专利特别是核心技术专利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华为独创的SDH接口技术,使程控交换机的性能大大提升,为客户节省了大量212程费用;华为自行设计专用ASIC芯片成本10多美元,而原先从国外购买需200美据华为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研发的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ASIC基带芯片,采用业界领先的0.18um工艺,该芯片集成了30多个系统和ASIC专利,填补了我国WCDMA无线领域芯片开发的空白。而华为芯片研发部门在历年的研发中现在已经意外地成长为一家独立运作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半导体。
由于华为在3G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海外市场获得了突破,最具标志意义的是2004年12月华为在西欧取得突破,华为与荷兰移动运营商Telfortf签署了WCDMA3G项目合同,包括目前业界领先的基于R4软交换架构的WCDMA核心网、WCDMA基站及覆盖荷兰全国3G网络的相关工程和服务。而在此前,华为还与香港SUNDAY、阿联酋的ETISALAT、毛里求斯Emte]、马来西亚TM、文莱提供了五个WCDMA商用网络。另外,华为CDMA2000lxEV—DO系统获得了8个商用合同,成功应用于墨西哥、美国、葡萄牙、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国家。
华为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进军全球3G网络设备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华为已经在CDMA450技术上占据了业界领先的地位,而通过与西门子的合作,使华为在TD—SCDMA标准上也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2004年2月,华为正式与西门子成立了合资公司,投资1亿美元专注于TD—SCDMA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此前西门子在TD—SCDMA方面的技术将全部转入该合资公司。
【感悟中华商魂】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表现之一是拥有自己的专利,专利具有使用过程价值递增的特性,是企业发展和获取超额利润的源泉。华为的崛起可谓我国企业重视技术研发,重视专利申请的典型案例。华为的成功在于一开始就靠技术起家,并一路将发明创新走到底。坚持每年大比例的R&;D经费投入和大比例的研发人员投入,与世界一流企业开放式合作建立国际认证的研究所,专利申请快速增长。重视科技研发使得华为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我国企业往往缺乏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典型的案例就是“DVD专利事件”。我国是全球DVD生产大国,因其质优价廉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国内DVD生产厂家没有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认证,国外技术开发商要求国内企业缴纳专利费,想以此压制我国DVD的出口,导致国内厂商陷入困境。
“DVD事件”的出现是我国企业经营长期不注重核心技术开发,缺乏专利意识的后果。不能掌握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将只能扮演市场跟随着的角色。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并将此融入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全聚德:工艺领先
晚清时,北京城内的烤鸭店林立,上自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把烤鸭作为一道佳肴。而在杨全仁经营全聚德的时候,京城烤鸭以“焖炉”为主。
焖炉就是指鸭子烤制时放置于有炉门的炉子里“焖”,即“鸭子不见明火”,这种烤制方法在当时已非常成熟。在众多的“焖炉”烤鸭中,以米市胡同的便宜坊买卖最为兴隆。老便宜坊创建于清乾隆年问,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凝结着数代人的心血,秘不外传,任何烤鸭店想在“焖炉”上胜过便宜坊,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杨全仁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它决定另辟蹊径,研制一种全新的烤制方法。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烤小猪的启发。杨全仁以前曾制作烤小猪、烤驴肉,都是挂起来烤,烤出来后味美溢香,十分叫好。于是他便想:烤鸭为什么就不能挂起来烤呢?这么一想,杨全仁精神焕发,马上行动起来。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作出与焖炉烤鸭味道截然不同的挂炉烤鸭。
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一炮打响,赢得了众多的顾客,生意一天天红火。杨全仁精明能干,他深知这只是开始,要想生意长盛不衰,就必须在目前较为粗糙的烤鸭制作上下功夫,在已有的挂炉烤鸭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务必掌握第一流的制作技艺。
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自己不行,还得靠第一流的厨师。为此,他时常到各类烤鸭铺子里去转悠,探查烤鸭的秘密,寻访烤鸭的高手,当他得知金华管内有一位姓孙的老师傅烤鸭技术高超时,就千方百计与其交朋友,经常一起饮酒下棋,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谈中,杨全仁得知,挂炉烤鸭并非自己首创,因为清宫里早有一整套挂炉烤鸭技术,只不过秘不外传,外人不知罢了。
知道这一秘密,杨全仁更加不遗余力的讨好孙师傅,在诚意与重金礼聘下,孙师傅终于来到了全聚德。全聚德请来了孙师傅,等于掌握清宫全部挂炉烤鸭技术。
孙师傅与杨全仁共同研制,将清宫烤鸭技术与杨全仁自己琢磨出的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终于将挂炉烤鸭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此后,全聚德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的挂炉,并可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烤制时选用质地坚硬的枣木、杏木、桃木等果木,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时,烤好的鸭子通体颜色一致,呈红褐色,看着漂亮,吃起来可口,外脆内嫩,香酥细腻,真正成为烤鸭行当中的极品。
全聚德不仅制作烤鸭的时候工艺精湛,而且在出炉后上菜的过程中也要求很严格:5分钟之内必须给客人端上桌;一只鸭子必须片90片以上;荷叶饼宽15厘米、长17厘米的规格丝毫不能差,靠着这些,全聚德走过了130多年历史,成为中国饮食业第一品牌。
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以全聚德烤鸭为代表、集全鸭席及400多道特色名菜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200多现代管理人才和以国际烹技大师、百余名高级烹饪技师为代表的近700人的技术队伍,奠定了“全聚德”饮食劲旅的地位。全聚德烤鸭及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海内外。
【感悟中华商魂】
简单而言,工艺就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或技术。对于相同的材料,不同的匠人却能做出不同的产品,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工艺的差别。作为中华老字号之一的“全聚德”可谓家喻户晓,“全聚德”之所以得以延续至今,经久不衰,源于其独特的烤鸭工艺。
英国科技政策研究专家、OECD经济顾问克里斯托夫·弗里曼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指在第一次引进某项新的产品、工艺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活动的诸多步骤。工艺创新理所当然也是技术创新,制作工艺的改进、创新和不为人知的独特之处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种体现,品牌的创立也往往得益于其工艺的独特。
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其可乐的秘制配方,曾经一直在饮料市场独占鳌头,直至百事可乐的出现才打破其垄断局面。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将原有秘制古方实现现代化生产,也体现了“工艺领先”的优势,符合现在微利时代的赢家法则:谁能持续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利润谁就是真正的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