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38680600000007

第7章 大智若愚是做人的哲学

看重优点,忽略缺点

在一次大型演讲会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在演讲中这样说道:

“假如现在有一位非常漂亮的美女向我们走来,她长得可以说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我们每一个人都拿着500倍的放大镜来看这位美女的脸庞,我敢断定大家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脸。可是我们如果拿望远镜去看远处的高山,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阴葱葱,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让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他们盯住对方的缺点和劣势不放,这样一来,也交不到几个真心的朋友。有的人则是拿着望远镜看别人的缺点,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他们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好的一面,并不忘赞美,就是这个待人的细节,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周围的人不是度量超凡的圣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感情丰富的正常人,那些富有涵养的人能够坦诚地接受批评,但是,大多数人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已经不是一个度量的问题了,而是人性。无论是别人指责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去批评别人,都不会有好心情。

有一天中午,查尔斯·史考伯路过他的钢铁厂。他看见几个工人正在抽烟。正好,他们头上有一块写着“禁止吸烟”的牌子。史考伯没有马上指着牌子不让他们抽烟,他不会那么蠢。他走到那几个人面前,给每个人一支雪茄,这才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去外面抽这些雪茄,我会非常感激。”工人们马上明白了,他们违反了工厂的纪律,但史考伯不但没有当场批评他们,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个小礼物,这让工人们更敬重他了,也更自觉遵守工厂的规定了。

约翰·华纳梅克也用了这个技巧。华纳梅克每天都去费城他的大商场里瞧瞧。一天他发现柜台前有个顾客在等着买东西,却没有售货员理她,售货员正聚在柜台的另一头谈笑着。华纳梅克什么也没说,他进到柜台里面,招呼那位女顾客,并叫售货员帮助包装货品,然后就走了。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多赞扬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赞美永远要比批评具有更大的力量,赞美表现出来的是尊重和认可,而批判表现出来的是否认和厌恶。事实上,没有一个人喜欢被批评。有人说赞美是一笔非常小的投资,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很多人都不愿意把赞美说出口,是因为他们觉得对方身上的毛病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有什么是可以赞美的。事实上,这只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发现罢了。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杰作,这里不完美,一定会在别的地方弥补回来。每个人都有优点,关键是看你是否用心去发现。

曼德拉为了实现种族和解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恨过一个人。他说,他之所以从来都不记恨别人,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正是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天,曼德拉的老师拿出一张中间有个黑点的白纸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老师说:“这么大的一张白纸你们没有看见,却只看到了一个黑点,如果你们不改变这种生活方式,那么你的一生将是非常不幸的。”

此时,整个教室寂静无声。

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这次你们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白点。”

老师欣慰地笑了,说:“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你看到的是白纸还是黑点呢?如果是黑点,那就向曼德拉学习吧!

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确,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才不会被别人冷落,才能够有足够多的朋友和尽可能少的敌人。

《水浒传》中的时迁,偷鸡摸狗成性,但是他也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会飞檐走壁。在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军师吴用对他委以重任,使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时迁因而成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是养不活鱼的,同样,对人过于苛求就不会有朋友。如果你能够始终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们就会因为受到你的尊重而备感振奋。否则,一味挑剔别人的毛病,必然引起别人的反感,人际交往也必然陷入困顿。

一位主妇聘用了一个女佣,让她周一正式上班。然后这位主妇打电话给那个女佣的前任雇主,询问了一下关于女佣的个人情况,结果得到的评语却是贬多于褒。

女佣到任的那一天,这位主妇便对她说:“几天前我给你的前雇主打了个电话,她说你诚实可靠,菜做得很好,也非常讨孩子们喜欢。唯一的缺点就是对整理家务不太在行,屋子里总是脏兮兮的。不过,她的话我不太相信,因为我从你的穿着可以看出来,你是一个很爱干净的人,你一定能够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的,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女佣听了这位主妇的话很感动,从此,女佣干活非常认真细致,也非常勤奋,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她们相处得也非常愉快。

没有人会不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同样,也不有人喜欢听到别人的指责。称赞和鼓励一个人所取得的效果要比批评和责骂好得多。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有句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要告诉人们在小事情上不妨糊涂一些,而真正遇到大事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的时候要表现出大智慧来。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种论点: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

生于北宋年间的吕端,年幼时聪明好学,成年后风度翩翩,他心胸豁达,乐善好施,对于家庭中的一些琐碎小事毫不在意。

一次,吕端奉太祖之命,乘船出使高丽。突然海上狂风大起,飓风吹断了船上的桅杆。而此时的吕端仍然十分平静地在那里看书。之后,吕端被任命为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吕端充分体现出机敏、果敢的才能。每当朝廷大臣遇事难以决策时,吕端常常能较圆满地解决问题。

事实上,“大事不糊涂”的人怎么可能“小事糊涂”呢?所谓“小事糊涂”,只是装糊涂而已,因为在小事上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人的精力有限,应该集中精力去做一些该做的事情。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要操心,都要亲自去做,会活得很累。

在古罗马律法中就有“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细节”这一条规定。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领导者,普通人也时时会面对一些所谓“大事”和“小事”,我们就没必要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也精明,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算计,就不可能拥有很多朋友,也不可能在团队中发挥最好的作用。诸葛亮是个观察的智者,魏延脑后的反骨都让他看得一清二楚。结果,他不得不用马谡守街亭,不得不用廖化做先锋,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现实生活中,没必要把每一件事情都考虑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别太计较得失。在一些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最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太在意,别太计较,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还可以加速了解,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人这一辈子要经历的事情非常多,要是事事较真儿,势必会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该清醒的时候清醒,该糊涂的时候糊涂,有时候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曹操焚烧下属私通袁绍书信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件非常有名的“糊涂事”。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曹操在收缴袁绍往来书信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军中的一些将领写给袁绍的信。在一般人看来,这正是一个大好的时机,可以借着这次机会看到军中哪些人对自己不忠心。但是,如果真的查了,对曹操的事业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好处。袁绍已经被彻底打垮了,断掉了这些人的希望,而这个时候,刚好是曹操事业刚发展的时候,正是用人之际。如果真要查,势必会造成内部的恐慌。所以,曹操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糊涂”,他把收缴来的信件全部点燃,一把火给烧了,对曾经有过二心的人表示谅解。事实证明,不知道不需要知道的事情,下属会因此而感到被信任,会感激涕零,原本摇摆不定的心因此而变得忠心耿耿。

生活中,许多事情是没法较真儿的,也是没有必要较真儿的。特别是涉及到人际关系的时候,事情更是错综复杂,要是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胫骨,越搞越复杂。与其这样,在不丧失原则和人格的前提之下,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暂时装一次糊涂,受一点儿委屈也是值得的。

在某个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有两个卖豆腐的摊位,一个摊位由一位中年妇女经营,非常精明,斤斤计较,不肯吃一点儿亏,少一分钱也不行。不远处还有小伙子经营的豆腐摊,小伙子一副憨厚朴实的样子,他卖豆腐不用称,随便用刀子一划,每一块足足有一斤半,却只收一斤的钱。这样一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小伙子,经常去他那里买豆腐,小伙子每天卖的豆腐是那个中年妇女的几倍。

憨厚朴实的小伙子,正是摸准了顾客的心理,所以不在乎那几角钱,因为大家是为了那份亲切感和信任而买他的豆腐,从而让他赢得了顾客的心,这份“糊涂”实则是非常精明的。而那位貌似精明的女摊主,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懂得顾客的心理,没有人情味,这个“精明”实在是太过糊涂了。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其实装糊涂的人实际上是最清醒的人,之所以要装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了。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还能为自己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由精明而糊涂,由糊涂而精明,则能左右逢源,不为琐事所累,拥有一个快乐、成功的人生。

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把一份喜悦和别人分享,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把一种痛苦和别人分担,你的痛苦会减去一半。人类本是群居动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会相互影响。尽管很多时候,有些人与我们脾气相似,而有些人却与我们水火不容,但是,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对方,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他们交往,这时候你就更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为对方着想。

为对方着想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若只想到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自私,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很少与其来往。相反,若遇到的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敬佩其为人,也很乐意与他来往。

倘若期望与人缔结长久的友谊,彼此都应该为对方着想。想要钓不同的鱼,那么就要投放不同的鱼饵。卡耐基说:“每年夏天,我都去梅恩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知道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需要的,而是想鱼儿所需要的。”

有些人总是“我”字当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对自己有多大的益处,自己能在这件事情上获得多少东西,从来不去为别人考虑,从不吃一点儿亏。当然,一个人如果全不注意自己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实际的。所以注意你自己的需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你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利己主义者,那么,你就会对他人漠不关心,难道还希望他人对你关怀备至吗?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加密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与他人有密切联系的。没有一个人能独自生活下去。在办公室里,如果大家都抵制和排斥你,那么你办起事情来也会绊手绊脚,就好像套着个枷锁在跳舞。

一个工厂的研发部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厂长专门为研发部举办了庆功会,该项技术的主要研究员王某,因此受到了厂长的特别嘉奖,因为他在整个研发小组里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会议结束后,研发部有人就在组长面前抱怨开了:“王某真是太不像话了,在发言的时候,不停地强调‘我、我、我’的,好像功劳是他一个人似的。要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合作,他能取得成功吗?”组长笑了笑说:“人家说的也没错啊!谁让我们没这个能耐呢!要是我们有本事的话,不也一样站在台上自吹自擂了吗!”

王某的一个朋友听到了同事们的议论,劝王某说:“你也有点儿太居功自傲了吧,难道你没有听到大家都是怎么议论你的吗?你应该多提一提你的领导和同事,你这样骄傲是要出问题的。”但是王某不但不听朋友的劝说,而且还讥笑道:“本来我的功劳就是最大的,难道还要我把辛辛苦苦得来的功劳让给别人啊?他们只不过是给我打打下手而已。”

这件事情之后不久,王某明显地感觉到研发部其余的成员对他的态度变了,以前需要什么配合,同事们都会主动地去做,现在却要他三番地去邀请,对方还冷嘲热讽地说道:“大英雄,我们这种无名小卒根本帮不上你的忙啊!”时间一长,王某就有些受不了了,他气冲冲地找到组长,抱怨说:“真是气死人了,别人都不配合我的工作。”组长笑着说:“不会吧?你可是我们组的红人,谁敢得罪你啊?”说完之后忙自己的工作去了,把王某晾在了一边。

从那以后,王某再也没有研发出新的技术。

帮助别人,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人际交往说白了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值。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愿意给别人提供服务的人,别人也不愿意给你提供方便。

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深的了解之后,再作出自己的抉择,使自己的选择不仅有利于自己,也使对方更加容易接受。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损害别人的利益。

有一次,爱默逊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棚里去,可是父子俩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没有想到那头小牛所需要的。爱默逊在后面推,儿子在前面拉。可是那头小牛挺起大腿,拒绝离开草地。

一个爱尔兰女佣看到了之后,把自己的拇指放进小牛的嘴里,让小牛吮吸拇指,女佣使用很温和的方法把这头倔强的小牛引进了牛棚。这个女佣不会写书,也不会做文章,可是她了解动物的感受和习性。

任何人都有“只想自己”的习惯,是很不容易改变的,因为你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你所有的举动,出发点都是为了你自己,都是因为你需要些什么。人与人要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学会相互理解和体谅,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为了让别人能听清楚自己的声音,不妨提高说话的声调;如果对方脾气暴躁,对人相当苛刻,想一想是不是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

要以人为师,别好为人师

一位哲学家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小船行进过程中,哲学家问渔夫:“你懂数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又问:“你懂物理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再问:“你懂化学吗?”渔夫还是回答:“不懂。”哲学家叹道:“真遗憾!这样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水面上刮起一阵狂风,把小船掀翻了。渔夫和哲学家都掉进了水里。渔夫向哲学家喊道:“先生,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说:“不会。”渔夫非常遗憾地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智慧也各有高低,因此我们应在人群中寻找可以启发自己智慧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你以别人为师,除了可以促使自己成长之外,也可以满足对方的优越感及虚荣心,这样,对方会竭尽全力为你服务。

但是,向别人学习无形之中默认了自己的无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虚荣心,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而且恰恰就是这种放不下面子的虚荣心大大阻碍了你的进步。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永远都比别人强、固步自封,那么你永远只会原地踏步,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如果你能虚心、诚恳地向别人学习,就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美国前总统杰弗逊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军队中很有身份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掌控权力以外,几乎不与平民百姓来往。但是杰弗逊丢掉了贵族阶级的那种恶习,主动地接近老百姓,跟他们聊天,并真诚地帮助他们。他有很多的朋友,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仆人以及贫困的工人。他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有一次,杰弗逊劝说拉法叶特:“我觉得你有必要到民众的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餐桌,品尝他们的面包。”事实上,杰弗逊比其他任何一个领导者更加了解民众需要什么,民众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位伟人。

有一种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而且总喜欢在工作上指出别人的错误,并“贡献”自己的意见,动不动就摆出一副教育者的架子来教训别人,例如交友方式、衣服发型、教育子女的方法等等。这种人有的纯粹是一片善心,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有的则是自以为是,认为只有他才是对的。

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强的程度。你若揭露他的错误,很明显他会感到自己受到侵犯,自然会不顾一切地捍卫。尤其是工作上,这根本就是在否定他的智慧,甚至他还会认为你是在挤兑他。

说话时,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要给人谦虚的印象,坦白地承认你对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耻辱。相反,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不虚伪,没有自我吹嘘,这样就能赢得好口碑。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当中,如果你真的非常优秀,别人总会看到的。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别人的一个错误,你告诉他正确答案或者应该怎么样去做,那么,无疑就把别人置于一个学生的位置上,而自居为老师了,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师,否则,他必定会心生怨气,而不是佩服你。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匆忙地赶路。突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试着用砖瓦垒砌一座城池。孔子吩咐弟子前去让小孩子给他们让路,小孩子昂头挺胸,一点儿也不示弱,他说:“这世上只有车绕着城池行走过,还没有把城池给拆了,让车走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自己愧为老师,却连这么个道理都不懂。于是孔子下了车,一边走,一边教导学生们说:“我们确实不应该把孩子摆的城池当做玩具,我这样想,可是那孩子并不这样想啊!”

所以“好为人师”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如果你非要“为人师”不可,则必须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才行:

——两人关系密切。你基于“义”而提出,他有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但不接受的可能性还是相当高,这是人性。

——你在他心目中够分量。所谓“人微言轻”,如果他一向敬重你,那么他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但表面听从,私下不理的可能性也很高。如果分量不足,那就别自讨没趣。

——你是他的长辈或上司。基于伦理及利害关系,你的意见他有可能会接受,但也不尽然……

总之,每个人都有一种排他性,而且也独有一种明知道不对,也不愿意被别人指出来并改正的人本意识,这是他个人的选择。与其“好为人师”,招致麻烦,不如当个聪明的“白痴”,拜人为师。

吃亏未必是件坏事

人在社会社交中,总是想着自己不要吃亏,甚至想着占点儿便宜,揩社会的油水。希望多得到一些实惠,多得到一些便宜,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相反会认为这是人性之本然,无可厚非。可是有谁能够永远只占便宜不吃亏呢?

但是有些人似乎并不这么想,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愿意吃亏,吃一点儿亏就大喊大叫,结果反而老是吃亏;他们受不得一点儿委屈,有一点儿委屈就四处张扬,结果一辈子受尽了窝囊气;他们总想昂首站在别人的头上,向世界炫耀他们是多么了不起,结果他们却总是受别人的欺负和嘲弄;他们总是自以为是,而结果却往往不能遂愿。聪明的人遇到事情都愿意自己吃亏,结果世人都愿意让他占便宜;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他人,结果反而能扬眉吐气;向社会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结果却从社会中获得了许多益处。

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关系。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的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而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

现实中的吃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吃亏”,一种是“被动吃亏”。

“主动吃亏”是指你主动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事、困难的事、报酬少的事。这些事因为没有便宜可占,因此大部分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做,而你却主动争取去做,老板当然对你加倍感激,并绝对将你的这份情谊记在心上。以后无论是升迁还是自行创业,他都有可能帮你,这对今后你的发展大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在你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可以磨炼你做事的耐力,这样一来,你不但懂得比别人多,也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你的一种无形资产,绝对用钱买不到。

深圳有一个从农村来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妇女,她刚来到深圳的时候,给人家当保姆,后来在街上摆起了小摊卖胶卷,她每次卖一个胶卷只赚一角钱。当时,市场上的柯达胶卷卖到了23块钱。而她只卖16块一卷,所以批发量非常大,在深圳的摄影者没有不知道她的。

不仅在生意上愿意“吃亏”,就是在生活上,她也恪守做人的原则,是个不占小便宜的人。有一次,一个外地人买胶卷的时候把钱包丢在了她的店里,她见到后非常着急,几经周折,花了很多的长途电话费才将失主找到。还有一次,她算账的时候算错了,多收了人家的钱。她急得团团转,最后找到了对方退了钱,她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看起来她的行为可能很傻,可是她赚的钱却比谁的都多。

我们要想把事事都做得有“余”,就要首先学会“吃亏”!无论对待哪个人,成功的机会都是公平的。不管你吃亏没吃亏,它只知道你付出没付出,机会最愿意光顾那些“吃亏”的人,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一步步地向成功靠近。

“被动吃亏”是指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突然分配你去干一件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工作量突然加大。碰到这种情形,除非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不允许,否则你就要接下来,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你完全没有抗拒的余地,那更应该“愉快”地接下来。

也许你不太情愿,但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只好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想法来自我安慰,要不然怎么办呢?至于有没有“便宜”可占,那是很难说的,因为那些眼前之“亏”也许是对你的一种磨炼,考验你的心志和能力,是为了重用你啊!

姑且不论是否“重用”你,你虽然吃了点儿小亏,但磨炼出了自己的耐性,这对你以后做事绝对大有帮助。此外,由于你对眼前吃的“亏”毫无怨言,也会让人对你无话可说,不得不尊重你。

卓扬是公司营销部的一名员工,可是最近,他总是被公司调来调去,去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让卓扬非常不满。他觉得这样一来,他的能力无法得到发挥,是公司在故意整他。

一天,卓扬满腹牢骚地向自己的老同学诉苦:“我总是这样被调来调去的,像个杂物工一样,这样的公司还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吗?”

老同学语重心长地说:“的确,经常调动岗位,从事不同的工作,是很辛苦,但是,只要你认真地去做,相信也能够做得很好。要不然,公司也绝对不可能做这样的调整的。虽然现在你在工作中比别人做得多,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你得到的锻炼不也比别人多吗?经过这些磨炼之后,你具备了别人不具备的能力,总有一天,你会得到重用的。”

听了老同学的劝解,卓扬抛弃了以前的想法,坚持在这家公司做了下去,而且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两年之后,卓扬被升为营销部的主管。

如果你也抱着一种“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那么你就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你吃一点儿亏,让他人占一点儿便宜,你就不会得罪人,人人当你是好朋友!何况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今天占你一点儿便宜,别人心里也会过意不去,在恰当的时候就会回报你,这就是你“吃亏”之后占到的便宜!

有位面摊老板在客人的阳春面里主动加了块肉,使客人觉得到这个面摊吃面,比到别处吃划得来,而且受到尊重,于是这位客人就成了面摊的老主顾。这位老板可能多花了一块肉的成本,可是,却买到了客人对他的忠诚和信赖。你说,是不是吃了一点儿亏却赢得了人心呢?可见,学会“吃亏”,也是一种受益的方法。

吃亏和占便宜是一种辩证关系,肯吃亏不是一种软弱的阿Q精神,而是一种祸福相倚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候要有肯吃亏的气度和胸襟,这不仅仅体现出你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的人必备的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用微笑来应对挑衅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天都有鲜花和掌声,在受人喜欢和被别人鼓励支持之外,还会经常遇到唾弃、辱骂和中伤。面对这些伤害和攻击,有些人鲁莽地去争辩、去解释,结果于事无补,反倒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在面对哪些扑面而来的羞辱和挑衅时,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来妥善地处理。

那些影响你心情的坏话传到你耳朵里之后,一定要冷静地去思考。如果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完全可以一笑了之。

当年,孔子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由于动乱和弟子走散了,他的弟子们到处打听寻找孔子。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口站着一个人,额头长得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和子产的肩膀非常像,但是腰还没有禹的三分之一长,看上去就像是一条丧家之犬。后来,这话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他笑着说:“说我像丧家之犬那真是太抬举我了,事实上,我长得没有那么好。”

与人相处时,因为某些生活的原则和一部分利益的争夺,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就处在了不友善和敌意的攻击和算计之中,如果太在意,那么势必在人群中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事实上,这是根本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理智的。根本没有必要和对方站在对等的层次上还击,这时候,你只要一个微笑,就能化解敌意。这样一来,就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也会在思想上显得越加成熟。更为重要的是,减少了自己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保持了一份好的心情,让自己愉悦。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习惯夜间在办公室写作,索性把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在那里搞创作。可是,他所在的这座楼是按时关闭电源的,而且每到晚上除了一位管理员之外没有别人。

在学者眼里,那个做杂务的管理员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从未想过此人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使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人物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好多次,每当学者写作进入佳境的时候,灯就灭了,后来下楼一问,才知道是管理员关掉的。

于是学者告诉管理员,他晚上通常会在这里工作到很晚,这层楼的灯可以不必关,他走的时候会关灯的。可是管理员依旧按时关灯,根本没有把学者说的话当做一回事。

有一天晚上,学者灵感突发,正洋洋洒洒地发挥的时候,灯突然间又灭了。学者气急败坏,像个疯子一样奔到一楼,一脚踢开值班室的门,指着管理员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白痴,我已经告诉你无数遍不要关灯,可你为什么还是关灯来影响我的工作呢?”学者用了最恶毒的词语发泄自己的愤怒,直到骂得口干舌燥,才不得不停下来喘一口气。那个管理员始终微笑着望着学者,一言不发。直到学者发泄完了之后,这才温和地问:“您感觉好一点儿了吧?”

学者愣在一边,面红耳赤,管理员的一句话仿佛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他羞愧得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踉踉跄跄奔上楼,坐在椅子上沮丧地想:“我是一个学者,却口出恶毒的言语来攻击一个普普通通的办公楼管理员,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不一会儿,学者平静下来,他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他认识到:管理员在下班后关掉电源,是他应尽的义务。尽管有人在,但是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他本来可以早一点儿休息,由于自己的原因,他却不得不承受额外的工作负担,而自己却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曾对他说过,根本无视他的存在。

想到这里,学者心里充满了歉意。他来到楼下,为自己刚才的粗鲁无礼向管理员道歉,并真诚地感谢这么多天来管理员的付出。从那时候起停电的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用微笑来应对挑衅,并不是软弱,也不是胆小怕事,或者是不顾自己的原则和尊严,而是避免卷入更大的斗争之中,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单方面的不对抗或放弃对抗,让对方失去战斗的对象和对立面,这也能从根本上消除对方的战斗意志,让他们的攻击之矛找不到地方,实际上等于变相降伏了对方。这比真刀真枪地对着干更加富有智慧。

面对一个暴跳如雷、骂声不绝的人,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是自卫式地拿起武器,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其结果只能是谁也不服谁,还惹了一肚子气,甚至发生令人遗憾的暴力冲突。物理学的原理表明,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也有多大。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也是如此,你有多么激烈的行为,对方也会有多么激烈的反应,甚至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