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们也会发现,在同等程度的伤害之下,不同的人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对伤害的承受能力较低,一点人生小波澜也能让他们觉得“天塌地陷”,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觉得自己的人生应当就此绝望;有些人则在伤害面前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他们勇于抵抗困难,并且有足够的胸襟来消化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尽量减少伤害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能将伤害、磨难转化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前后两种人一对比,其人生质量、最终获得的成就必定是不一样的。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在面对伤害的时候不敏感,用一颗强大的心灵去接纳它呢?
第一,一定要有自信。自信的人对自己有足够的把握,伤害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一种经历,而不足以让他们因此遭受打击。
比如,容易自卑的人在遭受伤害之后,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能力不佳、不如别人。有的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再无重新再来的勇气。而自信的人在经历伤害之后不会过多地反映在情绪上,他们不会就此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能力欠佳,而是更注重事情的经验价值和改进空间。所以,自信的人往往能很快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正常,并且重新开始下一次的努力。
一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小男孩不幸遭遇了一场大火。在经历了漫长的手术折磨后,他虽然性命无虞,但医生却宣告他将终生在轮椅上度过。
小男孩的父母伤心欲绝,认为儿子的人生从此要在灰暗中度过,注定充满绝望。然而,小男孩子却告诉父母,他不想做一个瘸子,他要走路。他的母亲受到振奋,于是开始每天帮他按摩。但是过了很久,他腰部以下还是没有知觉,细瘦的双腿不受控制地垂着,摇摇晃晃。面对这样的人生打击,小男孩仍然没有失去自信,他坚信自己有一天能站起来。
一个晴朗的秋天,小男孩请妈妈推他到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这一次,他不再坐在轮椅中,而是靠上身的带动,扑下轮椅,拖着双腿在草地上爬行。他爬到院子的围栏边,双手用力抓住围栏,拖着自己的身体直立起来。接着,他一根接一根地拽着栏杆,让自己向前“走”。他仅靠胳膊的力量带动全身,可谓步履维艰,但他却不肯放弃,满头大汗也要继续前行。就这样,他坚持每天锻炼,脚和腿竟然逐渐有了知觉,并慢慢能用上力气了。再后来,他不用扶着栏杆,也能自己摇摇晃晃地走了。再接着,他甚至可以自己跑了。他开始重回学校上学,并且坚持每天跑步上下学。他非常享受这种重新飞奔的乐趣。到了大学之后,他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
后来,在麦迪逊广场花园里,这个曾经濒临死亡、又一度被宣告终身需坐轮椅的年轻人竟然打破了一英里的世界纪录。他就是格兰·坎宁安博士。
一个有着坚定人生信仰和自我信任的人,是不会轻易被所谓的伤害、磨难所打败的,即使他面对的可能是终身性的伤害。正如那些得了不治的癌症,但却能凭着自我的坚定信念免于疾病的人一样,自信真的可以改变人的生活、遭遇,甚至命运。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坚定地相信“我能行”、“我不会一直这样”。当你不断鼓舞自己的时候,你会拥有更多更强大的力量,战胜困难,战胜自我。
拒绝伤害给自己带来过度损伤的第二个办法就是不给伤害太多的机会占据自己的思维。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说:“想得越多,它们对我们的伤害能力越大。”的确,当伤害总是在你脑中被思索、被感叹、被伤怀的时候,你的负面情绪自然就多起来,进而产生负面心态,不愿去接受和改变。而如果你不去想太多,不沉浸在伤害带来的痛苦之中,而是尽力通过行动去弥补、去改善,那么最终的结果,不但这种伤害可能会被扭转,还能让你获得更大的收获。
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不但被妻子戴了“绿帽子”,还被诬陷犯了杀人罪,法庭判他终身监禁。这一飞来横祸使得安迪从一个风光无限的银行副总裁变成了一个囚犯。
他被迫入狱,在狱中饱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然而就是在这样令人绝望的环境之下,他依然满怀希望。他几乎没有去抱怨妻子的背叛带给自己的伤害,也没有沉溺在被诬陷、无辜坐牢的痛苦之中。相反,他从一进监狱就开始构思着逃出去的计划。
安迪向狱中好友瑞德讲述了自己出狱后想要的生活:去墨西哥的泽华塔尼,在泽华塔尼的沙滩上开一个小旅馆,翻新旧船,租给客人钓鱼。自己则在日落的时候看看星辰,脚踩柔软的沙滩,享受美好的自由。瑞德听完,笑着劝安迪不要怀抱这样的希望,否则最后会非常失望。但安迪却坚定地说:“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人世间最善、最美、最重要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逝。”这种植根于内心的希望,让安迪坚持了20年的努力:他用20年的时间挖了一条在别人看起来要挖600年的隧道。然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穿过自己挖的隧道,再爬过污秽的河流,用自己的方式洗脱了冤屈,重新获得了自由。接着,他马不停蹄地奔向了泽华塔尼——他梦想中的天堂。
当伤害已然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再不断地用它来折磨自己的思想、情绪,那么就相当于又人为地将这种伤害放大。聪明的人不会对伤害耿耿于怀,他们会大方地敞开心扉接受它,然后再去改变它、颠覆它。
我很懊恼昨天的错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后悔也不沮丧
人生在世,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事件,要处理数不清的问题,当然免不了犯一些错误。有的错误无伤大雅,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损失或伤害,因而我们一笑就可释怀;但有些错误却可能是我们人生某一个阶段的“致命伤”,会带给我们不可挽回的损失与打击。面对后者,大多数人恐怕没有那么潇洒,而是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懊恼、悔恨、无法自拔,甚至因此自甘堕落,失去原有对生活的热情与勇气。
然而,对已犯下的错误追悔不已,对事情有什么帮助呢?无数事实已经证明,非但没有帮助,还会导致自己的情绪长期受影响,甚至固定成为一种负面的性情,给我们带来终身的困扰。泰戈尔曾说:“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所以,不管你曾经犯下怎样的错误,造成了多大的损失,都不应该为之过于消沉,而应快速从中抽离,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的努力中去。这样才是将原来错误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
丹尼曾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有着辉煌的人生。
25岁那年,他创建了一家公司。但在经过22年的苦心经营之后,由于他在管理上犯了大错,导致公司的经营急转直下。没多久,这家公司就宣布破产了。在破产之前,丹尼满身光环、受人瞩目,甚至还担任了某大学的理事;而在破产之后,他的事业一下子从巅峰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丹尼被现实打击得晕头转向,他一时想不明白为何这样的噩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更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些什么。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于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懊悔不已,心中久久不能平衡。越是在这样的时候,生活就好像越要跟他开玩笑——他不断地看到电视上传来某某公司倒闭、经理自杀的消息。他甚至觉得,死神在用这样的方式召唤自己。
在这样颓靡了很久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丹尼突然灵机一动,他决定组织一个协会,专门帮助这些事业失利的人走出阴影。
说做就做,丹尼凭着自己多年创办公司的经验,很快就成立了协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个为能够帮助别人忘掉错误、改正错误的公司,很多有类似不幸经历的企业家纷纷觉得人生又有了一丝希望,并到这里来报名参加。丹尼经过全力以赴地努力,不久就将协会从几个人扩大到了五百多人。协会帮助了很多失意的生意人,让他们得以走出困境,重新面对人生。
在谈及人生的时候,丹尼说道:“当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失败砸向我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无法克服这样的磨难。但谁知,我内心的能量却苏醒了。磨难不但没有将我打倒,还给了我另一种智慧,帮我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过无数的错误,并且越是有志做一番大事的人,所犯的错误就会越多——因为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和解决的问题比普通人要多得多。犯错的过程,可能也是改错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在为通向成功铺设台阶。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在成功的宝座上坐稳。而有丰富的“错误”来为自己累积经验、夯实基础的人,才能在向上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企业家专门收购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公司。在别人看来,他这种行为简直是疯了——破产的公司一般有着致命的错误,是无力挽回才被迫破产,他收购它们有很大的风险,付出的资金很可能全部打水漂。但是,这位企业家几乎没有在收购公司上失利过。相反,他能将每个收购来的公司都转赔为赚,重新良好地运转起来。
大家对此非常纳闷,纷纷问他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每个失败的公司都是因为犯了错误,如果我能将这些错误改过来,那就可以让公司重新活过来。并且,我能从每一个失败的公司中找到经验,让自己引以为戒,这样我的公司经营就不容易出差错。”
专门从错误中去寻找大量的经验,这是多么睿智的一个人!如果能见识到很多错误,那无疑是非常快速地积累经验的最佳方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错误并不可怕,反而很宝贵。对于智慧的人来说,如果所犯的错误有经验价值,那么他们就会谨记教训;而如果错误更偏于“失误”,经验价值不是非常大,那么他们就会迅速选择“忘记”,以免给自己带来情绪上的负担。
30年前,一位印度的年轻人打算离开安逸的家乡,到外面闯荡一番。临行前,他先去拜访了本族的族长,请求他给自己一些指点。
族长正在练字,听说有后辈想要外出闯荡,便挥手写了三个字:“不要怕。”送给了他。然后,族长抬头望着这位年轻人,说道:“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我先告诉你这三个,够你受用半生了;还有一半,等你回来就知道了。”
年轻人谢过族长,就出发了。果然,年轻人靠着一股“不惧怕”的精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经历了很多磨难,添了很多伤心、后悔的事情。30年后,他回到家乡,又去拜访了那位族长。
到了族长家里,他才知道老人家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回来。”年轻人立刻打开信封,里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不后悔。”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曾说:“由于软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还感到后悔,那便是更加软弱。”这里的第一个软弱,我们可以理解为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当我们因此而犯错时,不为失误所累是一种智慧。精彩的人生应当是:尽力放手去拼搏、去努力,但却不犹豫和后悔。因为只要你后悔,那么代表你不但失去了一个过去,还失去了现在,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未来。
我容易陷进别人的情绪——戴上心灵盾牌,抵抗“情绪污染”
很多人或许没有听过“情绪污染”这个词,但这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情绪污染,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其他成员,尤其是主要成员的情绪,然后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情绪污染主要指的是坏情绪。也就是说,当你周围的人情绪很糟糕时,你也很容易被弄得心情不佳;而当你心烦意乱、脾气爆发的时候,你身边的人也会因此而变得情绪低落。
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是情绪传染的典型例子。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很窝火,狠狠地踹了一脚卧在旁边的猫。猫痛地跳了起来,跑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卡车司机看到猫冲出来立刻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踢猫效应”是一个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很容易传播到周围人的身上,给其他人带来或大或小的“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应该力求自己既不做一个坏情绪的传播者,也不轻易被他人的坏情绪感染。
首先,我们要保证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从别人那里“沾染”坏情绪。
美国知名专栏作家哈里斯说,“踢猫效应”中的每个被他人影响情绪的对象,都是情绪被他人控制的人。你的情绪由他人的行为来主宰,在完全不自觉的状态下,产生非理性的行为,破坏自己的生活。
的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今天真倒霉,上班打车的时候,碰到的出租车司机态度真的好恶劣,让我心情一下子变得不好了。”或者说:“跟我搭伙的那个同事脾气真的很暴躁,我每天都被他弄得很焦虑。”“今天买菜碰到一个男的真的很没风度,居然‘后来居上’,气得我也开始跟他抢。”……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抱怨,那么你就是将自己的情绪控制权交到了别人手上,任由别人左右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情绪的起伏变动,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别人的影响呢?下面几招都是不错的技巧。
第一招,让自己的情绪随时发泄出来,即使是小情绪。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平时不发脾气,但一发起来就如同“山洪暴发”,滔滔不绝。这多半是负面情绪累积的结果。这样不断地积累,其实是对身体和精神都非常有害的。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及时“卸载”小情绪,当心中有了不快时,叫上几个好友娱乐一番、倾吐一番,心情就会好很多。
第二招,“装”出一个好心情。美国心理学家霍特发现,人的好心情的确是可以“装”出来的。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自己的朋友弗雷德意志消沉,经常表现出一副情绪低落的样子。这天,他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但他清楚自己的神态看上去并不积极。于是,他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令他惊奇的是,当会议结束的时候,他那郁闷的情绪早就不翼而飞,而愉快的情绪正充满了他的身体。
由此,霍特认为,人的认知、行为、情绪这三者之间是彼此联系、互为因果的,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情绪好的时候才能表现出一副快乐的样子,如果你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假装很快乐,那么你积极的外在神态会带动你的情绪也变得积极起来。因此,即使你不开心,也请“假装”开心吧。
第三招,做一个有坚定的主见的人,让自己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就能防止过多地被别人所影响。
南美西部地区有一个神秘的溶洞,曾经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入这个溶洞探险,但其中有很多都没能从里面走出来。
一次,三个地质学的学生来到这里探险,其中一个学生负责在进入溶洞之后做记号。大概在走了十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已经非常疲惫。这时,那个负责做记号的学生突然大声喊道:“糟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做记号了!”另一个学生立刻大惊失色,埋怨道:“你怎么能这么粗心呢?我们可能都会被你害死!”两人争执了一会儿,渐渐流露出绝望和恐怖的神情。这时摸索了很久的第三个学生突然喊道:“看,记号在这里!我们只要沿着走就能走出去。”两个学生立刻有了精神,一步步跟着他走了起来。
二十几个小时过去了,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在不断走重复的路,但那个学生仍然认真地寻找着记号,并不断地说:“记号在这里……”学生们只好跟着走下去。又走了十来个小时,就在三人手电筒的电量都耗尽之时,他们终于看到了洞口的亮光……
过了很久之后,这两个学生才知道,原来当时那个学生根本没有发现什么记号,只是急中生智,给了一个错误的希望,使两人不至于失去斗志。
第三个学生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是情绪掌控的强者。这样的人不仅能坚定自我不被负面情绪侵蚀,关键时刻还能帮助他人走出情绪的泥沼,不因负面情绪而沾染灾祸。
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还要做一个不用负面情绪影响他人的人。如果你总是将负面情绪表现得很外露,那么它也会传染到别人身上,这不但会让你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而如果你不希望做一个带给别人烦恼的人,就必须要学会让自己的情绪通过其他方式发泄出来。比如,当你觉得心情不好时,可以到健身房去运动一番,畅快淋漓地跑、跳,让自己的烦恼伴着汗水一起被冲掉;还可以到KTV去唱唱歌,大声地歌唱也能让自己的心情好很多。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这些都比“倾倒”给别人要好很多。
总之,如果你不想被负面情绪困扰,就必须加强心灵修养,做一个既不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也不轻易将坏脾气传达给他人的人。
每件事都糟透了——别把抱怨挂在嘴边,也许错的是你自己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都沉浸在对周围事物的不满之中,抱怨交通拥堵,每天浪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太多,没时间好好休息;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导致身心疲惫;薪水低,生活水平总是提不上来,每次跟老板提到加薪,老板却总是含糊带过;另外值得他们抱怨的还有子女叛逆、疾病困扰、家庭不幸福……总之,喜欢抱怨的人总能找到一个抱怨的对象,并且他们总能见缝插针地将自己这种不满说出来,以示自己的不幸。
但是,抱怨会给事情带来任何改善吗?当然不会。无数事实证明,抱怨不会对事情有任何帮助,它只是一种负面情绪,给人徒增烦恼,甚至使人丧失正确的判断力。这样的人不但自己不幸福,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欢。更可笑的是,很多时候当你抱怨来抱怨去,最终你会发现,你抱怨的对象并不存在,值得被抱怨的可能是你自己。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农夫准备将自家的农产品送到另一个村子去,卖给那里的居民。他将货物装上船,哼着歌就出发了。由于天气酷热难耐,不一会儿,农夫就汗流浃背了。他心烦意乱,只想赶快完成运送任务,尽快返回家中。突然,他发现一只小船迎面向自己快速驶来。农夫一惊,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那只船却一点避开的意思也没有,直冲冲地驶过来,似乎有意要撞翻农夫的船。
农夫顿时气得大喊:“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对方依然没有让开的意思。农夫又大声吼道:“再不让开,你就要撞上我了!”但这完全没有作用。最终,农夫只好手忙脚乱地企图让开水道,但为时已晚,两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农夫彻底被激怒,他厉声呵斥道:“你会不会划船?这么宽的河面,你为什么一定要往我的船上撞?”农夫生气地抱怨了一通,却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刚才听他抱怨的,只是一只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个农夫就代表了生活中爱抱怨的一类人,而那艘空船则是他们抱怨的对象。抱怨得再多,事情也不会随着你的意愿改变。甚至抱怨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你抱怨得毫无意义,做错的只是你自己。如果你希望避免或者早点结束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你最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积极地去解决,从自身出发去解决问题。
有一个年轻人,他出生在1814年的德国,他的家庭非常富裕,他在家庭的庇护下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833年,他家道中落,并因为政治原因不得不逃到瑞士,这让他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他的脾气也因此变得非常暴躁。
有一天,他路过一块农田,这里刚刚发过洪水,原本长势良好的庄稼被摧毁,一片狼藉。他看到这一切,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伤感起来。这时,远处一个正在劳作的农民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不禁纳闷:庄稼已经长成这样了,他还在干什么?年轻人走近一看,那个农民正在卖力地补种庄稼,他非常认真,脸上没有一点不耐烦和沮丧的神情。年轻人问道:“庄稼被毁掉了,你一点怨言都没有吗?”农民回答:“抱怨没有一点用处,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我想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你看,虽然洪水毁掉了庄稼,但却带来了更丰富的养料。我敢保证今年种出来的庄稼一定比往年更茂盛。”说完,农民满足地笑了起来。
听完农民的话,他觉得受到很大的启发。是的,抱怨不能改变任何事实,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他的心情立刻豁然开朗了。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药剂师助手,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科学研究。那个年代,因为婴儿没有合适的奶制品,导致死亡率很高。他于是开始研究可以减少婴儿死亡的奶制品。在研制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每次他想要抱怨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个农民的话。于是他又停止抱怨的念头,积极投入到研究中去。
186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公司,用他研制的一种将牛奶与麦粉科学地混合制成的婴儿奶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个因母乳不足而严重营养不良的婴儿的性命。从此,公司辉煌的百年历程就开启了。这个年轻人就是亨利·内斯特莱,他所创立的公司品牌就是雀巢。
一个人无论怎样有才华,如果他的生活中充满抱怨,那么很难想象他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潜心做研究,最终取得一番成就。抱怨就像一种慢性毒药,会让我们的意志不断受到消磨,最终溃败、消亡。
抱怨的负面作用还在于,它会让原本已经糟糕的事情更糟糕,会让所有的希望之门都关闭。而不抱怨、用积极的心态生活,则会让你在绝境之中逐渐找到光芒,并将之无限扩大,直到自己得到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