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的快乐指数这么低?莫非中国人没有快乐基因?不然,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人在闲暇时最聪明和最理智的,他们能够发现许多生活的快乐。罗素也曾盛赞中国人具有极大的创造快乐的能力。那么本该属于我们的快乐哪里去了?谁是偷走我们快乐的罪魁祸首?我们该怎样防止我们的快乐丢失?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是一阵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的心境有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当一个人心境不佳时不要过分独自地冥思苦想,最好将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或是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心理学上称之为“心境转移”。
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特殊的“解释方式”。当推销失败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种事,我总是久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客观原因,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或者甚至怪罪对方。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对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时,乐观主义者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而悲观主义者只把成功视为侥幸。
我们再认真地环顾一下四周,确实觉得周围阴郁沉闷的人越来越多,机械僵化的人越来越多,狭隘计较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庭广众之下挂着一副快乐的面具、而实则不快乐的人也越来越多。少年不快乐,成人也不快乐,没钱的时候不快乐,有钱了也没有快乐;当不上官的不快乐,升了官的仍然不快乐。快乐,变成了大多数人很难求得的一个人生感受。生活中,很少有真正开开心心地从心底感到快乐的人。
其实无论中西,对“快乐”的词义解释都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欢愉,所以它叫“快乐”而不叫“慢乐”。钱钟书老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快乐》里,用了这样一个感觉化的词语:“飘暼难留”。因此,在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快乐。钱钟书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我们终日为工作忙碌,为生计奔波,在人生的旅程上行色匆匆。许多人,许多时候,甚至无暇顾及这个问题。但是,快乐与不快乐的困扰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生命当中的。从我们哭着喊着脱离母体,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快乐的追寻,对痛苦的拒斥。
如此看来,各种负面情绪、自身的人格缺陷、面对挫折的错误应对方式,常常让我们在痛苦中煎熬。也让我们失去了本该有的快乐。
因此,远离不良情绪,你就已经拥有了快乐。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不去想自己快不快乐,快乐其实就是在你的身边,而你却没有感觉到,这是正常的,不要老是觉得快乐太少太少,肯定还有很多快乐的事没被你注意到呢!
高中生想到:“有朝一日,我毕了业,不必再听师长的训,日子就好过了!”他毕业之后,又觉得必须离开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离家进入大学后,他又暗下决定:“拿到学位就好了!”好不容易领到文凭,这时他却又发现,快乐要等找到工作才能实现。
有的时候,所谓的快乐就是你做最最平常的事情。不要太苛刻的要求自己,原谅别人不容易,原谅自己更难。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一些自以为是的缺点,在心理与肉体上惩罚自己。有些人饮食过量,有些人故意挨饿,有些人喝酒喝得人事不省,有些人处心积虑毁掉所有的人际关系,有些人贫困一生或疾病缠身。在所有的这些痛苦后面可能都有一种信念,坚持认为:“我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我有罪”或“我不配享有健康快乐”。对生病的人做个调查,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之中,相信自己应该活得健康快乐的人少得出奇。
快乐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有很多时候,人最不快乐的时候也会很快乐。
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我们不快乐的程度取决于现实跟它们“应该是”的样子之间有多大距离。如果我们凡事不苛求完美,快乐这档子事就简单得多了。我们只需要决定自己比较喜欢事物朝哪个方向发展,即使不能如愿,我们还是可以快乐的。
多想想你未来的事吧!或许你也应该多做做白日梦,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不要老想那么多琐碎的事情,你自然就能快乐起来。
快 乐 小 站
光鲜的外表掩盖不住我们内心的伤痛,抑郁、焦虑、多疑、强迫等肆意蹂躏着我们脆弱的心灵!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多的烦恼?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该怎样切除这偷走我们快乐的毒瘤?只要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观自省,就能找到窃取我们快乐的罪魁祸首,给自己做一次心理按摩,战胜心魔,找回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小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