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秀小说家
(1899年—1961年)
小传
美国小说家,曾作为记者多次奔赴战场,九死一生,是个典型的“硬汉子”。早期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表现了一代人的彷徨、失望和厌战情绪。
194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歌颂了主人公为反法西斯而献身的高尚情操。
海明威还创作了不少短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50年代创作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文体简洁、语言含蓄、善用动作形体传达情感,开一代新风。
代表作品
《风暴过后》(短篇小说)
《胜者无所得》(短篇小说集)
《没有女人的男人》(短篇小说集)
《第五纵队》(剧本)
《丧钟为谁而鸣》(短篇小说)
童年
center童年铸就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橡胶园,他爷爷曾参加过美国解放时期的南北战争,后来创建芝加哥基督教青年会,最后便选择当地的一个大橡胶园定居下来,开始做生意。
他父亲是一个医生,爱好钓鱼打猎,这一点给海明威影响很大,以致养成他一生的刚强性格,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母亲爱好音乐,在唱诗班歌唱得很好,并热心社团活动,是个有文化修养的妇女。
海明威一共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他从小和只比他大一岁的姐姐一起上学,穿一样的衣服,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希望他能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便给他买了大提琴,但海明威却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距离橡胶园三百多英里,那是密执安州北部的华伦湖,他们年年要到那里去度假。那里荒芜、偏僻、寂静,极富野趣。海明威随父亲在那里钓鱼、打猎,带给他不少乐趣。
在家时,海明威从小就爱看画报、看书,而且善于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上小学以后,他最喜欢的功课是作文,十一岁时他写过一篇纯虚构的故事《我的头一次海上旅行》,以船长儿子的口吻,描写了一次澳大利亚的航行。
给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违章打猎,他带着妹妹桑尼在华伦湖上划船,忽然从芦苇丛里飞出一只苍鹭。海明威不假思索地举枪就打,然后用报纸把鸟包起来,放在船上,后来被人发现了,被罚了15美元。
他父亲对孩子很严,不给零花钱。海明威在假期出去打工,挖土豆或给人家送菜,挣点钱和同学外出旅游,或学习拳击。
与此同时,他开始写小说,并有作品发表在中学《书板》杂志上。
创作准备
center投笔从戎
海明威中学毕业以后,最想干的事就是参军。不过,他知道父亲不会允许他此时去应征。他便在堪萨斯市的《明星报》找了一份工作,以此争取时间,有机会再报名参军。
到了第二年二月,海明威却获知由于自己视力不好,不能在美国远征军中服役。于是他与编辑部其他人商量,认为参加美国红十字会战地服务队一定能给他们以目睹欧洲战场的好机会。于是他们几个人报了名,红十字会把他们派往意大利防区。
在战场上,他们去最紧张的皮亚佛战区分发食品,海明威和这一地区的指挥官交上了朋友,终于获准在真正的战壕里做些事情。
一天清晨,他去前线分发食品,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他身旁,炮弹着地的地方有四个人,一个被当场炸死,另一个被炸掉了双腿,第三个也受了重伤,海明威伤得最轻,他扶起受伤的人往后撤,不幸的是,他又被三发机关枪子弹打中,昏了过去。
他的伤相当严重和危险,他被送到了医院,医生从他身上取出了20多块迫击炮弹碎片。
在医院里,他认识了一个女护士。她来自纽约,身材小巧端庄而又聪慧。她陪他散步,看赛马。海明威给她写了一封热情的信,向她表示爱慕,但是她没有同意。海明威很生气,但却一直没忘记她。十年后,海明威把她移植到了自己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成了女主人公的创作原型。
回国后,海明威成了英雄,因为他是在意大利受伤的第一个美国人。他又回到了新闻部门,从事编辑和撰稿工作。在芝加哥他认识了一位已成名的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安德森向海明威传授写作经验,劝海明威大量阅读美国作家和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读新潮杂志。
1922年开始,海明威开始向杂志社投寄诗作和短篇小说。随着文名的提高,他也和一些文坛名人发生争执,这与他的争强好胜性格是分不开的。1924年夏天,他和另外三个人一起到西班牙去。他们在狂欢节开怀畅饮,纵情玩耍。海明威和另一个美国作家斯图尔特在潘普洛那斗牛场,参加斗牛比赛。第一天,他们两人胜利地战胜了公牛。第二天,斯图尔特被牛绊倒了,这时摇头晃脑的公牛,冲向斯图尔特,用犄角把他挑起,甩来甩去。海明威立即冲上去,奋力想把斯图尔特从牛头上救下来。但是斯图尔特的肋骨却被牛角抵伤,差点儿丧命。事后,他们把这次事故报导发回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马德里,1924年7月28日——两位美国作家斯图尔特和欧内斯特·海明威在潘普洛那的斗牛场被一只公牛抵伤。他们在那里参加狂欢节,斯图尔特先生两条肋骨被抵断,海明威先生则被擦伤。他们俩都已获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海明威的好强性格是多么鲜明,而这也正是为他日后创作带来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成名作的诞生
center用艺术再现青年人的惶惑迷茫
丰富的生活经历,使海明威的创作日益成熟起来。他的第一部集子,包括三篇故事和十首诗,接着又出了一个名为《在我们的时代里》的速写集和短篇小说《大双心河》、《印第安人营地》、《雨中的猫》、《打不败的人》等。
1925年,海明威和哈德莱同一批侨居巴黎的英美人士去西班牙看斗牛,在这期间,友人之间因争风吃醋发生了争吵甚至斗殴。海明威深有感触,他把这些无谓的争吵升华为战后一代青年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并决定要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后来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前引用了一段《圣经·传道书》里的话:“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意思是,不管人间如何热闹、变化,大自然照常按自己的规律运转,即《太阳照样升起》之意。
书中写了三个“迷惘的一代”的人物:
第一个是巴恩斯,他是故事的叙述者。巴恩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生殖器被炸伤,因此他虽有性爱的欲望,却无做爱的能力。他同女主人公互相爱慕,却无法结为夫妻。他能够克制自己,他宁愿将爱慕的人让给第三者,但有谁能理解他内心的巨大痛苦呢?
女主人公阿施利夫人,原是个护士,英国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大战期间,她真正心爱的人死于痢疾,后来她嫁给了她并不爱的人,现在又闹离婚,准备嫁给另一个战争受害者。由于她一次一次地失去真正的爱情,导致了她对生活采取放荡的态度,她同巴恩斯的爱情,当然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阿施利是海明威创造的最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表面上潇洒、放任、敢作敢为,内心里却咀嚼着无可奈何的悲凉。
第三个人物,便是阿施利的未婚夫坎贝尔,他是个苏格兰人,也打过仗,但破了产。阿施利准备嫁给他,他却像“不知欠了多少人的债”似的,始终抬不起头来。他喝酒、骂人、借债,实际上却是个大好人。
这三个人的不幸都是因战争造成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哪还会有因爱情上的不幸,而导致精神上的“迷惘”呢?
作品发表以后,收到读者的热烈反响。多数作家、评论家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对话巧妙”,“行文干净,刚健活泼”(纽约时报)。批评家莱文指出:“海明威的写作有力度,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语言有一种敏感的听力。”也有意见不同的,主要是英国人,他们嫌海明威人物写得不够好,没头没脑,没有过去、传统和记忆。
其实,小说本不应有一个模式。只要在文学诸要素方面,如主题、人物、语言或其他,有某些方面突出,就应该说是一部好作品求全责备、完美无瑕的作品是不存在的。好与不好,只是相对的,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作品,那只能导致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那么文学还有什么生命力呢?海明威这部小说,艺术地反映了当时一代青年人的惶惑、彷徨、迷惘……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巅峰之作
center两部具有世界声誉的巨作
在海明威一生创作的作品中,有两部是具有世界声誉的。
第一部是他的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写的是一个名叫亨利的美国青年,在大战期间志愿参加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开车。他结识了一个英国护士凯瑟琳,开始只是同她逢场作戏,两人并不相爱,亨利腿部受伤后去米兰治疗,由凯瑟琳护理。
亨利在凯瑟琳的细心照料下,身体很快得到恢复,同时他们之间也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亨利伤愈返回前线,正赶上意军败退,亨利在撤退的路上,因有外国口音,被意大利保安部队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要对他进行抓捕。
亨利伺机逃跑,找到了凯瑟琳,他们一起逃往瑞士。他们共同在一起愉快地生活着,不料后来凯瑟琳在分娩时难产,大人婴儿一起死去。
亨利伤心万分,告别了“石像似的”凯瑟琳,独自“走回旅馆”。
由于这部小说深刻地把厌战思想推向了极致,较以前那些同类主题的作品,更胜一筹,因而受到世界各地,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害国的读者的欢迎。
海明威的另一部受人推崇的作品,是他在晚年时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也是他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
小说写一个老渔夫捕到一条大马林鱼,那条鱼拽着沉重的钓丝把小船拖向很远的海上。
两天以后,人们在往东60英里的地方找到了这个老人,他们看到马林鱼的头部和上半身被绑在船边上,剩下的鱼肉还不到一半。
鱼还在深水里游,拖着船,老人跟着走,一天一夜,又一天一夜,等鱼浮出水面,老人划船过去把它钩住。鲨鱼游到船边,袭击那条鱼,老人一个人在小船上对付鲨鱼,用桨打、戳、刺,累得他精疲力竭,而鲨鱼却把那鱼能吃的部位都吃掉了。
渔民们找到他的时候,老人正在船上哭,他丢了鱼都快要气疯了,而鲨鱼却还在船四周打转转。
这篇小说没有传统的结构框架,很简单,就一个人——老渔人桑提亚哥,情节也是单线发展,但海明威在情境和细节方面,却做了大文章,尤其是关于捕鱼、击打鲨鱼等细节,写得非常充分,极其逼真,使作品具有了吸引人的魅力。
由于作品具有寓言意味,人们在读了以后,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从海明威一贯表现的主题考虑,可以说《老人与海》仍是海明威“硬汉子”精神的体现,它说明人在同自然的斗争中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但作品强调的是人要勇敢面对失败这一主题,这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趣闻轶事
center“硬汉”的注脚
海明威是伟大的作家、无畏的战士、不寻常的猎手、深海渔夫和斗牛士,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有一次,他捕到一条大金枪鱼,重达514磅。他使用了捕马林鱼时学到的技术,同鱼搏斗,一刻也不能休息。回到码头上,一个不知姓名的人,想要占有他的战利品。海明威也没看清是谁,挥拳就朝那人打去。那人不甘示弱,卷土重来,两人扭成一团。海明威凭着摔跤的过硬本领,终于将那人打翻在地,灰溜溜地走了。回到康普利特“钓鱼者之家”后,他冲了淋浴,发现自己在码头上摔掉了两个脚趾甲。吃晚饭时,他把打架的事告诉了在场的人,他们说那人是拥有几家杂志社的老板和出版商。“这一下,我的稿件市场,可要受到限制了。”海明威这样自言自语地说,颇有些后悔。
还有一次,海明威和他的情人玛丽,从西班牙去英属东非领地打算再同菲利浦·波西瓦尔共同狩猎。他想获得一个猎手夜晚在豹子出没的地方徒步打猎的经验。于是在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他躲在深深的草丛里,出其不意地猎杀了几只猎食的狮子。
一只狮子被他的飞镖击中,挣脱了飞镖,死亡的痛苦使它发疯了,直向他奔来。等到狮子离得很近了,他才一枪结果了它。他把狮子的肩胛骨和锁骨取下来,留给了远在哈瓦那佛罗迪塔饭店的一个弹吉他的小伙子。
为了一睹维多利亚大瀑布的风采,海明威和玛丽租了一架四座塞斯纳单翼飞机。驾驶员马什带他们飞往那里,把他们送入腹地。在瀑布附近,马什驾驶的飞机同一群朱鹭相遇了,为了避免碰撞,他驾机俯冲,撞上了一根被遗弃的电线杆。
飞机坠落下去,受伤最重的是玛丽,她被撞断两根肋骨。他们在飞机旁的空地上熬过了一夜,四周经常出没的大象使他们深感不安。
第二天,在附近的河上,他们搭乘一艘游艇,去了布蒂亚巴,他们在那儿又租了一架飞机,飞机刚起飞便坠落下来,接着起火燃烧了。当时一架前来搜寻的飞机发现了他们之前乘坐的第一架飞机,便报告说遇难者无一幸存。
世界各地的通讯社得此消息后,很快发出了讣告。
第二次乘坐的飞机失事后,海明威受到致命的创伤:内脏错位,脊骨摔伤,用车送到内罗华救护站后,七窍还在出血。经检查,医生说可能有生命危险,然而,海明威却战胜了死神,随后的几天,他一直躺在床上,看了许多有关自己的讣告。
作为一个天才的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但他又是那些少有的、真正古怪的人中的一个。他极其崇尚勇敢,教给别人许多关于勇气的事情。但1961年7月2日的早晨,他竟以极大的勇气,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个动作,用那枝镶银的12口径双筒理查逊猎枪,把枪口瞄准了自己,结束了他的一生。
耐人寻味的是,海明威家族似乎有着自杀的“传统”。就在32年前,海明威的父亲,也正是用这枝猎枪,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而54年之后,他的弟弟莱斯特·海明威也是以这种方式,来解脱他得了糖尿病的痛苦,而命归黄泉了。想来真不免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