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心灵中还有一块“净土”,精神上还有崇高的追求,一个人总是还有希望的。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比如,你认识的人中,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而你自己本来比他们强,可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这样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你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贪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逆境之中。
在生活中,因得到一点东西就兴奋狂跳,又因失去一点东西就捶胸顿足的人,本身就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重未来发展。人的一生,难免有低潮之时,有不尽如人意的阶段,甚至身陷环境恶劣的氛围中。举目四望就会发现周围净是些卑鄙之人、粗俗之人等等。此刻,你稍不留意,心神稍不稳住,便会沉沦不去,与周围的恶劣环境、卑鄙之人同流合污,那就等于是害了你自己。
李某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能干也很有实力的地方官员,因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几年,当他知悉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生活条件都比他好时,心里总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职位也比他们高,可钱却比他们少。而且自己作为一局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经济上却不如他们,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最终成了一名“死缓”的囚犯。
可见,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和尚撞钟,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否则,更会在逆境中越陷越深。因此,在困难的处境中,你一定要心有所主,精神上要保持住一块“圣洁之地”,时时警诫自己,在此基础上聚积能量,努力摆脱困境,最终达到较好的生存状态。
要保持心灵的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剂灵丹妙药,这种心态的优势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因一时得失而前功尽弃。
美国一个叫露西尔·布莱克的人心里就曾经充满着痛苦和不甘。露西尔那时在亚利桑那大学学风琴,在镇上一家语言障碍诊所工作,还在绿柳农场指导一个音乐欣赏班。平时,露西尔就住在绿柳农场里,并经常在那里聚会、跳舞、在星光下骑马。可是,有天早上她因心脏病而倒下了。“你得躺在床上一年,要绝对地静养。”医师对她说,但医师并没有保证说她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健康。在床上躺一年,这对露西尔意味着她将要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或许还会死掉!因此,一时间她感到毛骨悚然,又悲痛又感到愤恨不平,却还是照着医师的嘱咐躺在床上。这时,她的邻居鲁道夫先生告诉她:“你以为在床上躺一年是个不幸?其实不然。现在,你有了时间去思考,去认识自己,心灵上的增长将大大多于以往。”露西尔听从了鲁道夫先生的教导,平静了下来,读些励志书籍,试着找出新的价值观。一天,她听到收音机传来评论员的声音:“唯有心中想什么,才能做什么。”这种论调露西尔以前不知听过多少次,这次却是第一次深深听到心坎里,她改变了主意,开始只想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欢乐、幸福、健康。露西尔开始强迫自己每天一起床就为拥有的一切赞美感谢:没有痛苦、可爱的女儿、健康的视力、听力、收音机里优美的音乐、有阅读的时间、丰富的食物、好朋友等。过了一段时间,当医师准许露西尔在特定时间内可以让亲友来访时,她是多么高兴!好几年过去了,露西尔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活力,露西尔认为这一切都得感谢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她在亚利桑那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一年,因为她养成了每天清晨赞美感谢的习惯。
成功者的经验表明,人生的结局是好是坏,往往就在于能不能在困境中再坚持一下,能否保持心灵中的崇高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