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39645100000039

第39章 好事情要“顺带完成”

本章讲《庄子》寓言“蘧伯玉的绝学”

越重要的事越要轻轻放下,举重若轻。

勿螳臂当车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庄子·人间世》)

庄子说:

卫灵公请颜阖去做太子的老师。

卫太子天性残酷,如果任其自然就会危害国家,如果强以法度约束他,就会危及自身。

颜阖不知怎么办,他知道卫太子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但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颜阖便去请教卫国贤大夫蘧伯玉。

蘧伯玉说:“螳臂挡车,自不量力,是因为把自己的才能看得过高的缘故,那是危险的。养狮子的不敢用活物去喂养,怕会激起狮子凶残的本性。训人也一样,只能顺着他的性子,诱导之心不能显露,慢慢规正以致他没有过错。”

庄子这个故事旨在说明训人之道。训人即驯人,驯人与驯兽相同。

驯有驯之道,要柔不能暴,要慢慢来不能希望一下子就收服。

驯人之先是驯己。按捺心魔,我就是神仙。

自驯之道亦即驯人之道,懂得控制自己就懂得控制别人。

进退有度

蘧伯玉是当时著名的高人,《论语》记载,孔子曾热烈赞美蘧伯玉的美德。——“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君子啊蘧伯玉,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归隐,心里依然想着国家。

在蘧伯玉身上我们看到了进退有度,而不是死缠烂打。

死缠烂打是死脑筋,只会坏事。假使颜阖只知道一个劲教训卫太子怎么做人,那卫太子还不把他撕了?死缠烂打纯属找死。

进退有度,于己是福,于人不怒。

事情要“顺带完成”

先说“进退有度,于己是福。”

知道进退就知道死活。一般来说进是死,退是活。有进有退,则全盘都活了。一味猛进,不知收缩,轻则断手,重则亡身。

知道进退的人当然有福,因为他已看出事情虽因进步而成,做人成功则全是退让的结果。

我们试着来讨论做事之道。

今天上午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

最重要的事情要顺带做成,绝不能主要去做。主要去做、投全部精力去做,反而不成。

以颜阖教卫太子为例,颜阖虽是太子的老师,但不能把教太子太当回事,他应该少管太子,多管自个儿,但又处处挂到太子,这样他做的一切事都与太子有关联,一举一动影响太子至深。他再于恰当时候点拨太子做人做事做学问,事半功倍,“顺带”就完成了老师的使命。如果他一天到晚盯着太子教,太子就会烦他。

半熟最好

进退之度,在于半熟。

等条件完全成熟再做事,一做事情就老了。

没等条件完全成熟就上,刚刚好。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事情本身也在运动,也在长大。

自由有度

我再来说“进退有度,于人不怒”。

这句话意思是做人做事进退有度,就不会让人发怒,乃至拒绝。

关于这一点,列子也有详述。本篇中蘧伯玉告诉颜阖:你要顺从他、娱乐他,就能驯服他。

所谓“要想驯人,先要驯己”即此。

“不怒”即合作,事情就有成。

怒者,奴心也。奴隶经常发怒,乃至造反,比如斯巴达克斯冲天一怒,整个罗马帝国为之震动。

你不要激起人反抗的心。

你不要让人觉得我在做奴隶。

你要让人觉得自由,才好控制他。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此。

让他去自由,我来把握自由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