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39645100000006

第6章 懂得退让就可以享受成功

本章讲《老子·九章》“功成名遂身退”

追求为了到手,到手的往往是匕首。

《老子·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说:

东西抓多了就抓不住,不如算了吧。你把自己弄得很厉害,这不是长保之计。就算你金玉满堂,有很多钱。你也守不住它的流失。如果你因为自己有钱有势看不起人、欺负人,就会惹祸上门,自食恶果。你必须知道,一个人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做事不如做人,你把自己做好了,一切都好。所谓功成名遂身退,就是讲功成名就后要及时退下来,这才是天地正道啊。

“持”,抓东西。

“盈”,溢出。

“不若其已”,不如算了。“已”,停止,算了。

“揣而锐之”,也就是胸怀利器的意思,指做人很锋芒。“揣”,把利刃揣在怀里。“锐”,把刀磨快。

“自遗其咎”,即自找苦吃。“遗”,得到。“咎”,音jiù,灾祸。

老子这段话主要讲追求之害,人在名利面前应有节制。追求之害在于:东西多了搞乱你的心,人太厉害了自伤其身,世上没有不飞的钱,只有会飞的时间。因此凡事差不多就行了,要及早退下来。

我们再来读宋诗。

王安国(王安石的弟弟)《游庐山宿栖贤寺》:

古屋萧萧卧不周,

披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

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

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

忍更无诗向此留。

先解这首诗。“古屋萧萧卧不周”,指寄宿山寺睡不安宁。“披裘起坐兴绸缪”,指半夜起床思绪万千。“千山月午乾坤昼”,指看到月明如昼照千山。“一壑泉鸣风雨秋”,指听到瀑布奔流仿佛秋天的风雨。“迹入尘中渐有累”,指在这个世界混日子已经有段时间了,不免有些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指心里想超然物外但又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指明天我离开这里依然会惆怅吧,我又怎么能连一首诗都不留下来呢?

这句话问得好,让我来告诉他。——你想留什么尽管留好了,但你留得住吗?庐山还在,栖贤寺却不见了。即使栖贤寺还在,你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句早无踪迹。

你留不住的。

王安国这首诗半悟不悟的,正好被我用来当枪靶子。他说“千山月午乾坤昼”,仿佛有点明心见性了,但又接着说“一壑泉鸣风雨秋”,又堕入魔障中:明明是瀑布声,他却说是风雨——这种见风就是雨的人生态度害尽天下人。

他问:“心期物外欲何求?”是啊,你还求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王安国作此诗时,身居高官,这天游庐山,欲效高人之游,殊不知自己不是庐山僧慧远,怎能达到庐山境界?

庐山境界是什么?

是无山。

无山就是庐山并不存在。

这,就是慧远当年隐居庐山的原因——

他并非隐于庐山,而是隐于自身。

苏东坡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半悟。哪有什么庐山真面目,连这山也是并不存在的。

苏东坡与王安国相识,二人关系却不怎么好。但他们在糊涂方面却是一致的。同样一座庐山,白居易写道: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从迷惑回到了自身。

这就是庐山境界。

白居易高于苏、王二人远矣。

白居易退身得早,苏、王二人退身晚,尤其是王安国,身居高位,又无力回天,因此他的追求注定落空,把自己搞死。何必呢?这就是追求之害。

过分地追求就会把人搞死,就会把自己的生活搞死。

要死要活地追求,就叫不知死活。

不再要死要活地追求,你才能好好地活着。

猎豹追求羚羊,狮子追求小鹿,小鹿与羚羊不会追求狮子猎豹,它们追求草原,依然死在它怀里。

要有追求。但要有目的的追求,有节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