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听教育学家讲故事:成就天才的不朽神话
39747800000013

第13章 爱心:支撑生命的力量(7)

爷爷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就对汤姆说:“不要这么做,让我来告诉你一个更好的办法吧。”他让汤姆把乌龟带进屋里,放在暖和的壁炉旁,不久,小乌龟便感觉很热,于是,它便把头脚从硬硬的壳里探了出来,并主动向汤姆爬去。

小汤姆惊喜地看着爷爷,“很多时候人也像这个小乌龟一样。”爷爷说着看了看汤姆,又看了看小乌龟,“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人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相反,倘若以善意、亲切、诚挚和热情来对待他人,使他人感到温暖,那么,他就会主动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人的子女如匠人制刀,不经过锻打和淬火,绝难做成锐利的兵器。

——齐哲

医生的绝招

不能压抑孩子的个性,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当遇到孩子不听话时,适时地强硬反而会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孩子在外面和在家里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在家很听话表现很好的孩子,一旦到了外面就会变得非常难缠,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对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在公共场合,他们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发火,更不会教训他们,聪明的孩子正是抓住了大人们的这种心理而为所欲为。保罗就是最好的例子,直到有一天被老牙医治好。

8岁的保罗是汤姆医生的小病人。可是汤姆医生对自己的病人却相当头痛,因为每次保罗一来就会给同事们带来巨大的恐慌——他会将办公室里的一切物品搞得一团糟,医生们无法正常工作。他的母亲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在一边叹气。

一次体检后,汤姆医生开始担心,并不是保罗的病情无法医治,而是自己的人缘受到了挑战。因为保罗长了蛀牙需要转到牙科去治疗,汤姆医生将顽劣的保罗介绍给任何医生,都势必会得罪对方,损害彼此的友谊。在这个时候汤姆听说有一位老牙医很会对付小孩,所以汤姆医生就冒险将保罗交给了他。

保罗和老牙医的对抗开始了。

老牙医说:“小伙子,坐到这张椅子上来。”

“休想!”保罗晃着自己的小脑袋。

“我让你坐到上面来听到了吗?”牙医继续不慌不忙地说。

保罗看到牙医无动于衷,便威胁到:“非要我坐那张椅子,我就把衣服脱光。”

“你脱吧,孩子。”牙医镇定自若。保罗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于是开始脱衣服,他脱掉了外套和鞋袜,继续挑衅牙医。

牙医没有任何表情:“好,现在坐到椅子上来。”

保罗情绪激动:“你到底有没有听清楚?我说的是如果让我坐上那把椅子,就把衣服‘脱光’!”

“好吧,没关系!你继续脱吧。”牙医不紧不慢地看着保罗脱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

“好了,坐到这里来吧。”牙医对赤身裸体的保罗说。保罗无奈地坐到椅子上,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非常配合。蛀牙修好后,保罗问牙医要自己的衣服。

牙医回答:“很抱歉,去跟你妈妈说,衣服今天要留在这里,请她明天再过来取。”

保罗无奈透了,这种医生让他一筹莫展。他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光着身子跟母亲离开。

第二天,妈妈来诊所取保罗的衣服,她激动地对医生说:“太感谢您了!三年了,保罗一直用这个方法威胁我们,一到公共场所,他就用脱光衣服来威胁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幸好您戳穿了他,他现在变得听话极了!”

因为在公共场所,父母对孩子平时的限制和规定很难实行,孩子就会以此为保护区,形成“离家父母权”,他们知道父母在这些时候不会发火,就会趁机来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往往束手无策。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对待,让他的威胁落空或者马上把他带到没人的地方家法伺候。只要一两次,孩子知道自己的威胁不再起作用时,就会变得乖乖听话。

孩子太娇惯了,父母就被孩子束缚了。

——齐哲

别被贫穷压弯腰

物质的匮乏不应成为一个人自卑或消沉的原因。也许你无法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没关系,请给他寻找幸福生活的动力。

父亲去世的时候,杰克还不满10岁。当别的孩子还在尽情玩耍,还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小杰克就已经开始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同妈妈一起支撑起自己的家庭。不过,他心里明白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他必须这么做,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就这样,这个小男子汉便时刻想着为母亲分担重担。他从不向母亲要任何东西,可是,这次,他犯难了,因为他非常需要一本字典。

可是,看到妈妈每天为这个家呕心沥血,小杰克实在不忍开口向妈妈要钱。他躺在床上,一晚上翻来覆去,直到天快亮时,他才昏昏沉沉地睡着。第二天醒来后,他发现外边下大雪了,所有的道路都被大雪盖得严严实实的。刺骨的寒风让每一个想要去扫雪的人望而却步。

可是小杰克却一下子高兴了起来。他认为上帝给他制造了赚钱的机会。于是他就跑到邻居家里,向他们提出替他们清理房屋前的积雪,邻居接受了他的建议,工作完成后,小杰克也得到了他应得的报酬。

走出邻居家,小杰克想,应该还有很多人家都愿意让人替他们打扫积雪的。于是他就换了一家又一家。整整一天的时间,他都在不停地为别人清扫积雪。直到最后,他赚来的钱已经足够买那本他必需的字典了,并且发现还有剩余。于是他拿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朝家走去。

小杰克边走边想,今天实在是太累了,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突然又想到自己家里的积雪还没有清扫呢。于是他开始往家里跑,他不想让妈妈受累。

可是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发现自己家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了。妈妈已经做好了热乎乎的饭等着他回来。杰克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去做什么了,她用鼓励和赞许的眼神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她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懂事的,他将来也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物质的匮乏有时候不一定就是件坏事。越是贫穷越能让我们积极地去寻找摆脱它的途径,而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不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直到最后成就自己。当然了,贫穷绝对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贫穷当作自己不思进取的借口。只要乐观地看待生活赐予你的一切,挺直了腰板去努力改变不良的现状,你就不会一直贫穷下去。

孩子们的性格应该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环境的阻力。否则,他们就不能学会好好地生活,创造性地工作,适应各种情况。

——马尔库沙

吃肉与吃苦

吃过苦的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甜,必要的时候让孩子切身体验吃“苦”,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甜日子”是来之不易的。

10岁的罗伯特每天吃饭时,总会闻到一股从邻居家传来的肉香,他非常喜欢肉香,更加想吃肉。终于有一天,罗伯特忍不住问妈妈:“邻居家每天都吃肉,为什么我们家不可以呢?”

妈妈反问他:“你想吃肉了吗?”

罗伯特兴奋地说:“当然了!我已经好久没吃过肉了。”

“好吧,你跟我来。”妈妈把罗伯特带到一个工地,并找了一份搬砖的工作,搬1000块砖10美元的报酬。妈妈说:“快来搬,搬完今晚就能吃到肉了。”

罗伯特很努力,可是不一会儿就没了力气。“搬了100块了,已经有1美元。马上就会有2美元。”妈妈鼓励着罗伯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

罗伯特又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支撑不住,他非常累:“妈妈,这太辛苦了!”

妈妈说:“没关系,休息一下再搬。”

罗伯特于是搬搬停停,可是妈妈却从来没有停下,汗水已经打湿了妈妈的衣服。罗伯特累坏了,他不想干了,于是试探着问妈妈,妈妈回答:“亲爱的,不劳动怎么会有幸福的生活呢?想天天吃肉就得努力工作才行。”

天快黑时,活终于干完了,罗伯特已经直不起腰。妈妈领来10美元的报酬,晚上家里桌上摆上了罗伯特盼望已久的鱼和肉。

妈妈对罗伯特说:“亲爱的,你现在知道为什么邻居每天都能吃上肉了吧。因为他们白天先吃了苦啊。”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罗伯特的心灵,从此后罗伯特牢记“吃苦”二字,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

如果一个人总是坐享其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无需自己去努力,他的心灵劳动有别人为之代劳,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欢乐,什么是攀登高峰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

洒掉的牛奶

对孩子的教育,要同砌砖一样,必须打好基础,即使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使他们养成了习惯,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了。

6岁的小威特被父亲带去拜访一个朋友,并在朋友家住了几天。

一天早餐时,小威特不小心洒了点儿牛奶。按照家规,他是要受罚的,惩罚就是只能吃面包。小威特本来就很喜欢喝牛奶,父亲的朋友又为他特制了一种牛奶,还在上面添加了最好的点心,这对小威特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诱惑。在洒掉牛奶后,小威特的脸红了。他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不再喝牛奶。

老威特假装没有看见。朋友家人再三劝他喝牛奶,小威特还是不肯喝,并歉疚地说:“因为我把牛奶洒了,不可以再喝了。”

“这有什么关系,快喝吧!”

可是老威特仍然一言不发,继续假装没看见。小威特非常坚持,朋友只好向老威特进攻,他们觉得一定是老威特的家教太严造成的。

气氛很尴尬,老威特让儿子先出去,他对朋友一家说明理由。但是他们都责怪他:“孩子刚6岁,只是一点小错就这样惩罚,太苛刻了!”老威特解释说:“不是的,儿子并不是因为害怕我才这样做,而是他认识到这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法则才不喝的。”

但是朋友一家还是将信将疑,他们决定做个试验,就是让老威特先离开房间,让后再让小威特过来喝牛奶,看看结果如何。

老威特起身离开,小威特被叫了进来,朋友依然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并且对他说:“放心吧,我们不会告诉你爸爸的!”可是小威特无动于衷,他说:“我不能撒谎,即使爸爸看不见,可是上帝却看得见。”朋友继续劝:“可是我们一会儿要出门散步,不多吃点你很快就会饿的。”小威特回答说:“没关系的。”朋友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把老威特叫进来,小威特很感激父亲能够来为他解围,他流着泪向父亲说明情况。父亲听后冷静地说:“好吧威特,你的良心惩罚已经够了。现在要去散步,把牛奶和点心吃了吧,不要辜负大家的心意。”小威特听后如释重负,他高兴地喝了牛奶并吃了点心。威特年仅6岁,却有这样的自制力,这让朋友一家都深感佩服和不解。

如果我们热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有用的人干出一番事业来,就要敢于把玻璃罩除去,让他们经受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磨炼,在同挫折、逆境的搏斗中学会生活和工作的本领。

——胡思升

9岁孩子的“爱情”

真诚的沟通远比严厉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就是忠告的最佳效果。

一位中国小女孩因父母工作调动而转学到一家德国小学读书,她是同学们当中第一个有着黄皮肤、黑头发的异类,因此,受到全校同学的关注。不久,一位只有9岁的德国男孩宣称爱上了她。

在德国,这种事情很常见,可这位中国小女孩却并不像德国小姑娘表现得那么得意,相反她对此十分生气。她一再拒绝小男孩的靠近,可是那位德国小男孩却十分坦然,而且找一切机会接近她。

一次,小女孩生病几天没有来学校。谁知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里大哭大闹,并且说如果女孩不来上课,他也无法继续上课,他要回家了。

男孩回到家后,对父母说自己要跟一个中国女孩结婚。可是男孩的父母并没有像中国父母那样教训或指责儿子,相反他们一点也不感到惊讶,男孩的母亲还说:“很好!不过结婚需要很多东西的,要买房子、车子、婚纱、戒指……这些要花好多的钱。你想跟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婚就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以后才能同那个姑娘结婚。”男孩听得十分认真,他认为母亲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从此以后开始努力学习。

9岁孩子的爱情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爱情。那只是一种欣赏的好感,是一种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用高明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去教训。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就像德国小男孩的母亲那样,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并且为他指明正确的方向,而这种方向的指明并不是说教式的,而是巧妙地指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方向,从而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关系。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