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心理操控术:操纵他人心理,实现交际制胜
39751100000022

第22章 争取他人积极帮助的心理策略(1)

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不可否认,获得他人的帮助是人们进行社交的主要目的之一。可是很多时候,即使你积极地与人交往了,也未必就能够获取他人的帮助。事实上,他人之所以愿意为你效力,是因为这让他觉得愉快。那么,怎样才能将帮助你变成一件使对方觉得愉快的事情呢?本章将为你讲述如何让他人心底纯洁美好的想法和愿望自然流露,进而让他帮助你、与你合作的窍门。

1.让他人按照你的心意去办事

威廉·鲁道夫·赫斯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出版商,他拥有23家报纸、12家杂志。然而,他当初也仅在旧金山拥有一份报纸而已。

有一次,恰逢著名漫画家纳斯特来到旧金山,而赫斯特当时正在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他想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一些东西,以此来发动人们敦促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杠,从而提高乘坐电车的安全性。当他听到纳斯特来旧金山时,他立刻想到,如果请纳斯特画一幅相关的漫画刊登在报纸上,一定能引起人们对此事的普遍关注。

然而,事实上,纳斯特替他画的第一幅画却并不怎么让他满意。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位著名的漫画家心甘情愿地画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画呢?为此,赫斯特一直思考着。

这天晚上,赫斯特与纳斯特共进晚餐,赫斯特对纳斯特的那幅漫画大加赞赏一番,之后他又接着说:“这儿的电车总是出现事故,已经让许多孩子成了残疾、甚至失去了生命。有时候,我觉得那些电车就像吃人的妖怪一样,在街道上横冲直撞,视人的生命于无物。”

听赫斯特说到这里,纳斯特突然跳了起来,大声地叫道:“天啊,先生,我突然有了一个更好的构思,我保证能画出一张更加出色的漫画。请你把原来的那张撕掉吧,我重画一张。”

于是,纳斯特兴高采烈地回到宾馆里,开始挥毫作画,直到深夜。第二天,他果然送来了一幅符合赫斯特心意的杰作。

赫斯特在闲聊中,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借用这种暗示将想法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接纳了自己的创意。而在对方看来,还以为是自己灵感突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构思,从而高高兴兴地按照赫斯特的心意做事情。

由此可知,如果让对方相信,一切都源自于他们自己的创意或想法,而并非是沿袭他人的思路,那么就能够满足对方的“自尊心”和成就感,进而调动起他行动的积极性,让他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情。而那些总是能让他人为自己效力的人,无一不精于此道。

林肯主持白宫期间,有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叫查尔·撒姆纳。像许多有才华的人一样,查尔有些恃才傲物,想让他为谁效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林肯用了些技巧,很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虚荣心,让他相信,那些内阁的议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的谋划,以此来获得查尔对议案的极力推崇,从而使议案得以顺利地实施。后来,格兰特继任林肯做总统,由于不善此道,他对查尔·撒姆纳简直就是无计可施,很多时候都不能获得查尔的支持。

无疑,要认可并按照他人的想法来行事,这多少都会让人心里产生不适感,尤其是当他人的想法、创意或者计划比自己的想法还要好的时候。因此,如果想让对方执行你的计划,不妨采用一些技巧,使其产生“计划是出于自己”的错觉,让他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地去做那些你想让他做的事情。

2.激发对方的欲望

作为卡耐基钢铁公司的首脑,卡耐基和加里都曾希望作为金融界巨擘的皮尔帕特·摩根能够以巨资来收购卡耐基钢铁公司,这样他们将获得巨大的利润。令人惋惜的是,他们都未能成功地说服摩根。

后来,什瓦普出任卡耐基钢铁公司的CEO,卡耐基便把这个任务委托给什瓦普。什瓦普,这位精于攻心之道的总裁成功地说服了摩根。那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以智巧著称的什瓦普首先设计了一个让摩根无法拒绝的、倾听自己阐述信息的机会,然后他用了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心理策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什瓦普被纽约的多位银行家邀请出席一个宴会,于是他就告诉这些银行家,自己非常仰慕摩根先生,希望能够在宴会上与他见上一面,请他们一定邀请摩根先生出席。

在宴会上,什瓦普做了十分精彩的演说。他对自己所从事的钢铁行业的美好未来进行了展望,描绘了一幅让人神往的前景图。同时他还指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并将会成为一种商业主流,因为这种合作方式除了能够增进效率、促成良性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发起人创造巨大的财富。当然,他并没有露出演说是专门为摩根而设的痕迹,而是很客观地讲述了合并公司带来的巨大收益。什瓦普才华横溢、口若悬河,他所讲述的那种收益根本无法让人抗拒。果然,摩根也同样被这巨大的收益前景所吸引,在宴会后立刻找到他了解情况。当什瓦普解答完摩根的几个问题以后,摩根毅然地以4.92亿美元价格买下了卡耐基钢铁公司。就这样,什瓦普促成了一家拥有数亿资金、规模庞大的美国钢铁公司的诞生,而他也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什瓦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成功地激起了摩根的想象力,强化了摩根对金钱的欲望,从而完成了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收购。

与什瓦普相同,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也使用了同样的策略,收罗了很多意大利士兵跟随他、为他效命。

面对一群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意大利士兵,为了能让这些人听命于自己,这位年仅25岁的法国将军对他们说:“兄弟们,现在,我将把你们带到世界上最富足的地方去,那里到处都是繁华的都市和富饶的乡村,在那里你们可以吃到美味的面包、香气满溢的烤鸡,再也不需要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就这样,拿破仑激起了士兵们的衣食欲望,从而使士兵们心甘情愿地跟随他。

在占领米兰之后,这些士兵在衣食上都得到了满足,他们最强烈的欲望也不再是吃穿。于是,拿破仑又开始在他们的“自尊心”上下工夫,他用诸如“历史的创造者”、“家乡的英雄”、“亲人引以为傲的勇士”等充满激情的词句激发了士兵们建功立业的欲望,进而效命于他。

在埃及的金字塔下,他鼓舞士兵说:“弟兄们,四千年的历史都在等着你们!”类似这样的话,激起了士兵们想要成为历史主宰的欲望,进而产生了和他一起去战斗、共同成为古今无双的英雄的愿望。

在进攻莫斯科之前,他又鼓动士兵们说:“弟兄们,攻破了这座城,我们就能拥有丰富的供给和舒服的防寒营房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带着荣誉凯旋,就可以回到家乡与亲人共享天伦了。”他所说的这些正是士兵们最想要的,自然他们就肯为他效命了。

……

无数的事例都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即拿破仑非常擅长将自己的军事计划和士兵们的欲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利用“欲望”的咒语让士兵们为他效力。

因此,当你想让别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应该首先想办法刺激他去做的欲望,然后再进行一定的诱导。比如,如果你想让一位朋友和你一起去露营,你就可以对他说:“我对森林实在向往极了。到了那里,漫步在广阔的天空下,坐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听水流动的声音,在青草的清香中入睡,在篝火旁闻食物的香味……这是多么惬意啊!”

总之,将对方的欲望与你想让对方去做的事情联系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策略。

3.给予对方一个头衔

虽然头衔是虚的,不能增加人的经济收益,但却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人的自我成就感。很多人都通过给予对方一个光辉闪耀的头衔来获得对方的鼎力协作。

斯坦梅茨是一位拥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和无法估计的才能的人。然而,在他就任通用电气公司的行政主管时,他所管理的事务却乱作一团,因此,他被撤消了行政主管一职,而担任顾问兼工程师。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样一个事业上受挫的人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公司效力呢?

这时,高层管理人员运用了一些奇妙的驭人策略。他们给予了斯坦梅茨一个耀眼的头衔——“科学的最高法院”。一时之间,几乎公司上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斯坦梅茨的工程师非常了不起,他被称为“科学的最高法院”。而斯坦梅茨也极力维护这个头衔所带给他的荣誉,他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创造了很多奇迹,为通用电气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头衔是一种公开化的赞誉,面对它,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抗拒。头衔能够让许多人激动不已,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当然,还能够赢得他们的忠诚。一个小小的头衔真地拥有这么巨大的魔力吗?

其实,这当中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首先,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一个人被赋予某种头衔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就发生了改变。潜意识中,他将自己和这种头衔统一起来,如果他不按头衔的要求去做的话,他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也就是自我认知和言行冲突,从而产生心理不适。因此,为了避免认知失调产生,他一定会以积极的言行来极力维系头衔带给他的荣誉。

再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一个人被赋予某种头衔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赋予了某种社会角色。

著名心理学家津多巴曾经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都是男性。津巴多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监狱里的“看守”,另一组扮演“犯人”。

一天后,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进入了角色。“看守”变得十分暴躁而粗鲁,甚至主动想出许多方法来体罚“犯人”。而“犯人”则“垮”了下来,有的消极地逆来顺受,有的开始积极反抗,有的甚至像个看守一样去欺辱其他犯人。

人有一种将自身的言行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统一起来的本能,人很难抛开自己所拥有的头衔而做出格的事情。

作为美国劳工协会缔造者的赛谬尔·冈伯斯就是凭借这个策略走向了成功。在刚开始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困境除了缺少资金之外,还缺少同盟者。为此,他创立了“民间委任状”,专门对那些愿意组织工会的人授予荣誉称号。采用这种方式,一年之中他就获得了80个人的鼎力支持。从此以后,美国劳工协会的会员数目开始直线攀升。

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毫不吝啬地创设了许多崇高的头衔和荣誉。他制定了一种十字荣誉勋章,授予了1500多个臣民;他重新起用了法兰西陆军上将的官衔,并将官衔授予了18位将官;他还以“大军”头衔授予那些优秀的士兵……他通过给予他人头衔的方式赢得了众人的支持。

……

要想获得他人的鼎力支持,给予他人合适的头衔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这一点被无数事实反复证明着。

4.人情投资成本很低,但回报很高

生活中,很多人深知人情账户的重要性,知道今日的施予正是以后的获得。当他们落难或者不如意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施以援手。做人做得如此风光,与储蓄“人情账户”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人大都会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为那些曾经给予过自己的人效力。这是因为,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接受他人的给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否定,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为了重新找回自我价值,往往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回馈对方。

人情就是财富。积累人情这一无形资本是人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一生中最落魄的日子莫过于年轻时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那时,由于入不敷出,不得不把保姆都辞退了,由夫人杨绛亲自操持家务。虽然,为了生活,钱钟书的写作动机带有商业性,但他500字/天的精工细作,却跟不上商业性写作速度的要求。后来,全靠导演黄佐临推动公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钟书夫妇尽快渡过了难关。

许多年后,电视剧《围城》开拍,黄佐临之女黄蜀芹独得钱钟书亲允担纲该剧导演。

也许,有的人会说:“怎么就能肯定对方一定会还你的人情?这年头,秋后不认账的人太多了。”是的,对方会不会还人情是个未知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你不做人情储蓄,就一定无所得。如果对得失斤斤计较,不肯帮助人,这样的人是可悲的。撇开他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得不到帮助不说,也丢开社会对他的评价不谈,就其自身而言,他也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可悲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越战结束以后,一个士兵打完仗回到美国国内,在旧金山给他的父母打了个电话,说他想带一位朋友回自己的家。他的父母很高兴地答应了。可当父母听说他的朋友是一个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只腿的残疾士兵而且急需人照顾的时候,他们又对儿子表示抱歉,只答应给那位朋友另找一个可以养伤的住所。儿子坚持要让朋友跟自己一起住。这时父亲生气了,严厉地说:“孩子,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残疾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么沉重的负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因为这种事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我想你还是自己赶快回来吧,赶快把这个人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此后,这对父母再也没有得到儿子的任何消息。后来,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坠楼身亡,经警察局认定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