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我们在所谓的人际交往中,交往的对象是谁呢?对了,是人,是那些渴望被人赞赏的人。你指责别人既不能改变他们,也不能使他们得到鼓舞。那么还不如赞美他、给予他人欢乐,这也是人类最合情合理的美德。在美国,有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因精神疾病导致的伤害要比其他疾病的总和还要多。我曾经向一家著名精神病院的主治医师请教过导致精神疾病的原因,答案让我很震惊,因为答案并不是我认为的精神异常,往往是由各种疾病或外在创伤引起的。医师告诉我,至少有一半精神异常的人,其脑部器官是完全正常的。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人的精神会变得这样异常他也不能说得很清楚。但是,他很肯定地告诉我,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精神失常,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被肯定”的感觉,所以他们要去自己想象的另外一个世界去寻找这种感觉。
医师为了让我更清楚他的说法,他还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他的一个女病人,总是幻想自己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对她来说不是真实的。在那个世界里,她和一个贵族结了婚,她是个贵妇人,他们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原来,这个女病人是那种生活比较悲惨的人。她有一个不幸的婚姻,而且一直没有孩子,她渴望被爱,渴望性的满足,更渴望有一个孩子,还渴望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是,现实把她的梦想一个个都毁灭了,最后,她疯了。
说到这里,那位医师很无奈地告诉我:“其实说真的,就算我可以治好她的病,我也不忍心那样去做,因为现在的她,比以前快乐多了。”
听完这个故事以后,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这个可怜的女人,如果当初她身边的人能给予她一些赞美、肯定,她的丈夫能对她好一点,她根本就不会疯。现实生活中可以拥有的东西,她何必要去另一个世界去寻找。
在这里,我送给女士们一句我很喜欢的并且一直贴在我家镜子上的格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任何能够贡献出来的好的东西和善的行为,我们都应现在就去做。”
我每天都会反复看这句话,我希望它能时刻提醒我别忘了去喜欢、赞美他人。我相信,你和我没有什么不一样,男人和女人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谁都希望得到别人发自内心地、由衷地、真诚地喜爱和赞赏。
避免正面冲突,不做无谓的争论
人都会犯错,我也不例外。而且,我经常会犯一些很愚蠢的错误,即使我已经成年了。还记得那次是二战结束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在伦敦的一个宴会上得到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教训。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位战后不久用30天时间环游全球而轰动世界的史密斯爵士,我那时的工作就是这位赫赫有名的爵士的私人助理。一天晚上,我陪同他参加了一个专门为他准备的欢迎宴会。宴会开始不久,大家就都闲谈起来,这时,坐我旁边的一位先生给大家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到一句话:“人类可以变得无比的粗俗,但那位神始终都是我们的目的。”也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或是卖弄或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吧,他很自信地对我们说:“这是一句出自《圣经》的话。”
当时我能很肯定他确实说错了,那句话和《圣经》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句话出自威廉·莎士比亚的一本著作,我非常肯定。然后,我就开始做了一件让自己现在都后悔的事,我为了使自己显得比他聪明,看起来比他知识渊博,我授权自己作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家伙指出了他的错误。我当着大家的面告诉他,这句话是出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而不是他所谓的《圣经》。可没想到那个人十分固执,他不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甚至还愤怒地说:“这句话绝对出自《圣经》,你真是太可笑了,居然说他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然后,我们两个争论得不可开交。
故事讲到一半了,我想先停一停,因为我知道很多女士在这时已经和我产生共鸣了。因为你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而且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做出愚蠢的举动。
争强好胜可不是男人的专利,如果单从互相攀比的心理来说,女人这样的心理可能比男人还要多一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女人的虚荣心,自尊心都比男人要强。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支配,女性们都希望在特定的场合,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她会因为这样感到很大的满足。但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受到挑战。当别人试图改变你坚持认为正确的想法时,你也一定会严守自己的阵地,坚决不做出任何退让。别人也是会这样做的。所以,大家都不甘心落后,就开始争论起来,而且一定要争论出个结果来,但其实这样的争执往往除了让争执双方的关系更尴尬以外没有其他的结果。
好了,让我们回到刚才那个故事吧。我们争论了一会儿以后,谁也不能说服谁。我突然想起来,坐在我一边的是一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他就是我的老朋友加蒙。所以,我让加蒙作裁判,来证明一下,我们到底谁是正确的。
加蒙偷偷地用脚踢了我一下,然后说:“戴尔,你确实错了,这话确实出自《圣经》。”当时的感觉,我真的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反正让我很不舒服,很难受。
宴会结束以后,我很生气地找到加蒙:“加蒙,你为什么那样做?那句话你明明知道它确实是出自于莎士比亚的著作。”加蒙点了点头,说:“这句话确实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戴尔,你是对的。但是你为什么要证明他是错的?你完全可以以后再告诉他,我们只是一个客人,你为什么不能保全他的面子?难道你想就这样多一个敌人?戴尔,记住,永远要避免和别人正面冲突。”
故事结束了,加蒙的那句“永远要避免和别人正面冲突”也被我永远记在了心里。我真的很庆幸我有这样的朋友,不知道女士们和别人争论不休的时候,会不会有这样一个朋友在你旁边对你说出这样的话?
但我推测就算你的身边有对你说这样的话的朋友,你在当时也听不进去,因为你的自尊心、虚荣心和优越感让你一定要通过争论来证明自己。我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在说这些话,我自己就是一个执拗的辩论者。年少时,我最喜欢参加各种辩论活动。至今,我也非常热衷于研究辩论术,甚至还有过写一本有关辩论的书的打算。数千次的辩论赛以后,使我得到了一个结论:避免辩论是获得最大辩论利益的唯一方法。
苏菲是一名载重汽车的推销员,她也是我培训班上的学员。她之所以来到我的培训班,是因为她从未有过一次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的经历。我和她谈过一次话,然后我就知道她为什么推销不出去产品了。她的专业知识其实已经足够了,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喜欢和顾客发生争执。每次只要买主说出一丝贬损她的产品的话,她就会气愤地与人家进行一场争论。她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反而她还认为自己教会了那些家伙一些有用的东西,只是结果就是汽车没有卖出去。
对于她的这种情况,我教她的办法很简答——保持沉默,当别人说了她不愿意听的话之后,就保持沉默,不要和人发生冲突。如今苏菲已经是他们公司的销售明星了,事实证明我的方法是有效的。
女士们,也许你并不是推销员,但是其实你每天也在推销东西,只不过推销的不是载重汽车而是你自己。女士们都希望成功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就立即停止与人争论的习惯。有的女士不但不能做到这一点,反而陶醉在那种与人争论的美妙感觉中,她们觉得在争论之中自己永远都不会失败。
老富兰克林曾经说:“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不过,这种胜利是十分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我十分赞同富兰克林的话,因为我也认为争论不休对于女士们来说真的没有一丁点儿好处。
女士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妄图通过争论来改变对方的想法,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而且相当愚蠢。就算你的观点是对的,可你根本不能改变对方的思想,即使他知道自己是错的。而你在这种无聊的争论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你争论下去,得到的可能就是暂时的、口头的胜利;你停止争论,得到的将是别人对你永远的好感。聪明的人都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这两者是不可兼得的。
我喜欢林肯,因为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真的表现得很成功,他所有的技巧不仅适合和他一样想要取得成功的男士,对于女士们同样也适用。有一次,林肯重重地责罚过一个年轻的军官,因为年轻气盛的他与别人产生了争执。林肯狠狠地对他说:“与其因为争夺路权被一只狗咬,还不如事前给狗让路。不然的话,即使你把狗杀死,也不可能治好伤口。”
这是一句寓意颇深的话,而有人也确实运用这句话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巴森士和一位政府税收的稽查员发生了争执,作为一位专业的所得税顾问,他坚定地认为那名稽查员让他缴纳的税款一笔死账不应该纳税。双方争论了一个多小时,还是谁都没能说服谁。最后,巴森士冷静下来,对稽查员说:“好吧,与你必须做出的决定相比,我们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尽管我曾经研究过税收问题,但我毕竟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而你却是从实践中学来的。”结果那位稽查员马上站起身来,不仅和巴森士说了很多关于工作的事,还居然和他讲起了有关他孩子的事,最后礼貌地告辞了。几天以后,他再一次找到巴森士,并且告诉他,他可以完全按照巴森士的意思去做。
巴森士虽然是一位顾问,可是他并没有运用什么高超的技巧,他只是避免了与稽查员正面的冲突,因为这就足够了。他只是满足了那位稽查员的自重感,一旦巴森士承认了他的重要性,他也会立即停止辩论。聪明的女士们,你们是否应该向巴森士学习这一简单的技巧呢?
宽容别人就是自我救赎
因为职业原因,我有很多心理专家的朋友。罗宾就是其中一位,有一次我去华盛顿拜访他,在吃晚饭的时候,他给我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罗宾参加过一个名为“拯救灵魂”的公益活动,也是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女士。这位已经59岁女士看起来并不开心,而且她的眼神里没有应有的对那些失足孩子的慈爱,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憎恨。罗宾因为好奇,主动走上前去和她打招呼,并问她是否需要什么帮助。伊丽莎白女士冷冷看了一眼罗宾,又用充满憎恨的眼神盯着那些孩子,恶狠狠地对罗宾说:“他们都是恶魔的化身,他们都是杀人犯!”
罗宾了解后得知,原来伊丽莎白当时15岁的儿子因为一次的意外,被一群社会上游荡的不良少年乱刀砍死了。从此伊丽莎白女士的心中就充满了仇恨,每当她上街看见那些在街上游荡的不良少年时,她都会想要冲过去把他们给杀了,而且这种冲动越来越强烈,甚至不受自己控制。
罗宾了解了缘由后,决定要帮助这位可怜的女士摆脱这种痛苦的煎熬。他再一次找到了伊丽莎白,对她说:“您好,夫人,您的不幸遭遇我已经听说了。对此我真的感到很遗憾。可是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而且仇恨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您不应该继续这样下去了,这对您其实也是一种煎熬。其实,您可以想想,那些孩子同样是受害者,他们也是很可怜的,他们很多从小就没有父母,或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抛弃了,社会也没有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温暖,更不知道温情和爱是什么东西。”
“那又怎么样?难道他们就可以夺走我的小乔治的生命吗?”伊丽莎白女士显然不愿意接受罗宾的话,很气愤地说。
“可您也知道,那只是个意外,那些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女士,为什么不能放下您心中的怨恨呢?”罗宾平静地说,“而且我可以向您保证,如果您能忘记心中的仇恨,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那些孩子,您会拥有更多的小乔治。”
“后来呢?她走出来了吗?”罗宾讲到这里,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了。“是的,戴尔,她做到了。她尝试着参加了拯救灵魂团体,每个星期她都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离她家不远的一家少年犯罪中心,和那些她曾经深恶痛绝的孩子们进行零距离接触。刚开始的时候,她也很不自然、很不习惯。可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发现自己心态慢慢开始转变了,她发现原来这些孩子真的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一面。那些孩子的内心都十分希望得到别人的爱,甚至有的孩子还希望叫她一声‘妈妈’。女性天生的母性使她彻底被这些孩子感动了,她不但融入了这个团体,而且还认领了两个孩子。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去看望这两个孩子。后来那两个孩子成功地从犯罪中心走了出去,伊丽莎白又重新认下了两个新的孩子,而且她说她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罗宾有些伤感地接着说:“前不久,伊丽莎白女士离开了人世。她在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说对我说,她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现在的她觉得很幸福。她说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她用她的爱心宽容地对待了那些孩子以后,得到的是自己一直渴求的天伦之乐。她说不是她拯救了那些孩子,而是那些孩子解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