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
39762400000021

第21章 销售为王,观察言行把握客户内心(1)

心理学家指出,个人内心的需求是决定其言行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够了解客户内心的需求,就能够把握其行为趋势和活动规律,进而制订出最具有针对性的、最有效的销售策略,从而产生最好的销售效果。学会读心术的确不是易事,但是通过阅读本章,掌握客户的基本心理规律以保证销售的成功率,却也并非难事。

客户也认为他是上帝

在客户看来,是自己创造了市场,给企业带去了利润,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就是上帝。的确,没有了客户,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因为了解这样一个现实,所以在客户与销售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客户往往也会以上帝的身份自居,对销售人员和产品表现出挑剔、苛刻的态度。作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一定要了解客户的这种心理。想要客户对你一掷千金,你就要先博得客户一笑,让客户享受上帝一样的待遇。

王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他所在企业的销售地区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天津。

一次,有一位天津的客户订购了一批白色包装袋。为了让客户满意,王先生前后将包装袋的规格修正了5次,但客户仍然挑剔。凭借多年的销售经验,王先生意识到自己碰上了一个“钉子户”,这类客户常常是为了刁难而刁难。但是王先生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本着“客户永远是对的”的信条努力着。

王先生一听到客户想要修改包装袋规格的想法后,就立刻带领手下的人按照客户的要求很谨慎地投入到设计工作中,没有一丝怨言,而这已经是该客户第5次要求修正产品规格了。然而,就在即将完成的时候,那位客户的电话又来了,说是包装袋的规格还没确定下来,仍然有修改的可能。面对这种情况,王先生并没有和对方争执,而是非常有礼貌地告诉客户,包装袋的设计已经到了尾声,他们已经开始准备寄出样品了,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再做其他改动。当时,对方答应考虑一下。3天后,那位天津的客户终于有了反馈信息,说不做改动了,请王先生按照预设的方案生产产品。就这样,20天后,15万个包装袋寄过去了,虽然客户有意刁难,但是王先生仍然圆满地完成了一笔生意。

每个客户或多或少都会以上帝自居,虽然他们有时会提出各种非常苛刻的条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要你的产品,他们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满足自己是上帝的想法。例如,客户会说:“我不认识你”、“你们的信誉好吗”、“我不知道你的产品”、“你们公司的客户不多吧”、“你直接说吧,要我买什么东西”等。这些都是自以为是上帝的心理在作祟,面对这样的客户,如果你和对方据理力争,很有可能会使双方关系恶化,进而失去客户。

其实,面对这种客户,只要你处理得当,同样能够赢得他们的心。让以上帝自居的客户购买你的产品是对你实力的考验,当你碰到这样的客户时,不妨试试以下技巧。

1.让客户把话说完后再发表意见

一些缺少经验的销售人员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一旦客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立即打断客户的话并进行否定。其实,这是非常不恰当的。这样会让客户觉得你没有耐心,根本不尊重他,进而拒绝购买你的产品。因此,当客户说话的时候,你必须认真地听他把话说完,即使当客户的话说到一半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根本不可能按照他的意思做,也不要打断他,而是要用心听完。只有这样,客户才能感受到被尊重,那么,即使你接下来委婉地拒绝,也不会被客户认为是过分的事情,客户会觉得,你也是实在无法让步,也是情有可原的。

2.即使否定客户,态度也要谦虚

作为销售人员,应该时刻记住尊重客户,在和客户的交流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样才不会因冒犯到客户的上帝心理而使彼此间的关系恶化,才能进一步与客户进行沟通。

切记,当客户认定并尽力证明自己的正确和你的错误时,否定客户和与其争辩都是不明智的,你应该用你的服务征服客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能采用恰当的应对方法,就没有不可沟通的客户。

行为密语

“客户就是上帝”,客户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在与销售人员接触的时候,他们难免表现出挑剔、苛刻、不近人情等让你难受的态度,但是,如果你能以诚挚的心为客户服务,把客户当成上帝一样对待,同样能够赢得客户的心,卖出你的产品。

从人的共性上把握客户的需求

1924年,克莱斯勒汽车成功地推出了一款新车型,前所未有地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这款新车的畅销,克莱斯勒公司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一时间名声大振。那么,克莱斯勒公司是如何知道这款新车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他们又是怎样预测出大众的心理需求的呢?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因为职业、生活习惯、背景、收入等诸多情况不同,需求也就不同。事实上,需求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即使是同一个人的需求也不可能一成不变。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的需求,华尔德·克莱斯勒并没有一筹莫展。他将人数众多的销售对象想象成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身上集所有客户的心理共性,也就是说,他是以一个具体的、典型的客户为对象,然后综合考虑这个典型顾客的客观观点、虚荣心、道德意识和习惯等一系列属性,来设计自己的汽车,决定自己的推销方案。

华尔德·克莱斯勒从众多的需求中寻找共同点,然后有意识地将这些共同点放大,从而制造出受大众欢迎的汽车。

的确,人的需求虽然多种多样、变幻莫测,但究其根本则是相同的。只要掌握了人的需求的共性,想把握好人的需求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人的需求到底具有怎样的共性呢?

1.人对同一事物的需求总是随着自己获得的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这是由心理学上的“幸福递减定律”所决定的。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饥饿的时候,吃一个馒头,会觉得馒头非常好吃,很香甜;然后,吃第二个时,会感到满足;吃第三个时,会觉得可吃可不吃,吃是为了不浪费;如果还要吃第四、第五个的话,就会觉得非常痛苦。东西越多,人对它的需求度越低,这跟人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异曲同工。

幸福递减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缺少一样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会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和满足;然而,当我们不缺它的时候,每多得到一件,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就会降低一点,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感到厌烦。

2.人的需求呈阶梯状分布,并且不断上升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形成阶梯状分布。生理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直接的需求,但是给人的满足感小;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最高层的需求,往往是在前面四种需求都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去追求,但它带给人的满足感最大,满足这类需求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每个人都沿着需求阶梯向上攀登,一个需求满足以后,又会有新的需求产生。而新需求的产生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个体感到缺乏些什么,即不足感;另一个是个体期望得到些什么,即求足感。一般说来,当人们有不足感和求足感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的情绪。为了摆脱这种情绪,进而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去努力追求,当达到以后,这种情绪随着满足感逐渐消失,又产生了不足感或求足感,进而引发新的需求。如此这般周而复始,不断递进。

对于上面这些信息,那些行销高手总是能够倒背如流。他们知道那些物质充盈、有头有脸的人物需要的是高端的、限量的、昂贵的、能够彰显其个人价值的商品;那些工薪阶层需要的是好看的、时尚的、价格适中的商品;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则是以实用、便宜为首要条件。

同样,身为销售人员,从人的共性上把握客户的需求绝对是不可不会的本事。

行为密语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作为销售人员,要想成功推销自己的商品,只有看透不同人们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推销,才有可能获得想要的成功。同时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不仅要在共性上把握用户的需求,而且要知道这些相同需求中的差异之处,只有在满足了对方的需求之后,才能更好地发掘新的需求。

解读客户语言中的隐秘心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日本首相换人,谁会出任新一届日本首相成为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探知的秘密。尽管很多媒体都竭力追逐采访那些知情的大臣,但由于大臣们严守机密,因此媒体一无所获。

这时候,有位精于人的心理研究的记者认为,想直接从大臣们的嘴里问出答案是不可能的,然而语言是人内心的一个重要体现,假如问题提得巧妙,一定能触动对方的心,使对方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通过对这种迹象的分析有可能探得秘密。那么,这个巧妙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呢?就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他发现三个候选人在体貌方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是秃子,一个是满头白发,还有一个是半秃顶。于是,他向那些知情的大臣们提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采访问题:此次日本首相是否将由秃子出任?

记者观察大臣们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都会下意识地思考,然后再笑着回避问题;而不像以往被问及首相人选时那样立刻做出快速的回应。那么,大臣们到底在思考什么呢?显然,是秃子、不是秃子是再确定不过的,自然不用思考;而如果首相人选是半秃顶的话,那么就会去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的问题。

就这样,这位记者通过观察获得了对方在思考的信息,进而通过分析揭晓了大臣们心中严守的秘密,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独家新闻。而事实也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的确是由半秃顶的东条英机出任首相。

由此可见,通过对人的语言的分析,能够获得一定的真实心理信息。

人们常说“言未出而意已生”,也就是说,人说话的时候,其语气、语调、语速、音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密码,关键看你是否能够读懂,会解读这些密码,就能知道对方心里所想。在销售过程中,不妨也留心“察一察”客户的言,进而获得一些对方的心理信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读人语言中所蕴含的心理密码的技巧:

(1)一开始说话就清喉咙的人多半感到紧张或不安。

(2)在说话时,不断清喉咙且声调有变化,表明说话人心存某种焦虑。

(3)有意清喉咙引起他人注意则是一种警告,是内心不满的一种表现。

(4)内心不诚实的人,由于心虚,说话多支支吾吾。

(5)内心卑鄙乖张、心怀鬼胎的人,声音会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6)有叛逆企图的人说话时多带几分愧色,其内容看似在为你考虑,其语气比平常显得殷勤、温和。

(7)内心过于兴奋,说话时就容易有言语过激之声,常常表现为语速过快、语调过高、声音过大等。

(8)内心平静的人说话也心平气和。

(9)内心清顺畅达的人,声音清亮、语调平和。

(10)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11)心有疑虑、拿不定主意的人说话总会模棱两可,不会直面问题。

(12)善良温和的人通常说话不多。

(13)内心柔和平静的人,语气亲和、语调平柔、语速和缓。

此外,心理学家还指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说话人的语言中流露出的心理信息更多、更直观、更纯粹、更容易让人捕捉。因此,在通过留心体察客户语言来把握对方心理信息的时候,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

行为密语

一个人的说话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其声音大小、快慢、高低往往能够反应出他的心理状态。在与对方谈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谈话,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解读对方的心理。

把握好客户消费心理的五个阶段

销售就是和客户打心理战,谁懂得迎合客户的心理,谁就能把产品卖出去,谁的业绩就好。因此,作为销售人员,了解客户的心理变化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终端客户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你详尽地了解客户的这五个心理阶段并加以把握,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你的销售成功率。

1.戒备心理期

当客户一开始接触推销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戒备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大约会维持8分钟,之后就会向接受你或者拒绝你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个阶段是推销员最难突破的阶段,此时客户对你并不信任,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在客户的重重猜疑下,与客户建立起双方的信任。例如,客户会问:“你们的产品正规吗”、“各种手续都齐全吗”等一系列充满猜忌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你可以事先将准备工作做好,如准备一些产品的证书、客户意见反馈等资料;其次,无论客户怎样挑剔,你都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并耐心细致地解答客户的每一个疑问,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这样,8分钟过后,客户就可能会认同你,你才能开展下一步的销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