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有效投资学:提升成功指数的致富秘籍
39763400000011

第11章 储蓄管理:一切投资的基础(1)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很多人最喜欢的投资方式就是储蓄,因为有了足够的储蓄,就不用害怕因失业而没有收入,不用害怕离婚后无依无靠,不用害怕无钱看病,不用担心遭遇意外后没有足够的钱来应急……实际上,储蓄不仅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有保障,它还是投资的基础。有了储蓄,人们才会有投资的本钱,才会有致富的希望。“股神”巴菲特、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麦当劳的日本创始人藤田田等财富大师的“第一桶金”都是靠长期的储蓄得来的。此外,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安全无风险,还有利息可享,何乐而不为呢?

财富来源于储蓄

约翰·邓普顿——193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并获得罗德奖学金,随后到牛津大学继续深造。作为最擅长逆向投资的著名大师,约翰·邓普顿的投资生涯一直比较顺利,他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大举买进,在网络科技的泡沫时期大量抛出。由于大多数时候都能够对市场做出理性的判断,他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约翰·邓普顿擅长股票投资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他最重要的理财方式并不是股票,而是储蓄。年轻时,邓普顿就有定期储蓄的习惯,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会坚持储蓄。据了解,就算在20世纪30年代全美经济陷入大萧条状态的时候,他也没有中断过自己的储蓄,依然像往常一样将自己收入的1/2存进自己的储蓄账户。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邓普顿已经拥有几百亿美元的身价,并一度成为美国首富,但是如此有钱,他依旧坚持储蓄的习惯。

约翰·邓普顿一直坚信“财富来源于储蓄”的投资理财理念,并始终在投资中身体力行。储蓄作为最安全、最保险的投资方式,是每个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储蓄是投资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储蓄资金做后盾,我们很难轻松地进行投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储蓄是基础,不储蓄,就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每天被繁重的工作包围着,马不停蹄地拼搏,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是,在忙碌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这些问题:这样拼搏是为了什么呢?除了赚钱,我们的生活是否应该更为丰富?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们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否有安全感?如果有一天无法再继续工作,我们有充分的财务保障吗?我们能够自己掌控时间、经济吗?我们想要多留点时间给家庭或是朋友吗?

实际上,我们拼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而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就是如果不工作,仍然不必为金钱而发愁。当工作不是养家糊口的唯一手段,拥有其他的投资收益的时候,我们不必每天为生计而奔忙,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时,我们就达到财务自由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拥有的钱越多,就越自由。

我们要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呢?答案就是储蓄。只有当储蓄账户里有足够多的资金时,我们才能不必害怕被老板“炒鱿鱼”,不必担心自己老无所养,不必担心自己没钱看病,不必担心自己生活窘迫……因为有了足够的储蓄,我们就可以不必为了赚钱而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舒适的生活了。

第二,储蓄的最终目的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揭示了人生的四种财务自由情况:一是雇员: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有限的经济收入,财务处于完全不自由状况;二是自由职业或小业主:同样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但是其自由程度要比雇员强很多,拥有小自由;三是企业家:他人为其创造收入,在财务方面拥有较大的自由;四是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取被动收入,是财务大自由者。

要想成为财务大自由者,就要做一个投资者,而储蓄是投资的基础。储蓄为投资提供了“种子资金”,只有有了种子钱,投资者才能播种,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否则,没有本金,即便是乔治·索罗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许有的人会说,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了,物价太高了,挣的钱都不够花的,哪里有闲钱来储蓄啊?然而这种逃避问题的说辞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不储蓄就没有“种子资金”,没有“种子资金”就无财可理。要想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更高的收益,解决当下财务紧张的状况,就必须少消费或延迟消费,尽早开始储蓄。

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银行利率又不断下调,单纯的储蓄不仅不能使我们获利,还会因为无法抵制通胀的压力而导致财富缩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使自己的投资多元化,寻找一些让“种子资金”保值的投资方式。股票、基金、债券、期货、外汇、黄金、白银等金融工具都可以作为备选的投资渠道。只要选对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小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就指日可待了。

第三,时间是实现财富增长最好的工具,储蓄和投资都是越早越好。储蓄和投资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越早储蓄,越早投资,复利效应就会越大,最终的收益也就越大。比如,假设每年的收益率保持18%不变,那么5年以后你的“种子资金”就能够翻2倍,9年就能翻4倍,14年就能够翻10倍了。换言之,倘若你用10万元的储蓄作为“种子资金”,在年收益18%不变的情况下,5年之后你就有20万元,9年之后你就有40万元,14年之后你就有100万元了。

巴菲特曾经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应开始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你的储蓄资金得到发展的动力,不断增长。投资的周期越长,回报也就越大,所以说储蓄和投资都是越早越好。”

简言之,只有拥有足够多的财富才能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要想实现财务自由,不是只赚钱就可以了,还要懂得将赚来的钱进行适当地储蓄,这样才能获得投资的“种子资金”,进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投资启示录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家境并不富裕,他后来能够成为拥有巨额资产的大富豪,一方面是因为他深谙投资理财之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一直坚持储蓄。正是这种雷打不动的储蓄习惯,为他存下了第一桶金,为他的投资提供了“种子资金”。因此,投资者要想通过投资以钱生钱,首先要做的就是储蓄。

哈佛人遵循的储蓄法则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来的人,大都和贫穷不沾边。为什么他们会那么富有呢?难道是因为名校出身吗?

2007年,许多美国人在次贷危机中倾家荡产,但有一个群体却安然无恙,那就是哈佛人。据相关资料显示,哈佛人之所以很富有,并不是由于他们出身于美国第一学府,有特别丰厚的收入,而是因为他们从不超额消费,并且有储蓄的习惯。

哈佛大学教给学生这样两个概念:正确区分“投资”和“消费”;储蓄工资的30%是硬指标,剩下的才消费,必须完成储蓄后才能进行消费。储蓄是哈佛人每个月经济生活的核心,只要每个月都坚持完成或超额完成储蓄指标,钱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哈佛大学最为著名的“哈佛理财教条”。

储蓄是理财的第一步,一定要坚决地执行它。没钱时,不管怎么困难,也不要动用积蓄。积蓄是财富的种子,如果我们把“种子”都吃掉了,那么致富也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因此,如果不甘贫穷,就一定要养成储蓄的习惯。收入是河流,财富是水库,支出就是流出去的水。要想水库里有水,就要关上闸门,让河水一点点地流进来。人生的第一桶金往往是靠储蓄得来的。

有一个人从穷人变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有很多人来向他请教致富的方法。而他却反问来求教的人:“如果每天你能拥有10个鸡蛋,但你每天都只吃掉9个,把剩下的那个放进篮子里,最后会如何呢?”所有的人都回答:“篮子再大,早晚都得有装不下的一天。”这个富有的人笑着说道:“致富的首要原则就是如果你有10个硬币,最多只能用掉9个,一定要留下一个。”

“九一”法则是理财的首要法则:至少把自己收入的10%“攒”起来,无论什么情况都不破例。即使你的收入只有一元钱,也要存起一角钱。水库流出去的水比流进来的水少,即使这个差量很小,水库也有被放满的时候。

那么,对于一般人来说,应该如何储蓄呢?储蓄的第一步就是做好规划,而且这项存钱的规划必须要十分具体和切实可行。如果只是在心里规划着“我今年要存30000元”,“这个月发了工资要存5000元”,那么你的储蓄计划十有八九是要泡汤的。不论是30000元还是5000元,虽然有具体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最后未必真的能实现。因为,你没有对这个数字做过具体的规划或预算,没有将自己林林总总的计划内消费和计划之外的消费都计算进去。

有这样一个案例:

敏敏在上学时就有一个愿望:在结婚之前独自去东京旅行,以此作为对自己美好青春的留念。但是现在已经参加工作,男友也有了,结婚计划都提上了日程,而她的东京之行却还遥遥无期。原因无他,“没钱”而已。当然,敏敏也不是那种看到什么都买的“败家女”,平常她也会有意识地去存一些钱。但是,也不知为什么,每当这些钱存到一定的数额时,就会冒出许多需要花钱的事情:房租该交了、几个朋友同时结婚、妈妈生病住院、闺蜜们要集体出游、拍婚纱照、夏天太热要买空调……大件上的林林总总加上小事上的零零碎碎,让本来月收入5000元的敏敏的银行存款数字跟每月的薪水数字如出一辙,就这些钱还是从年终奖里硬扣下来的,这对已经工作3年的敏敏来说仿佛就是一种讽刺。

“一个人的东京之旅”计划一次次被搁浅,敏敏开始反思自己的存钱计划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眼看只有半年的时间就要结婚了,按照她2万元玩10天的计划,她至少还要存1.5万元,也就是说自己每个月至少要存2500元才能让愿望实现。这样的话,她每个月可以拿来支配的钱就是2500元,除去房租和水、电、煤气等费用,再留出一部分作为意外开支,自己必须开始节衣缩食。朋友聚会尽量减到最少,减少逛商场的频率,并且将购置衣物的费用控制在一定数额之内,能不买就不买,午餐、晚餐开始自己做。

而且为了防止自己再忍不住乱花钱,敏敏为自己的工资卡办理了定期转存业务,每个月发完薪水的第二天,银行就会自动从她的工资卡上将2500元转为定存。这样一来,她也就不会再去随意支取这笔款项了。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6个月之后,敏敏终于潇洒地抛下男友,完成了自己梦寐已久的单身东京之旅。

虽然敏敏临时性的储蓄计划还有许多漏洞,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未必能坚持。但是,在储蓄之前为自己订一个目标、做一个规划是没有错的。要想把能存的钱存下来,就必须有这样一个具体的规划。先确定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数额,然后和自己的各种开销加起来看是多少,如果超出了收入范围,就要做适当的调整。调整的重点是,如果存款的数额可以不变的话,最好别去改变,先看哪些开销是不必要的,然后该精简的地方就要精简。如果还是超支,那就适当调低存款的数额。毕竟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储蓄计划就要先保证自己的生活不会因此而受到困扰,否则存款的计划很可能就会泡汤了。

储蓄计划是人们为自己度身定做的,所以一定要“合身”,这样,自己“穿”着才会“舒服”。也只有舒服了,才不会束手束脚,完成起来才会更有效率。那么,现在就拿起笔计算吧,早一天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存钱计划,就能早一天看到自己储蓄账户数字的喜人变化。

投资启示录

将工资中30%用于储蓄,剩下来的钱才能消费,这是哈佛大学著名的理财教条,也是哈佛人一直遵循的储蓄法则。哈佛人之所以都非常富有,与他们坚持储蓄有着必然的关系。因此,如果不想穷一辈子,就一定要养成“先储蓄,后消费”的理财习惯。将每个月薪水的15%~30%先存起来,用于储蓄;剩下的钱才能消费,并且严格规定自己只能用剩下的这部分钱进行消费。要切记,消费不能超支,储蓄不能动用,而且没有例外。

不可不知的储蓄知识

藤田田,日本麦当劳的开创者和管理者。1965年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71年开始创业,随后取得了麦当劳的特许经营资格,创立了日本麦当劳株式会社,如今这个会社已经发展为拥有10000多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超过40亿美元的大财团。

藤田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电器公司打工,并下决心在十年之内存够10万美元,当做自己的创业基金。为了存出这第一桶金,他坚持每月存款,而且雷打不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改变过。即使遇到突发状况或者额外用钱也照存不误,即使厚着脸皮四处借贷渡过难关,也不让自己的存款受到任何影响。他每月去银行报到,其坚持不懈的毅力甚至连银行的工作人员都为之动容。在近6年的时间里,他存了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