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基金组合投资
2009年9月,哈佛大学捐款基金对外公布了2008~2009年度财务报告,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年的收益率是-27.3%,不但比基准收益率-25.2%要低,而且低于所有大型捐赠基金的平均收益率-18.2%,这是哈佛捐赠基金近十年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而在2008年之前的十年中,哈佛捐赠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3.8%,一直是投资业界的翘楚。就在2007~2008年度财务报告还显示,其年收益率为8.6%,不仅比基准收益率6.9%要高,而且比所有大型捐赠基金的平均收益率-4.4%高很多。
虽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哈佛捐赠基金很难幸免于难,但是什么让它的表现与之前差距如此之大呢?哈佛捐赠基金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原因,即资产配置存在问题。
自2009年遭遇巨大损失以后,哈佛捐赠基金迅速调整了投资战略,尤其是其资产配置。在2009年年报中,哈佛捐赠基金表示,将重新整合哈佛捐赠资金的资产,将流动性的管理问题提到重要的地位,将在哈佛大学资深风险承受能力内、资金需求以及总体收益率要求之上,制订更加安全的资产配置方案。比如转让或放弃私募基金投资中比例低于5%的部分,并和私募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的主要管理人协调,降低之后的投资额度,将之前承诺的110亿美元减到80亿美元;将投资在价格高估的市场的资产撤出,转而投向那些被低估价格的市场;今后将把更多的资产投资到那些哈佛捐赠基金一直擅长精通的领域,比如实物投资以及固定收益的证券投资工具上。
在基金投资中,有一些投资者会有这样的错误理解:基金投资就是针对某只基金的长期投资。实际上,投资基金同样需要遵循组合投资理论,将不同类型的基金通过合理配置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投资收益。当然,倘若你投资基金的数量很小,比如几千到一万元,就没什么必要进行组合投资了。但是倘若你用于基金投资的数额很大,比如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就必须要进行组合投资了。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经说过:“证券市场变幻莫测,某类基金或是某个拥有某种投资习惯的基金经理人的表现不可能一直非常好。适用股票的组合投资则略,对于共同基金来说同样适用。”
在实际投资中,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虽然意识到了组合投资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运用这一策略的时候经常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将资金分成很多部分,分散投资到许多基金之中,这是对组合理论的错误运用。事实上,虽然分散投资有利于降低风险,但这绝不意味着资金越分散越好,资金在分散的时候要有一个度,分散有方才能实现分散投资的真正目的。所谓“有度”也就是说要适度分散资金。一般情况下,组合中的基金不宜超过3个;所谓“有方”也就是说挑选基金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以保证选出的基金都是优质基金。
第二个误区是:在基金组合中,多数基金的风格是相似的。这样一来,组合中每只基金的收益表现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和选同一只基金的效果差不多,完全体现不出组合投资的效果了。
那么,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进行基金的投资组合呢?
1.正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立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
我们都知道投资基金是有风险的,因此在投资基金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性确认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根据这个评估做出一个实际的投资目标,包括收益率、投资周期,等等。在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年龄、家庭负担、年收入、所投资金占个人资产的比例、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一般来说,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可以制订“进攻”风格的投资组合方案,即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投资组合;而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可以制订“防御”风格的投资组合方案,即低风险、低收益的组合。比如王先生单身,是某公司高管,他想要通过基金投资实现12%的高收益率,那么他的投资组合应该是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或者是配置型基金。
2.明确自己的投资时间
投资时间也是影响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重要因素。
倘若你的投资期限是30年之后的退休养老,这个时候你能承受的收益波动就相对较大,由于能够分散风险的时间跨度大,就算中间一时出现损失,还有时间等待基金的上涨,这时候,你的基金投资组合可以偏向于股票型基金。但是倘若你的投资目标是一年或是几个月,这个时候你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保证本金的安全,不能冒险求胜,这个时候,你的投资组合就应该偏向债券基金、配置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而非风险较大的股票型基金。
简而言之,在投资基金之时,必须要牢记基金组合策略的几个要点:避开人为的惯性误区,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时间以及具体投资资金等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投资启示录
在金融危机之前,哈佛捐赠基金的基金投资组合偏向于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股票型基金等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组合,这也是它在金融危机中损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经历了金融危机,哈佛捐赠基金在重新评估了哈佛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后,将基金投资组合转向实物投资和固定收益的证券工具之上,这正是为了降低风险,保障哈佛大学的资金需要,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哈佛大学的投资经验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在进行投资组合之时,切记在自身能够承受的风险能力基础上理性决策。
指数基金:指数上涨我赚钱
保罗·卡伯特,哈佛大学前财务主管,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的管理人,同时也是哈佛管理公司的第一任CEO。曾经在17年里将哈佛捐赠基金从2亿美元增加至10亿美元,
在数年前,哈佛管理公司决定,将哈佛捐赠基金投资组合的主要部分实行“指数化”,这就是本篇所说的指数化基金。这样一来,就算投资收益不会比标准普尔指数高,但是也不会低于它,而且还减少了原先需要着重管理的投资组合的规模。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股票有30%实行了指数化,你要管理的就是剩下70%的股票。
卡伯特曾经说过:“倘若我们19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有25%,也就是4.7亿美元实现了指数化,从流动观点的角度来说,我们就无需再操心这笔钱了。”
卡伯特表示,哈佛管理公司拥有一个积极的指数化投资基金,这个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运用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之上。它使我们好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不必忧虑。绝大多数投资经理并没有深入了解并使用指数,所以假如你无法“打败”对方,那就和对方站在一条“战线”上去。这种投资策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决定是增加风险还是减少风险。不过目前的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所以要想从指数化基金投资中获得显著的利润,似乎不太容易。
在牛市中,指数基金以其便宜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备受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追捧。那么,指数基金到底是什么呢?指数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一种,也被称为“被动型基金”,是相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的。
所谓主动型基金,是指在基金条款中没有明确规定其投资的具体个股以及每只个股的投资比例,基金经理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主动调整个股和仓位以获取最大收益的基金。常见的“灵活配置型基金”、“行业轮动基金”、“内需增长基金”等,都属于主动型基金。
而指数基金是指以指数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大部分或者全部成分股来复制指数的表现,指数上涨,基金上涨,指数下跌,则基金下跌。
相对主动型基金而言,它不会主动寻求超越市场的表现;股票投资的资产比例更高,往往高达95%之多,几乎达到了极限;并且它所购买的个股的种类比重也不是基金经理可以随意决定的,而是严格按照它所追踪的指数来配置的。
如沪深300指数型基金就是如此,基金资产的95%都会用于投资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并且投资于个股的资产所占的比例要与个股在沪深300指数里的权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基金总资产为1000万元,那么就有950万元投资到股市,而且全是购买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如果在沪深300指数中东方航空的权重占5%,民生银行的权重占3%,那么对应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所投资的950万元中就应该有950×5%=47.5万元用于购买东方航空公司的股票,而用于民生银行股票购买的资金为950×3%=28.5万元。
这就是指数基金,而正是指数基金的这种运作方式决定了指数基金的特点:
(1)与其他基金相比,指数基金是最便宜的。由于指数基金严格复制了它所追踪指数的个股配置,相对地,基金经理主动操作的成分就会减少,自然基金公司对指数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就会相对较低,这样一来,指数基金就比其他基金更加便宜了。
(2)股市景气的时候,指数基金是收益率最高的基金。如在2009年的牛市里,平均收益率超过83%的指数基金就有19只之多,其收益率都高过上证综指。而这主要是因为指数基金必须拿出95%的资产去投资股票,而主动型基金由于基金经理对风险的控制,投资股票的比重低于指数基金,自然在牛市中,其收益就要低于指数基金了。正是因为在前些年里,指数基金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收益,才使得“基民”们极力追捧。
在2009年里,指数基金的规模迅速从年初的900多亿增长到年末的3500多亿,增长了近3倍。
但是人们需要注意和思考的是,如果在熊市,指数基金又会如何呢?当然,肯定会跌得最惨的了。
(3)对于“基民”来说,指数基金的相关信息更加透明。因为指数基金相对于种类繁多的主动型基金来说,指数基金更容易判断和选择。
完全被动地复制了其追踪指数的风格和走势,因此其优势和劣势,包括它的持仓情况、每天的表现,“基民”们都可以随时知道。信息的及时披露和充分披露使得“基民”们更加容易地对指数基金进行选择和判断。
至于操作方面,由于指数基金是一种被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不能够进行主动操作,因此只能依靠人们自己进行操作。
人们如果对市场或者指数基金所追踪的指数具有一定的判断,就可以进行波段操作来获得收益。
如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你认为这很可能会刺激沪深300指数上升,那么你就可以提前买进沪深300指数基金,等到上升到一个峰值的时候卖出。
相反,如果你觉得中小盘股最近已经活跃到极限了,即将进入一个调整周期,那么你大可减少中证500指数基金的持有量,以规避风险。
但是,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要判断指数的走势是非常困难的,远比判断整个市场趋势的难度要大,因此,波段操作指数基金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事。
投资者想要规避这种风险,可以采用周期性配置的操作方式。当你的投资周期足够长时,可以长期配置它;如果投资周期相对较短,可以不像波段操作那么频繁,但可以通过把握市场是在低谷还是高峰,或是处于中间状态来周期性操作。
总的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被动投资产品,相对地,持有人操作就相对主动,但同时风险也相对较大。
投资者在投资指数基金时一定要对市场有较深的了解,而且操作的时候要谨慎。
在对指数基金做操作决策时,了解以下三个规律能够给你一定的帮助。
第一,大市值指数与小市值指数的表现的轮换周期为两个季度。根据统计,国内的大市值指数与小市值指数的走势的表现往往每两个季度就会轮换一次。也就是说,如果这两个季度大市值指数“跑”赢了小市值指数,那么接下来的两个季度,小市值指数往往就会“跑”赢大市值指数。
(2)小市值指数比大市值指数波动大。从近20年来美国指数基金的走势经验来看,小市值指数比大市值指数的波动大。也就是说,如果股市动荡,要想通过波段操作指数基金来放大收益的话,小市值指数基金比大市值指数基金更好。
(3)从长远来看,小市值指数比大市值指数收益高。如在国内,小市值股的代表是中证500指数;而大市值股的代表是沪深300指数。从2005~2009年年底,每一年中证500指数的收益都超过了沪深300指数,并且累计超过率高达90%以上。
了解以上三个规律对投资者投资指数基金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历史经验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人们在未来选择基金的过程中,可以将之作为参考,却不可以奉为定律,具体怎样选择还是要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再作决定。
投资启示录
哈佛大学前财务主管保罗·卡伯特肯定了投资指数化基金的优势,即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高,不过他也指出了投资指数化基金的劣势,即在有效市场中很难获得巨额利润。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指数化资金需要慎重,因为一般投资者很难判断指数的走势,虽然遇到牛市时的利润颇丰,但是一旦遇到熊市,就会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