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40354200000140

第140章 圣祖临(1)

时间进入了公元一〇〇九年,宋大中祥符二年,老天爷真的开始照顾宋朝了。在赵恒的国家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黄河没有改道,四川也没有造反的。一切都好,要想再找这样的日子,只有回到三百多年前唐朝的贞观之治,或者唐明皇李隆基的早期。

相反,党项人和契丹人却都掉进了深渊。

先说李德明,这孩子现在正过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日子。先说火焰,可真是温暖,他在辽国姥姥那儿得到了册封,还是西夏王。与宋朝也经过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五点和平协议:

一、封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二、每年赐茶两万斤、钱两万贯、银万两、绢万匹;三、给予内地节度使俸禄;四、党项使臣可以带着货物一边出使一边做买卖;五、开放青盐之禁。

而李德明的回报就是纳表称臣,在宋朝一方,他又姓赵了,叫赵德明。这样他就把党项人的东北方、东南方都稳定住了,不过真可惜,他也有他的西北方,那就是他的海水了——吐蕃人和回鹘人。

吐蕃人已经是解不开的死仇,而且实在太强。他刚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潘罗支暗算了,结果潘罗支的弟弟厮铎督转眼间就把党项人赶走,把凉州城又夺了回去。从此之后,李德明用尽毕生之力,以二十八年的超长光阴,再加上他那个仿佛神魔转世的儿子的帮助,才把凉州城搞定。可那太遥远了,这时他想都不敢想,只能在梦中对着凉州城流口水。

但他同时对回鹘人也下手了,就在赵恒登泰山小天下的时候,他两次派兵去攻打回鹘人的甘州,结果被人家一顿胖打,灰溜溜地回家。从此之后,也要近二十四年,还是由他那个儿子替他出马,才把回鹘人的家乡夺下。

这其间他对宋朝和辽国乖得不能再乖,整整近三十年啊,每时每刻党项人都生活在纷飞的战火之中,两处强邻,两面作战,让他们时刻都有灭顶之灾。可惜的是澶渊之盟后,辽国和宋朝都彼此圈养了对方,呵呵,成了互相的宠物,不然早就生吞了党项,养得肥了,再去修理对方!

这时一个问题出现——如果说赵恒是个贵族公子,他天生不爱战争的话,为什么辽国方面,像战争女王萧太后等人中之虎狼也放过了小德明了呢?

真的是因为当年李继迁娶了辽国的公主,一家人下不去手?开玩笑,真正的原因是李德明的运气太好了,或者说党项人真有兴盛的命运,萧太后就在这段时间里刚巧死去。

她就死在公元一〇〇九年,而且死之前大开杀戒,让辽国人人自危,等她死了之后,都各自庆幸自己还活着,半点打仗的心都没有了。

事情从澶渊之盟订立之后说起,萧太后带人回国,迎面就看到了自己春风满面的亲大姐——辽国皇太妃萧胡辇。这时要提一下萧氏姐妹们那位非凡的老爸,前宰相萧思温。他为了保险,把自己三个女儿分别绑在了辽国三位顶级皇亲的身上。

长女嫁给了太平王,也就是辽穆宗的弟弟,等燕燕的老公辽景宗登基之后,被封为皇太叔,于是她也就成了皇太妃;

次女嫁给了辽景宗的弟弟赵王,当时赵王在继承人排名上相当地靠前;

三女,就是现在的萧太后燕燕女士了。萧宰相的愿望顺利实现,三重保险终于生效,他成了无可争议的后族第一人。可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女儿们的命运也就此断送……

首先是都没丈夫了,太平王死得最早,长女先守了寡;二女儿的赵王倒是很健康,可惜火力太旺了,争皇位至死不休,基本上就是造反、被抓、放了、再造反、再被抓、再放了的N次循环,没完没了地折腾。可是辽景宗好脾气,比当年的耶律阿保机都能忍,就是不杀他。结果这人就得寸进尺了,在辽景宗病重的时候,他像是习惯性似的又反了一次。

不过情况变了,萧燕燕走上了前台,二话没说抓了砍头了事,一瞬间就让二姐进入了寡妇阵容。

而她二姐真不愧是和她同一个妈生的,相同的血液里一样的强硬泼辣。她没本事起兵为丈夫报仇,可在一次家宴上给三妹下了毒……燕燕没死,死的是她。她三妹亲自下令处死了自己的二姐。

斩草除根,只剩下了大姐。两人都没有丈夫,从此相依为命,要说明的是萧胡辇基本上是与萧燕燕同等级的人物,她的军事政治能力并不比妹妹低多少。翻阅辽史,辽太妃领兵出征,扫平北方蛮族的记载随处可见。就连死在澶州城下的萧挞凛,都是她的嫡系部下。而三妹对她也另眼相看,萧胡辇在辽国的北方边界驻守,拥有自己的军队部属,俨然女王一般,接受北方各族的朝拜。

可她却一点都不快乐,自古以来,疯狂工作的女性,几乎都有一个残缺的家庭。萧胡辇比不了她的妹妹,她没有韩德让,没有爱情,所以总是那么的阴郁。可这时竟然满面春风地来迎接妹妹,萧燕燕是多么的高兴!

可惜,她做梦都想不到,辽国的危机就这样出现了,最强的斡鲁朵和次强的斡鲁朵很快就展开了对决。

姐姐悄悄地告诉妹妹,她恋爱了。这时萧燕燕都年过五十了,胡辇姐姐贵庚几何呢?但燕燕才不管这些,她热烈地祝贺姐姐得到了幸福的第二春。然后悄悄话在继续,请问那个“他”是谁啊?

萧姐姐甜蜜且羞怯地说出了四个字:“挞览阿钵……”妹妹就皱眉,怎么没听过这个人,他是干什么的?

“一个马夫。”

妹妹的脸瞬间就沉了下来,沉默不语,气压在降低,最后只是意兴阑珊地问:“想玩多久?”

却不料姐姐的回答竟然是:“我要嫁给他!”

石破天惊,萧燕燕跳了起来。这不是疯了吗?和一个年青英俊,体壮力强的马夫谈个恋爱或许是别有情调的,可要嫁给一个低下的奴隶,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败坏了大辽国的体统,更羞辱了萧家的门楣,尤其是把她震烁古今的萧太后扔到了一个无比羞耻的地步——竟然成了一个马夫的妹妹!

这绝对不能忍受,哪怕是名义上的也休想!

萧燕燕的精神状态瞬间回到了当年二姐下毒时的家宴上,她不由分说就把那个销魂的马夫抓来,一顿痛打,然后远远地发配边疆,让他和萧胡辇永远别想见面。做完了这一切,她才转向目瞪口呆,变得冰冷僵硬的姐姐,她郑重许诺,一定会给姐姐找一个文武双全,英俊年少,而且门第相当的男朋友,完全可以保证会是一个年青版本的韩德让。

怎么样,这样总会满意了吧?

萧胡辇选择默默离开,她搞不清这是她的妹妹,还是她的老妈,但她和萧燕燕以及那位早就死了的二姐一样,说一不二,心里喜欢的东西一旦认定了,就永无更改!

她真的爱那个年青的马夫……一年之后,萧燕燕只好把挞览阿钵还给了她,让他们到北方自己的地盘上去逍遥快乐。

灾难于是降临。

挞览阿钵的心性绝不只是一个马夫而已,此人野心勃勃而且善于记仇。被毒打了一顿,并且被拆散了一年,富贵美梦险些被彻底打破,这让他从心底里恨透了萧燕燕。对于再次回到了萧胡辇身边,他感到的不是庆幸,而是郑重地告诉自己,机会来了。

他要当第二个韩德让,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男人!

这样就必须要把萧胡辇推上帝国第一女人的位置才行。于是他不断地挑唆,不断地哀求,不断地刺激,终于使萧胡辇决定起兵造反,可自始至终,她本人都没有争位的欲望,完全是一个陷入爱河的女人不由自主地去听从情郎的支配。

刀兵四起,辽国内部一番死拼,萧太后的兵力就算再雄厚,威望就算再高大,可她刚刚打完了澶渊之战啊,二十多万人马带出去,仅仅回来一多半,这是怎样的损失,并且这么多年以来,她都以强权者身份来统治辽国,对她怨恨的人不在少数。

更何况萧胡辇久经战事,部下也都是百战精兵。这场内部死斗的规模和残酷的程度,估计会比当年述律平和孙子耶律阮真的冲突起来要小些,但对契丹人的伤害要远远大于刚刚结束的伐宋之战。

最后还是萧燕燕赢了,可是民族内斗,手足相残,让萧燕燕既痛且恨。没有别的,大姐和那个该死一万次的马夫统统杀了,所有敢造反的只有死路一条!

当年操劳一世,精疲力竭的萧燕燕再一次胜利了,可她也垮了,身心俱疲,油尽灯枯,一生都走在命运之巅是什么感受?双手沾满鲜血,甚至是她亲人的鲜血,真的能像荷尔蒙一样去刺激神经,变得加倍的凶残暴戾,去更加兴致勃勃地享受杀戮吗?

无从得知,不过萧燕燕很快就死了。扔下了她的情人、儿子,还有一个虽然内部伤残,却已经收拾干净的帝国。辽国曾经在她的手里复兴,当她死去时,她又给它打下了长期兴盛的根基。后世人提起萧太后,偏激的会说她不守妇道,而且嗜血凶悍,是一个穿着裙子的男人,侵略成性的动物;喜欢她的人(主要是女性),羡慕她敢于追逐自己的个人幸福,而且真的完美地达到了一个女人只能做梦才能享受的快乐。

文武双全,人中龙凤的情人、听话孝顺,聪明懂事的儿子、还有那么巨大的个人资产(整个辽国啊),试想自有人类以来,这不就是无法超越的幸福巅峰了吗?

在这一点上,汉人的各位女强人们,比如汉吕雉太后、唐武曌皇帝等哪个比得了她呢?但这仍然归纳得不全面,萧女士不仅是在幸福指数上让上面这些女人们无法比拟,在政治成就上也让她们望尘莫及。

至少有一个起评名最高的单项上她独领风骚,无可比拟——战争女神。萧太后每战必亲临前线,从宋雍熙北伐时挽救国家,到澶渊之盟给自己的民族争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她都走在了士兵们的中间。

那时,她是一位显赫的太后,还是契丹族士兵们的祖母?为这样的女士战斗,是件光荣无憾的事。并且要说明一点,多么遗憾,汉人中久传不衰的宋朝女英雄佘太君、穆桂英的原型,就是她,这位美丽、聪明、强悍但也很无情的契丹女性……

她走了,这个世界一下子暗淡了好多。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宋朝的机会,该发兵时就发兵,趁着辽国死人快砍过去啊,管它什么盟约不盟约,连党项人的骆驼都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仇恨,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何况这个盟约早晚都会被宋朝打破的,为何不抓住现在这个好机会?

可赵恒不,他非常感激老天爷把他的契丹大婶干掉,看来祭天还是有用的,那么就变本加厉的再祭一些吧!他下令开始修筑“玉清昭应宫”。本意就在名字上,是感激上天降下天书,天既有昭,宋必有应,所以要盖这座空前华丽奢侈的大房子。请看它到底奢华到了何种地步:

宫址定在了皇成西北天波门外旧内殿直院处。预计此宫东西长三百一十步,南北长四百三十步,计有两千六百一十区,比他老爸赵光义时期营造的“上清宫”要整整大出一倍有余,而且用料之讲究,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是全国总动员。

史书记载:“其所用之木,则有秦、陇、岐、同之松;州,汾阴之柏;谭、衡、道、永、鼎吉之杉、松、桐、楮;温、台、衢、婺之豫章;明、越之松杉。其石,则淄、郑之青石;卫州之碧石;莱州之白石;绛州之斑石;吴越之奇石;洛水之玉石。其采色则宜圣库之银珠,桂州之丹砂,河南之赭土,衢州之朱土,梓州之石青、石绿,磁、相之黛,秦、阶之雌黄,广州之藤黄,孟泽之槐花,虢州之铅丹,倍州之黄土,河南之胡粉,卫州之白垩,郓州之螺粉,兖泽之墨,宣歙之漆,贾谷之望石,莱芜、兴国之铁……”

就连建宫殿时的用土都有讲究,原址处的土太低劣,赵恒下令要从京城的北面取土铺垫。根据需要,要达到土层厚三尺至十六尺不等,这就由此产生了一个建筑史上的谜。

当时的土,是以人力、畜力在陆地上运过来的?还是按某些历史记载,是临时挖了一条运河,从开封的城北到西北,在水上行船运的土?现在没有遗迹了,因为相传,宫殿盖好之后,这条河就被再次填平。但无论如何,光是运土这一项,就已经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浩大工程!

而每天在工地上干活儿的工匠,就有近三四万人,至于工期,最初定为十四年……

十四年,这个数字几乎接近了他伯父赵匡胤当皇帝的总年限,谁敢保证他能活到那个时候呢?所以要加快,而这就得找到能人。

最后国家财政部门第一把手亲自出马操刀,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丁谓丁大人终于走上前台,开始了他的辉煌仕途。

丁谓,字谓之,后改为公言。苏州长洲(今属江苏)人,生于公元九六二年,现在四十七岁。正牌的科举进士。回顾一下他的履历,此人起步之高,使人头晕。他高考中举之后,第一个官职就是大理评事、饶州通判,已经是一省之副省长。只过了一年,就调回了中央,以直史馆、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去采访。回来之后,把当地的茶盐等重要问题来了一篇利害判断,就当上了转运使。

这已经是唐朝的节度使的身份了!并且还兼职三司户部判官,真的是京都里有房,地方上有粮,肥得没有天理。再以后他接的活儿就比较凶险,朝廷要他去川峡路那边去公干,命令一下,朝野同志们就开始给他采买花圈。

很简单,丁谓快挂了,那时候正是四川闹兵变,王均称大王,宋朝打得非常艰苦。但是丁谓的能力也真正的显示了出来。富贵险中求,他一下子更加出人头地。

王均叛变时,宋朝先是征调了当地施、黔、高、溪等州的蛮族子弟去当兵,可没承想王均是个地头蛇,早就把当地的蛮族给同化了,这些少数民族的子弟兵们临阵叛变,杀得宋朝大兵措手不及。怎么办,贼越杀越多,可当时西北的李继迁闹得更欢,再调兵根本就谈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