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祖国的自然保护区
40403700000005

第5章 华北地区(2)

北京、天津自然保护区

蓟县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

蓟县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境内,面积达900公顷,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

中上元古界剖面展布在山峦重叠的燕山南脉,以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质地清楚、构造简单、变质极浅和古生物化石丰富闻名于世,并被确定为中国中上元古界的标准剖面。剖面地层总厚度达9197米,记载着距今18.5亿年至8亿年间的地质演化史,在岩层中,有生命早期阶段的宏观藻类植物,并在距今14-12亿年的岩层中,发现了世界罕见的微生物群,大大提前了此种微生物的出现年代,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松柏葱翠,黛色横天”——松山自然保护区

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海坨山南麓,面积达4660公顷,1985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油松林为主的温带森木生态系统。

松山保护区内群山叠翠,古松千姿百态,山涧溪水淙淙,谷中山石嶙峋,主峰大海坨山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区内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木等树种构成的阔叶林。本区共有种子植物600多种,高等动物7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斑羚等。尤其是该保护区靠近首都北京,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渤海万年海陆变迁之见证——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

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滨海地区,总面积达27730公顷,1984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贝壳堤、牡蛎滩古海岸遗迹和滨海湿地。

本区临渤海湾西岸,地处海河等河流的入海口,地势低洼、贝壳堤、牡蛎滩规模大、出露好、连续性强、序列清晰,在我国沿海最为典型,在西太平洋各边缘濒海平原也属罕见,并且两类截然不同的生物堆积体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共存也为世界罕见。区内的七里海湿地还栖息和生长着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海陆变迁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水库——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境内,面积达1049公顷,1984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次生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西侧尾支,最高峰羊楼海拔1052米,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本区原生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自然恢复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区内生物种类丰富,种群结构完整,不仅具有华北地区的典型性,同时,还有一定的稀有性和特异性。据调查,本区内高等植物有89科,362种;脊椎动物有172种,其中有32种为天津新发现的物种,并有不少物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研究华北地区森林演变规律和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均有着重要意义。

河北自然保护区

天然实验室——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面积达14337公顷,198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和猕猴。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最高海拔2116米。清代,视雾灵山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严禁砍伐树木,以致林木繁茂,形成了郁闭的天然林。且森林植被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形成垂直带,具有华北植物区系的代表性,是研究森林植被变化的“天然实验室”,因而为中外学者所重视。保护区内还分布有猕猴、斑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并为我国猕猴分布的北限。

“沙、海、林”一体——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境内,面积达3万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岸自然景观和近海生态系统。

本区海滨因受风、潮汐、海流及河流的作用,形成一条长30公里,宽4公里的沙带和沿海数道沙堤以及泻海等沿海沉积面貌。海滨沿线内侧有一道宽800米的人工林带,其中生长着成片的野生植被,林间有一连绵不断,高20-40米的沙丘,这不仅在中国罕见,世界亦少见,对研究海陆变迁、海洋动力作用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适宜的气候条件,奇特的沙丘地貌和广阔的沙质海滩,也是旅游和避暑的胜地。

清代皇家猎苑——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达7300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亚高山草甸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南沿,地貌属高原台地,平均海拔1750米,区内有一个面积为8公顷的水域,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群种主要为莎草科,禾本科、豆科、菊科等次之。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为华北亚高山草甸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由于本区位于东北、华北、内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每平方米种子植物达25种以上,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8种以及白鹤、黑鹤、大鸨、大天鹅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20种,为我国中温型森林草原地带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另一方面,本区位于西辽河和滦河和发源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稳定度低,容易引起沙化退化。

山西自然保护区

华北落叶松之乡——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两县境内,面积达10466公顷,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和暖温带亚高山针叶林。

本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地形变化复杂,山势险峻,高差较大,自然植被茂盛,为我国暖温带残存的天然林中少数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和华北落叶松的原产地。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被,为野生动物创造了

良好的生存条件,尤其是分布着我国特有的珍禽褐马鸡,为褐马鸡的主要栖息繁殖地。

保护区建立后,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并初步取得了可喜成绩。

舜帝躬耕处——历山自然保护区

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面积达24800公顷,1983年经山西省人

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物。

本区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80米,相对高差1800多米。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成分以暖温带为主,但也残存一些亚热带的植物种类。高等植物有千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领春木等。动物种类和区系处于南北方的过渡地带,陆栖脊椎动物有200多种,其中豹、原麝、猕猴、大鲵、黑鹳、金鸡、勺鸡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芦芽滴翠——芦芽山自然保护区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境内,面积达21453公顷,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禽褐马鸡及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吕梁山系的北端,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区内山系奇特险峻,生态环境复杂,保存有大面积华北落叶林和大片的云杉林,是目前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这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除华北成分外,还有蒙古成分、东北成分和古北成分,并含有华北特有种。高等植物有93科、370属、700多钟,已发现的脊椎动物有232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黑鹤、金雕、金钱豹等6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原麝、猞猁、古貂、马鹿、苍鹰、红隼等22种。特别是世界性濒危珍稀动物褐马鸡在保护区内有较大数量的分布,种群数量达2700只左右,并为褐马鸡分布的最北限。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和研究褐马鸡、华北落叶松等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涵养汾河水源以及探索西北部山区综合开发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猕猴乐园——阳城莽河猕猴自然保护区

山西阳城莽河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境内,总面积达5573公顷。保护区于1983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建立,原名蟒河自然保护区,1997年更为现名,是一个以猕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晋南太行山区,地形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海拔在300-1572米之间,地貌特征多以深涧、峡谷、奇峰、瀑潭为主,沟壑纵横复杂壮观。由于本区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据初步调查,高等植物有882种,脊椎动物有70科、285种,昆虫有60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黑鹳、金钱豹、猕猴、林麝、大鲵等28种,本区与河南太行山保护区毗邻,都是当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属猕猴的华北亚种,为中国特有,区内现有猕猴6群,约400余只,本区还是黄河支流蟒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太行山区少数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

山西太行山保护区地建立,不仅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