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者的圣经(上册)
4049800000062

第62章 在职人员:为何花三年时间去考研?

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又接着读研究生,在大学与读研之间没有停顿,我姑且称之为“本硕连读”;而在职工作一段时间,再选择考研的这类人,我称之为“本硕间读”。这些人已经在社会上工作过一段时间,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现有工作,选择了考研的道路?为此殷谦走访了几个“本硕间读”或正打算“本硕间读”的职场中人,看看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作出这种决定?

◎考研原因分析

1、为了工作,“冒险走钢丝”

如果将考大学比喻为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话,那么考研就是“走钢丝”。考研本身要付出比考大学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而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努力之外,还面临着一些抉择,如是否辞掉工作、学业荒废重拾困难等。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人表示重新捡起课本,与在校大学生抢走这条“钢丝线”也是被逼无奈。现实与梦想相差甚远,每个月的工资仅够温饱,为了增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他们选择了“回炉重造”,希望通过考研这条路,完成在职场上的“化蝶”。

“工作还是考研”如“生存还是死亡”的命题困扰着薛佳。薛佳说:“我毕业后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实习期间工资1000元,实习期是三个月,转正后每个月1500元。在北方这座大城市里,扣除掉房租、车费、饭费,只剩下五六百块钱,有个交际应酬都不敢去。这样下去,我只能混个温饱,因此我最后还是决定通过考研来提升自身含金量。为了专心考研,我在10月份把工作辞了。现在我每天六点起来读英语,晚上十点睡觉。有很多困难,比如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摸课本,现在有些东西需要重新学习,还有经济上的问题,现在花的钱都是我工作后存起来的,本来就没有多少,基本上都买了复习资料了,我现在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10元,感觉现在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我现在希望这种日子早点过去。”

而在某些行业,只有研究生才能立住脚,不读研根本没法混。以土木建筑为例,想进设计院最低学历得是研究生,“如果你只是个小本,只能下地当民工。”

2、为了提升,“搞块敲门砖”

在外企和私企中,无论是招聘还是升迁,绝大多数是与能力挂钩,与学历无直接关系。而在一些国家单位,如果想要升迁的话,有一个门槛限制,那就是必须具有一定的学历,而且高学历,升迁的潜力较大。

在北京某大学当助教的王洋说:“做像我这样工作的人,考研读博是评职称和升迁的好办法。打个比方,工作三年后可以做讲师,如果你是研究生的话,一年后你就可以做到讲师,考研对我来说就是块‘敲门砖’。我的同事绝大多数选择了考研,即使不考研,也读个双学位,毕竟艺多不压身,万一以后不在学校做了,也是找工作的资本。而且我考研的条件得天独厚,可以考本校的研究生,相对简单很多,而且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两不耽误。”

3、为了梦想,“放弃现在工作”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最满意的,当初填报志愿时,可能受当时就业形势的左右,也可能是听从了“父母之言”。就业后,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对于自己喜欢的专业一直“心向往之”,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后又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张新是北方某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告诉我:“当初考大学时,我最想上的是中文系,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我妈妈不同意,说中文专业是冷门专业,毕业后没什么前途,她让我报英语专业,说现在英语火,只要我能说好英语到那里都吃的开。当初自己年纪小没有主见,就听从了妈妈的话。后来到了大学后,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我根本就不喜欢英语,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就这样我在大学混了四年。毕业后,找了个翻译的工作,虽然工资还可以,但是当初没上中文系对我来说始终是个遗憾,我现在终于决定放弃工作,准备考中文系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生,这个专业既能将我英语好的特点发挥出来,又能圆我上中文系的梦,我觉得很适合我。”当我问他:“现在考研这么激烈,万一你考不上怎么办?”张新说:“辞掉工作已经显示了我的决心,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不管能不能考上,都算是圆我一个梦吧。”

4、为了学术,“再上书山行”

“如果不想读博,就不要考研了;如果不做学术研究,就没有必要考研究生。”一位老教授这样告诉我。

在学术这条孤独而又寂寞的路上,需要一颗能耐得住寂寞的心,这个过程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三十年,在这一期间,书籍是最紧密的伙伴。

我采访了这样一位人物:赵刚,正读研二,考研前是某中学的历史老师。他说:“我一向对历史很感兴趣,大学学的就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又到中学当了一名历史老师,可能是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结,让我选择了再次进修,考上了历史文献学,我打算走学术路线。”

5、学历只是一块“遮羞布”

在中国,有很多时候是重学历,不重能力的,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有“学历情结”,仿佛学历越高,能力越高,也就越光荣。学历成了一块“遮羞布”,可以将人身上的浅陋、空虚掩盖。

我在采访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小王和小洁在大学时就恋爱了,2006年两人毕业后,小洁考上了研究生,小王加人了求职大军,在一家外企工作。两人准备小洁毕业后结婚,小洁将两人的情况告诉父母后,谁知父母不同意两人的婚姻,母亲说:“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他拿什么保证你的幸福,况且你是个研究生,你的男朋友起码也要和你一样。”在父母的教育下,小洁也认为小王应该考研,每次联系,小洁都要提考研的事情,终于小王答应辞职,放弃了日渐起色的工作,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分子,小洁对小王为她作出的决定很感动,但小洁还是愁容满面,“万一他没考上怎么办?那父母亲就更不会同意他们的婚事了,而且他还辞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没考上的话,对他会是很大的打击。即使考上了,我已经开始找工作了,再等他毕业、找工作,三四年过去了,我现在都25岁了,曾经的朋友基本上都结婚了,一个个找的不是硕士就是博士还有精英,也许再美好的爱情,也不得不需要一点‘硬件’做装饰和保障。”

在这件事情中,小王考研已不单单是为了学历,可以说他是为了爱而考研,也可以说他是“门当户对”的牺牲品。

◎回眸看考研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表示后悔,54.5%的人认为,读研还是工作,每个人应该视自己情况而定。

与此相印证的是,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128.2万人报名,与前一年相比增幅为0.55%,而此前的2001年到2006,5年间上涨85.5万,平均每年增加17万多,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考研价值的怀疑和反思,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说明在考研热后,人们能冷静的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将考研比作一座“围城”的话,城外之人与城内之人因为视角不同,看这座城的景观也不尽相同。

1、城外看城

城外之人对城内之人的就业前景心存乐观,认为研究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一个好工作,认为高学历就代表着高职位、高收入,但当我问到“你会不会舍弃现在工作选择考研”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选择了继续在现在的岗位上做下去,其中一位受访者说:“有这三四年的时间我早就升职加薪了,还用考什么研?”另一位受访者给我讲了一件事情:“我一个朋友的公司招收员工的时候,碰到他以前的一个同学来面试,这个同学研究生刚毕业,而我朋友在这三年内已经创办起自己的公司,现在有很多是高学历给低学历,甚至无学历打工。”从我采访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在城外人看来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2、城内看城

对于考研,最有发言权的是这些正在读研或已经读完研的硕士们,但对于读研,他们也褒贬不一。

已经工作了一年的中文系研究生王先生说:“研究生毕业后,本以为能找到份好工作,工作后才发现,我的工资只比本科多300块钱的学位补助,基本工资和本科没什么区别,干的活也和本科生没什么区别。”

某大学研二学生章昆说:“我感觉又回到了大学的时光,研究生的课程中有很多都是在大学时就学过的东西,想放弃不学了,但想到毕业后,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就坚持下来了。”

已工作两年的硕士生姚先生说:“我认为读研很值,它教你的是做学问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将你的知识沉淀,并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将这三年时间认认真真的过好,你将得到一个丰硕的果实。”

◎殷谦后话

更高的学历,拿更高的工资,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仍然是个巨大的诱惑,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青春易逝。考研后所学的知识能否适应市场与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都是一个未知数,须知,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每一刻都在更新,你现在所学的知识,三年后能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你所考的专业,三年后能否有市场?这些都是考研者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摆在考研者面前的问题是:值不值得用三年的时间去赌这个“未知天”?

无论值得不值得,无论在职场还是在校园,更多的人仍然选择了考研;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在职后考研一定要事前权衡利弊,毕竟人生没有太多的三年可以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