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灵异经历录
41691000000091

第91章 恩师之殇

第九十章恩师之殇

我们陪着师父度过了他最后的十天,这十天师父将毕生所学还有对道法的一些感悟都一字不落的告诉了我们,师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悲伤,因为在古代丧事不一定都是悲伤的,中国古代丧事大致分为两种:喜丧和悲丧。

喜丧大致包括这么几种:寿终正寝去世的,舍己救人去世的和为皇帝陪葬的,这三种是需要办喜丧的并且是大操大办;悲丧就包括的比较多了比如:英年早逝的,意外死亡的(溺水、摔死等等),总之一切非正常死亡并且死的没有什么价值的都属于悲丧,悲丧的话是不能大操大办的。按照这个划分的话师父为了拯救几万亡魂而死就属于喜丧,本来是应该大操大办的,但是师傅一生节俭最是见不得铺张浪费,宁愿自己不吃饭也绝不让别人挨饿,师父一生积德行善,治病救人,天道最后竟然这么对待他老人家,我心里的那口气也改变了我对于以后生活的规划。

陪伴师父的十天我会终生难忘,想来大师兄和二师兄也是如此,为了不让师父看到我们的悲伤我们只能把悲伤埋藏在心里,面对死亡师父很是坦荡,就好像死亡对于他来说是顺其自然的,更像是一种解脱,我没有师父的那种胸怀,我只知道我即将要失去生命中的一位至亲之人。

师父从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师祖修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居于深山之中的庙宇或许是最后一片难得的平静之地了,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对于师父年幼的心灵形成了很强的冲击,他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竭尽所能帮人们排忧解难,说师父从小就是菩萨心肠都不为过,师父行善从来不求回报,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到穷苦百姓他心中就已经很知足了,每次看到师父救人我脑中就会出现宋代词人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说用这句话来描述师父一生的经历非常的贴切。抗日战争时期师父已经褪去了年少的懵懂转而变成了一个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年轻人,虽然身在道观但是八年抗战期间太清观收留了不计其数的灾民,有时候灾民过多年轻的他主动去山下的富户中一家一家的挨个“化缘”期间遭受到了无数的白眼和污秽的辱骂,可是师父却从来都没有在乎过,在他的心里人命大于天这句话已经深深的扎根了,师父用这些化来的粮食救了不知道多少来自五湖四海的灾民。

近些年来随着外来宗教文化和本土宗教文化的双重冲击,道教文化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些百年甚至千年的道观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人去楼空,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在这个人人都对“封建迷信”嗤之以鼻的社会中,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还能存在多久呢?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呢?或许将来的某一天道教这个词汇仅仅只会在历史教科书上出现吧。太清观的情况还算是好一些,千年的底蕴再加上山下村民的接济还是能够存在一段时间的,但是山下的山民越来越少或许十年之后太清观也将不复存在了吧,庆幸的是这一幕没有让师父看到,要不然师父会比杀了他更痛苦。

师父一生的修道体会就算是写成书也得写个几百万字才行,短短十天的时间我们三个只能能记多少记多少了,而师父也是只选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给我们说了一下,从师父给我们讲解的东西中我能感觉到其实师父比谁都清楚现在道教文化所处的尴尬地位,只是他不太愿意接受罢了,传承了几千年的本土文化竟然在一夕之间被外来文化冲击的退下了历史舞台,想想也是挺搞笑的,不过这时大势所趋谁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最后只能化作一声叹息随风飘去。

十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第十天下午师父一个人走进了金仙洞中,而我们师兄弟三人则是低着头跪倒在金仙洞的洞口前面,这一跪就是一整夜,半夜时分山中还零星的下起了小雨,在我眼中这场雨无异于对于师父最好的道别,我把这场雨叫做“天哭”。

第二天一早我们三个没有一个人主动站起来去洞中查看情况,好像我们还抱着那么一丝希望,希望能够看到师父能够从洞中走出来,可是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最终还是二师兄先起了身,在他的劝说下我们三个一起来到了掌教闭关的密室,可是到开门的时候我们都犹豫了,我们害怕开门就好像一扇石门隔绝了师父的生死,最后二师兄实在看不下去了抬手按动了机关,石门缓缓开启,没有想象中师父对着我们面带微笑的情景,剩下的只是盘坐在石床上已经仙逝的师父,我们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事后想想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把师父的遗体送回观中的,按照规矩师父三天后才能够下葬,师父在仙去前就已经为自己挑选好了墓穴的位置,棺材也已经做好了就差下葬前的上漆了,这三天山下听到消息的村民一批又一批的来悼念师父的遗体,由于师父仙逝之前说自己的葬礼不需要什么大排场,平平淡淡的把自己安葬了就行了,所以二师兄并没有把师父仙逝的消息散播出去,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附近山下的村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不论是受没受过师父恩惠的村民都来给师父送行,看到这一幕其实我是很感动的,虽然道教文化有一天可能会消失,但是只要道教文化能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就算消失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相信师父的在天之灵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的话也会开心吧。

师父安葬前的三天按照习惯是需要观中的弟子斋戒祈福的,并且这三天是要有人守灵的,这个当然是我们师兄弟三个了,看着师父静静的躺在棺材里我心里很是煎熬,想流泪又不敢流泪,师父生前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我们师兄弟几个跪在他的棺材前哭哭啼啼的,这三天我没有喝水也没有吃饭,大师兄和二师兄也是一样,就在第三天的晚上不知道我是眼花产生的幻觉还是事实,我看到师父的魂魄面带微笑缓缓的升天了,这件事情我并没有告诉两位师兄,我心中很是希望师父能够在仙逝之后飞升仙界,至于我看到的那一幕到底是真是假我并不想追究因为我从心底相信这是真的。

师父仙去的第四天龙虎山的张师叔竟然带着张师兄赶到了观里,张师叔对我二师兄说想送送我师父静玄大师,二师兄自然是应允的,就这样我们跟着四个抬棺的大汉就慢慢走向了后山的一处空地处,谁知道自发来送行的村民早就在山路两旁等待了,可是人虽然很多但是却非常的安静,没有任何吵闹声,师父选的墓穴就位于金仙洞不远的一处平地,穴算不上好穴,并不是什么龙穴,要是非说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话,只能说师父选的墓穴是在一处落凤坡的下方,什么叫做落凤坡呢?《庄子》一书中描述凤凰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因为凤凰只栖身于梧桐树所以梧桐树又叫做凤栖木,而有梧桐树的地方如果是山坡并且山坡周围有水的话那这个山坡在风水学上讲就叫落凤坡,这样的地方作为墓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凤凰虽是神兽但是性情暴戾是火之神兽,这对于死人是不太好的,其实师父选这里作为墓穴的位置不乏是有些避世的打算。

师父被安葬以后在我的要求下二师兄终于答应让我为师父守陵,真要是按照古时候的习俗至亲死后孝子是要为至亲守孝三年的,可惜现代社会已经不兴这个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为师父守陵三个月才行,人死百日是一个阶段,期间的讲究是非常的多的,只有等师父百日之后我才能安心离开。晚饭过后张师叔亲自为师父主持了一场超度法事,按照张师叔的说法就是自己身为静玄大师的晚辈这么做是应该的,静玄大师一生不求富贵,作为晚辈在他仙去之后一定要尽人事才行。

师父的法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隆重,参与法事的除了张师叔父子之外就只有我们师兄弟三个了,整场法事大约进行了十分钟的时间,张师叔不愧是一代掌教做法事的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拖沓,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只不过我的心情太差没那个兴趣去仔细看而已。法事结束之后在我们的劝说之下二师兄先带着张师叔父子回观中休息了,而我跟大师兄道明则在师父坟旁的小茅屋里为师父守陵,一场秋雨一场寒,山中的寒冷比其他地方来的更早一些,可是看着师父的墓碑我的心里比外界还要寒冷。

第二天早上二师兄召我回去说是有事找我,说实话我是不太想去的实在是没什么心情,可是张师叔毕竟对我不错他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再说张师叔既然说找我有事那就是真的有事,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去看看找我是什么事情,见到张师叔以后,张师叔安慰了我两句就说道:“师侄,你以后有没有什么打算?”我摇了摇头,他又说:“悲伤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静玄道长已经仙去了,如果他的在天之灵看到你们这么没有斗志他老人家会高兴么?”听到这话我终于是抬起了头看向了张师叔,四目相对之下我最终还是先败下阵来,犹豫了半天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这时候张师叔又接着说道:“师侄,你悲伤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千万不要被悲伤冲昏了头脑,好好想想吧,想想你师父临终前对你们的嘱托,想想你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下去,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就来龙虎山找我。”这段话说完张师叔就走了,小胖子张师兄对我嘿嘿一笑说道:“道宝,我爹说的话希望你好好想想吧,提前告诉你一个消息你以后的路注定不会平凡,节哀顺变保重。”看着张师叔父子远去的身影我迷茫了,是啊悲伤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亡者已逝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我的路又在何方呢?

回到后山之后每次看到墓碑就会想起师父临终前的嘱托,师父对我们的期望可不是让我们在这里什么事不干的,再想想张师叔临走前对我说的话,我脑子里对于前路的思考渐渐的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