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遇来临的时候:立即出击,精准且迅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某某的运气特别好,每次机遇都被他们抓住了,所以才取得了成功。其实,人生中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是你缺少机会,而是需要用积极的思想去发现机会,并主动出击去把握机会。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立即出击,精准而迅速,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
然而我们却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人面对机遇视而不见,有些人虽然看见了机遇却抓不住,还有些人抓住了机遇却很少能取得效果。要知道机会永远只属于面对机遇果断出击的人,只属于勤奋执著、不怕艰苦、苦苦追求的人。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他们具有敏锐的目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为求成功,即使刀山火海也在所不惜的意志,这样做下去,自然会获得成功。所以积极主动,永远是成功者不变的法则。思想上积极,行动上主动,这就是掌控人生命运的法则。
在最初马自达选择与海南的合作,采取的是一种谨慎的姿态,因为马自达还不太清楚中国的市场,不敢贸然行动。所以虽然马自达与海南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合作,但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名声,它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一开始,马自达与海南合作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是929两厢车和轻型皮卡,在进行了两年的试探后,又开始上马323、929两厢车,轻型皮卡。323成为马自达与海南合作的开始,但由于受当时政策的影响,马自达和海南合作多年后,也没有选择大量生产,所以在市场上这些产品的知名度也没有多大提高。
直到1998年,这个局势才有所改变,这时,海南马自达并入一汽集团,实力的提升,让马自达看到了这个机会,苦等多年,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地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2001年5月马自达向市场迅速投放了普利马,然后在次年7月又投放了新323。而且在这个时候,这些产品也开始光明正大地使用马自达这个品牌。随着马自达将普利马及新323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销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马自达品牌的知名度也得到迅速提高,并开始渐渐被中国消费者认识。
“新323”和“普利马”的成功让马自达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增加了更多的信心。但此时的马自达公司经历多年的隐忍,刚刚才将公司的营利扭亏为盈,自身经济实力不够与中国企业进行资本上合作,于是马自达公司转变策略,采取了技术合作的方式。所以在2002年,马自达公司选择和一汽轿车进行了技术上的合作,将其平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最新主打车型Mazda6轿车技术引进到中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上的支持,在2003年1月,马自达与一汽轿车技术合作生产的Mazda6缓缓驶下了生产线,并在4月份正式开始上市。凭借着先进的技术,Mazda6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出现了持续旺销的局面,最后Mazda6创造了当年单一品牌车型的最好销售纪录,并且一举跻身中高级轿车主流品牌行列。
通过马自达公司的发展策略,我们可以了解到: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是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个公司要想成功站稳市场,只有主动发现机会,并及时抓住时机迅速出击,才会不断地发展。
有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是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所以要珍惜每一个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也许你已经练就了一身绝顶的好功夫,但若总是远离竞技的圈子,远观比赛的擂台,你武林高手的称谓似乎永远只是虚名或是自封。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在决定你命运的面前适时地抖出你的绝活是人生永不过时的铁杆定律。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机会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和尺度,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要有任何机会,就要马上行动。美国一位非常成功的石油商人怀特·菲利浦说过,如果我们在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是不停地去思考问题,那就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忧虑。当调查和多加思考后发现问题开始变得对我们有害的时候,也就到了我们下定决心,付诸行动的时候了。所以,面对机遇,一定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在生活中不论干什么,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你可能一无所得。
人生中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需要用积极的思想去发现机会,并主动出击去把握机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社会、企业只能给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练,能演出什么精彩的节目,有什么样的收视率决定权在你自己。所以,在面对机遇的时候,不要犹豫不前,而是要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果断地采取行动,把握机遇!
世界上所有成功人士都懂得创造机遇的奥秘,那就是——敢于行动,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敢于行动的人。然而,机遇不是等待会得到的,而需要我们去创造,不断努力创造机遇是我们行动的一个主要力量。而且想法决定所需,行动决定所得,机会永远都垂青那些敢于行动的人们,无论你想什么,如果没有行动,它就是空想。一个人若想成功,就不能只停在想的阶段,而是应该去行动,立即行动!
在思考中行动,不如在行动中思考
萧伯纳说:“百分之二的人思考;百分之三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宁愿去死也不思考。”古今中外的各类决策者和管理者看起来似乎都具有未雨绸缪、料事如神、深思熟虑的能力,可他们做事都是兵马未动,计划先行。事先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再行动,而事情的发展和他们事先想的往往一样。这就是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然而,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我们事先想的那样发展,具体到实际行动中的际遇与细节,则可能远非任何人之事前思考和谋划所能料定或解决的。如果一旦陷入日常实务的运行与操作中,往往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所以与其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都特别缜密的思考,倒不如制定一个大体的计划,然后就去行动,在行动中思考。
社会心理学家卡尔·威克教授,在其经典著作《管理行中思》中这样定义“思考”:“思考”并不是非常独立的动词,它更像是名状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者辅助其他动词,恰如“匆忙”、“尝试”等等。具体来说,一个人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行动而单纯的去思考,思考需要通过我们的某种行动来获得相关联的素材与境况。另一方面,一个人在行动时,如果他对这一行动很熟练,那么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行动,也可以“思虑紧张”地行动。
是的,人们是可以在做某些事情的同时进行思考的,但是前提是他能够熟练的行动。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老板贝佐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你每天要用十来个小时处理那么多繁杂的公务,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思考问题呢?”贝佐斯开玩笑地说道:“我在冲淋浴的时候思考问题。由此可见,我是如此的缺乏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我常想我是否应该每天冲两次淋浴!”
其实,贝佐斯的回答透露了他的思考习惯——在行动中思考。既然他能够在淋浴中思考问题,那么他同样也可以在处理日常工作中思考问题,这很可能就是亚马逊如今在电商领域成功的原因。
曾经有人对成功人士,包括奥运会金牌得主、企业大亨、政界大腕、影视明星等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成功的胆量,敢于去想,他们不会因为在行动就停止思考,而是在行动中思考,然后再通过思考改变行动。
研究者还指出,在成功者和其他人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不妨称其为成功的边缘。这个边缘并不是所处环境或是智商差异的结果,也并非教育优劣或天赋有无的产物,跨越边缘的关键是敢想敢做的态度。那些志向远大、敢想敢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超出别人;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但是只要他敢于行动,那么他达到的成就,都要比那些空有理想,却只知思考不敢行动的人的成就大得多。
想挣大钱,成大事,就要敢想,敢往深了想,敢往远了想,在想的同时还要敢做,敢把自己想的变成现实。敢闯敢干是成大事者的良好品质,除了敢想,还要善于把设想变成现实。也就是说,要敢想,同时还要拿出行动,思考和行动是两个方面,不仅要在思考后行动,最好还要在行动中思考。
在行动中思考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欠缺的能力,生活中很多人都敢于去行动,但却忘记了思考,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这样就不是敢想敢做,只能说是鲁莽。有一个这样的比喻很好地说出了鲁莽和敢想敢做的区别,一个人要进一个山洞里面取一块金砖,如果那山洞里面全是野狗,这个人如果进去了,那他就是敢想敢做;如果那山洞里面全是老虎,要是再进去的话,就是鲁莽了;如果那山洞里虽然没有任何动物,但也没有金砖,要是还进去的话,就是不动脑筋。
是的,能不能在行动中思考就是敢想敢做与鲁莽的最大区别。今天很多大老板都想公司取得高额利润,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那他们一定要分清敢闯敢干与鲁莽乱闯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的尝试,什么是无知的冒进。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无知的行为最终将变得毫无意义,只能惹人耻笑。
生活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富人有钱绝不是偶然,而穷人就算偶然有了钱,也难得长久。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富人获得财富是通过他的一系列的行动,和在行动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和改正,从而使他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财富。而穷人很可能是一夜暴富,但他不知道如何保存财富,只知道漫无目的地花钱,而不能够在花钱的同时思考让财富不断的积累,所以穷人的财富往往无法长久。
一个成功的人是很难找到规律的,许多时候他都与机遇有关。但失败却是有规律的,那就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吃螃蟹,好比瓮中捉鳖。这样的人,既有胆识、有眼光,却又很稳妥,踏踏实实地做事,那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敢闯,但绝对不要乱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应该以自身知识与经验为后盾,凭着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和果敢迅猛的冒险精神,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只要能够不断地做,不断地思考改正,那成功一定会离你不远。
关键时刻,要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
在社会中充满着各种机会,但是机会都是稍纵即逝,因此在机会来时,要当机立断,及时把握。然而有些人的性格是比较优柔寡断,碰到事情总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在处理事情时,进行适当的考虑,谨慎行事是有必要的。但太过于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就容易错失时机,所谓犹豫者错失机会,观望者丧失机会,等待者永无机会,而强者抓住机会,智者创造机会。所以说,在关键时刻,就要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做事果断,是一个人能否更快成功的关键,看到机会,果断决策,勇敢地去行动,至少你就能接近成功。
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被世人所仰慕,然而就是这样的英雄由于自身性格上的优柔寡断,当断不断,才反受其乱,最终兵败刘邦,被迫自刎在乌江边上。
当初破秦入关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劝说他趁此机会去攻打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不能果断行事。在得知刘邦掠夺了大量财富,想要称王时,项羽终于下决心消灭刘邦,然而还是不能果断地下决定,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让别人的一番花言巧语轻易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
在那次的鸿门宴上,项羽是完全有机会杀掉刘邦,但始于他的优柔寡断性格,迟迟拿不定主意。甚至在刺客刺杀刘邦时,面对他的部下竟暗中保护刘邦,这样的情景,他还是无法狠心去处决刘邦,最后在自己的举棋不定下让刘邦安然离开,逃之夭夭,而后被做好准备的刘邦掉头攻打,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人的一生,经常在一些关键时刻要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当我们面对那些难以取舍的问题时,思考、犹豫是必然的,但如果一个人过于优柔寡断,就是浪费成大事的机会,就好像项羽一样,优柔寡断者注定要被灭亡的。做什么事时都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总是患得患失,该断不断,该做不做,其结果往往会错失本来属于自己的机遇,让刘邦夺得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江山,并被他最终逼迫自杀而亡。一个绝佳机会不会一直存在的,当你在再三考虑时,当你觉得自己真的准备好时,机会可能已经溜走了,最终你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因此,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和才智下,在想事做事时必须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经常迟疑不决的人,通常抓不住最好的机会,注定是个失败者。当我们遇到一点小事,就要去和他人商量,这样自己往往会根据他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结果反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