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脱稿讲话 即兴发言
41707900000013

第13章 人靠衣裳马靠鞍——用修辞为你的讲话“乔装打扮”(3)

思索片刻,冯骥才用手指向床,并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这时,朋友夫妇才发现孩子闯了祸,连忙大笑着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在这段风趣而幽默的对话中,冯骥才巧妙地运用了借代修辞。他在建议朋友把孩子从床上请到地板上时,故意把“地板”说成“地球”,这样一来,朋友即领会了他的真实意图,同时也为朋友保留了面子,避免出现当面指责孩子犯错的尴尬。

在实际的运用中,借代修辞又分为以局部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名代泛称四大类。其具体运用如下:

第一,以局部代整体。即用事物的一部分来代替本体事物。例如,在唐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李白就是用船的一部分“帆”来代替“船”。在脱稿讲话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借代修辞,可以营造画面感,从而更形象地感染听众。

第二,以特征代本体。即借用事物本身呈现的某种特征、标志或某种关系,如处所、场地、数量等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在“巾帼不让须眉”一句中,就是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其中,“巾帼”代表了女人围头巾、佩戴装饰物的特征;而“须眉”者代表了男人胡须、眉毛浓密的特征。由此可见,脱稿讲话者利用借代修辞可以让平淡的词汇变得更生动、具象,更契合听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容易引发心理共鸣。

再比如,某人在一次脱稿讲话中说:“我爷爷那个年代,离不开袁大头。”在这句话中,朋友就是以“袁大头”来借指“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其原因在于,当时银元的最大特征是印有袁世凯的头像,所以人们常常以“袁大头”来代指银元。

第三,以具体代抽象。即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借代无形无色等抽象事物。例如,军事家、政治家陈毅在诗作《梅岭三章》中写道:“南国烽烟正十年。”所谓“烽烟”原本指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然在这首诗中则代指战争。可以说,正是陈毅巧妙地借用了“烽烟”二字,从而把“战争”描述的更具体化、形象化。

第四,以专名代泛称。即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就是借“诸葛亮”来指代机智多谋之人。比如流行的网络语:“我是打酱油的。”在这里并不是真的打酱油,泛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种心态。在脱稿讲话中,如果你能熟练地运用专名,可以让讲话变得妙趣横生。

夸张——言过其实,突出个性

夸张,指的是针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有目的地做出超越事实的描述,从而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了夸张修辞,突出强调了瀑布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叹之情。在脱稿讲话中,如果你擅长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则可以让你的讲话具备瀑布一样滔滔不绝的气势。而且有时候,在讲话中运用夸张也可以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效果。

众所周知,央视主持人李咏的长相可谓“很有特点”,脸长而窄,而且嘴大,眼小。但李咏从不避讳自己的长相。有一次,一位记者笑着问李咏:“你的脸到底有多长啊,你量过吗?”李咏听了一脸坏笑地说:“今天早上的汗现在刚流到下巴!”记者又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换一个发型?”李咏听了再次打趣道:“想过呀,但头发又少又软,又怎能盖得过这张长脸?”

上例中记者对李咏的提问带有调侃之意,同时也具有揭人短处之嫌。但李咏并没有因为这两个问题使自己陷入尴尬之地,反而用过于夸张的语言来调侃自己的“长脸”;然后再笑言自己“头发又少又软,盖不过长脸”,尽显机智幽默意味。

与其他幽默方式相比,夸张式幽默可谓别具一格,但在运用夸张时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形象化地表现,这样才能产生幽默效果。

在夸张修辞的运用中,有时需要把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故意往“大、多、高、强、深、快”等方面说,这种夸张称之为“扩大夸张”。

有一位美国老太太,为证明自己的儿子比林肯还要聪明。她说道:“我儿子5岁就会念葛底斯堡演说词了,可林肯到50岁时才会念。”

大家都知道,葛底斯堡演说词是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经典演说,林肯在做这场演说时已经50岁。其实,这位老太太当然清楚自己的儿子远远不如林肯出色,但为证明自己的儿子聪明过人,故意把儿子与林肯进行对比,然后再借用这种夸张修辞来赞美儿子。在这段文字中,老太太的话语的确夸张的离谱,而且带有明显的荒谬性,但正是由于言过其实的荒谬,从而制造出了令人惊叹不已的幽默效果。

在夸张修辞中,与扩大夸张相对应的是缩小夸张。所谓缩小夸张,即故意把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小、少、低、弱、浅、慢”等,有时甚至会数倍缩小。

有一次马克·吐温坐火车去一所大学演说,他急着赶时间,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他对此充满不满情绪。当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递过去一张儿童票。列车员打量了一下马克·吐温,幽默地说:“还真没看出来你还是个孩子!”马克·吐温回答:“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个孩子呢。”

在这段对话中,马克·吐温就运用了缩小夸张修辞。我们都明白,火车即使开得再慢,也绝不至于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但是,马克·吐温就是借这种夸张讥讽火车的缓慢程度,从而产生出极强的幽默效果,让人不禁呵呵一乐。

在脱稿讲话中,夸张修辞能够营造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让听众印象深刻、过耳难忘。如果你善于使用夸张修辞,就可以很容易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颠覆他们的认知常识,让他们情绪激荡、欲罢不能。但是,在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夸张要符合真实。夸张可以夸大其词,但不可离谱。离谱就是失去依据和基础。对于夸张修辞来说,不管如何渲染,内核和本质却必须真实。比如,“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等等,以上这些夸张修辞中虽然看似夸大,但在人们的心理感受上是绝对真实的,如此说并未让人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由此可见,夸张修辞一定要以心理真实为根本。如果你在脱稿讲话中,能熟练运用夸张修辞,则可让你的讲话不可思议、一鸣惊人。

第二,夸张要突出差距。在运用夸张修辞时,一定要对比鲜明,不可相差无几。例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这句话显然运用了夸张手法,大家一看都能明白,并能真切地感受到美酒佳肴的氛围。但如果换成这样的句子:“她喝了三四杯,就醉了”,这样则让人分不清楚是事实还是夸张。所以,夸张修辞一定要强化差别,这样才能营造夸张效果。

第三,夸张要注意场合。在脱稿讲话中,夸张修辞并不是用在哪里都适合的,还要注意场合。尤其在科技演说、新闻报道、经验汇报等场合,要少用或者完全不用夸张修辞,以免歪曲事实、生出事端。比如,如果你在公司财报中说“我们今年的盈利收入叠加在一起,有一座山那么高”,则会给人一种浮夸、虚假的感觉。

第四,夸张要有限度。夸张修辞可以放大事物的某些特点,让你的脱稿讲话更加引人注目。但是,我们要知道过犹不及,要掌握夸张的限度。千万不能口无遮拦、一味往大里说,否则会让听众觉得你故弄玄虚、缺乏诚意,从而使自己的话语失去应有的真实度和信服力。

双关——一枪打二鸟,一语示二意

我们常说,沟通时要学会听弦外之音,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也要学会说弦外之音。在修辞手法中,跟弦外之音最接近的就是双关语。所谓一语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同义、谐音关系,使言辞有意识地具有双重意义。

美国总统福特,在当众讲话时就喜欢用双关语。一次,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名字叫福特,不叫林肯。”当时林肯既是美国总统,又是一种名牌汽车的称谓;福特则是价位低廉、深受大众喜欢的汽车。福特的这句话可谓一语双关,含蓄地暗示了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不得不承认,福特总统这一“双关语”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民众对他的支持率。

在脱稿讲话中,双关语可以使你的表达更含蓄委婉、风趣诙谐,而且有时还能起到劝解、讽刺等语言效果,从而使听众通过风趣的语言来读懂意味深长的道理。那么,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双关具有哪些表现形式呢?具体来说包括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对象双关三种。

第一,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之间的同音、近音关系,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再增加相关意义的一种方法,它是把原有词义和相关的新词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以产生出新的表达效果。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句中的“晴”跟“情”谐音,表面上好似是在说天气,暗中却是在表达感情,可谓一语相关。

在语言的表达上,谐音双关也是歇后语构成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来毫不相干的两种事物,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便构成了幽默、生动的歇后语。比如,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石头人开口——说实(石)话、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度),等等。

谐音双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相当普遍。在某大型广场,有这样一则标语:“痰纸—挥间,地面玩完。”“弹指—挥间”本意表示时间极短,但在这句标语中,“痰纸”与“弹指”谐音,这则标语巧用谐音双关,告诫众人千万不要往地面上吐痰、扔纸。这种提醒方式比直截了当的警告更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从本质上来说,讲话者通过借用语言漏洞偷换概念。而且概念被偷换得越离奇、越隐蔽,表达效果反而越好。

在京剧《八一风暴》中,有这样一段对白:“嘿嘿,秘书长,你高兴得太早了吧,你看,我这儿还埋伏着一个车哪!将!秘书长!从全局来看,你输了,你完了,你交枪吧!”

这段话的语境是:打入敌军的地下工作人员张敏跟敌秘书长下棋时的一段双关语。表面上说的是下棋的事,实际上是暗指敌我双方军事斗争的形势,含蓄曲折,意味深长。

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要想运用语义双关,首先要先找到一个能够容纳不同意思的概念或词语,而且要让自己所表达的意思能够在这一词汇中同时显现出来。此外,想要更好地表现出语义双关的效果,就要故意使两种意思不相协调,甚至是越相互冲突,其表达效果反而越好。

第三,对象双关。对象双关是双关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具体来说,是依靠特定的语境,让一句话关联到两个对象。在语言表达上,对象双关的奇妙之处在于:明里在说东,实则说西;明里指桑,实则骂槐,即通常所说的“指桑骂槐”。

著名诗人海涅是犹太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常常遭到无故攻击。一天,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刚发现了一个小岛,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镇静地说:“看来,只有你和我一起到那个岛上去,才能使犹太人和驴子都不缺!”

在这段对话中,旅行家拿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其目的是在讽刺、嘲笑海涅是犹太人,而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让对方有苦难言。不过要注意的是,对象双关在运用中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使用。

总之,双关语是一种灵活机智的说话技巧。在脱稿讲话中,如果你掌握了双关修辞技巧,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而且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尴尬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