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不能太任性 做事不要太随意
41775800000016

第16章 别让浮躁的内心改变了你生活的节奏(1)

成功的人最忌心浮气躁,因为浮躁的人往往缺乏耐心和长远的目光,而耐心和长远的目光正是成功者必备的要素之一。但是在生活中,由于各种问题的困扰,由于各种环境的干扰,我们常常会变得心浮气躁,会失去对事物的理性判断,这样一来,我们就容易丧失把握生活的主动权,容易失去生活的控制权,当我们越是热切地盼望成功的到来时,往往越是容易与之擦肩而过。

沉不住气,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有人曾经问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您一生中,什么样的对手最让您感到害怕和头痛?”艾森豪威尔很坦率地回答说:“自己的情绪。”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我们经常表现得大喜或者大悲,顺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喜形于色、得意忘形,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表现得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有时候我们渴望表现自己,有时又千方百计地想要去逃避,其实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乃至于被情绪牵着走,所以容易冲动行事,容易被外在的情况干扰内心的判断。

范仲淹说过:“不因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外事外物而受到任何干扰,也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掌控。在人生得意之时,不妨淡然一笑了之;人生失意之处,只需漠然置之;遭受不公待遇时,要当成没事发生一样;面对诱惑时,不要过于冒进和冲动,要看的更加长远一些;在做决定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能感情用事;面对自己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要懂得从大局出发,认真去完成工作;当面对简单的事情时,不能过于轻视和草率,要谨慎认真地去做。

其实,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沉住气,都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应该将情绪好好掌控好,不能冲动、浮躁,不能意气用事。比如西点军校倡导学员们应该有一颗勇敢的心,但是他们更重视理性的勇敢,也就是说这种勇敢不应该是情绪化的,不是一种自我膨胀和头脑发热状态下形成的勇气。教官们常常给学员做出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是一个准备惩凶除恶的西部牛仔,而且手里还拿着一支枪,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冲上去给每个歹徒来上一枪,而是要先观察形势,要看看对方有多少人,要看看自己枪里有多少子弹,还要想一想一些更加安全有效的进攻策略。”

哲学家康德说:“人这一生只犯了一种错误,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你才会陷入痛苦、悲伤、绝望、自大、疯狂的状态之中;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你才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才会一次次做出错误的判断;正因为控制不了情绪,我们才会落入别人的陷阱,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通常来说,我们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我们也有那样的机会去做好一件事,但往往会因为个人情绪的失控把事情搞砸,最终和成功失之交臂。

所以一个人并不缺乏成功的机会和能力,但是往往缺乏冷静的头脑和自控能力,很多人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后被情绪牵着走,而做出糟糕的判断和决定。吴王阖闾一时气急而杀死了伍子胥,一时高兴又放了勾践,这种感情用事的做法无疑为自己埋下了祸患,所以被越国灭掉也就理所当然了。项羽身上有江湖气,常常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做决定,高兴时对将士百般体贴,不开心时又拿他们出气,以至于赏罚不明,刚愎自用。因为气愤而焚烧了阿房宫,用人不当而错失了韩信,不听劝告而气死了亚父,犹疑不决而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结果天下大势扭转,他成了自刎江边的穷途霸王。

曾国藩则是一个非常冷静而淡定的人,在清朝末年那种风云变幻的年代中,曾国藩自然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他始终都明白身边处处都隐藏着风险,所以一定要冷静面对,绝对不能感情用事。进入官场之后,他因为对抗洪秀全的太平军而有功于朝廷,一年之内曾连升十级,这样的丰功伟业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曾国藩始终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冷静,没有因为这份功业而骄傲自满,反而表现得更为谨慎。他的弟弟曾经说过湘军的战斗力是整个大清朝最强的,足以成就大事,曾国藩却让他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在对抗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率领湘军和对手数次交战,有过胜利,也有过失败,其中最惨痛的一次是他和石达开在鄱阳湖上进行水战,结果湘军打败,几乎被石达开率领的天平军覆灭,曾国藩气得要跳水自杀,幸亏被众人解救下来。事后,曾国藩很后悔自己的失态,决定重新振作,并冷静下来制定新的作战方针,最后湘军再次崛起,并在消灭太平军的战斗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善于克制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是真正做到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正因为如此,他才一度成为晚晴的第一宠臣和第一重臣,就连慈禧太后也要敬他三分。而正当他处在人生的巅峰时,他没有留恋富贵名利,反而清心寡欲,急流勇退,最终告老还乡,这种进退有度的表现,正好证明了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自主的人。

一个强大的人,必须要具备强大的自制能力,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必须要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镇定的心,能够克制和掌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始终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合理的决策。做人不能让自己跟着情绪走,而要成为真正的掌控者,因为一个人只有懂得驾驭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驾驭好自己的人生,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整个人生的走向。

心浮气躁只会让你处处栽跟头

生活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浮躁几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兴趣消退后,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不断地尝试,最后一无所成。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结果的,也无法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它考验的是我们的意志和信念。

有这样两个人,分别是小A和小B,他们都是学日语专业的,刚开始的时候,都很努力。小A报的培训班,每天下班后坚持参加晚上的课程。小B认为语言可以自学,下班回来后,自己看书听录音。坚持了一段时间,小B很快就放弃了,她发现日语比她想象中难学,于是改学韩语。小A也意识到日语可能并不实用,但是她想来想去还是坚持学下去。结果大家都能猜到,最后小A考过了日语一级,而小B,最终也放弃了学韩语,改学了法语。

实际上,像小B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心里不确定自己这样做的意义,开始为自己找借口:这个太难了,坚持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与古人说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是同一个道理,心浮气躁只会让我们走向平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赶着学习,赶着工作,赶着晋升,赶着买房买车。我们总是很忙,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其实,说到底,是大家太急躁,不够踏实。

学历史的人都知晓汉景帝时期,有一个叫晁错的政治家。他极力主张中央削藩,以达到集权的格局。汉景帝认为,现在中央尚不稳定,削藩可能导致内战。晁错回答:“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既然削也反,不削也反,汉景帝想,那就削吧!结果引起“七国之乱”。汉景帝又问,现在爆发七国之乱了,你有什么对策吗?晁错回答:“臣未料及此。”我没有想到会这样啊。最后为了平定战乱,景帝只能把晁错腰斩于市。苏轼评价他:“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晁错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却没有想到万全的计策,以至于害死自己和家人。一个当朝参谋,没有做任何规划和调查,只凭自己的臆想行事,甚至在发生突然状况时,只会说“臣未料及此”,怎么能辅佐君王呢?而晁错急于建立功名,太过浮躁,有勇无谋的个性,也致使自己走向了绝路。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想成功的人越容易失败,很多人在追求梦想的时候,只关注到大局方向,忽视细节,盲目地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尤其当下社会流行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步登天”思想,严重冲击了大众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想成为上帝挑中的“幸运儿”,然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抛开社会学,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会心浮气躁呢?本文总结为以下四点:

首先,自我定位不准确。大家经常听到,某某今年晋升处长了;某某在公司表现很好,老总准备送他出国深造;某某在北京开画展了等等。对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来说,这样的消息无疑是给他们严重的一击。人们总是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心态,即以别人的成功来定义自己的失败,这种心态让我们更加否定自己。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承认周围优秀的人成千上万,并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其次,狭隘的心理。在朋友圈中,总有人业绩比你好,总有人婚姻比你美满,总有人比你更会为人处世。你似乎是最差的那个,你不甘心,参加培训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爱人各种秀亲密、秀恩爱,准时出入朋友同学聚会,你觉得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超过别人。然而,你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买你的单,你的付出与收获没有成正比,你很失落,这就是一种狭隘心理。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己很熟悉的圈子里,通过圈子里的认可来获得存在感,好比井底之蛙,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要改变这种心态,就要跳出狭隘心理,站在圈子外看人,明白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再次,急功近利。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偏偏有人想要在一天内建一座长城,这么急躁,怎么可能踏实做好工作呢?明朝时有一个地主见邻居修建了三层楼的住宅,于是回家把工人召集起来,说:“我要修三层楼的住宅,你们明天就动工吧。”第二天,地主跑到工地上看,发现工人们在打地基,他很不高兴,说:“我只要你们修建三楼,你们打地基干什么?”地主这种心态也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比如找工作,非500强不去,非管理阶层不去,非年薪百万不去。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最后,修为不够。修为是佛教的说法,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和能力。在苏轼与佛陀的故事中,苏轼看佛陀是一坨牛屎,其实是他心里有一坨牛屎,而佛陀看苏轼是一尊佛,恰恰说明佛陀心里有一尊佛。修身养性是一辈子的事,要达到高深的境界,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心浮气躁只不过是膨胀了我们的欲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哲学上讲究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皆在规律之中;道家说,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们常说,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不来。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个人能改变浮躁的心态,踏踏实实地生活,就是人生的赢家。

不要物质富了,心却穷了

1935年,纽约市的某个法院中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审判,当时一个老妇在超市里偷走了一些面包,很显然这种偷窃行为冒犯了国家法律,所以法官毅然对老妇人做出罚款10美元的惩罚。可是这个老妇人毕竟是为了养活挨饿的小孙子才去偷面包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没有人救济这一老一小,才会导致偷窃行为的发生,而冷冰冰的法律和人情并没有给予老人足够的同情。于是在审判结束之后,在一旁旁听的纽约市市长拉瓜迪亚脱下了自己的帽子,然后往里面放入10美元,他对众人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的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拉瓜迪亚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而且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桩美谈,但是拉瓜迪亚的话实际上恰恰指出了现实社会的一个弊端,那就是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心却越来越贫穷了。而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富足的社会,可是我们往往也生活在一个冷漠的、无趣的、孤独的社会当中。

在如今这个以金钱和地位来标榜成功的年代中,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看完一本书了?自己究竟有几个知心朋友?自己是不是在工作之余感到无所事事,而且时时觉得孤独寂寞?自己是不是经常防备着身边的人?自己是不是越来越不关心周围的事情?自己是否想过丰富的业余生活?自己是否想过如今快乐已经越来越少了?

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我们有朋友,有最简单但最快乐的聚会,有一个卑微的梦想,有充足而自由的时间,有关怀他人的爱心和勇气,除了钱,我们可能拥有一切快乐的要素,我们拥有整个世界。可是当我们渐渐富裕时,总是浮躁地把钱当成一切,当成生活的重中之重,以至于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忽视了自己的梦想,忽视了对自己内心的充实。

我们常常说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过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物质生活,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以至于忽视了精神修养的提高,忽视了对人格、道德、学识等精神生活的培养,可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我们的心却开始变得越来越空虚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