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2012—2013年是非常不幸而又难熬的一年,而这一切的诱因居然是几颗痘痘,一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但它又是真实的,分享这种失败和沮丧的案例,可能对您有一定的帮助,这不正是写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吗?
那一段时间,我的妻子工作不顺,又感觉到我一丁点不在乎她。总而言之,那一定时间她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掉眼泪,甚至还和我说一些“狠话”。我一直认为,这是她心理想不开而已,过段时间就好,但事实并非如此。
她的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颗的痘痘,她本是爱美之人,在朋友面前非常爱美,所以应酬时又化妆。她很焦虑地告诉我,我快毁容了。她并不是开玩笑,的确她从来没有长过如此数量和级别的痘痘。她最后去看皮肤科医生。我当时在外地工作,不在她身边。我告诉她,要多看2个皮肤病专科医生,经验医学,多听多一种专业意见有益选择。
毫无例外,两个医生都给出了痤疮的诊断意见,开出了一种抗生素外用药膏,当然还有一种口服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当然一位更有经验的医生还开了孕激素检查,很多痤疮是因为雌激素水品过高引起的。但是,妻子来不及等待结果出来,她仿佛觉得只要把医生开的药物吃下肚子,第二天满脸的痘痘就会自动消除。医生们总喜欢摆出一种专业和自信的形象气场,但事实上,人的特征就是易犯错,医生也不能例外,摆脱这种“地心引力”。
是的,痤疮没错,但医生们显然忘记了怀孕引起的各种激素水平过高,也可能引起痤疮。很不幸的是,我妻子恰恰正是怀孕了,医生忘记问她的月经史。这也通常是皮肤病医生的一种“坏”习惯了。当发现是因为怀孕时,妻子已经服用了这种“孕妇禁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好几天,药物说有可能会引起胎儿畸形,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字眼吗?
我们仿佛被现实狠狠地抡了一棒。怎么办?有产前优生科的医生建议我们打掉,但也有儿科医生建议我们继续保留孩子。最后我们的选择是,继续要我们的孩子,但一切是在严密的监测下,我们花了很多钱在孕期的各种筛查项目上,把自己当成高危孕妇来对待。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专家,不同的城市,一切居然是痤疮引发的磨难。
其实我早有这样的预感,妻子脾气从来没有像那段时间那么坏过,也从来没有长过这么触目惊心的痘痘,这些都是怀孕期的一些常见反应了。但当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聊聊痤疮了,一切关于痤疮的知识都是主流医学家们总结出来,而不是我胡编滥造的,我只不过扮演的是一个推荐者和翻译者的角色。希望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痤疮问题。
痤疮的定义: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其特点为粉剂,丘疹,脓疱,炎性结节,表浅脓性囊肿和(极严重病例)瘘管及深在炎症,有时形成脓性囊肿。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高,青年期男女多见,好发生在颜面,前胸和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
你为什么会长“痘痘”?
痤疮多数因为激素,角蛋白,皮脂和细菌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这些因素决定病程长短和严重程度。它通常从青春期开始发病,此时雄激素增加使毛囊皮脂腺增大,活动性增强,炎性痤疮的损害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非炎性损害包括开放性和闭合性的粉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首先,毛囊内的过度角化导致了毛囊皮脂腺滤泡分泌受阻,随后形成了粉刺,它由皮脂,角蛋白和微生物,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所组成,来自痤疮丙酸杆菌的脂肪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形成游离脂肪酸(FFA),它刺激毛囊壁,皮脂分泌物的滞留和毛囊的扩张可导致囊肿形成,毛囊破溃和FFA的释放,细菌产物和角蛋白成分进入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在严重病例通常导致脓肿,愈后留有瘢痕,痤疮通常会自愈,但自愈的时间不能预计。
痤疮一般冬重夏轻,这可能是日光有好的作用,饮食的影响较小,但若有可疑的食物,就应该通过禁食该食物数周,然后大量食用来判断是否会使痤疮加重,痤疮可能会随月经周期变化,它也可能在妊娠时缓解或加重,虽然化妆品很少会使痤疮加重,但最好还是慎用油性制剂的化妆品。
表浅性痤疮 黑头(开放性)粉刺或白头(闭合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和表浅性囊肿为其特征性表现,偶尔可发生大囊肿,有时在挤压或损伤其他非炎性的黑头后产生,表浅性痤疮痊愈后一般不留疤痕,而如果经常挤压黑头粉刺或表浅性囊肿,以及搔抓有破损的损害均会使瘢痕出现的机率增高。
深在性痤疮 这种型别除上述表现外,还包括有深在性炎性结节和脓性囊肿,常破溃形成脓肿,有些开口于皮肤表面并排出其内容物,损害最多见于面部,但也可侵犯颈,胸,上背和肩,常发生瘢痕。
粉刺几乎总是存在,各阶段的皮损可同时见到。酒渣鼻没有粉刺,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痤疮样损害通常在同一阶段都为毛囊性脓疱,也没有粉刺。粉刺是痤疮的一大特征。
当时我妻子服用的抗生素是米诺环素。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现在宝宝聪明可爱,很庆幸我们做了一个正确决定,迎来了苦尽甘来的一年。
在这个过程中,有医生劝我们流掉,有医生建议我们生下来,不同的医生给的意见不一定是相同的。难道你要赌博式的压在某一位医生身上,决定你一生的命运?任何时候,做决定的都是自己,人生是自己的,多听听不同专家的意见,但最后还是要自己拍板,选你最信任的医生意见,并且是最能说服你的意见,一切都离不开独立思考。当然,如果你不想思考也不愿意学习知识,那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信任你遇到的医生。他们尽管可能会犯错,但显然你犯错的概率是更大的。
我强调要学习知识和独立判断,不是为了否定和漠视来自医院及医生的专业意见,而是为了进一步把关,尽量减少出错的概率以及降低看病的成本。
我能够担保一件事情,如果医生发现你是一个有学习能力和医学常识,并且能够思考判断的就医者,我敢担保在中国就医,你一定能够减少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的概率。
一位朋友带小儿子普通感冒就医,医生说:“要输液!”朋友的回答是,指征是什么?医生想了想,也可以不输液,再等等几天观察看看。一次过度医疗就得到了减少,不仅仅是省钱的,还是更环保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