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其实是挺方便的,都是我们自己做,当地的四位老师,每周周末都回县城,让他们带足一周的菜就行了。早餐,我们偶尔也会去蹭四位老师自己打的酥油茶和烤土豆。酥油茶咸咸的,开始还不习惯,但是营养丰富,有酥油,油茶,糌粑等好东西,喝到肚子里非常暖和,也顶饿。烤土豆就更棒了,山里阳光足,所以土豆淀粉多,特别的好吃,我写到这里不由得要抿抿嘴呀。
后来还开了阳关午餐,中午就跟着吃阳光午餐了也方便。
在学校里,我们发现孩子们中午都不吃饭,刘春这个耿直而热心的老师就跟孩子们说,中午不吃饭哪行啊,早晨早早来了,七、八点就到了,走了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中午不吃饭,下午上课都蔫了,哪有力气了,再说营养也跟不上啊,你们都带饭吧。
孩子们还挺听话,可是带的饭,我们一看也寒心,有的带着饼,有的带几个土豆,有的就带点饭,好一点的有个饭盒,有点饭、有点儿菜,到中午也凉了,孩子们有的不爱吃凉饭索性不吃,也有“君命有所不受”的,干脆不带。
国家政策是每个孩子有3元钱的营养餐,据说因为运费太贵,到了学校,孩子们就只有一盒牛奶喝,可是光喝牛奶不吃饭对胃的伤害更大啊,天冷的时候牛奶冷冰冰的,也喝不下。横是只发牛奶,一学期四个半月,牛奶只来了三个月的份,那一个月的哪去了,谁都知道。
我们就跟老邪说这个事儿,本来是想要保温饭盒,老邪说既然有条件,就做阳光午餐吧。
我们就从11月开始做阳光午餐,中心校出钱砌了柴灶,安了两口大黑锅,其他费用诸如买厨具,餐具一千多块钱,以及后期做饭的钱都是“索玛花”出。伙食的标准是每个孩子每顿3元钱,运费(摩托车50,四轮车150-200元不等)和炊事员工资(每个月700元)另算。
我们精打细算,一周四顿饭(这里星期五上半天课),每顿可以保证两菜一汤,米饭管够。其中两顿有肉(每顿10斤),两顿有蛋(每顿60个)。
这事儿定下来还是在老邪进山看支教老师那天,他和房大哥司机何二娃拉着一卡车(幺三〇)物资去麦日,本想当天就到另一个中转站915林场的,可是“每逢何二娃开车就堵车”(老邪语)的魔咒又一次应验。他们到晚上12点才到达木里县城(县城到915还需跑五六个小时),我,刘春和俞老师就在县城等着,木里县是水电大县,靠着往外卖电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因为有用不完的电,所以晚上路灯不灭,橙红色的灯光把大街照得通亮。我们就在一个三岔口迎到了老邪,和老邪、房大哥拥抱。老邪第一时间给我们拍照,发微博,传播支教动态。
在宾馆里,老邪教我们写收据,“兹收到索玛花支教助学联盟×××n元(大写:N元)用于××××××,收款人××。日期……”
他当时就给了我们一万块钱,写了收据。一直忙到半夜两点多,老邪独自睡下,他整天忙个没完,很累。我们又和房大哥去吃夜宵,畅聊了一阵,方回去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开车往麦日去,大街上空旷旷的,白色的建筑间飘动着五彩的经幡,他们奔着公园里白佛塔的方向驶去,我们有很多不舍。
办阳光午餐,接触了更多的人。我有一次在县城买阳光午餐的菜,让店主大姐开个单子,她因为不识字,只能让别人帮她开,帮她签字,算账依靠计算器。我想着现代社会,不识字真是处处为难,最好也就像她一样在家附近卖菜。我看她老实巴交,又比其他商人腼腆,恐怕卖菜也要比那些能写会算的少赚很多。
我想起进山前听到的一段故事,有很多山里的人出去打工,不会说汉话,没法和资方打交道,就只能找一个懂汉话也懂民族话的工头领着去打工,辛辛苦苦打一天工,一半的钱要交给这个工头,你也不能叫他剥削,没有他你根本就一分钱都挣不着。少数民族面对的问题,诸如此类。
这事儿是老邪说的,他找支教的本意也就是能让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学会说普通话,能自己到外面打打工,不被人骗就挺好。之后,也开始渐渐地要求成绩,继而应试了。
开了阳光午餐之后,家长和学生们第一次有了看得见的好处,我们也就一下子体面了许多。为了这个事儿开家长会时,他们都非常支持,让他们提供给阳光午餐的柴火和洋芋也很快就送来了。
从这次以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请我们去家里做客,我们大部分时候推辞,实在盛情难却,或者认为应该去学生家看看时才去。